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决定孩子命运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中国商业  作者:李放,万翔著  页数:256  

内容概要

  《谁在决定孩子命运》针对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观念和不当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和纠正,同时提出了许多富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书籍目录

序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点上第一章 你的孩子究竟“缺失”了什么01.仇恨而又怯弱02.任性而缺乏个性03.外表傲慢内心脆弱04.学习成绩好做事能力差05.耽于梦想却无想像力和创造性06.智商有余而创商不足07.依赖性强而又缺乏交际能力08. 做人不老实做事太老实09.染缸、无菌室与象牙塔第二章 孩子的自由比兴趣更重要01.自由比兴趣更重要02.淡化分数强化责任/4503.压力过大易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5104.警惕孩子出现自虐心理/5705.愈幼稚,愈快乐/5906.让孩子保持中度的学习压力/6207.不要强行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08.家庭教师可有也可无09.开卷未必就会有益10.做十道题不如扫一次地l1.不做陪读爸爸和陪读妈妈/8412.良好的沟通比补习班更有效/8713.保持对孩子的弹性预期14.企业不是学校老板不是监考老师/95第三章 不要总对孩子说“你真棒”01.不要一味对孩子说“你真棒”02.天天向上偶尔向下03.顺利成长就是在挫折中成熟/11004.教孩子了解人性的阴暗面05.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艰辛06.让孩子逐渐学会接受现实/12007.告诉孩子勇于承认失败08.培养孩子善于忍受“过程”09.让孩子学会变通、懂得妥协/12810.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门3J11.让家庭冲突发挥积极的作用/133第四章 父母成熟孩子才会顺利成长01.父母动一小步孩子进一大步02.棍棒之下教不出真正的英才03.尽力避免当众训斥孩子04.唠叨是父母的一把软刀子05.别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作比较06.切记不要一味去讨好孩子07.尽量别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08.牢记不要对孩子过度关注09.当心家长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孩子10.聆听是最简单有效的教子方法11.了解孩子的需要是教育孩子的前提12.“冷处理”更有助于孩子改正错误13.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五章 为孩子的自主成长喝彩加油01.不要把孩子当孩子,而要把孩子当“大人”02.多做孩子的朋友、伙伴和顾问03.不要随意干预孩子的私人空间04.善于培养孩子的“自治精神”05.让孩子拥有家庭大事的知情权06.让孩子拥有适当经济自主权07.让孩子自己去策划未来08.把孩子从束缚中解放出来09.不要总是把孩子拴在身边第六章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疼爱是尊重01.为什么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反而越不领情/22502.对不听话的孩子去爱才是真爱03.孩子到底是“珠”还是“人”04.千万不要以爱来控制孩子05.留心尽量别提“我爱你”06.要尊幼爱老不要尊老爱幼07.尊重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管08.真爱孩子就不要事事包办09.尊重是最好的道德启迪后记

章节摘录

  教鞭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教学工具,但为什么这种教学工具被我们称之谓“鞭”,这就令人深思了。“教鞭”这个词暗示着某种程度的暴力意味。在人们的记忆中,“鞭”似乎都是用来对付动物或奴隶的,但直到现在我们还依然在课堂上用它对付我们的孩子。教鞭所具有的惩戒功能也许是人们附加上去的,不过在这一点上它与古时私塾先生手中的戒尺并无二致,是为了震慑学生,让学生在暴力暗示下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好好地顺服权威。教鞭实际上是教师权威的象征,而在 教育国家化的前提下,教师权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正式的国 家权威。学生上学,实际上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问形成了一种直接互动、直接反馈的关系模式,学生要直接面对国家权威。 离开学校回到家庭,孩子往往还要面对家长手中的棍棒或“家法”,受到家长权威的约束。可以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大抵降在一种受强制、被控制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在这种环 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首先要学的往往是“听话”,而听话就是服从。久而久之,不仅易导致孩子的人格残缺、精神矮化奴化、丧失主体性和独立性,还可能使孩子养成许多矛盾的性格和畸型的品性,比如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任性而缺乏个性、脆弱而傲慢、仇恨而怯弱、智商有余而创商不足、不善交 际而又渴望承认等等。孩子们的这些人格和精神特质,如果 是放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或皇权社会也许还合适,但如果放在 现代的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中,恐怕就很难以适应了。  在国外,家长也对孩子进行权威教育,孩子从小也要学会服从权威,但他们所服从的权威与我们的略有不同,他们所强调的是服从规则的权威,而我们让孩子学会服从的往往是人格化的个人权威,比如家长有意让孩子心存“敬畏”,或敬畏家长,或敬畏老师等,由敬畏而生服从。国外的孩子往往是只怕规则不怕人,对规则有较强的敬畏意识,而对人则未必;而我们的孩子一般是只怕人而不怕规则,或者即使怕规则也只是害怕制定规则的个人权威,而不是害怕规则所代表的非人格化的公共意志或公共权威(在家里则是孩子与大人经充分的博弈而达成的约定)。所以当权威在场时,我们的孩子就服从规则,循规蹈矩,家长在与不在表现往往不一样。在我们城市的马路上,行人在红绿灯路口过马路时,交警在与 不在其表现肯定不一样,而在另一些发达国家,行人过马路时,一般来说交警在与不在其表现都是一样的。  国外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强调团队精神,也讲团结,但他们的团结往往是团结在某个目标之下,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而不是团结在某个实体周围,而我们则刚好相反,很少是团结在某个目标之下而大多是要求团结在某个实体周围。国外强调对孩子的权威教育有其积极意义,因为一国外的个人主义盛嚣尘上,社会存在“原子化”的趋势,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上强调个人对集体的认同、对秩序的尊重、对权威的服从。但是我国从未有过个人主义的传统,而且传统文化总是重集体轻个人,一般强调集体的逻辑优先、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因而,如果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再沿用传统的权威教育、甚至还有意强化权威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几乎就只剩下负面意义了。   ……

编辑推荐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命运,但是,命运由谁来决定?如何决定?本书就此疑问,展开了论述,告诉你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以及如何使孩子能更顺利、健康的成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谁在决定孩子命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