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审计研究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作者:阚京华  页数:139  

内容概要

  审计环境的变化推动了审计模式的变革:信息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投资者对信息实时披露与鉴证的要求、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压力的增加,促使审计行业寻求加快审计循环、及时揭示企业风险和财务舞弊的审计模式。在这种环境下,连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及其内涵下的“技术驱动型审计模式”(Technology—enabled Auditing
Approach)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连续审计研究:理论体系、技术架构与应用实施》采用规范研究与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围绕连续审计的四个方面开展研究:(1)连续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从理论层面对连续审计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认识;(2)连续审计应用的技术架构问题,从技术层面探究连续审计测试技术和技术实施模型,为连续审计的实践奠定基础;(3)连续审计应用实施问题,从实施层面阐述连续审计实施过程和具体步骤,为连续审计实践提供参考性程序;(4)从现实层面对连续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障碍和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这四个方面的研究问题遵循理论—技术—实施—应用的逻辑线索,相互关联,层层推进,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连续审计研究体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连续审计模式的中观研究。

作者简介

  阚京华,1969年11月出生,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盟成员,教授,南京大学会计学博士,现任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粮食财会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审计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审计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社会责任报告与审计等。近5年来,在《经济管理》(新管理)、《当代财经》、《审计与经济研究》、《中国审计》、《审计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和《审计文摘》转载6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工程结构分解与工程全周期分解视角的政府投资项目即时跟踪审计”(71071072)和国家教育部项目“WTO与中国会计规范机制”(03JD790035)项目。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与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研究”(09SJB630027)、“审计意见对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影响的研究”(06SJD790054)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03SJD790024)。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路径创新与信息披露审计”(07EYC075)。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问题及其逻辑关系
 1.3 基本概念诠释和界定
 1.4 研究结构与内容安排
 1.5 本书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2 研究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连续审计理论体系
 3.1 审计理论动因分析
 3.2 连续审计需求分析——信息假说
 3.3 连续审计供给分析——非均衡理论
 3.4 连续审计的本质
 3.5 连续审计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3.6 连续审计模式下理论结构要素的变化和发展
 3.7 本章小结
4 连续审计技术架构
 4.1 连续审计实施的条件
 4.2 连续审计实施的依托技术
 4.3 连续审计实施的测试技术
 4.4 连续审计系统技术概念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连续审计应用实施
 5.1 国外连续审计实践
 5.2 连续审计应用功能领域
 5.3 连续审计实施过程
 5.4 连续审计实施案例——西门子
 5.5 本章小结
6 连续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和前景分析
 6.1 连续审计在内部审计应用现实与可行性分析
 6.2 连续审计在独立审计应用现实与可行性分析
 6.3 连续审计应用存在的障碍
 6.4 连续审计应用的具体建议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一(企业卷)
 附录2 调查问卷二(注册会计师卷)
后记

章节摘录

  测试数据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在逻辑方式确定的情况下,计算机会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交易。因此,审计人员可以事先准备一系列的测试数据(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数据),在审计人员的控制下输入被审单位的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结果与预期结果相比较就可以测试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像系统文件所描述的那样运行。测试数据法包含四个步骤:①审计人员获得客户程序的副本和相关的数据文件;②设计模拟测试数据,并根据程序说明书的描述得出预期结果;③将测试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读形式,并输入被审单位的处理系统;④将处理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控制的有效性。  理想的测试数据应当含有处理逻辑要求的所有输入内容。测试数据可以是从企业真实交易中抽取出来的,也可以是审计人员自己想象出来的虚拟交易数据。虚拟交易数据中应含有审计人员想要测试的控制所应当发现的错误。例如,在测试工资系统中的错误数据可以是某位员工的工作时间一周98小时、错误的社会保险号、最近辞退的员工仍出现在工资表中。处理的结果与审计人员预先确定的结果相比较,以验证错误数据已经被计算机发现,并记录下来以进一步追踪和更正。再如,审计人员可以创造以下情况的错误销售交易:缺乏客户代码、无效的客户代码(如错误的校验位)、出库单编号未输入、销售金额在限额以上、销售数量为零、销售数量小于零等。这六种情况概括了销售交易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审计人员输入一系列以上虚假交易的数据由系统处理后,看看是否能产生预期的错误信息提示。基本案例系统评价法(BaseCaseSystemEvaluation,BCSE)是测试数据法的特殊应用。这种方法形成一套综合的测试数据,以测试某一应用软件所有可能的数据处理情况。由于这种方法很花时间,而且成本较高,所有只有对于审计人员想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内部控制系统的大客户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连续审计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