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腔调新探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曾永义  页数:350  
Tag标签:无  

前言

  好朋友曾永义先生从台北打来电话,告知他的大作《戏曲腔调新探》即将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命我在书前写几行字。  我不是音乐家,对腔调一题不曾作深入研究,没有发言资格。只能说一说对曾永义先生的印象。  曾先生每次招呼我,都称“老哥”,因为我比他痴长几岁。但是我不敢称他“老弟”,只称他“先生”,因为他的学问比我大。  算起来与曾永义先生相识已有十余个年头。他是我最早认识的台湾同行学者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解除戒严之后,两岸人士有了直接的接触。曾汞义先生多次飞越海峡,往来于两岸间,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使者。于是我才认识了曾先生。后来,我有几次去台湾做文化交流的机会,和曾先生亲密接触的次数多起来,他给我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  曾先生学术趣味广泛。他是俗文学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发表过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辑为专著的则有《说俗文学》、《诗歌与戏曲》等。他的主要精力是戏曲学研究,成果堪称辉煌。插在我的书架上的著作就有《参军戏与元杂剧》、《戏曲源流新论》、《论说戏曲》、《中国古典戏曲的认识与欣赏》、《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从腔调说到昆剧》等,都是我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内容概要

  曾先生学术趣味广泛。他是俗文学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发表过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辑为专著的则有《说俗文学》、《诗歌与戏曲》等。他的主要精力是戏曲学研究,成果堪称辉煌。插在我的书架上的著作就有《参军戏与元杂剧》、《戏曲源流新论》、《论说戏曲》、《中国古典戏曲的认识与欣赏》、《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从腔调说到昆剧》等,都是我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曾永义,生于1941年4月,台湾省台南县人。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讲座教授,美国哈佛、密西根、史丹佛、荷兰莱顿等大学访问学人,德国鲁尔大学、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历史文学学会与中华戏曲文学推广学会理事长,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执行长与董事长。现任台湾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名誉教授,东吴大学兼任讲座教授,台湾戏曲学院、佛光大学名誉讲座教授,国语日报常务董事,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名誉董事长,中研院文哲所咨询委员,中国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河南艺术学院等校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昆曲大典》编审委员,广东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昆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曾获中国台湾“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及国科会四度杰出研究奖、国科会杰出特约研究员奖、教育部学术奖等。  学术著作有《俗文学概论》、《明杂剧概论》、《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戏曲源流新论》、《戏曲腔调新探》等二十二种;散文著作有《莲花步步生》、《人间愉快》、《愉快人间》、《明月清风春阳》、《牵手五十年》、《飞扬跋扈酒杯中》等六种;戏曲剧本创作有昆剧《梁祝》、《孟姜女》、《李香君》等三种,京剧《郑成功与台湾》、《牛郎织女天狼星》、《射天》、《青白蛇》等四种,豫剧《慈禧与珍妃》,歌剧《霸王虞姬》、《国姓爷郑成功》、《桃花扇》等三种。

书籍目录

序自序第一编 论说“腔调前言一、腔调的命义二、从自然语言旋律到人工语言旋律三、构成与影响腔调的要素四、腔调的载体五、歌唱者如何运转载体产生“唱腔”六、促使腔调变化的缘故七、腔调流播所产生的现象结论第二编 温州腔新探前言一、见诸文献之温州腔二、温州腔之载体三、《张协状元》中的管弦音乐四、永嘉所保留的“温州腔”血缘遗绪结语第三编 海盐腔新探一、宋元的海盐腔二、明嘉靖以前海盐腔的盛行与流播三、明万历以后海盐腔的衰弱及其蛛丝马跻结语第四编 余姚腔新探一、余姚腔的迹象二、余姚腔演唱特色三、戴不凡之“余姚腔”说四、对戴氏之说的商榷余说第五编 弋阳腔及其流派考述前言一、弋阳腔的特色二、明万历以后文献所见之弋阳腔与乾隆间之高腔三、弋阳腔的流派余言第六编 梆子腔系新探前言一、“梆子腔”、“秦腔”之名义与关系二、梆子腔的源头西秦腔及其流播三、“乱弹”之名义有四变?四、秦腔的载体“西调”及其曲牌体与板腔体结论第七编 从昆腔说到昆剧绪论一、昆山腔的产生二、水磨调的先声三、魏良辅与水磨调的创发四、梁辰鱼与传奇的建立结论附录:昆腔曲剧在台湾钗不单分盒永完——上昆全本《长生殿》观后千秋舞霓裳——昆曲的薪传与维护工作上昆与我昆剧校园扎根一笛横吹八十年——写在水磨曲集“纪念徐炎之、张善芗伉俪”昆剧演出之前霓裳续曲舞千秋——为《昆剧选辑》说几句话情缘无奈《钗头凤》昆剧在台湾生根——从五大昆剧团来台公演说起昆剧大会演平议苏昆首度来台昆剧已在台湾奠立——写在“台湾联合昆剧团”赴苏州会演之前跨世纪全球昆剧大展真个“姹紫嫣红开遍”燕歌吴欲——北昆首度来台公演序《昆曲辞典》无懈可击的《长生殿》一往情深逾死生别开生面的《牡丹亭》化玉蝶双飞向九霄——我编写首部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及其他昆曲在台湾蝶梦蓬莱——写在台昆2007年名家汇演之前大陆新编昆剧的危机第八编 皮黄腔系考述前言一、西皮腔之来源、形成与名义及流播(梆子腔、楚调、襄阳调、西皮)二、二黄腔来源及其流播三、西皮二黄之合流四、徽班晋京产生皮黄新秀京剧五、皮黄腔的流播结论第九编 四平腔的名义前言一、弋阳腔与四平腔二、四平腔源出四平山说三、不以府县为名的腔调四、与“四平腔”名称类似的腔调五、“八平”、“四平”的说解结语

章节摘录

  说到这里如果要为昆山腔的源生作个较清楚的说明,那就是:只要昆山居住人群,其方音方言自然会形成昆山土腔;又由于方音方言是随着时间和语音语言的交流而改变的,所以昆山的土腔也会跟着有所改变。昆山土腔必须向外流播才会被冠上源生地作为称呼,也就是称之为“昆山腔”。昆山腔最保守的说,在明初已向外流播,那时出了一位改良者叫顾坚,他和友人顾瑛、倪瓒、杨维桢切磋,用在南曲的清唱,后来也用于南戏搬演;所以明太祖已“闻昆山腔甚佳”。如果稍加推测,则宋末元初吴中子弟用来演唱的腔调,应当就是苏州腔或昆山腔;可能因为那时的腔调观念尚未清晰,所以不被提及更不被记载而但云“吴中”。明初以后,戏曲萧条,直到英宗天顺间才见吴优演南戏于北京,所用的腔调应当不是苏州腔就是昆山腔。而世宗嘉靖以前,昆山腔已和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并列,诸家记载渐多,一方面说明南戏兴盛,一方面也说明腔调逐渐为人所知悉。嘉靖间海盐腔一度较昆山腔为盛,所以苏州优伶也有学习海盐腔而为“海盐子弟”的情形。  至于徐渭《南词叙录》于嘉靖三十八(1559)说“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242页)(详下文),那可能是明宣宗宣德以后至宪宗成化间,整个剧坛萧条,连带的昆山腔也趋于消沉,而至嘉靖三十八年之时,海盐、弋阳、余姚三腔已盛,昆山腔则经由复苏改良而正蓄势待发的缘故。  昆山腔在宋末之初、明太祖洪武间与英宗天顺间皆有迹象可寻已见上文,而由徐渭《南词叙录》又可得知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之前已与海盐、弋阳、余姚并为南戏四大声腔,其后则魏良辅据以创发“水磨调”(详下文),那么在这中间,昆山腔是否也在不断提升,供作魏氏先驱,亦即作为“水磨调”的先声呢?对此,请先从曲牌清唱谈起。

编辑推荐

  曾先生学术趣味广泛。他是俗文学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发表过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辑为专著的则有《说俗文学》、《诗歌与戏曲》等。他的主要精力是戏曲学研究,成果堪称辉煌。插在我的书架上的著作就有《参军戏与元杂剧》、《戏曲源流新论》、《论说戏曲》、《中国古典戏曲的认识与欣赏》、《台湾歌仔戏的发展与变迁》、《从腔调说到昆剧》等,都是我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戏曲腔调新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