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美)麦茨,(美)诺伊 编著  页数:363  译者:孙国申  
Tag标签:无  

前言

  开始于2007年的此次金融危机无疑给了业界一个发表不同观点的绝好机会,我们每天可以从各类媒体上看到监管机构、银行高管甚至大学教授对危机起源和未来金融业透视的各种论点。在纷繁复杂的声音中,有一点是可以得到共识的,那就是危机的主要特征——流动性风险管理失灵。巴塞尔委员会对流动性的定义是“在可容忍损失范围内,银行为资产增长融资及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我们知道,银行“短借长贷”的经营特征让其天生易于遭受流动性风险,每项业务都可能影响到银行的流动性。外部环境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让流动性风险管理充满着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深度发展更是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  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让我们汲取教训的时间持续太久。和干坏事的小淘气们一样,银行家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过去10多年,金融衍生工具高度发展,高杠杆手段极度滥用,金融业跨入一个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成为一个冒险家的乐园。与此同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被低估了,至少也是没有得到与其他风险一样的重视。此次危机中,金融机构流动性瞬间消失,而且在很长时间都难以恢复,中央银行们不得不对货币市场甚至是个别金融机构伸出援手,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支持,即便如此,很多银行还是在我们面前倒下或面临重组。

内容概要

  本书许多重大事件都吸引管理层越来越关注流动性风险.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短期国债违约事件,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以及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导致的支付系统中断事件等。  银行已经认识到,适当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体系和流程能帮助他们维持稳健的流动性状况。这种稳健的流动性反过来又会增加投资者和评级机构对银行的信心。同时改善融资成本和融资便利程度。  《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通向全球最佳实践的从业指南》一书提供了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和管理的最佳工具与方法。在《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通向全球最佳实践的从业指南》中.经验丰富的银行家们和备受推崇的流动性风险专家们与读者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通向全球最佳实践的从业指南》从多个观点视角展示最佳方法.例如对极端情形下应急计划的逐日融资管理。《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通向全球最佳实践的从业指南》还对流动性风险经理的创新观点进行了综合、组织并加以清晰阐述.这些观点包含健全的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转移定价,应急计划等。无论你正致力于提高银行评级、降低银行融资成本、提升风险管理效率、还是致力于与银行监管者建立更好的关系。《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通向全球最佳实践的从业指南》都可作为流动性风险管理最佳实践的全面指南。

作者简介

伦纳德·麦茨(Leonard Matz),作家,银行顾问及培训专家。1973年毕业于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的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在联储工作5年后用14年经历了银行的各类管理职位。Matz先生著作颇丰。为多家杂志撰稿。其著作包括《利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培训自学指导》。经常在各类专业会议和培训课程上发言,1989年以来为国家资产负债管理协会会员。
  彼得·诺伊(Peter Neu),作家,银行顾问。前银行家。1994年在德国海登堡大学获博士学位。专业为理论物理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出站后,Peter于1997年加入德累斯顿银行的集团风险控制部门。Peter在德国累斯顿银行是集团战略风险和司库控制委员,从事各类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项目。同时还参与构建德累斯顿银行的经济资本建模。后负责流动性风险控制。2005年加入波士顿咨询集团。成为风险专家组的欧洲部主管,在此期间他负责资本管理、风险组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风险定价。司库最优化等项目研究。Peter经常在各类专业会议和培训课程上发言,并在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计量方面发表多篇文章。

书籍目录

致谢作者简介第一部分 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监测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流动性风险计量 第三章 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第二部分 管理流动性风险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 第五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与技术 第六章 应急计划 第七章 银行融资市场的发展第三部分 案例研究与多样化视角 第八章 现金流与融资流动性风险 第九章 衍生品担保的流动性冲击 第十章 可变期限产品建模 第十一章 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净现金资本工具 第十二章 管理融资危机:第一国民银行案例 第十三章 瑞银集团的流动性管理 第十四章 稳健流动性管理的投资标准第四部分 学术前沿 第十五章 可变期限账户的动态建模和最优化 第十六章 流动性风险与传统期权定价理论第五部分 结论 第十七章 一览众山小

章节摘录

  二是对流动性风险的历史和当前计量意义不是很大,而对未来流动性风险的预测则很关键。  三是流动性风险不易对冲(就像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因此必须施加严格监控。  四是需要运用内部转移价格来适当评价和激励流动性、非流动性的资产管理以及稳定性强、波动性大的融资管理。  当然,以上四点认识仅相当于冰山一角,其他很多观点和重要理念将会在本书中一一列出。  在某种意义上,管理层要意识到融资管理更像是驾驶一架喷气式飞机,完美着陆与正常着陆并无太大区别,但失败着陆就比正常着陆要糟糕得多。每天管理层都在作出各种融资管理决策,可以说这些决策就是针对损失极低但高频发生的流动性风险作出的反应。值得庆幸的是,重大的流动性问题相当少见,但这些发生率极低但损失极严重的事件——也就是那些潜在的失败着陆——让我们彻夜难眠。  这样看来,2005年的一项面向北美大中型银行的匿名调查就很值得人们注意了。调查显示,29%的银行对自身的流动性风险计量精确性并不满意。在1997年的一次类似调查中,该项指标为54%,进步是显著的,但不满意程度仍占比较大。  流动性危机对银行的融资成本、市场准人及短期融资能力影响重大,声誉风险会削弱银行的市场准入能力。银行已经意识到,为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建立适当的系统和程序,能帮助它们维持足够的流动性头寸,这又会反过来增加投资者以及评级机构对银行的信心,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监管者们也意识到流动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并致力于尽可能降低流动性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章节里,对优秀着陆的必要条件和将潜在失败着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需要采取的办法和措施逐一展开讨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流动性风险是三大风险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它是三者中被研究得最少的,因此投资者忽略了流动性风险及其分散和保值这个重要方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填补了这个备受忽略课题的空白,并且提供了一种研究该课题的全新视角。”  ——Avinash D.Persaud Intelligence 资本有限公司总裁  “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中,流动性风险正迅速提上日程,本书出版正合时宜。本书在所研究问题上结构严密、内容全面。写作者经验丰富、备受尊重。本书对任何希望了解流动性风险的人都是重要资料来源。”  ——Chris Matten 普华永道金融服务机合伙人  “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很多方面是众多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但全球监管者突然对其倍加重视。本书出版无疑填补了一项长期空白,值得流动性风险管理者一读。”  ——Richard pattinson 巴克莱行司库总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流动性风险计量与管理的书较少,很值得一看
  •   我是在一家保险公司做风控,买这本书的时候是要草拟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细则,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借鉴。
  •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流动性风险被大家越发重视,这本书对流动性风险的构成、压力性测试工具等进行了较透彻的叙述,有助于流动性风险管理者更好开展工作。
  •   了解流动性风险的好书
  •   对银行风险从业者帮助很大,赞!
    没有其他翻译丛书那么多的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易懂!
  •   为学习新资本协议,一次买了29本书,慢慢啃吧,:)
  •   还是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的。
  •   书不错,值得好好学习
  •   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书!!!
  •   以前没看过类似方面的书籍,我想看的此书全由
  •   挺好的,比较适合自己
  •   是本好书,就是外国人的思路有点乱,看起来有点吃力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   有基础的业内人士阅读起来仍然有些头疼。
  •   一本教材……就教材来说,印刷还很精美……但是确实看着很枯燥
  •   总体来看,不错的,适合银行管理人员用
  •   一般吧,不说书的品质怎么样,但从书本的外观来看,都给人不是新书的感觉。
  •   前面几章总结的还不错,后面考一些文章来充数,有点受骗的感觉
  •   应用性不是很强,写的太笼统,不适用。建议看到此书的不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