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论丛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编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清史论丛》坚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促进清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美国哈佛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台湾“中研院”等许多著名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均将该集刊作为清史研究必备图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书为《清史论丛》的2011年号。

书籍目录

清代南府考柳敬亭卒年考析——四谈柳敬亭问题“‘康乾盛世’再思考”研讨会概述“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康乾盛世”说渊源考试论清代科场中的谎报年龄现象“举人大挑”述略清代进士人数补考清中前期宫廷满洲祭祀典礼的制作及其意义论清代宝玺的发展与变化“乾隆年制”天地人刀剑考入关前的贝勒庄屯清代雍正时期京西的水利营田天气对清军两征金川之多重影响从清官档案记载剖析嘉庆帝遗诏案清代民间宗教述论朱筠学述1903年至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一行涉藏著作研究《清朝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史源探析“最为持平”之约——对晚清中国与拉美国家建交条约的认识清代开台进士郑用锡对台湾的影响18至20世纪中国生活水平与人力资本的演变——来自实际工资与人体计量学的证据

章节摘录

  (一)中部平原地区的营田  中部平原地区属于排水不畅的低冲击平原,这里地势平缓,洼池、湖淀分布广泛。低洼地区水无去路,自然灾害频仍,多春旱秋涝。雍正年间在中部平原所进行的营田主要分布在东、西淀一带,这里易受淀水和附近河水的泛滥之灾,许多地区在雨水较少的年份,旱作可以收获,雨水稍多,便颗粒无收。在这里,水源不是问题,而如何防御河水和淀水的冲决成为这次营田的主要任务。因此,从营田方式上分,可以把这一带的营田分为围田和筑堰营田两种方式。  1.围田  围田多适用于容易受河流冲击或者需要蓄水之地,其四周是高大的围子,围墙既可以抵御外面河流泛滥时的大水,又可用以蓄水。但是这种水田成本高昂,百姓难以承担,所以官营较多。东、西淀附近由于地势低洼而采用了围田的方式。  雍正五年,开局新安,开始了在京西的营田活动。  新安和霸州在东、西淀附近,其地势较低,雨水一多,便成邻壑。怡亲王等治理河道、开河疏流,然后发展农田水利,开辟水田。新安围田内疏沟渠,建水闸6座,引河淀之水种植水稻,自雍正五至七年民营稻田达701顷,官营稻田约190顷。①霸州于雍正六年开始营治稻田,官民营成稻田约41顷。  沉寂了三年之后,由于怕以往的营田废弃,雍正重提营田,遂有了雍正十一年的新一轮营田高峰。这次营田活动主要在东、西淀一带展开,集中在营田难度较大的湿洼地带,其中一部分分布在霸州,大部分在文安、大城二县。其出资者主要是革职前来效力的官员,因为怡亲王有请,革职效力官员营田有功者可以优先起用。在这轮营田高峰中,据营田观察使顾琮奏报,在霸州,营田副使王钧修筑围埝,营田50顷,前任州牧陈起唐捐资劝民增修旧埝,营田70余顷。②文安、大城二县是这轮营田高峰的主要地区。其地湿洼,为72河汇聚之区,河水余波荡漾,汇为李齐、流河诸淀。占地数千顷,内有几十个村落,跨文安、大城两县。这里三面环堤,势如环卫,土壤却异常肥沃,只因北面与巨淀相连,很难防御倒漾淀水的冲决。由于营田难度太大,在雍正十一年之前,并没有开展营田活动。雍正十一年,营田观察使顾琮令副使刘勃。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史论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