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与《红楼梦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刘梦溪  页数:4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牡丹亭》所写之情是美丽、圆融而又比较容易舒解之情。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是合一的,而不是分离的。《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和欲、灵和肉、情爱和性爱、爱情和婚姻,恰好是分离的而不是合一的。    《牡丹》之情轻快,《红楼》之情沉重;《牡丹》之情偏于喜,《红楼》之情偏于悲;《牡丹》是单色的爱情,《红楼》是复调的爱情;《牡丹》之情欢悦,《红楼》之情悲哀;《牡丹》对情的写法让人感到满足,《红楼》对情的写法让人感到缺憾。

作者简介

刘梦溪,1941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主编。研究方向为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近十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有: 
《传统的误读》(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学术思想与人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陈寅恪与红楼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情问红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中国现代学术要略》(三联书店,2007)。
另有《陈寅恪的学术创获和研究方法》、《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陈寅恪的家学渊源与晚清胜流》、《王国维的诸种矛盾和最后归宿》、《马一浮的学术精神和学问态度》、《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论国学》等专题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自语第一篇  《牡丹亭》与《红楼梦》第二篇  《红楼梦》与文化传统第三篇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第四篇  探春和凤姐第五篇  睛雯和袭人第六篇  《红楼梦》和《堂吉诃德》第七篇  《红楼梦》早期抄本的回前诗和回末诗对第八篇  红学观念与红学方法的冲突第九篇  红学公案与红学之谜第十篇  秦可卿之死和曹雪芹的著作权第十一篇  百年红学说索隐第十二篇  陈寅恪与《红楼梦》第十三篇  曹雪芹和他的文学世界第十四篇  《红楼梦》与红学后记

章节摘录

爱对爱的拥有者而言,是可以高过一切的,包括生命。因此恋爱中的男女,有时会走到轻生的道路上去,就是这个道理。宝黛这个时候就是如此,他们明显的是在恋爱了,尽管他们自己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可是,正当宝黛吵得死去活来、不可开交的时候,薛宝钗来了。她把宝玉推走,说史大妹妹等你呢。作者真是厉害,总是在这种时候,使冲突更具戏剧性。本来黛玉的气,是因宝钗而生,宝钗却在此时来了,而且拉走了宝玉。这不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吗?所以黛玉越发气闷,一个人在窗前流泪。隔一会儿(书中说没两盏茶的工夫,给出一个具体时间),宝玉又回到黛玉这里。黛玉哭得更厉害了。宝玉见此情形,知道无法挽回,就“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我们真佩服曹雪芹的语言天才。细想,“款语温言”四字,多么准确而具有动感和暖色。然而黛玉先开了口,说:“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玩,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黛玉这番话,有的是歪话,因为宝钗拉黛玉走,未必就是怕宝玉生气。但黛对钗的妒忌心理昭然若揭。宝玉听黛玉如此说,结果说出了一篇大道理。他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亲不问疏”,即“亲”不为“疏”所“间”隔,“先不僭后”,即“先”不能为“后”所“僭”越,是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社会处理家庭关系的一种规则。妙的是宝玉说他虽糊涂,却明白这个规则。接着宝玉就按这个规则来讲事实:“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这番大原则,说得黛玉没法反对了,只好说:“我难道为叫你疏他?

后记

本书前面已有“自语”,想不出还有什么要说的话了。无已,索性将近年出版的几本与红学有关的书籍的序跋之属,附录于此,以见本人与红学结缘的心路历程。附录一  中央编译版《陈寅恪与红楼梦》跋尾己卯夏,余在病中。每日与医为友,以药为伴,闭门养疴,不闻世事。医嘱不宜用脑,尤不可用心。药课之馀,惟翻闲书以自娱。王亚民兄知著察微,前来问疾,竞以十厚册《周作人文类编》相赠,日病中读此,或可颐情适趣。旋即又送来装帧精美的拙著《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以慰余心,并告销路甚好云。红学,在仆颇类怡红公子所言,盖儿时之营生,颜汗不敢道,早欲告而别之。不意尚有喜读吾书者,岂不异哉!岂不异哉!然是书乃剖解百年来一具典范意义之学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作,于曹侯作品本身梳解未详。既蒙读者厚爱,何妨将昔日侧重研究《红楼》文本之文字另编一集,以飨知者?亚民亟促从事,遂成兹编。所收篇章,除序篇《陈寅恪与红楼梦》为病后试笔,其馀均系从旧著中擢而出之者。书名因以序篇代之,寓旧中有新之微旨。散原老人诗云:“久以病为业,今如失业人。”处身二十世纪末尾之一九九九年之余之景况,差可为比;寅恪先生引项莲生句:“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切斯意。

编辑推荐

《牡丹亭与红楼梦:刘梦溪论红楼梦》:刘梦溪近著:《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陈寅恪与红楼梦》(2006)《大师与传统》(2007)《中国现代文明秩序的苍凉与自信》(2007)《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论国学》(2008)《书生留得一分狂》(201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牡丹亭》与《红楼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这本书特别不错的,喜欢红楼梦的孩子们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非常有趣味性
  •   属于名家解读红楼梦系列,是本好书,值得购买珍藏。
  •   很喜欢这本红学以及古典文学比较论著,非常有特色!
  •   第一次在当当网上购书,很好。书的质量好,价格适当。
  •   不知道好不好看 突然猛地 买了这本书 希望不要让自己失望
  •   很满意此书,拿到那一刻,不忍心撕开包装皮。有再买的冲动。
  •   纯艺术的赏析,有别于索隐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