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禁忌游戏

出版时间:2003-3-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俄]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娅  页数:100  字数:66000  译者:童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他们酗酒,他们撒谎,他们作弊,他们早恋,他们肆无忌惮。他们是高中生,却老谋深算;他们理想远大,却难过考试关;他们是苏维埃青年,却让老师感到心寒……
他们经历了极度的疯狂,然而最终——他们醒了,一场过火的青春游戏,让正当年轻和曾经年轻的心——体味青春。
一场发生在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一段数学考试后发生在老师家里的故事。
你可以说它普通,因为这个在遥远的俄罗斯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学生考试后去拜访老师,关于考试成绩与毕业的事,以及学生向老师行贿等等……
你可以说它精彩,这场对话让你的情感和思想得以充分展开和痛快宣泄。在语言的节奏中,在选择、判断的此起彼伏中,在审美的愉悦和残酷中,你体验到了风暴与溪水、时尚与传统、捍卫与代价、游戏与准则、包装与真实……最后,善复苏了。
你也可以说它残忍,因为它让你潸然泪下,也让你愤慨至极,你的耐心、你的同情、你的推理、你的准则,甚至你的习惯和生活态度不断受到考验,受到撞击。孩子们怎么啦?老师们怎么啦?分数怎么啦?理想怎么啦?道德怎么啦?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它就这样了,你甚至想弃书而去,但你又无法自拔,你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体验着、陶醉着,在这些闪亮的、有魔力的文字里,倾听着这场刻骨铭心的对话,品味着这段令你心惊肉跳的故事。

作者简介

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娅,毕业于列宁格勒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戏剧新浪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戏剧集《无土的花园》(1989年)。《青春禁忌游戏》是她最富盛名的剧作。
童宁,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戏剧文学硕士,中央戏剧学院教师。译有包括普希金五部小悲剧在内的多部俄罗斯剧作。

书籍目录

第一幕  您好,老师   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夜晚,四个十年级学生瓦洛加、巴沙、拉拉和维佳结伴来到他们的数学老师叶莲娜家中。为了庆祝老师的生日,同学们还带来了贵重的礼物和香槟酒。他们一起歌唱、舞蹈,融洽的师生关系让人羡慕不已,但事情却并非这么简单……第二章  再见,老师   软语相求、摇尾乞怜、威逼利诱、粗暴搜查甚至犯罪……有谁会相信,这一夜的争斗和折磨仅仅只是为了一枚小小的钥匙?而这钥匙的分量竟是如此沉重!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附着在这枚小小的钥匙上的人生意义、价值观甚至信仰在激烈交锋。当黎明的曙光划破夜空,当孩子们心中罪恶的种子膨胀到了顶点时,终于,我们看见了善的萌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春禁忌游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青春禁忌游戏》原名是《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是前苏联的一个话剧。该剧讲述了4名年轻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保管的存放试卷的保险柜钥匙,换掉他们上午失败的考试试卷,以为老师过生日为名,精心策划、实施的一个残酷的“游戏”。“女老师的理想主义情操和学生们那与自身年龄不符的残酷、冷漠之间,进行了一场以死亡为结局的较量。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而且绝不可以仅仅简单概括为“以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为主题”。它远远超出了青少年教育范畴,并已成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鞭挞。该作在看似最不可能的时间和环境中彻底撕去人性的伪装与尊严,反思与反省我们精神上的邪恶与缺陷。虽然结局是残酷的,但恰恰是这种残酷,体现了“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悲剧美。原剧本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苏联。当时,苏联是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从表面上看,社会非常稳定,人民生活也过得去,特别是教育、文化事业相当发达。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什么会发生四个十年级学生为了偷改考卷而逼死老师的事情呢?人们对此是难以理解的。剧本诞生之后,苏联当局禁止它的演出,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它诬蔑了苏联社会。当然剧本对生活的反映无疑是真实的,这是一种残酷的真实。在上一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已经潜伏着可怕的危机。一方面,经济停滞,广大群众物质生活匮乏;另一方面,就像剧中人所说的,少数特权阶层把脸孔养得“又滋润又光洁,就像是玻璃纸包的礼物”,悠然地欣常着普通老百姓看不到的外国电影。在号称“发达社会主义”社会那种表面的“平等”背后,是严重的不平等。因此,像拉拉、维佳那样“没钱没势没关系”的孩子们,对现状感到不满,渴望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们的领袖人物瓦洛加则是另一种心理状态。他是个有政治野心的高干子弟,一心想考上国际关系学院,将来飞黄腾达。他公开承认:为了得到权力,可以不顾一切。“为了能觉得自己控制局势,觉得别人的命运攥在手心儿里,噢,您不知道这是多么享受——感觉自己无所不能!”。瓦洛加把自己的同学看作“麻木无能”和“哪怕是采取一丁点儿行动的能力都没有”的“垃圾”。而把自己看作一个“更残酷、更有活力、更功利”的“新时代”的英雄,能够“拯救俄罗斯”的“新一代实干家”。他公然对自己的教师宣称:要想成为大人物,光有后台不够,还要靠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从您这儿要钥匙对我来说算是个考验。作为未来的外交官,我得学会达到自己的目的。“正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他不惜上演一幕对自己的女同学施暴的丑剧。当老师叶莲娜无法面对这幕丑剧,不得不把钥匙交出来时,瓦洛加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面对这群学生。老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感到极为震惊,她问道:“我一生致力于把善良、公正、人道主义的理想灌输给你们,结果呢?”“像这种坏主意只有法西斯才想得出来,可你们是苏维埃的中学生!”这说明在师生之间存在着极为深刻的代沟和无法打通的隔阂,师生关系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如同父母和孩子一般的关系,而是在价值观、人生观上截然对立,毫无共同语言。朝夕相处的师生忽然成了陌路人,这是怎么造成的,只不过过去蒙着一层虚假的意识形态的面纱罢了;而“钥匙事件”是揭开这层面纱的戏剧性契机。苏联社会的巨变是从上世纪的50年代中期开始的,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的“解冻”开始了,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乘机而入,原有的苏维埃意识形态大厦渐渐地从内部瓦解。在苏联官方的苦心维护下,这座大厦从外表上看依然高高耸立,金碧辉煌,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空壳。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许多问题得不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同样地,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在课堂上讲的大道理也解决不了学生思想上的许多具体问题。如今,因为“钥匙事件”,学生们一下子把问题揭了出来,赤裸裸地摆在老师面前。这是师生之间在思想上、价值观上的矛盾从潜伏到激化的过程,也是官方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一个折射。该剧作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冲突高潮的构思。剧本入戏很快,戏剧冲突在开场后迅速激化,经过多个回合,最后走向高潮,。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的四个对立面——她的四个学生轮番向她进攻,千方百计地试图让她交出钥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戏剧冲突跌宕多姿。而四个学生向她进攻的过程,既是和她辩论的过程,又是在老师严词责问下赤裸裸地表白自己的无耻动机的过程。所以,这是一场又一场无情的、严肃的“灵魂的拷问”,体现了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的严肃主题。该作品也相当残酷,它的残酷不在于最后女主人公是不是确实自杀了,而在于告诉我们苏联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它敲响的不是一个教师死亡的丧钟,而是一个社会即将瓦解的丧钟。揭示真实,不管它有多么残酷。这种勇气,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   现在很红的校园话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