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教育科学  作者:何乃忠  页数:187  

前言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教学第一线把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解读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追求课堂教学实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本丛书正是在此基础上,汇集了北京地区优秀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疑难问题在操作性层面上给予了解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借鉴价值,是提高一线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质的优质教学资料。  本丛书从课堂教学操作性层面上,紧紧抓住教学疑难问题,聚焦于备课、讲解、设问、导入等常规教学环节和教学功力中的难点、重点及创新点,并把优化教学过程、追求教学实效作为解决疑难问题的中心目标和出发点,从教学艺术的高度解决疑难问题。丛书的编著者们在解读新课程教学疑难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了素质教育的理念,解读和完善了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提高了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质,是对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本丛书是教师自修教学艺术和校本进修的优质读本。  本丛书的作者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具有骨干教师的鲜明引领作用。他们解读的教学疑难问题,不仅具有操作性、实践性,而且具有典型教学个案的普遍价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创造优质课例,并在此过程中解读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法。本书所涉及的教学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解决策略又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因此,此丛书对于一线教师极具参考价值,可辅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和灵感,创造优质课堂。

内容概要

本丛书从课堂教学操作性层面上,紧紧抓住教学疑难问题,聚焦于备课、讲解、设问、导入等常规教学环节和教学功力中的难点、重点及创新点,并把优化教学过程、追求教学实效作为解决疑难问题的中心目标和出发点,从教学艺术的高度解决疑难问题。本丛书是教师自修教学艺术和校本进修的优质读物。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主要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疑难问题进行有效的操作性解读。

书籍目录

有效备课疑难问题  如何把握“放”与“收”的度?   如何使学生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针对开放性题型,如何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如何设计教学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设计动态的教学过程?  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  如何备生活背景的数学应用题?  怎样培养初学几何的学生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有效驾驭教材疑难问题  如何在解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怎样在课堂三个阶段设置悬念?   怎样用活、用实教材?   怎样在“中心对称”教学中更新教学材料?   如何让课本成为学生的“开心词典”?  如何提炼数学的教学知识? 有效设问疑难问题  如何提高设问技巧?   如何巧妙设疑?   如何获取设问的成功?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如何运用设问进行学法指导?   如何解决“启而不发”问题7...  如何设问以破解拓展环节的难题? 有效导入疑难问题  如何以鲜活实例有效导入?   如何使数学教学有趣、直观?   如何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如何掌握困难问题的导入策略?   怎样使课堂教学有精彩的“开场白”?  如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内心需求?  怎样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有效讲解疑难问题  如何运用变式教学解决学生的疑惑?  怎样运用启发艺术创造良好的学习局面?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  如何讲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进行数学语言能力的训练?  怎样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顺畅交流?  如何解决函数入门难的问题?  如何使学生准确获取函数图像的信息?  如何辅导学生参与编写试题?有效应试辅导疑难问题  如何搞好中考复习?  如何排除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如何精选精讲各种类型例题?  如何在复习课中有效讲解综合性试题?  如何巧解选择性试题?  怎样提高学生解主观性试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效能?  如何提高课堂复习实效?知识点索引

章节摘录

  1.如何把握“放”与“收”的度?  疑难问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开放式的新局面,学生的合作交流多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多了,与此同时教师也感到放开容易收起来难。这是实施新课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很多教师感到有时课堂难以驾驭,“放”与“收”的“度”很难把握。放得多了,课讲不完;放得少了,又显得流于形式。凡此种种,一堂课究竟应怎样设计才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  解决策略  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探究意识,课堂教学必须“放”。“放”不是指教师放手不管,任其自流,“放”,要“放”而有度。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放”的度呢?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从两方面来考虑:第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第二是学生的认识水平。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充分而深刻地把握教材的难点、重点。课堂上对涉及到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放的程度可稍大一些,时间可稍长一些,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与探讨,深入而透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对那些非重点、难点的知识,放的程度要小些,甚至可以直接引导得出。  例如,有的教师在讲“同类项”一课时,放弃了同类项概念的形成过程这一重点,由教师引出同类项的概念,用了大量时间放在实例强化上,结果学生没有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真正理解好同类项的概念中“同类”的含义这个教学难点。学生对同类项这一概念没有深刻的认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教师用书很好,很喜欢!
  •   关于教学的“有效性”,谁能吃得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