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伯永啸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欧阳中石、 欧阳启名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12出版)  作者:欧阳中石  页数:134  
Tag标签:无  

前言

奚师1977年12月10日过世,67岁。文化大革命开始是1966年,悠才56岁。再往前推,推到1957年,悠被划为“右派”,就再也没有回北京唱过戏,那时悠才47岁。怨的艺术生活最闪光的岁月应该是27岁到47岁之间,充其量不过20年,但悠却攀上了京剧艺术的高峰之巅,被列入了四大须生之一,创立了“奚派”艺术,成为世人公认的“大家”。我们必须承认:历史很公平,社会很公允。悠有成绩,社会不会埋没悠。悠20年的辉煌,赢得了社会、历史的肯定,一直到现在——从1966年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悠,人离开了,艺术却流传了下来。得到怨艺术浇灌的我们那一代,不过十来人,而现在的再传第三代,又出现了多少?听说全国各地有许多“奚派”票友组织,而且第三代也开始收徒弟,真是愈来愈多,愈来愈庞大,应该说“奚派”的影响,弥来弥广了。奚师在地下,如果有灵,看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含笑的。

内容概要

  奚师1977年12月10日过世,67岁。文化大革命开始是1966年,悠才56岁。再往前推,推到1957年,悠被划为“右派”,就再也没有回北京唱过戏,那时悠才47岁。怨的艺术生活最闪光的岁月应该是27岁到47岁之间,充其量不过20年,但悠却攀上了京剧艺术的高峰之巅,被列入了四大须生之一,创立了“奚派”艺术,成为世人公认的“大家”。

书籍目录

前言一、奚啸伯先生艺史漫录1.“啸伯”的由来2.与言菊朋先生3.“下海”的“族议”风波4.与余叔岩先生5.与杨小楼先生6.“奚小人儿”“剁门槛”7.“丸子”剧团8.鼎盛时期的阵营9.惊人的模仿力10.义重金兰11.印“对”12.痛失知音13.独身自好14.为艺术鞠躬尽瘁15.主动要求减工资16.最后的一面17.珍贵的绝笔二、奚啸伯先生的艺术特色(一)奚啸伯先生的艺术特色是怎样形成的?(二)如何欣赏奚啸伯先生的艺术特色1.表演上的“清新雅致”2.念白上的“清新雅致”3.唱腔上的“清新雅致”三、奚啸伯先生艺术欣赏1.《二堂舍子》2.《法门寺》3.《空城计》4.《白帝城》5.《范进中举》四、深深的怀念附录一:四十年的艺术道路1.我是怎样爱上京剧的2.几张唱片3.正式学戏的开始4.“仓口”5.弃学就艺6.下海7.搭上了四大名旦的班8.给梅先生挂二牌9.博采与融合10.新中国成立以后附录二:《范进中举>汪曾祺编剧、奚啸伯改编后记

章节摘录

在艺术上,大凡能够成为一种“流派”,必须有它自己的风格,有它独具的特色,有它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还需拥有相当数量的爱好者、追随者。否则,便不能成为“派”,更谈不到所谓“流派”了。奚师在京剧须生行当中,无论在唱、念、表演以及艺术理论上,都有极深的造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喜爱与推崇,因而,所谓“奚派”艺术,便博得了社会的称颂,在京剧艺术史上必然有怨应有的一页。“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风格,是奚师先生艺术的特色,这是早为大家所熟知的。然而,怹这种特有的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怹这种艺术特色都表现在哪里呢?(一)奚啸伯先生的艺术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当然,与奚师的天赋有关。但更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怹用了常人所不及的功力。怨的功力,表现在虚心的学习、悉心的钻研、苦心的琢磨以及慧心的融会上。怨的成功,是呕心沥血,倾一生之辛苦才凝铸而成的。奚师的艺术流源确实够得上一个“博”字。在艺术上有一个客观规律,博采众家之长,固不容易,更难的则是把众家之长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弄不好,会搞成一个大杂烩,非驴非马,不伦不类。奚师的博采,的确是“博”,但没有“杂”,没有“博”得泛滥之弊;而是把它们融作了一个整体,化成了怹自己所独有的一个整套的艺术体系。然而,在怨走什么样的艺术道路、形成什么样的艺术风格上,怹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历程。在怹30岁左右时,正是一帆风顺,不到十年的工夫,就从玩票儿、黑杵、下海、三牌、二牌,而终于自挑大梁,挂了头块牌,忝入了一家“诸侯”。成了“红遍全国,誉满南北”的“名角”时,在怹的思想上,竟自困惑起来了。按理说,怨已经功成名遂,正可谓“少年得志”了,还有什么可困惑的呢?然而,怹为怹的艺术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该形成一个什么样的风格而忧郁起来了。怨认为,表面上看来,自己似乎是“红”了,但实际上真正的艺术水平还是很幼稚的,还必须再往前进。然而,怎样往前走呢?酷学前辈各家?自己天赋条件有限,学谁恐怕也学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编辑推荐

《啸伯永啸:我的师父奚啸伯先生》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啸伯永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值得收藏,闲暇时看看,很好,好评!
  •   徒弟写师傅,比较可信。
  •   本书仅用两个小时读完,很不错,对奚派艺术的来龙去脉有了大致了解,梨园趣事略有涉及。后附有《范进中举》的剧本,可以欣赏,但就是薄了点儿,读着有些不过瘾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