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见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谭振飞、 潘一见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潘一见 绘  页数:127  

内容概要

  她的山水画,立足于寻回失落的文心,从临摹四王入手,上追沈周、文征明、元四家,也临过五代北宋大家之作,但不是一味模仿,更非纯任主观,向壁虚造,而是致力于两种功夫。一、理论与实践互证,认真研究某些文人画家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比如研究倪云林的逸笔草草论与其实际造诣的矛盾,从而摆脱浅学者阐释的迷惑与遮蔽,培养了对山水的敏锐感受与精微表现的能力。二、写生与临摹互证,以师造化与师古人互动。像许多20世纪的画家一样,她养成了写生的习惯,善于在写生的概括中,参证古人的创作理念与观察方法,理解画理,删拨大要,经营情境,提炼笔墨。对细部关系的悟入微际,是她的一大优点。  潘一见所画的山水,除去临摹而外,无非两种,一种是写生山水,另一种是诗意山水。写生山水,多感悟自然,也有取舍加工,诗意山水则表达理想,时有写生的记忆出现于笔底。两种山水都重意象,尚境界。从丘壑而言,她能摆脱写实观念局限,注意提炼,有所美化,写景在不粘不脱之间,若即若离,由景变境,不求局部景观的形似,而求整体氛围的真实。笔墨则在常理与个性之间,其常理首先在“一画”之理,一笔落纸,众笔随之,笔笔生发,在施展笔墨中营造境象,其次也在于绘画用笔部位更多。  董其昌曾说:“以境之奇怪论,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不少人据此认为笔墨即是山水画内容,从而忽略了造境的重要,在认识上走入极端。其实追求笔精墨妙,并不意味着忽视平中求奇的境象营造。而所谓笔精墨妙,除去恒定的要求之外,也有向现代转化的一面。潘一见试图寻回失落的文心,以承接历史上文人画的脉络自许,多年来把创造新时代的精英文化作为目标,因此她已经注意到这些别人忽略的方面,未来越画越好是可以预期的。

书籍目录

寻回失落的文心——读潘一见的山水画潘一见的山水画潘一见访谈京郊十渡写生白岳写生豫南写生京城园林写生册永嘉山水写生册山水作品书法作品篆刻作品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潘一见:不长,我在磨墨的时候也在考虑画面,磨墨的过程也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我从没有考虑磨墨需要多少时间。滴两滴水,磨,画完了再磨。编者:我去你的工作室,看到你的画案,毡子上面非常干净,几乎没有墨痕,你的瓷碟、毛笔、砚台也是这样。潘一见:我画画有个习惯,我有一个调墨用的白盘子,画完之后像刚洗过,干干净净的,没有留墨渣或其他什么在上面。编者:我看你在画画的时候,水洗里面的水也是干干净净的,像刚刚盛出的水。潘一见:这是一种习惯。画画的时候,我笔头蘸点水,然后蘸点墨,在盘子上面调墨,调完后什么状态,直接就落纸了,笔上面所有的墨的状态都可以在画面相应的地方去铺设,所以要把它全部用完,用到笔已经干了,连墨连水都没有了,笔就很干净,我再去蘸水,拿这样的笔去蘸水,你想那个水会脏吗?编者:我看到你不久前去浙南林坑的写生作品,你会经常出去写生吗?潘一见:一年春、秋两季要出去的,这要看机会,有时带学生出去,有时自己出去,有时也跟导师出去。这次去浙南是跟陈平先生出去的,那段时间我刚好有一周的时间有空,正是春天写生的时间,我就抓住这次机会跟他去了一趟南方。编者:画了多少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近些年来,年轻女性艺术家日增,但书画兼长者不多,造诣深厚又品味纯正者尤少,然而在我的视野中,潘一见却是凤毛麟角之一。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碑帖组召集人。中央文史馆馆员)从她的写生与习作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南方女子的灵性与北地山水互相渗化时的情景。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丰任。中国美术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编辑推荐

《潘一见》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潘一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