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校长的教育创新思考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金初  页数:495  字数:4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1987年到2007年,李金初先生在北京十一学校担任校长长达20年。在此期间,他以教育家的情怀、战略家的远见、改革家的气魄,在学校体制、学制、课程、德育、学校文化、管理机制的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项目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拓荒性的工作,带领十一学校实现涅槃,一举成长为全国名校。在20年的教育思考和改革实践中,一次次的学习反思、交流考察、会议座谈,他与专家、与同行、与老师、与学生、与自己展开对话,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记录。学校组建团队经过近两年的整理,并经李金初先生亲自校订,从几百万字中精选出四十余万字,近200篇短文,集结成册,形成了这本《一个校长的教育创新思考——北京十一学校改革发展20年(1987-2007)》。这部书既真实地记载了李金初校长20年的教育生涯,又如实地反映了十一学校20年的发展历程;既有高度和深度,又极鲜活,读来令人深思,也热血沸腾。正如陶西平先生所说,这是一部“学校教育的教科书”,会让很多中小学教师、校长和教育工作者受益;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一份研究我国中小学改革的珍贵史料。

作者简介

李金初,1974-2007年任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校长。先后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审专家,北京市德育咨询专家等十余项社会学术职务。出版个人专著《改革?选择?发展——我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0年)、《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校长的思路学校的出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主编《学校国有民办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多部书籍,发表《创建“培养—研究型”学校》等论文几十篇。在全国首先提出并率先实践公办学校的办学体制改革、四年制高中学制改革和全国中小学第一个博士后项目。先后获得北京市海淀区首届创新人物、模范校长,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学模范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数十项荣誉称号。现任民办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校长。

书籍目录

一 思考教育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的成功首先在于其教育思想的科学、先进和前沿。在十一学校任职校长20
年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教育。从“ 传统教育的病根”
到“当代教育的任务”,从“ 素质教育的含义” 到“
课改与高考的关系”,从“教育的选择性”到“基础教育中的科研”,在思考教育实践、提升教育理念的道路上,我孜孜以求,乐此不疲。
2 办学指导:“开拓向前,为国育才”
3 办学核心理念:改革、选择、发展、和谐
5 传统教育的“病根”在哪里
7 计划体制下传统教育的不适应性
9 没有选择便没有改革和发展
10 建设选择性空间是教育改革的任务
13 优秀学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13 全面、科学地定义素质教育
17 十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
18 倡导素质体育和百花艺术
21 课改、高考、竞赛三者之间的关系
23 高考和素质教育并非绝对对立
24 课改应从天上落到地下来
26 我校课改的特色
28 实验区要凸显教育研究和实验价值
30 一种新高中教育模式的诞生
32 我校高中课改应做到最好
34 基础教育需要科研
35 十一学校的根本追求
二 设计学校 
办学校,首先要有“顶层设计”和“ 全局思考”。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研究过“
重点中学”,预见了高中示范校的建设和英才教育的发展;思考过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完成了“ 培养—研究型”
学校的理论构架和实践探索;结合国际经验和本土实践,在深刻理解“弹性学制”的基础上,提出并尝试进行了“
两年制初中、四年制高中”的教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38 重点中学发展的新阶段———实验学校和英才学校
46 抓好天才儿童的培养
48 “培养—研究型”学校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构建
55 建设“培养—研究型”学校的构想
64 “输送型”学校可能导致应试教育
65 关于弹性学制的思考
67 两年制初中,四年制高中
67 建设“一体两翼工程”,为进入全国“千百工程”创造条件
三 创新体制
任职于改革与创新的年代,我的人生意义与学校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面对公办学校教育经费上的困境,在十五大精神的鼓舞下,我果敢地提出了“
国有民办” 的办学体制,引领
了全国范围内公办学校的体制改革。十多年来,无论是支持和赞赏,还是质疑和限制,都不会阻碍我对体制创新的思考、实践、感悟和期待。
70 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改革
70 校长姓钱是逼出来的
71 教育改革必闯三关
75 公办学校如何走出困境
77 创立国有民办制学校,深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78 学习十五大,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发展
82 缓解基础教育经费困难的综合对策
84 学校国有民办制产生的经济原因
86 学校国有民办制的管理原因
89 具体界定“国有民办”制学校
90 办学体制改革指的是办学主体的改革
91 公办学校转制的条件与前景
92 成功兴办国有民办制学校的关键
93 如何看学校转制的风险
93 “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96 三种类型的办学体制
97 教育具有产业属性,但教育不能产业化
99 国有民办制学校的市场机制
101 国有民办制学校是经营性学校
102 国家应鼓励“承办制”学校出现
103 改革必须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105 北京十一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方案
107 勇敢承担二轮承办的宏伟任务
110 第二发展曲线的战略优势分析
113 实现学校发展的五大战略
114 科学、稳健、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116 全面思考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调整
121 从2004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看出了什么
124 面对复杂形势,只有沉着应对
129 国有民办体制面临巨大考验
132 二轮承办后学校办学体制的可选方案
133 我们可以面临多种选择
139 办学体制的再次转型是又一次改革引领
142 如何破解教育乱收费这一“世纪之痛”
144 资源重组,追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147 十一学校快速发展成因分析
150 十一学校的成功证明国有民办的可能性
155 理想的期待:建设中国教育的百花园
四 革新管理
我崇尚改革,我带领十一学校在改革的大道上迅跑。在20年的学校管理革新中,我们以“ 科学、民主、团结、严格”
的八字方针为基石,通过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协调为学校带来了持久的稳定和发展,通过民主管理与对权力的制约,特别是对校长的信任投票,保证了学校的长治久安。独有特色的管理体制改革犹如投石击水,激活了原本沉寂的学校。
158 学校管理“八字方针”
161 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
162 学校走出“人治”,走向“法治”
163 改革中校长的兴奋点和着眼点
167 管理就是资源的合理使用
168 治理学校要科学
173 领导的民主作风是民主治校的关键
174 十大问题应由决策中心决策
174 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中的保障机制
175 教代会的监督和评价权力
178 要防止“个人承办”变成“个人专断”
179 从“英雄时代”走向“大众时代”
179 群众参与决策才能取得最好的行动效果
180 学校的人本化管理
182 严格治校是管理学校的重要方针
183 学校管理要高标准严要求
185 教师部分时间坐班更加科学合理
187 学校的法制化管理
188 落实就是要抓细节
189 目标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191 关于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
五 积淀文化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学校的最高管理是文化管理、最高建设是文化建设。没有文化的学校不叫学校,没有优秀文化就没有优秀学校。我把“积淀文化、建设文化、传承文化,
用文化管理,用文化育人”
作为校长的重要办学任务,带领全校教职工形成了《北京十一学校基本法》和十六条文化精髓,竖起了一杆凝聚人心的大旗。
194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
198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200 学校主体性文化建设
203 十一学校的理念和价值文化
204 《北京十一学校基本法》
204 创新应该成为学校的基本精神
206 创新紧接抓落实,常规工作也可实现创新
209 迎接挑战,建设未来
212 一杆大旗,一番事业,我们“聚义”十一教育
215 名校究竟应该名在哪里?
217 虚假作风不能在十一学校存在
220 教职工一旦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能激发出巨大力量
六 打造名师
人才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资本。在学校队伍建设中,我们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问题,以师德为本,以科研为基,为十一学校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20
多名特级教师,数十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或省级骨干教师,40 多名博士,100
多名硕士,师资力量之强,处于全国一流。这才是使十一学校从默默无名走向卓越的“真正原因”。
224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
225 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校长战略眼光
226 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227 造就名师队伍是实现全优品牌的先决条件
229 如何打造名优教师队伍
230 学校发展史即优秀队伍建设史
231 打造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234 教育科研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途径
235 硕士课程进修班: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
237 博士后项目:教师教育家成长新的平台
238 中学建立教育科研博士后工作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42 党员的先进性究竟怎么体现?
245 共产党员应该成为最佳
246 什么叫责任? 什么叫承担?
250 一个真正的人
252 价值观、世界观的典范
255 亲爱的战友,你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七 激励人才
人才需要尊重,也需要激励。我们坚持“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同步进行”,在严格管理教师的同时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进聘任制度和工资制度,早于高校6
年提出了“评聘分开”、“ 岗位工资”,创造了“多元无极工资结构”,运用了“ 期权工资”
制度,被老教育家张承先评价为“突破了结构工资的高原状态”,并多次为市、国家人事部门所借鉴。
262 人才战略是核心战略
264 我们需要三类人才
266 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要同步
266 提高教师待遇既是改革目的又是改革手段
267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待遇从优、管理从严
268 教师的待遇,要向提高的方向发展
269 教师的管理,要向严格的方向发展
270 评聘分开,破格高聘,建立有力的激励机制
270 增加待遇要和工作贡献紧密结合
272 教师工作量的确定
274 教师工资制度必须创新
277 多元无级结构工资制度
278 期权工资是留住人才的“金手铐”
279 浮动部分中老年教师工资级别
八 改革德育
德育是十一学校的“传家宝”,但我们不能因为历史的辉煌而放慢德育改革的脚步。“ 夏令营的较量”
引发了我对德育的深刻反思,我们在学校原有“集体行为规范”
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主体性德育体系,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同时严格管理,用优良的校风培养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有主见、能担当的优良品质,塑造新一代文明的人。
282 夏令营的较量引发的德育反思
285 主体性德育:学校德育新体系
286 主体性德育:学生成为教育自己的主体
291 主体性德育和严格管理并非对立
293 校风是全校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作风
293 学生公寓要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
294 要获得成功,都必须奋斗和努力
296 寄语毕业生:勇敢地肩负起明天的希望!
九 变革课堂
课堂是实现学校教育的中心场所,课堂教学的变革能带来学生非同凡响的成长。从有选择而无淘汰的“ 分层教学、走班制”到还学生“四权” 的“
四环节教学模式”,从综合活动课的创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我们全力打造主体性优质课堂,努力追求常态优质课,追求全部课堂的优质化,创造了“不为高考,赢得高考”的高中教育新模式。
300 不要让高考成为影响课改的“魔影”
305 课外阅读应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306 建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307 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变革
309 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311 全面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是重中之重
312 分层教学、走班制: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
314 还学生“四权”,创生“四环节”教学模式
316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317 “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318 “四环节”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320 综合活动课的创设
325 优质课堂是我们的追求
326 我们的目标:实现全部课堂的优质化
332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
334 课堂由教师独占到师生共同参与
335 课堂教学打造的重点应是常态优质课
337 课堂要实现教师的特色和创造
339 课堂是教师研究和创造的主要场所
十 不忘使命
“本人平生无大志,只想办好一所学校”。多年的校长生涯中,我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探索了一套有效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我认为校长必须“
既是好人,又是能人”,倡导干部的优秀品质和领导力建设,制定了“ 公勤谦坦” 的领导干部守则,建立了“校长信任投票”
制度,创造了校级干部民主选任制度,为的是出色完成当代校长的使命,实现自己的承诺。
342 当代校长的使命
354 教育家型校长弥足珍贵
355 校长必须既是好人,又是能人
356 关于校长的水准问题
358 优秀校长的十个条件
359 论优秀干部品质
360 领导干部“公勤谦坦”守则
361 干部要着重解决价值选择问题
362 我们的干部任重道远,要优秀加谦虚
366 学校干部应有的工作精神与工作状态
369 中青年干部应该全面严格高标准锻炼和造就自己
373 领导者的精神资本
374 关于领导力建设问题
384 创新干部的选任机制
十一 深思未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喜欢思考学校未来的建设和管理。从长远来看,十一学校的发展既要高度关注信息技术革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又要注重国际化战略,努力成为国际知名中学;既要准备好应对办学体制改革复杂多变的形势,又要优化办学策略、调整办学格局,实现从改革名校到质量名校和品牌名校的发展。我们只有按明天来计划今天,才能高档建设现代化学校。
388 思考问题,一定要顾及未来
389 对未来不仅是走向,更重要的是建设
391 瞄准一流水平,高档建设现代化的学校
396 发展学校“八为本”
400 学校也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401 必须高度关注信息技术革命
405 学校数字化的战略
406 筹建国际教育中心是在规划学校未来
407 走向国际,成为国际知名中学
409 办学国际化的战略
410 超大规模不是学校的长久之计
412 优化办学策略,调整办学格局,打造教育精品
414 实现从改革名校到质量名校和品牌名校的发展
426 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危机与忧患
428 学校应对复杂多变形势的十大策略
441 对公办学校体制改革政策的再观察和再分析
444 形势要一析再析,心中才能有底
445 低水平的教育均衡,不能成为发展的目标
447 准备未来,才能管理未来
十二 改革答卷
在十一学校担任校长20 年,我历尽艰辛,锐意改革,使十一学校从一所普通中学一跃成为享誉京城内外的名校。20
年间,我分阶段交了几次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答卷,用历史和事实证明,十一学校从1987
年改革开始便走上了一条快速高水平发展的大道。我希望能用十一学校的成功为公办学校的发展找到一条有规律性的一般道路。
450 奇迹是怎样诞生的
459 我们走在成功的大道上
467 伟大时代中的创新改革
478 我的教育改革答卷
新的征程
从十一学校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我进入民办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担任董事长、校长,集几十年的教育感受和思考,升华和提炼出人生中心教育的研究命题,并开始了全新的学校设计和教育思考。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不能停止,在新的征程上,我将获得完整的教育人生。
486 人生中心教育(学校)向我们走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个校长的教育创新思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第一次听到十一学校,是从李希贵校长认识的。从这本书再次认识十一学校。别样的名校
  •   校长都值得看得书。
  •   作者三十余年教学管理经验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   正在读,过几天再来分享心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