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果集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页数:195  译者:白开元  
Tag标签:无  

前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年)是印度、孟加拉国人民心目中的诗圣。1913年他因英译本《吉檀迦利》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排行第十四。几位兄长是蜚声孟加拉文坛的诗人和戏剧家,他家中编辑出版文学刊物《婆罗蒂》,位于朱拉萨迦的祖居,是当时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经常聚会的场所。泰戈尔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从小酷爱文学。他广泛猎涉家里收藏的梵文、孟加拉语、英语名著,一拿到优秀之作便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阅读,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同时以稚嫩之笔尝试文学创作。他的五哥乔迪宾德拉纳特既是兄长又是导师,从不因他年幼而小觑他,而是耐心细致地对他讲解孟加拉诗歌的韵律,和他一起分析作品的不足之处,把修改过的习作在家中办的杂志《婆罗蒂》上发表。兄长的帮助和指导,给了他极大鼓励,使他逐步登上不同门类的文学巅峰。  泰戈尔从八岁开始练习写作,一直到逝世前口授最后一首诗《你创造的道路》,创作生涯长达七十余年,为后人留下一千余万字的各类作品。  除了各类孟加拉语作品,泰戈尔还著有八个英文诗集,即《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渡口集》和《游思集》。  《采果集》是诗人1916年发表的第四个集子。

内容概要

泰戈尔在本书中阐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进化论、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艺术观,表达了他的志向抱负,抒发了他的喜怒哀乐。现实主义作品则对诚实淳朴的下层贫民表示真诚同情,表现崇高的人道主义的精神,歌颂坚守信仰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映在新思想影响下印度妇女的觉醒。

作者简介

白开元 194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64年高中毕业。1965年被派往达卡学习孟加拉语。1969年回国,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工作至今。已出版《寂园心曲——泰戈尔诗歌三百首》、《泰戈尔哲理诗选》、《泰戈尔散文选》、《泰戈尔十四行诗选》、瓴船》、《泰戈尔传》、佧齐·纳兹鲁尔·伊斯拉姆诗歌选》等十余部译著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

章节摘录

  花匠苏达斯从严冬摧残的荷塘里,摘下最后一朵莲花。他走到王宫门口,想把莲花卖给国王。  他在那儿遇见的一个行人,对他说:“这最后一朵莲花,你要多少钱?——我想把它献给佛陀。”  苏达斯说:“你付一个金币,这朵花就归你了。”  那行人当即付了一个金币。  这时,国出走出王宫,起了买花的念头,因为他正要去拜谒佛陀。他想:“把这朵冬天开放的莲花敬献在佛陀的足前,实在是一件最好不过的事。”  当花匠说,他已收下行人支付的一个金币,国王马上给他十个金币,可那个人又把价钱增加一倍。  贪心的花匠见他们为了佛陀争相抬价,心想,从佛陀那儿想必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他躬身施礼说:“对不起,这朵莲花我不卖了。”  在城墙后面芒果林幽静的绿荫里,苏达斯站在佛陀的面前。佛陀的嘴唇上布满恬静的爱,目光中流泄的安详,像露水浣洗的秋空的晨星。  苏达斯目不转睛地看着佛陀,把莲花放在佛陀的足前,许久俯伏在地。  佛陀微笑着问道:“我的儿子,你有什么祈求?”  苏达斯高声说道:“我只想摸一下你的脚。”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在遣词造句方面,表现出质朴而高尚的趣味,他的诗歌具有独创性作品的特点。  他向我们展现那种在苍茫、宁静和圣洁的印度森林中达到完美的文化:首先寻求灵魂的平静,永远与自然生活协调一致。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哈拉尔德雅奈  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深刻、罕见的精神美。    ——19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梅登斯坦  从这本诗里,我游历了他的美丽富饶的国土,认识了他的坚韧温柔的妇女,接触了他的天真活泼的儿歌。我彻底承认泰戈尔是属于印度人民的。    ——冰心  他在荆棘丛生的地球上,为我们建筑了一座宏丽而静谧的诗的乐园。    ——郑振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采果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