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本体心理学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意]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  页数:5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荟萃了本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梅内盖蒂教授对世界一百部经典影片的剖析。作者是通过多年实践,发现了人的本体自在(In se Ontico),突破了佛洛伊德、弗罗姆、容格、马斯洛等三思潮等心理分析的局限,从本体心理学这个独特的视点,对影片进行深入剖析的,并将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无意识动力挖掘出来,进行深层次的生命本体学的分析。人的无意识世界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它是驱动人行为的动力源头。导演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影片中表现了自己的无意识,自己的梦,所以,一部伟大的影片是导演的一个伟大的梦,也是集体无意识和导演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反映。尤其是那些著名的导演,从西方的伯格曼、费里尼、塔尔可夫斯基到东方的黑泽明、张艺谋……都善于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一部优秀影片往往会引起观众的截然不同的反映,关键在于每个观众是从自己的无意识去信同影片,与生命情结获得同构,观看一部影片也是一次心理测试的过程;既是对集体的也是对个人的测试;既是对社会文化的也是对个体生命世界和文化结构的临床检验。观众通过同影片中人物的认同,可以找回自己的真我,以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本体心理学是对人的生命结构本质的剖析;是对文化人类的独特探索。  本书的翻译出版填补了国内电影本体心理学的空白,它不仅适合电影专业人阅读研究,也适合各心理学科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实验测试,更适合每个电影观众。

作者简介

作者:(意大利)梅内盖蒂 译者:艾敏 刘儒庭

书籍目录

致作者的信作者生平电影本体心理学介绍前言第一部分 电影和无意识 序言 在第九届国际太体心理学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一、本体心理学的观点  二 牛存分裂现象  三、电影和无意识 第一章 电影中的无意识  一、有关电影文化的几点思考  二、电影方法论  三、电影应用论及范畴  四、电影研究概述《朱莉亚·米尼盖蒂的本段小结》  五、电影心理符号学  六、电影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形象  一、形象的形而上  二、记忆痕迹  三、形象和无意识  四、艺术  五、神话 第三章 戏剧与电影本体心理学  一、戏剧心理学  二、戏剧本体心理学  三、希腊戏剧  四、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五、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分析:《俄狄浦斯王》1967年意大利 第四章 本体心理学与电影特性  一、从本体心理学看电影的特性  二、一种观点的确认  三、电影中的分裂表现  四、电影创作的动机  五、电影中的象征和空间  六、音乐  七、一部成功的影片  八、美国电影中的三种超我表现  九、演员  十、导演 第五章 无意识  一、思想的异化  二、社会病理现象:犯罪和吸毒  三、伴侣问的刻板定型  四、“伟大母亲”的原型  五、幻想和科学幻想第二部分 电影本体心理学的治疗作用 第一章 电影本体心理学  一、绪论  二、分析标准  三、认识论  四、方法 第二章 女性负性心理学  一、《鬼婆》1964年日本  二、《朱莉叶塔和精灵》1965年意/法  三、《白日美人》1966年法国  四、《呼喊与细语》1972年瑞典  五、《夜间守门人》1974年意大利  六、《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中国  七、《悬崖下的野餐》1975年澳大利亚7  八、《传说》1985年英国  九、《烦恼的爱情》1995年意大利  十、《九周半》1986年美国  十一、《致命的诱惑》1987年美国  十二、《安东妮娅的树》1995年荷兰/比利时 第三章 男性负性心理学  一、《8%》1963年意大利  二、《定理》1968年意大利  三、《荆棘鸟》1983年澳大利亚  四、《英雄》2002年中国 第四章 爱情倾斜屏和移情现象 第五章 家庭负性心理学和教育学 第六章 社会分裂和倾斜屏第三部分 电影本体心理学的教育和人格确认的作用 第一章 电影本体心理学的自我确认作用 第二章 教育学和心理躯体现象 第三章 女性本体心理学 第四章 制度和人格 第五章 领导人才心理学 第六章 幻想心理学本体心理学术语解释译后记作者著述活动年表影片目录(中外文对照)

章节摘录

  在意大利,只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流行精神分析学,但电影制作 者却立即受到其影响。费里尼的影片《8%》的产生正是他同心理医生进行 心理咨询的结果,这种经历可以从那种交替出现在主人公的梦幻和回忆情景 里辨认出来;这正像贝尔托卢奇自己所表白的那样,在银幕上可以发现他对 人物所做的心理剖析。导演就是这样直接从精神分析家那里学会并认识到, 影片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是它对观众所激起的情绪感染力。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画面和情绪之间的这种关系,1967年在古巴出现了“ 电影心理治疗讨论法”①,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小组心理治疗的实验活动。 由于在无意识第一历程和画面之间存在着这种平行关系,那么,通过观看电 影的办法,病人和精神分析医生之间便可以展开讨论。然而,在这里,心理 治疗——根据精神分析方法——的主体并不是小组的人群,而是电影中的人 物。因此,参与者并不是直接接受心理治疗,而是受到一种净化的作用。这 是通过电影放映使人自我认同的一种办法:电影中的事件和人物引起人的联 想和感情的投入,使人受压抑的动力和情绪释放出来。不过治疗医生在剖析 这种压抑时并不是直接针对主体的,因此,后者成了被解析的对象,但他却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精神分析学的贡献在于,它找到了电影和心理活动之间所存在的 紧密联系,并在对电影做剖析时,进行了解读电影的尝试。 3)视听和视频治疗② 虽然同电影分析的情境有所不同,但电视、录像,特别是视频也能够利 用电影作为临床诊断的工具。心理医生在例行的咨询过程中,可以安心地使 用它们对病人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为下一次咨询做准备。同 时也可以寻找在谈话时所遗漏掉的东西③。利用视听进行治疗开始于1954年 :精神分析医生尝试用摄制的资料对慢性酒精中毒者进行治疗。用于治疗和 恢复功能性的电影心理片同库布里克在《发条橘子》里所使用的技巧有相像 之处,在该片中,用主人公感到亲切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去刺激他,目的在于 为他创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帮助他恢复健康。这种同传统心理治疗手段相结合 的影像疗法,被视为有利于人的行为的改变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考虑到媒 体容易使人找到生活的体验,所以影像疗法旨在使人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并 尽可能地贴近自己和他人。这种疗法被完形心理学派(又称格式塔派)用做诊 断和治疗的手段。视频疗法的基本原则是:有问题的主体没有经历过真正的 镜像阶段,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格。那么,现在,通过视频这 面镜子,他能够重新自我省视,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 被称之为“视频影像对比”的方法常被用在对酗酒者的治疗上,让其观察自 己在酒醉时的情景;也用于食欲过剩和厌食者的治疗上,让其学会认识自己 身体的部分状态和自己的性格,让其学会接受这种现实,尽管它并不符合社 会习俗的标准④。 视像治疗法被广泛使用并且不断在完善,同时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重视 。现在,人们正在研究一种多媒体治疗的方式。 (二)电影与心理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电影的研究也开始了:探讨它的画面效应和把它用做 心理测试手段的可能性①。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那种所谓的电影情景②——已经被精神分析学所揭 示——即由银幕、放映厅、观众所构成的情结:在电影的影响下,观众思想 中所产生的活动类似梦的活动。 不过,心理学的研究集中在人感觉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上,研究人的行为 表现,特别在受到银幕刺激后其感知力。于是,由此发现了频闪效应,即画 格连续运动给人造成的印象③。在对感觉和信息记忆处理机制的分析后,人 们发现,在接触画面之前,这种机制在个人和集体的心理内部就已经受到某 种固有的东西的影响。这就是防御机制的作用,或者不如说:“过滤器的作 用”,它将所有来自外部的刺激隔绝与意识之外,只允许心理机制在感觉时 刻所接受的信息进入意识之中④。 也就是说,存在一种连续性选择的形式,它促使每个人只选择某一种显 露信息而不是别的。在感觉到画面之前,我们的无意识已经对要看的东西进 行了选择(显露性选择),其结果是,对一种不被接受的信息,我们或感觉不 到,或以我们预先就有的看法去理解它(感知性选择);还有一种情况是,我 们或忘记或以某种特殊的活跃的方式记住了它(记忆性选择)⑤。 在显露时刻,即防御机制行动时——精神分析学已经阐述过——会影响 我们的认知能力。 在这种选择的基础上,在影片放映结束后或经过一段时间后,剩下的只 是一种刻板定型的记忆,因此它是不符合信息所反映的真实情况⑥。所以说 ,每个人记忆的历程并不是一样的,这种历程受电影片段所激起的情绪变化 的影响。 为了遵循科学的客观规律,人们便对影片对观众所引起的生理变化进行 测量(如呼吸频率、心跳速度等),以寻求画面和情绪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基本 关系;结论是:某些场面的记忆是同观众所经历过的情绪的紧张程度相关⑦ 。所以说,主体是根据自身的倾向性来体验和记忆影片内容的。从这种意义 上讲,认知心理堂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它在研究主体对自我和世界认识的方 式时,将这种过程也应用到影片的分析中。一方面,电影是信息的源泉;而 另一方面,观众作为信息接收者,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 析的思想活动上。他自己所拥有的认知层面能够把信息汇集在一起,并对其 进行选择和解读他所见到的情景。因此,人的头脑里存在着思维模式,这种 模式能够在脑海里再现影片,尽管是以片面的方式再现的。 所以,心理学并不是对电影的本性进行研究,也不是对人的本性进行深 入的分析;它是在用一种外部的方法对能够见到的和可分析的行为进行研究 和分类:似乎是人应该去符合它所采用的方法而不是相反。 (三)电影与社会学 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社会学是把影片及电影现象作为一种社会事实进 行分析的,并评估它对社会的影响。尽管社会学也接受电影具有梦幻般魔力 这一观点,但它的研究更注重实践性,对那些明显表现电影这一复杂现象的 资料进行分析。 从电影是社会现实的反噻的角度来看,电影就是一种工具。因为电影是 从社会吸取题材摄制而成的,它可以使人看到社会上所发生的或者可能发生 的一些变化。这点是可行的,因为电影作品和产生它的社会密切相关,所以 说,电影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的人民的思想、心理或者更 恰当地说,无意识②。同时电影也是一种思想观点和刻板定型的文化传播的 手段,这是符合市场利益的。举例来说:在战争期间,德国为了达到反犹太 人的政治目的,便摄制了一些与战争并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影,但那些影片却 能够在毫无心理准备的观众中引起负性的反映,使其对犹太人产生反感③。 另外,由于电影生产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旨在牟利的工业,因此,被市场看好 的是那种赞赏情感的影片,那种颂扬具有永恒、普遍价值观诸如母爱、家庭 观念、基督的仁慈的影片,还有那种让人引以为戒的被认为有负性效应的性 爱方式④的影片。 另外,电影也是导演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对事物理解的方式的产 品,是他自己的一种选择。人们使用的剪接技术甚至可以改变事实。那是因 为,内容同样的一部影片,如果用不同的方式剪辑,那么它们就会变成两个 风格决然不同、两部截然不同的电影。由于电影镜头的连续性、连贯性,导 演可以突出某些事情而舍弃另外一些事情:因为他不仅在向我们讲述故事, 而且也在向我们传达他想在电影中表达的意义。⑤由于这一切,鱼堂星=弛 壬壁;宣查显响塞签堑塑(趣睦:睦,迅签,苤些道焦盟。氢笠)。 丛电暨逝麦塑的签剑塑塾金经进堂的内烫塞进⑥,它既是一个组织完整 的、有各种逼真和栩栩如生的人物的演出又是文化产品;而另一方面,电影 作为商品,它必然受到需求规律的制约。为此,人们关注电影的生产及发行 方式、扩大电影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等问题;而这一切又都和人口学密切相关 ,比如:性、年龄段、阶级、阶层等。P14-16

编辑推荐

《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的翻译出版填补了国内电影本体心理学的空白,它不仅适合电影专业人阅读研究,也适合各心理学科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实验测试,更适合每个电影观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电影本体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3条)

 
 

  •   从人的本体研究电影艺术,他实质悟到了中国的“道”,因此超过西方佛洛伊德“泛性论”、拉康的“界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意大利这个本体心理学大师可惜逝世了!在此表示悼念!
  •   这个书可以说是一本深层次的电影心理学,对于导演的无意识中展现出的意识表现还是满到位的。
    我们人这类具有高级大脑思维的动物,对于小时候思维形成的阶段会对之后发展和行为活动带有深层的无意识影响。看看了解一下是非常有益的。
  •   国内目前关于本体心理学的译作只有两本,另一本翻译质量较差。这本的质量还好。虽然编辑中也有些错字。但是内容决定值得一赞。一本专业书籍,读之使人有科幻小说之感。特别是关于本体自在、倾斜屏和语义感应场的分析发人深省。涉及概念庞大,并不易读,但确实魅力十足。还有两章就读完了,还会重读。因为涉及电影。如果能看完了电影之后再读相关分析,会更好。
  •   探讨电影和本体心理学的书,分析的例证都很经典,也很详细,书籍的装帧设计也不错,好书,推荐下……
  •   很感动~本体心理学与电影的结合~超爱。书的质量没得说,内容很详实,值得一读。
  •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重新认识了自己;它还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解释的、可以理解的、可以明白。学习了本体心理学,“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也是可以解释的了,一切皆有可能。顺便说一下,本体心理学的观点和中国的《老子》《庄子》《内经》《易经》有相通之处,真的太神奇了。
  •   理论很强大,翻译很不错,学习良多。只不过本体心理学好像在中国还没有怎么被认识。
  •   绝对是一本不错的书 心理学和电影学的完美跨接 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电影学知识 再看这一本 会比较容易理解些 提供了很多独特的想法和思路 值得吸收
  •   电影与心理学都是我喜欢的,这本书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而专业。不过书中缺少图片,这会让读者感到有些抽象,我个人喜欢有图的书。总体来说还不错,手感也很好
  •   非常有助于增强电影知识
  •   很专业的心理影评,足以完善我的不足,超赞!
  •   超级大师的不朽之作,以影像向我们揭示心理的奥秘
  •   很专业,非常好。
  •   很好的书,拓展视野有很大的作用。
  •   这是我的摄像搭档推荐给我的书,在书里面我看到了很多自己做片子以来成长的痕迹,绝对值得一读。
  •   好书,很有意思,不过会比较闷!!
  •   看着有些费劲,但愿能看完吧
  •   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帮助更多买家。分享,让世界更美好
  •   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之于我,为什么打上四星而不是五星,那是因为,这本书若你没有足够的耐性,你是读不下去且是读不完它的。它利用近百部的经典电影的多个视角来分析人的心里,尤其是无意识的内心活动,找到人们真实的为理性所不知晓的心理原因。对于人们发掘各类人物(不止是电影中)的心理是有很大帮助的。这本书不仅可以让你更了解书中所列举的经典电影,更通过剖析无意识所揭示的宿命论,让人们对此有了一个更理性化的认识。是对人的自我确认及社会是有有效帮助和重大贡献的。
  •   关于本体心理学 关于电影
    喜欢心理学的可以由此了解到新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喜欢电影的可以由此理解不同电影中的心理意味
    值得一读
  •   书的包装和装帧都非常不错,内容也很充实,特别是文字量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完全没有图片插入。不过确实要热爱电影而且阅片数量惊人的朋友才能体会作者所举实例的内在价值意义,另外一种可能会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必须是那种动不动就喜欢形而上的神经质(我就当属此类了),因为本书讨论的就是无意识行为和人性的一些基本。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电影,给人不少启发,使电影多了一种魅力。
  •   真本书不错,如果想写关于心理学与电影研究的可以参考,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部分观点,都是很有用的,比较喜欢!
  •   作为电影专业的学生这本书比较新颖就是字太小引用的理论较多而缺乏叙述技巧但认真读还是很好的注意保护眼睛
  •   看这本书,我仿佛是个心理学者,但更像精神病患者。
  •   同事买了两本书,送好朋友一本。读起来有难度。
  •   很充实的一本书,但是总感觉还是写的太少不过瘾呀~~不过已经很棒啦!!
  •   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帮助更多买家。分享,让世界更美好(选
  •   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帮助更多买家。分享,让世界更美好
  •   值得细看,有启发
  •   我喜欢,意识视觉层面的提高。
  •   这是一本专业书,但仅就心理学的意义上。虽然书中一直在谈电影,但都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电影。更要命的是,此书作者的心理学属于本体心理学,之前我从未接触过。三个基本概念至今都没完全懂,所以看此书的过程比较辛苦,觉得收获不像预期得那么大。
  •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发现。
    那就是西方的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偏激和武断之处。非常的独断专行,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想要的结果来分析和推理事物。
    这本书如果跳出来看,无非是一个白种男人写出来的,如何抨击女性和有色人种的书。
    一直在说女性的有罪,有色人种的有罪。
    但是我自始至终都觉得这是作者自己陷入了自己的思维圈套的一个游戏,他并没有可靠的证据来持续地说明和概括各种现象与影视作品。
    所以这本书也是有它的缺陷的。
    对电影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志可以一读,但要记住保持自己思考的独立性和清醒性。
  •   以心理医生的角度观察人们看电影,记录下人们的反应,进行分析
    看了一半,买错书了,与我预想的不同,原以为是写电影的,结果更倾向于心理分析……
  •   有点太专业了,慢慢研究得
  •   这本书似乎还不错。这本书对非专业的读者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   还不错吧,写的很深奥,理论很浅显
  •   作者有点自以为是,行文中处处可见洗脑读者,哗众取宠之处;

    没有必要买,买了也看不下去,怎么感觉像是邪教的某本教义?
  •   这本书是大学看的,因为很喜欢,所以一直想买一本。结果买来时徒惹悲伤呀,纸质差的可以透过前面看到后面的文字,还有两页是粘在一起的。算起来,这也是专业书了,早知当当的便宜货是这样的,绝壁不买……
  •   这书我超喜欢!虽然由于没有心理学知识,不是看得很透彻,但是很多角度真是有意思。
  •   还没看完,不好做结论
  •   作者是本体心理学方面的泰斗,运用本体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分析经典的心理电影自然是手到拈来,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   不用说,这个人是我的 偶像 当然安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