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张礼卿 编  页数:326  

内容概要

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是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2007年9月发起成立的高层次论坛,旨在推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学术发展,同时为中外政策制定部门提供有益参考。自成立以来,论坛先后以“中国银行业的开放与银行法人治理”、  “中国金融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为题举办了三届。吴晓灵、朱民、马建堂、王广谦、Rona|d|.Mc Kinnon、WingThyeWoo(胡永泰)、YungChul Park、Geoff Raby等一批著名经济学者应邀发表了主题演讲。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以及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近200位学者参加了历届论坛。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正逐步成为中外经济金融学者定期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

书籍目录

第一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中国银行业的开放与银行法人治理研讨会综述  第二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研讨会综述上篇 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崛起:“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1978--2008年):经验和反思 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政策启示:l978--2008年  二重结构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二元金融结构发展演变与支农绩效  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绩效的实证检验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环境培育的若干问题  转型期开放经济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研究中篇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启示和政策选择  中国的金融迷局与全球失衡  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携手阻止金融危机蔓延?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背景、原因与启示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解析与启示 ……下篇 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

章节摘录

  经济增长或者说实际产出的增长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货币投资因素;二是物资积累因素。也就是说,产出增长不仅取决于追加的货币资金,而且还受到实际可供物质资源的限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商品市场出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或者出现结构性过剩时,就会有一部分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沉淀下来,这时增加货币供给,扩大社会购买力,可以刺激需求,满足社会潜在购买力,使沉淀的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价值增值,促进经济增长。  事实上,上述问题体现的就是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即中央银行投放在流通渠道中的货币有多少会被沉淀下来转为储蓄?有多少用来作为投资?历年积累的储蓄有多少会用做投资?用于投资的货币资本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无相对应的物资积累?理论上说,储蓄与投资是完全相互独立的行为,两者在数量上经常会出现不均衡,既可能出现剩余储蓄,也可能出现超储蓄投资。从储蓄与投资的这种关系看,货币供应对实际经济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这样两个条件:存在剩余物资资源和剩余货币储蓄。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以及资源的配置还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实现,很难实现各自的均衡,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剩余货币储蓄和剩余物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追加货币资金的投放来促进实际的经济增长就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这也是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国内许多经济学者运用数学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引用吴军建立的模型说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金融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