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王晓天  页数:296  

前言

  序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开放向纵深发展,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资本流入规模越来越大,外汇储备规模集聚,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市场逐步全面开放,所有这些都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巨大冲击。如何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是目前中央银行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美国的货币政策具有高效、前瞻、逆经济周期的特点,这反映在美国经济增速和美联储利率政策的紧密关系上:经济上升期间利率上升,经济下降期间利率则下降;对比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缺乏前瞻性,且对变化的宏观经济条件反应迟钝。利率水平严重偏离经济增速,两者甚至呈强负相关关系,这反映一个事实,即在经济上升期,收入和资本流入快速增长带来的资金面宽松使得利率偏低。低(高)利率往往导致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或资产价格泡沫(暴跌),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金融稳定性构成重大风险。  1997~2005年中国实际上采取的是固定汇率。这期间中国货币政策的病根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汇率不灵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逐步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时下,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正在进行更加市场化的改革,但国际经验表明,浮动的汇率制度容易使得货币政策操作缺乏“纪律”,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这样就迫切需要一个在浮动汇率机制下能够有效稳定物价水平的货币政策。近些年来的国际实践表明,货币政策规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可以通过引入货币政策规则建立某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以此抑制中央银行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提高货币政策可信度。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王晓天博士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专著《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对此问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晓天博士是一个求上进、敢探索、有才华的青年,他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中,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功底,一直专注于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在博士论文评审和答辩的过程中,专家们对其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  综观全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字流畅、论证有力、浑然一体。论文通过对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探讨,结合新兴市场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点,建立适合分析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框架,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和模拟,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论文的创新在于:  第一,构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一个一般性的结构模型框架,就此模型得出的基本结论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考察,并且结合国际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全面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和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问题。  第二,考虑到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金融脆弱性,构建了一个评价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DGEM),并且针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殊性对模型做了进一步修正,且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模拟。  第三,针对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利率管制的现实探讨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问题,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需要经历一个由基础货币规则向利率规则的过渡过程。  论文的研究方法也值得称道。论文既有数理模型分析,也有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研究还运用了目前在宏观经济学领域比较先进的动态一般均衡的建模方法,很有新意。  当然,书中有些观点和结论可能会有争议,但作为学术观点,自当见仁见智、允许各抒己见。同时,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是经济金融运行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个理论问题之一。一部专著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我作为作者的博士生导师,衷心地希望作者今后在实际部门的工作中依然能够长期保持对于理论研究的兴趣,结合实际问题对于业务领域和理论研究继续保持一种理性的、具有创造性的分析和研究的眼光和视角。同时,希望作者在工作中能够立大志、勤笔耕,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金融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戴金平  2007年2月26日于南开园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算是对我三年博士求学生涯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意味着人生一个新的起点。  本书从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到定稿成书,每一步都离不开恩师戴金平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恩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风格、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将使我终身受益。每当我陷入迷茫的时刻,恩师的点拨,总是使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除了学业上的悉心指导,恩师还在生活中的诸多方面给予了我许多的关心和帮助,自当永远铭记。我的硕士导师刘巍教授和焦方义教授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着我,他们学术上不断探索的精神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一直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感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熊性美教授、冼国明教授、马君潞教授、王玉茹教授、蒋殿春教授、张晓峒教授、盛斌教授、李志辉教授、周爱民教授等,他们不但传道、授业、解惑,还对论文的写作或提出真知灼见,或给予热情鼓励。感谢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的Eric Parrado H?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Lars E?O?Svensson教授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方面给予的热情帮助和提供的相关资料。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还要特别感谢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的领导和同事在工作上给予我的热情关心和帮助。许世清总经理和葛兆强副总经理的指点和帮助不但使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而且他们分析问题高屋建瓴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更使得我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深受启迪。霍建军、连建辉、王晓刚、梁泽、程华、高宇辉、刘勇、史志军、王英俊、庞东、耿琳等同事在工作中给予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中,我充分体会到了招商银行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学友谊是终生的财富。邢开明,我亲如手足的兄弟,多年来,我们一直相互鼓励和支持,共同经历和分享彼此的酸甜苦辣。南开园里结下的友谊更会伴我终生。许军、刘文军、张晓东、王清伟、董全、王新华、方琢、满新程、朱秀杰、攸频等是我三年博士生活的战友,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勉励,一起度过了许多的难忘时光。感谢我的同门师兄陈昭和师弟金永军、赵益华等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与他们的学习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我的父母数十年含辛茹苦的付出,让我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们的理解、鼓励和鞭策是我学习和研究的巨大精神力量。我无法用文字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我的爱人张淑娟这几年来一直与我同甘共苦,默默地承担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默默地给我支持和鼓励,带给我快乐和幸福,她的宽容和理解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书的出版得到中国金融出版社李守荣总编和他的同事们的热情支持,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编辑过程中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特别的谢意。  本书所讨论的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问题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书的研究是一种尝试,同时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书中可能存在一些纰漏和不当之处,诚恳地欢迎读者和专家们批评指正。    王晓天  2007年2月28日于招商银行

内容概要

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可以为中央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指导,而且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信性和透明度。同时,它也可以为评价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本书在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开放经济为背景,结合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点,力图建立适合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的分析框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国际货币政策实践经验探讨了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

作者简介

王晓天,2006年南开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任职于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货币金融学。已在《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国际金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国际经济评论》等核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0 导论 0.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0.1.1 问题的提出   0.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 概念的界定   0.2.1 货币政策规则的界定和分类   0.2.2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的关系  0.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0.4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特殊性  0.5 本书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0.6 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 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理论分析与政策实践  1.1 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   1.1.1 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   1.1.2 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在西方的实践 1.2 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依据——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及其扩展   1.2.1 动态不一致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理论   1.2.2 解决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问题的办法 1.3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经济波动   1.3.1 中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1.3.2 向规则型货币政策转型:中国的必然选择 本章小结2 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1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研究概述  2.1.1 各种目标规则及比较  2.1.2 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  2.1.3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规则 2.2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研究概述  2.2.1 基础货币规则的产生和发展  2.2.2 利率规则的提出和发展  2.2.3 麦卡勒姆规则与泰勒规则的融合与相互借鉴  2.2.4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2.3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3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规则与通货膨胀目标制 3.1 引言  3.1.1 货币政策目标规则与名义锚  3.1.2 各种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简要评价 3.2 开放经济条件下目标规则的比较:一个简单的结构模型  3.2.1 模型的基本框架  3.2.2 不同目标规则下的均衡与冲击  3.2.3 不同目标规则条件下损失函数的比较 3.3 中国货币政策双重隐性名义锚的4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理论框架与对中国的考察5  结论和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货币政策规则(Monetary Policy Rules)研究的进展是近年来货币金融学乃至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突破。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可以指导中央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而且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信性和透明度。同时,它也为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可以观察的基本框架,使人们能够衡量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规则受到了广泛认可,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呈现了推崇货币政策规则的趋势。中国货币政策一直带有明显的“相机抉择”特点,但这样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变化的反应滞后,甚至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借鉴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和实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货币政策框架是新世纪我国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  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探讨,结合包含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点,建立适合分析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特别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框架,并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希望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力图寻找或构建适合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为中心,首先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演化入手,得出向规则型货币政策的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的结论。接下来从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两个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历程和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对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分别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最后,综合前面的分析结果并在进一步总结和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货币政策实践经验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改进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1章对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争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实践的历史演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合对规则与相机抉择争论的历史演化和货币政策实践的国际趋势分析,在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经济波动之间关系的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问题,认为实行规则性的货币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必然选择。  第2章对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介绍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最新进展。目的在于把握本论题研究的国际前沿,作为本书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借鉴。  第3章主要是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比较和中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选择。本章构建了一个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目标规则的一个一般性的结构模型框架,就此模型得出的基本结论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名义锚,同时实践中起着名义锚作用的汇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之间又存在内在矛盾和冲突,在这样一个一定意义上双重隐性名义锚的条件下,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比较显著,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行和其有效性带来了比较突出的问题。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国际货币政策实践经验,得出结论:我国应该以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名义锚,进而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4章考虑金融脆弱性构建了一个评价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DGEM),针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结构的特殊性对模型做了进一步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模拟。结论认为: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来说,货币政策工具规则中包含汇率稳定性的考虑是更优的选择。同时,工具规则中操作变量对CPI通货膨胀目标做出反应一定程度上优于对内部通货膨胀目标做出反应。结合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际,认为当前条件下和未来的几年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可行的选择是基础货币规则。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规则在我国表现出更强的适用性,未来可以成为我国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更适于作为我国未来利率规则中调控的基准利率。  第5章是本书的结论和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改进的政策建议。在对本书的主要结论总结归纳及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上,从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工具规则实行的准备以及其他一些主要配套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建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规则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不错的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相关内容,有一定参考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