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美]保罗·S·芮恩施  页数:344  译者:李抱宏,盛震溯  
Tag标签:无  

前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出版过芮恩施的回忆录《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李抱宏、盛震溯翻译)。回忆录还是西人写的好,这是我一向的看法。在学术研究中,我对传记的使用原则是:1、自传优先,他传靠后。自传虽然也常有不准确的时候,但自传作为初始材料的史料地位不应动摇,不是说自传完全可靠,而是强调自传的原初史料线索,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的说法,就是同时人做的传记优先,异时人做的传记靠后。2、第一本传记优先,此后的传记靠后,因为第一本传记通常接触的史料来源有初始性,特别是史料的线索有原创性,以后的传记是一个不断扩展和丰富史料的过程。关注第一本传记,留意最后一本传记,一般来说,传记的难易程度是递减的,第一本最难。3、如果同样的传记,有西方人完成的,一般要给予特别注意。因为西方人的观察角度相对独特。芮恩施这本回忆录大体具有以上的优点,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保存了许多细节,我们从这些细节中可以体会当时历史的真实。回忆录这一类的书,必须和正史对读,才能增加我们的判断力,这也是为什么研究历史的人在正史外,特别注意阅读野史笔记、掌故日记类史料的原因。芮恩施回忆录中涉及的内容,大体就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内容,以往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偏重正史,对相当多的人来说,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知识,多数来源于主流的近代史研究,其实这是非常不够的。从一般的通史中了解历史是最便捷的,但往往也有短处,因为简略必然要放弃许多丰富的内容,掌故、野史笔记一类的书,恰好可以补充这个不足,这也是回忆录的独特价值。我们从芮恩施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他早年和北洋时代许多政要和名流的往来,比如梁启超、傅增湘和蒋梦麟,其它如袁世凯、段祺瑞和孙中山等。在他笔下,各种人物都非常真实,政见各不相同,角色时时变换,但作为个人,这些人物都相当了不起,这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个基本感觉。芮恩施离开中国的那年,正是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二十一条之类大事不断的时候,在他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更真实的历史,特别是北洋政要和学生之间的许多细节,了解五四运动,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等等,都不能不读这本回忆录。芮恩施另外还有一本书《平民政治的基本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前几年也再版过,我以为如果把这本书和他的回忆录对读,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化进程非常有帮助。芮恩施在回忆录中没有提到这本书,因为他在1919年后半年就离开中国了。我估计这本《平民政治的基本原理》是他回到美国后完成的,这是芮恩施专为中国人写的一本公民教育读本(1921年商务印书馆印行,中英文对照本,罗家伦翻译,蒋梦麟校阅并序)。据罗家伦在“译言”中说,他翻译这本书时,冯友兰和周炳琳都帮过忙。芮恩施是美国人,但因为有真实的中国生活经验,他对民主政治在中国实行的看法,对我们今天还很有启发意义。他认为,民治原则在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实行肯定有很多困难,但他不赞成说中国人不能实行民主。他说:“有许多人公然说中国不适于民治,他们的意思就以为中国的人民如此的软弱而无知识,必定要时时有独裁的势力,能发号令使人动作而不需给理由,在后面鞭策他们向前去。这个见解,与我完全不同。我承认中国所遇着的很多困难,领土是很宽广的,各省的语言、风俗和经济的利益很复杂。政治统一的感情,不甚发达。国家和公共的行动,以前总不曾对于人民表现他们最好和最高的利益。”芮恩施讲了许多他看到的中国困难后说:“我觉着无论是谁,如果真能知道中国一般和共同的生活的,没有不感想到唯一适于中国的正当制度,就是民治与代议政府。”芮恩施解释了他的理由:第一,中国人民中内层的平等观念,就是最显明的特质,而且他们的理解工夫,使他们的行动,明白公平,不趋于极端。这些性质,在民治国家中都是很重要的。第二,选择领袖,中国人也有经验。不过他们的选举不用投票,而且用社会慢慢赞同的程序。在乡村之间,用自然的程序,推举年事较长,对于讨论本地的事务很有智慧,很能解决本地争端的人,经共同的同意,认为领袖。这当属投票选举内层的原理,关乎公共的讨论,中国人也很适宜。他们对于讨论公共的事是很有兴趣,而且在公共场所中很能说话。芮恩施对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看法是:“所以若是自由平等国家与代议政府的理想,真能彻底的被人民抓住,在中国建设一个伟大、能干、有势力的政治的社会,这种材料就在手中。只要有领袖能将他们自身专心致志在这个目的,他们将来很能成就一种永久的事业,远过于任何私人的利益和财产之上,因为只有经过他们,这很大的人口,才能渐渐成为真正快乐和兴盛的,且含有一种人生的满足,这种满足,只有人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庄严高尚而有正当势力的国家中之一分子,方可得到。”芮恩施所以能写出这本回忆录,而且对中国现实有那样的针对性,我想与他在中国的经历非常有关,如果没有在中国的经历,他不可能对中国民主政治有这样深刻的见解,从芮恩施的回忆录中,人们可以再一次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对民主的追求和他们对民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道路充满信心。

内容概要

1913年至1919年,有一位出使中国的美国外交官,他叫保罗•芮恩施。他亲历了差不多那个时代中国所有重要的时刻和事件。他与孙中山来往;他见识了袁氏当国、他也亲历了段氏执政;他支持张謇兴办实业;他还参与庇护康有为的行动;他曾经与梁启超探讨东西方文化;他支持过顾维钧的外交活动。他还亲历了中国签订对日本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等事件。这本写于差不多一百年前的回忆录,现在读来依然栩栩如生,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我们。

作者简介

保罗·S.芮恩施(1869~1923年)是美国前驻中国大使、美国学者、外交官,美国当时著名的远东事务权威之一。1898~191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政治学。1913~1919年任美国驻华公使。曾著有《平民政治的基本原理》、《远东的知识和政治潮流》、《公共国际联盟》、 以及多种政治和法学方面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旧中国和新共和国 第一章 中国的独裁者总统 第二章 许多个人集合在一起的中国 第三章 新中国的旧孔教 第四章 政治幕后一瞥 第五章 和一些政治观察家在一起 第六章 商业冒险家的中国 第七章 对美国行动的及时建议 第八章 中国所需要的一点儿见识 第九章 “行动缓慢的美国人” 第十章 社会习俗与官员们第二部分 袁世凯的消逝 第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山东的军事行动 第十二章 著名的二十一条要求, 第十三章 聚集在一起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北京的景象 第十五章 袁世凯皇帝 第十六章 袁世凯的垮台和死亡 第十七章 共和主义者掌权 第三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 第十八章 北京的美国企业家 第十九章 守卫着“开放的门户” 第二十章 宁静日子里的日记, 第二十一章 中国与德国断交 第二十二章 中国的首领们来到北京 第二十三章 一天的皇帝 第二十四章 对德宣战:调整政策 第二十五章 中国人四出借款第四部分 大战的最后一年及其余波 第二十六章 兰辛—石井协定 第二十七章 北京在困难中庆祝胜利 第二十八章 新的世界大战正在临近吗? 第二十九章 张牙舞爪的日本 第三十章 土匪、阴谋家和一个分裂的国家 第三十一章 北京的青年人和巴黎的老年人 第三十二章 全国罢工和团结 第三十三章 离开北京

章节摘录

中国人在北京受到了挫折,因而把希望寄托于巴黎。当日本的要求可能得到承认的风声传到北京时,学生们首先想的就是去见美国公使,面询这个消息是否真实,并且看他怎样说法。我逃脱了一次严重的考验。     当人们对他们说我不在公使馆里时,起初人声嘈杂,后来就有人喊:“到卖国贼家里去!”他们的意思是指曹汝霖的住宅,那儿是策划者集会制订中国人所痛恨的卖国条约的地方。曹汝霖,这个小个子的圆滑的阴谋家,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他是这件丧权辱国的事情的主谋,因此他是最受人鄙视的。他们还认为章宗祥和曹汝霖是同伙,章是签订秘密协定时的驻日公使。学生们拥往曹宅,捣毁大门,冲到里面,发现曹汝霖和章宗祥都在那儿,当时无论对学生或对他们的俘虏来说,都是机不可失。学生们当即捣毁桌椅,并用桌椅腿作武器追赶这两位外交官。曹汝霖还是非常狡猾,设法跳出窗外,躲藏在一条狭巷里;章宗祥则被打得不省人事。学生们本来还要“粗暴殴打”另一个阴谋家陆宗舆,但当时没找到他。    我们四天没有得到外国的消息。我们接到关于巴黎和会决议 的第一个简短电报通知以后,跟着电线就被切断了。人们推测,这是日本间谍干的事,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中国人的普遍抗议影响决议的通过,或使决议被重新审查。    这次学生采取暴力行动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已临近1915年日本强迫中国接受最后通牒的四周年纪念日,但在巴黎的老年人 的行动也使青年们非常忧虑和激动。……

编辑推荐

《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是一本国人应该重读的回忆录,记录了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的中国共和实验。《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由许知远诚挚推荐!谢泳专文导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7条)

 
 

  •   1913年至1919年,有一位出使中国的美国外交官,他叫保罗?芮恩施。他亲历了差不多那个时代中国所有重要的时刻和事件。他与孙中山来往;他见识了袁氏当国、他也亲历了段氏执政;他支持张謇兴办实业;他还参与庇护康有为的行动;他曾经与梁启超探讨东西方文化;他支持过顾维钧的外交活动。他还亲历了中国签订对日本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等事件。这本写于差不多一百年前的回忆录,现在读来依然栩栩如生,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我们。
  •   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的中国共和实验;一本国人应该重读的回忆录  这是一本国人应该重读的回忆录,记录了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的中国共和实验。本书由许知远诚挚推荐!谢泳专文导读!
  •   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的中国共和实验)
  •   读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还有感受。
  •   这本小书是晚晴和民国初年一位美国驻华外交官所撰写的回忆录,这位外交官还在知名大学担任过政治学的教授。他对中国政治的一些现象(包括民治、学生运动、民族主义等)进行了讨论,很多内容对今天也有启发性。
  •   民国初年就来到我国的美国外交官,中国人自己对那历史都相当的不满意,这本小册子可以提供另一视角,让我们窥探百年前那段不堪的历史。作者有句话不得不提,“我觉得无论是谁,如果真能知道中国一般的和共同的生活,没有不感到唯一适于中国的正当制度,就是民治与代议政府”。考虑到当时的历史环境,能说这样话的人,真的应该获得我们尊敬,虽说,他的愿景直到现在也说不上是完全实现了!
  •   作者是美国前驻中国大使,也是美国学者、外交官,所以虽然他也有一些倾向性,但是从其眼中看到一个不太一样的那个时代中国的现状!!!
  •   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的使华记,治近代史者必读之。
  •   了解一下美国外交官眼中的新旧中国
  •   我赞同序言作者的见解。回忆录还是西方人写得好。若要问为什么,我不告诉你,多读一些自然便识好歹。史书常常忽略细节,恰巧便是回忆录的长处。当史书都是得失的律条,就成了历史的哲学,抽象空洞,没有任何意义。历史应该是可以触摸可以拥抱,可以问,“亲爱的,这到底是怎么一会事儿!”所以这本书的开本很小,装帧的也很细腻,却不失大气。我想:美国人对中国人民的真正解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心存感激之情却始终不被美国人理解。这是他们固有的不图回报的价值观呢,还是对中国人根本就不屑一顾?抑或中国人始终就没把美国人看得有多么地无私和崇高。
  •   了解一下外交官的视野,想当初,看缪娟的《翻译官》
  •   百年中国,百年共和
  •   这两年一直在收集亲历者回忆录这类的资料,历史的视角不同,结合历史大事件来看,历史便会鲜活很多;会得到很多真实的细节。
  •   百年前的一段历史,回味悠长。
  •   美国人总是很坦率,不错。
  •   另一个角度认识那个时代的中国的必读之书,喜欢历史和新闻的人可以读
  •   此书甚佳 北洋时期的中国政治跃然纸上
  •   很小巧的书,适合旅途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政治,比较客观
  •   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看中国,挺有意思
  •   和豆瓣上面说的一样,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也很有看点
  •   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看看西方的历史叙述。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让人怀念的一段民国史!民国,发生过许多让人难以想象的事。看了之后会对今天的中国有所感悟!
  •   这书现在还没有读,但经常读国内学者写的近代史多少回局限我们的思维,偶尔读一些老外的书也不错,偶然在活动期间看到了该书买就买了下来
  •   记录那段时间的历史很详实,能把自己置身与中国的那段时间去回忆那段历史,确实能还原历史的真想。
  •   是一本好书,提供了一个另类晚晴视角
  •   告诉那些怀疑的人,中国有民主的优势
  •   看看别人是怎么理解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
  •   有趣,睡前图书。
  •   一本书的功能,在于阅读后找到历史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中国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崎岖,值得反思。
  •   一本民国初年中国当政者的行为和中国民主体制艰难历程的史料,有很多真知灼见。
  •   了解近代史,了解近代的中国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
  •   少部分质量不过关,像旧书呢???支持一下。
  •   买这书的时候,想起末代皇帝的自传,历史从不同的视角记录,才会丰满起来。此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   内容挺好,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民国。排版太密,看着有点儿累眼睛
  •   这不是一本小说,纪实文学只是给了她一个美丽的壳。
  •   从另一个侧面看那段历史。
  •   还没看完,不过写的很好。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   另类视角,了解近代史的重要著作。
  •   外交类的一直是自己喜欢的,
  •   书不错,记录的事实、翻译的文笔、书籍的印刷都好很满意
  •   共和国来之不易啊,从外国人的视角更能看的客观一些,避免出于血气的价值判断,看民国初年登场的政客都在想什么,和对国家造成的后果。
  •   小32开。了解一段历史。美中不足就是书运过来的时候外面有点小瑕疵。
  •   做活动买来看一下价格便宜满意!
  •   做活动时特价买的,价钱很划算,。
  •   感觉不错,国外人的眼光。。
  •   写得很有意思,收货很多。
  •   还没读,读完再给评价
  •   但是可以一读
  •   书还没有读,但是很喜欢
  •   还没仔细读,粗略的翻了翻,挺有意思的。
  •   收到的时候还以为是英语原文书,好漂亮啊。看着这本书觉得长知识了,哈哈哈
  •   买这本书,不是为了了解历史,而是为了理解现实
  •   非常喜欢这种封面和排版,简单,小巧,充实!
  •   开卷有益,自有道理。
  •   还没看,但是是本很精致的书,相信内容不错
  •   从外国人的角度看慈禧,袁世凯... 蛮不一样的
  •   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的中国共和实验
  •   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的中国共和实验), 好书。
  •   还没看 不知道
  •   可惜开本稍微小了点,字也小了些,但内容绝对一流!
  •   不错的书,拓宽眼界。
  •   小本,带起来方便。内容真实,翻译水平还行。
  •   粗略的看了一下,总体上不错,输的开本非常喜欢,喜欢看近代史的比较有用
  •   还没看先存着,据说这书不错。
  •   很有研究的必要
  •   便宜,方便了解一下历史。
  •   还没有看,书比较小
  •   内容非常有意思
  •   根文武北洋合起来看
  •   看到了另一面的陆宗舆
  •   是本好书,有价值的史料,惟一感觉字有点小。
  •   书的装帧像进口书,其实内容是纯中文译文。保护得不错。
  •   非常便宜,5元太划算了。很好的书。
  •   非常不错的书,值得一买
  •   比较客观,内容详实,很有参考意义!
  •   外国人就是外国人 观点果然不一样 部分不能认同 一家之言罢了
  •   该书讲述1913年至1919年,有一位出使中国的美国外交官,他叫保罗.芮恩施。他亲历了差不多那个时代中国所有重要的时刻和事件.这是一本国人应该重读的回忆录,记录了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的中国共和实验。从一般的通史中了解历史是最便捷的,但往往也有短处,因为简略必然要放弃许多丰富的内容,掌故、野史笔记一类的书,恰好可以补充这个不足,这也是回忆录的独特价值。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国外交官眼里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这是另一种全新的视角,从这个视角框里将会流淌出中国何以会成为现在的中国的涓涓细流.
  •   我个人以为,一个大学生,按中国的培养来看,文史哲、数理化都得懂。但是,学着学着,发现不对劲了。在中国,文史哲,都有问题,有大问题,数理化还相对好点。《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乃保罗.S.芮恩施的自传,还原了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执政时期,中国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中国卖国的总统是没有的。
  •   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百年前所进行的共和变法的前前后后,角度不同,所以有可参照性。
  •   如果五四运动当天,不是周末,美国使馆不放假,大使没去郊区游玩,示威的学生没被阻拦,可以说,历史是必然的,但是偶然性也是构成历史的组成部分。
  •   一百年前,中国尚在涅槃却未重生的危难时刻,日本人则磨刀霍霍地草拟二十一条,一百年过去了,他们在修改和平宪法,否认二战的罪恶,值得警惕呀。
  •   与新闻报道、历史教材相比较,亲历手记与历史档案更有价值。
  •   确实是根据作者的角度看问题。但是毕竟是美国人,很多事情难免执一面之词,谅解!
  •   一向认为国外人写的关于中国的东西真实可靠,赞一个!
  •   从老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那一段特殊历史,值得一读,不过书太小,当然字也小。
  •   读史的另一个视角
  •   可帮助了解中国近代史哟
  •   西方人对中国近代的认识,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还可参看莫理循、李提摩太、丁韪良的作品。
  •   外国人的视角评价当时的社会,视角独特,比较好。
  •   还没有通读,但是希望看一下西方对这段有争议的历史的看法
  •   当当的活动真不错啊,200免100买的。内容不评价
  •   开本有些小,是标准32k,书较厚,读起来不太方便。
  •   正在慢慢读
  •   不错的一本书,能从书中获得很多,书的质量不错
  •   刚收到,还没看,小小的一本书,挺好的
  •   内容比较一般,内容不如名字来的那么实在。
  •   刚刚收到拍的书,看来下次在此网拍要改为到后付费了。排版印刷很马虎,内页许多部分都不整齐,开始以畏是里面夹了图片,但后来一看,原来就是切割问题。这么好的书,看起来像盗版,有些遗憾。希望卓越和印刷公司及出版社引起重视。不要只为了商而忘了最本质的东西。谢谢!
  •   刚刚收到,昨天就已经发货了,但是因为送的货比较多吧,就拖到今天了。比较厚,外部有塑封,还没舍得拆开。运送过程中,只有一点的磕碰,虽然不影响外观,心里还是不舒服啊。这几天有书读了~
  •   好小的书,不过还是比较厚的,内容还没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