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地手记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311  

前言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全国广播电视以最快的动作,调整了角度,调整了焦距,把目光瞬间转向了灾区,转向了震中。中央电视台于5月12日14时50分开始播发抗震救灾消息,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推出全天并机直播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5月12日15时03分即开始播发抗震救灾消息,并于当天19时推出全天24小时不问断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5月12日15时04分通过53种语言播发抗震救灾消息,并连续滚动播出。四川、陕西、甘肃、重庆等地震重灾省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组织精兵强将,迅疾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及时发布权威消息,迅速反映灾情,准确报道民生。其中,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创电视直播史纪录,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使用了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节目信号。5月18日晚,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记协共同发起,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活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共募集15.14亿元人民币,全国43家地方上星频道和437个地市级城市电视台及各大新闻网站进行了同步转播,观众达7.3亿人,转播规模和募款数额均创历史之最。胡锦涛总书记为此作出重要批示:“感谢中央电视台和发起单位的同志们,感谢广大文艺工作者!我们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电影、电视剧工作者反应迅速,新影厂、八一厂、中影集团、峨影厂、西影集团等在第一时间派出电影摄制小分队先后到达汶川灾区第一线,抢拍了大量宝贵的、真实感人的、震撼人心的电影素材和资料。  广播电视工作者不仅是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亲历者和记录者,也是火线上的勇士。本书的作者是亲身参与了救灾一线报道的广播电视战线的记者、编导和通讯员,本书采用了手记的形式,通过字里行间和图片,军队、武警和消防官兵、基层干部、医务人员、教师和志愿者的身影清晰可辨。通过他们的笔和镜头,我们仿佛亲见了家园的毁灭、生命的凋零,亲身体会到了痛失亲人的哀伤,亲身体会到了四海一家、八方支援的手足亲情。这些体会是那么真切、那么令人动容,让人更加珍惜生命的美丽、生活的美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府的力量、祖国的温暖、民族精神的光辉。  本书不仅是灾难、悲恸、团结、抗争的忠实记录,也是广播电视战线不畏艰险连续报道的记录,更重要的是通过抗震救灾的报道,展示出在党的红旗下,中华民族空前的凝聚力、动员力和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成为鼓舞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内容概要

该书以抗震救灾一线记者的手记形式记录了这次国殇。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迅速发来最优秀的稿件,在短短的两周时间,一共征集了300余篇文章和500多幅照片。  这本厚重的手记,不仅仅是广播电视记者在灾区冒着生命危险的所想所感所悟的记录,更是他们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热血铸就的拳拳之心的证明。这些手记不饰雕琢,然而至情言语即无声,没有在抗震一线的浴血采访和震撼体验,就没有这些流着滚烫鲜血让人读罢热泪横流的书稿。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关爱?什么是生命意识?什么是团结精神?什么是国家凝聚?这一切的答案,在本书中或多或少都会让你找到线索。  本书不仅是灾难、悲恸、团结、抗争的忠实记录,也是广播电视战线不畏艰险连续报道的记录,更重要的是通过抗震救灾的报道,展示出在党的红旗下,中华民族空前的凝聚力、动员力和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成为鼓舞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书籍目录

序感动·震撼 用心记录生命的坚强 萦绕在心的感动 面对灾难,活出一种力量  “映墟”24小时 对失事飞机机长邱光华的最后一次采访 那些普通人留下的感动 忧郁海底是刚强 “伤城”日记  让我终生难忘的八天八夜 敬畏生命 关注民众 那些可爱的人 那些感人的事 爱是支撑生命的最大动力 忘不了的都江堰 在灾区采访的日子 灾区不哭,我们都在你身边 汶川地震,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抗灾前线手记 强劲的力量 北川心结 记忆中的痛 地震留下的那些大灾 大哀 大爱 废墟中的奇迹和感动  天堂里有没有下课铃声响起 生死八小时 我在北川的日子 我看到的普通灾区民众救援·安置 让“生命的电波”从震中传出 面对灾难 岂能袖手旁观 废墟中凝结的力量  你们和70年前一样,一点都没变 连接生命的纲索 亲历汶川地震大救援 家园碎了 希望还在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灾难中感悟崇高 震心映秀日志·手记 我曾站在震中的土地上 平凡的人 勇敢的心 天堂在左 家园在右 五进北川 在绝望中希望 在灾难后重生 以生命的名义,庄严敬礼 灾区充满感动  希望因爱而存在 他们都是伟大的人 震灾无情 大爱无限现场·直击 我们手挽手 来自四川什邡市的报告  还有一种感动叫付出 生命顷刻间消失 写自文县的救灾报告  痛并幸福着 震后再问青城山 奋战在甘肃文县的日日夜夜 三进都江堰 凝聚力量  殇之痛 镜头外的记忆 生还者和救援者踩出来的路 时间定格在5月12日14:28 同在蓝天下 共爱一个家 北川伤痛 冲在地震灾区的第一线 亲历震后四川 高贵不屈的灵魂  微笑面对今后的人生 面对灾难,我们别无选择 让逝者安息 让生者坚强  收获感动的一路采访 我在灾区的四天三夜 我曾和他们在一起编后记

章节摘录

  感动·震撼  用心记录生命的坚强  这原本是天府之国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了,草木葱绿,大地一片生机。我向往那里,但从未想到过,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赶赴那里。  2008年5月13日下午,成都双流机场。3点,当我们珠峰报道组一行5人走出秩序还算井然的候机楼时,才发现大厅里居然聚集了那么多的人。手机信号极度不好,电话打得进来,但却无法拨出去。两个姑娘东倒西歪地靠着行李车,很没精神的样子,正抱怨着她们是如何如何费劲才弄到了一辆行李车,我上去和她们聊了几句。  “你们去哪啊?”  “回武汉。”  “等了多长时间了?”  “从早上8点就开始等了。”  “这么长时间啊?”  “这还算长?这里有的人从昨天下午就开始等着了。”  “干嘛非得要走啊?”  “不走不行啊!学校的楼都裂了,不敢住,也没地方去呀。”  地震了,楼不敢住了,一些在成都工作、生活的人马上想要离开这个感觉颇有些危险的地方……除了媒体上的报道,这是我到达成都后,了解到的关于这次大地震最初的内容。汶川?在哪里?7.8级?什么烈度?这次让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有震感的地震,它给天府之国带来了怎样的伤痛?  走出机场,正要打车的时候,接到主任的电话。她说:“你们主动要求去到一线,我支持你们。但我想告诉你一句话,你要有心理准备,你会看到死人,而且,有可能看到很多。”我的心沉了一下。但依然坐上了出租车,向成都市区开去。  平凡的人让我感动  5月14日凌晨3点,小雨中,我们随着卫生部北京医疗队一起从成都出发,赶往绵阳。不知道是从高原突到平原发生了“醉氧”,还是一夜未眠的缘故,我们一路上昏昏沉沉,等抵达安县,司机喊了好几声,才醒过来。  “不是说要在这里建一个野战医院?”我问医疗队的副队长马彦明。“不行,条件不具备,电都没有,手术都做不了,北京医疗队来的专家完全派不上用场啊!”我听得出那份急切,心似乎也紧了一下。是啊,从12号晚上10点接到命令,短短4个小时,9家医院的51名队员就集结完毕。飞机一再延误,到了13号晚上7点才降落双流机场,15吨药品验货、装车,他们马不停蹄,一刻未敢耽搁啊!  “不行,得回绵阳!”队长刘晓光当即决定,“安县只是个中转站,抢救出的伤员全都转移到了绵阳,我们得到病人最多的地方去!”  绵阳,距离成都90公里,距离震中汶川120公里,三个地方刚好形成了个三角。有着2200余年悠久历史的绵阳城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同时,还是人文始祖皇帝的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夏王朝的缔造者、治水英雄大禹也诞生于此。绵阳有2区1市6县,安县就是其中一个县。  返回绵阳的途中,终于清醒了些。看到了道路两边的房屋,地震像一只巨大的手,瞬间掀翻了屋顶;听到了火炮的声音,每响一次,意味着又发现一名遇难者;一路上,只有嗅觉是幸运的,两边的山青翠欲滴,空气里散发的也是湿润的气息。  绵阳中心医院是北京医疗队定点服务的医院。医疗队到达这里,迅速投入工作,我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因为穿上白大褂,现场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形象——表情凝重,身影忙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震地手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