红楼梦寻

出版时间:2005-2  出版社:文化艺术  作者:吕启祥  页数:53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    《名家解读红楼梦》主要收录了当今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名家有关红学研究的自选集。其中包括冯其庸、李希凡、周策纵、梦冠夫、胡文彬、吕启祥、白盾等著名红学家们的代表性论著。  在红楼梦这个精神家园中寻觅、探索,可以不理会外部的喧闹,这里是平静而充实的,寻觅和探索没有止境,不一定形诸文字,却拆诸心灵。红楼梦是这样一种作品,只要你莫失莫忘地将她带在身边,她将不离不弃地给你精神的滋养、心灵的抚慰。

作者简介

吕启祥,原籍浙江余姚,1936年生于上海。1954年起执教于广东海南中学。1961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曾参加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冯其庸主持的《红楼梦》校注工作和《红楼梦大辞典》的编写及定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论著有:《红楼梦开卷录》(1987年)、《红楼梦会心录》(1992年)、《红楼梦寻味录》(2001年),并与友人合作主编《红楼梦稀见资料汇编》(2001年)。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辑] 作为精神家园的《红楼梦》 入迷出语恬“红楼” 老庄哲学与《红楼梦》的思辨魅力 人生之谜和超验之美——体悟《红楼梦》[第二辑] 爱博而心劳——贾宝玉典型的特质和鲁迅艺术批评的个性 花的精魂 诗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蕴涵和造型特色 形象的丰满和批评的贫困——关于薛宝钗这一典型及其评论 湘云之美与魏晋风度 凤姐形象的审美价值 《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 散馥沁芳青春常驻——漫话红楼女儿的美容[第三辑] 冷香寒彻骨 雪里埋金簪——谈谈薛宝钗的自我修养 白雪红梅 人间仙品——薛宝琴小议 直烈遭厄 抱屈夭亡——略论晴雯之死 身居权要 心存淳厚——平儿平议 “凤辣子”辣味辨——关于凤姐性格的文化反思 从芥豆之微看大千世界——漫话刘姥姥 ……[第四辑][第五辑][第六辑]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其他古典小说中,人物是应天上星宿下凡或神仙谪贬人间的情形很多,其间性格命运也存在某种对应关系,但往往落入轮回果报和劝惩说教的套子。仙佛现身点化指迷多半为了济情节发展之穷。像《红楼梦》这样自创神话,自造幻境,在似涉神秘似归宿命的外壳中,纳入了如此丰富的思辨内容,则是前所未见的。各个人物的命运好像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或在双关处屡屡暗示,可是读者却不会因为知道“谜底”而索然乏味,反而引发了由末反本,从果推因的浓厚兴趣,关注他们生命行程的本身,探究各种遭逢际遇背后的原因,玩索寓含其中的某种人生真谛。即如贾府四春之冠首的元春灯谜云:“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是怎样一种令人震慑的煊赫又令人战栗的惨烈的景象!元春的故事果然像爆竹、如闪电、似昙花,耀眼炫目,转瞬即逝,生命之火燃烧得过分夺目,生命本身也被销尽了。这“回首相看”未必是元春自己,尽管元春有预感、想退步,但作为“人世迷人”总是身不由己,受到命运之神的撮弄。只有“出世醒人”或日过来人的俯视,反观,才能达到一种超越,使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事迹所固有的思辨意义显豁起来。可见《红楼梦》对现世生活的描绘已令人叹为大观,它所开拓的思维空间更非寻常作品所能企及。其中的哀乐之情、盛衰之理、聚散之迹、穷通之运虽则都追踪摄迹,不失其真;然又扑朔迷离,莫测其幻。这一切,固然得力于作家的阅历和修养,同样得力于思辨能力和悟性智慧。在这里,否定比肯定更深刻,反观比顺推更透彻的逆向思维法则,对小说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编辑推荐

《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名家解读红楼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楼梦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吕启祥在《红楼梦寻》中写了她读《红楼梦》的三个不同的阶段:一、初读。“最初读《红楼梦》,把所有的诗词曲赋和自以为沉闷琐碎的部分全跳过去,拣那些有兴趣的读,诸如场面宏丽的元春省亲、高潮迭起的宝玉挨打,最爱看的要数刘姥姥进荣国府、逛大观园。”二、再读。“再读《红楼梦》,阅历长了一点,耐心也多一点了,理所当然地对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特别关注。那些判词曲子谜语酒令赋诗联句不再轻轻放过,而要细细咀嚼”。三、多读。“待到多次反复地读《红楼梦》,故事早已烂熟,人物也如旧友,却仍能常读常新,不断有新的领悟,这是因为小说本身有超乎故事和人物的东西在,表层之下有里层,经验世界之外有超验之界。”这也是许多人读《红楼梦》的经历和体验。初读、再读、多读,换一个说法,就是浅读、深读、悟读。“悟”,是读《红楼梦》的最高境界。悟读,不是误读。也有把自己的悟读称作误读的,如闫红的《误读红楼》,那是有意为之。王蒙就说她的误读是活读。我看活读就是悟读。王蒙的许多红学论著都是活读,也就是悟读。什么是悟?悟什么?吕启祥认为,所谓“悟”,包括艺术的感悟、人生的解悟、哲学的了悟、生命的体悟诸多层面;悟就是领会书中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特别是体味其中的人生境界、人生真谛、人生哲理。作者强调,这绝非读者的过敏或附会,而是作家以超验的态度重构经验世界产生的艺术效果。真正的“过敏或附会”也有。早年的索隐派、现在的揭秘派都是。揭秘派也是索隐派。他们也说自己是悟读,而且经常把“悟”字喊得震天价响。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悟”。请看他们的“悟”是怎么一回事:“红学的研究不单靠什么资料,即所谓‘证据’,读芹书者而有所会心的都识此理;所谓‘考证’,其实也是边考边悟,边悟边考,悟中有考,考中有悟。假如有人想要打出‘有一份(分)证据说一份(分)话’的牌子来,那就连自然科学也不懂得是怎么发生的了。牛顿明白地心吸力是‘上帝’给他留下‘史料’‘档案’为‘据’的事情吗?同样,富兰克林发现电之存在也只是从放风筝上得力于一个‘悟’字,这都是小学生的常识嘛!别拿什么可贻笑大方的陈言来吓唬三岁孩儿,多学点真知灼见。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们都是先有感悟,以朴素的‘猜想’作为开步,进而取得伟大的成就,不是可以令人作一番深长思吗?当然,有的人连感悟是怎么回事也没法理解,他没有这个能力和经验,所以就会有对牛弹琴之叹了。”(《红楼别样红》自序)这段话比较长,我一字不落地照抄下来(只改动了两个错字),免得有断章取义之嫌。这段话的作者对不懂得所谓“悟”的读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以为自己是悟读《红楼梦》的天下第一。但这就是悟读的正确路线吗?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有地心吸力之想,富兰克林用风筝作实验证明电的存在,这当然都有“悟”的成分,但是这些“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苹果、风筝之类的物质条件作基础。他的老师胡适说的“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在这个意义上并没有错。说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都先有感悟、猜想而取得伟大成就,置时代、自然、社会、实践等等条件于不顾,岂非天方夜谭!这样的悟读实际上是误读。悟读是把《红楼梦》当做小说读,误读是把《红楼梦》当做自传或秘史读。悟读可以读出人生境界、人生真谛、人生哲理,误读只能读出贾宝玉毒死了雍正皇帝、曹家藏匿了废太子胤礽的女儿秦可卿之类的奇思怪想。万有引力和电的存在业已被实践所反复证明,贾宝玉杀人、秦可卿造反的说法有真凭实据吗?《红楼梦》如果真的是这么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还读《红楼梦》干什么?还要《红楼梦》干什么?还捧《红楼梦》干什么?现在热捧《红楼梦》的人,往往就是诋毁、糟蹋《红楼梦》最不择手段的人。这可不是“吓唬三岁孩儿”,而是铁打铜铸的事实。只是愿意不愿意说破罢了。
  •   女红学家不多,该书和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是其中的佼佼者。
  •   红楼梦寻,红楼梦研究资料,值得一读。
  •   评论“红楼梦寻”还好,可做研究的参考书!阅读的导向!
  •   此书原在图书馆中读过,觉得很值得大家看。文章的内容有深度内涵,让读者能从不同角度来看、了解《红楼梦》。
  •   关于红楼梦的书必须收藏,更何况是如此好书
  •   本人对从艺术气息方面把握红楼梦,感到陌生,所以这本书一直没有购买,这次基本将本套数收齐。
  •   一直很喜欢吕启祥老师的作品,今天拜读真是获益匪浅啊!
  •   内容分析细致,有大家风范!
  •   一套很好的书,希望能慢慢集齐
  •   这套不错,纸张印刷和价位都满意!
  •   吕启祥的书,作为一个女学者所特有的气质,语言胜于内容,当然,这本书的内容也很不错。她主编的《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序言就写得很好,值得买来看看,特别是“红迷”。
  •   还没来得及读,不过很喜欢。
  •   可以;啊
  •   正版书籍,经典评论。
  •   没有外包装,出明显被其他人看过了的,又点脏,还有折痕——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到底是以前的书不如现在的好。
  •   通过《百家讲坛》听过吕老师的讲座,当时就非常喜欢。吕老师是少有的几位女性红学家之一,用女性视角解读、分析红楼,分析红楼女儿,别具特色。看到这本书没犹豫就买了。这本文集能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欣赏《红楼梦》,体会红学的深邃、美好。
  •   帮同学买的。同学说这本书写得很好,值得反复品读,比胡文彬那本好。
  •   《红楼梦寻》没有探佚,没有索隐,只是单纯的论述,从美学,艺术,哲学等角度论述。这才是真正的红学。
  •   整体感觉不错,但感觉书面好像有些折痕,希望今后尽量避免这种情况,谢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