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家杀人事件

出版时间:2005-5-1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作者:范达因  页数:271  字数:200000  译者:郑初英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小说的世界中,有不少壮丽的大雪纷飞场景,以我们自身的文学记忆来说,最著称的可能是《水浒传》里林冲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手刃仇家陆虞侯并正式夜奔梁山泊的那一段;而在推理小说的记忆里,《格林家杀人事件》这场纽约冬夜的大雪夜命案,则可能是推理史上最好的一出雪景。更好的是,聪明狡狯的范达因还俐落的利用了这一场大雪。  写于1928年的《格林家杀人事件》,是号称美国古典推理之父的范达因最颠峰的一部书,自然也是美国古典推理小说至今最好的著作之一,本书的诡计,袭自柯南‧道尔「福尔摩斯短篇探案」的某部精彩杰作,却漂亮的予以改头换面,做到和书中特殊场景密密合缝,毫无斧凿之迹,甚至比原创的柯南‧道尔更自然、更见想象力。

作者简介

范达因(1888-1939)本名维勒·亨廷顿·莱特,美国知史的文艺评论家,着有数部专着。1923年因神经衰弱住院长期治疗,疗养期间在医师的建议下开始大量袅炙H英国为大宗的推理小说。他陆续将这些小说引荐至美国,发表评,提出著名的“撰写推理小说的二十个原则”,并为此自己下海创作(年轻时他曾为文严词批判推理小说),使他成为当时的畅销作家,其热烈的程度甚至帮助出版社安然度过经济大恐慌时期,被认为是美国推理小说黄金时期的开端。范达因对于小说情节的设计有其严格的要求,认为袅玩徽小说纯粹是为了刺激脑力所做的心智活动,而对犯罪问题的处理不仰赖法律伸张正义的方式,透露出其独特的犯罪美学观。

书籍目录

1 祸不单行2 狗急跳墙3 格林大宅4 左轮手枪5 伊人之辞6 姐妹阋墙7 疑影幢幢8 历史重演9 三颗子弹10 抚今追昔11 黑暗之心12 如临深渊13 枪声再起14 鸿飞冥冥15 白日暗杀16 足迹之谜17 两份遗嘱18 密室之谜19 恶夜梦游20 药毒难防21 劳燕分飞22 身影依稀23 事实俱在24 神秘之旅25 悬崖勒马26 真相大白

章节摘录

  祸不单行  十一月九日,星期二,早上十点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那些顶尖的犯罪学作家们——包括艾德蒙·皮尔森、厄文、费尔生·扬、坎农·布鲁克斯、威廉·博利索和赫诺德·伊顿——都没有特别腾出一些篇幅来探讨格林家的悲剧;现在看起来,那不但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神秘谋杀案之一,事实上,放眼整个近代犯罪史,我也没看到多少比“格林家杀人事件”更特殊的案件。在重新研读自己为了这个案件所做的浩繁笔记、检视过各种相关文件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整个犯案过程不只“羚羊挂角,无迹可循”,而且就算是最有想像力的记录者,也不可能填补得了其中失落的环节。  当然,世人都已经看见了浮现在外表的所谓“真相”。在事发后的一个多月间,新闻媒体无不争相报道这宗骇人听闻的悲剧——即使只是完全表面的简单概述,也足以满足社会大众渴望异常、惊人事物的偷窥欲。但大家根本不知道,这一连串血案的内情,甚至超越大多数人最荒诞不经的想像;虽然我亲眼看到整个悲剧一幕又一幕地揭开,甚至还私藏着案发后所有侦查过程的真实记录,但当我坐在这儿、打算要公布这些第一手资料时,一种“这不可能是真的”的氛围,几乎立刻就包围了我。  这宗骇人听闻的罪行背后,不只潜藏着可怕的巧计奸谋、扭曲失常的心理动机,还有不可思议的、隐晦难辨的原型模式……这一切,报章杂志上当然是完全看不到的。其次,分析犯案步骤一点也无法解释说明最后的结果,光只审视侦办案件的途径,更看不出事件本身的高度戏剧性和违反常情。为什么大家都相信,警方以一般的办案方式解决了这个案件?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没看到最关键、最重要的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为什么大家看不到?因为警察局和检察官办公室似乎有一种“绝不公布血案全貌”的默契——到底是因为害怕“说了也没人会相信”,还是只因为事情的真相“可怕到没有人想谈”的地步,那我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我正要写下的这个记录,可以说是第一手、而且未经剪辑的“格林家灭门惨案”的发展过程(我猜我不必再说明为什么我有资格做这件事了吧)。我觉得,现在正是公布真相的好时机,因为这个悲剧已完全过去,而我们不应该回避历史真实。同时我也认为,侦破这个案子的功臣该得到应有的赞扬。  这个人解开了难以理解的谜团,结束了沉积的恐惧,但令人相当好奇的是,他不但不曾正式地与警方携手办案,而且在所有公开发表过的谋杀案的记述中,他的名字也从来没有被提起过。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因为他和他那犯罪推论的新分类法,这宗以格林家族为目标、令人发指的阴谋可能会永远不见天日。警方的调查工作,一向只能在犯罪的现场找证据,再根据教条式的办案方式步步推进,然而,“格林家杀人事件”背后的阴谋,却完全超越了通常警探所能理解的范畴。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全球销量突破8000万册,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造就了布鲁克斯、鲍威尔等一大批好莱坞巨星。  《菲洛·万斯探案集》创下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图书销售纪录,成为一战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硕果仅存的经济奇迹之一,并因此开启了美国推理小说黄金时代。因之改编的电影是同时代最具票房价值的好莱坞电影,布鲁克斯、鲍威尔等影坛巨星无不因出演片中主角而名扬天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格林家杀人事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作者范达因(1888-1939),美国古典推理之父。《格林家杀人事件》是美国古典推理小说杰作。格林家是美国东岸的望族,宏伟幽暗的古宅内,弥漫著阴森诡异的气氛。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夜,格林家的两个孩子遭到枪击,一死一伤,之后又接二连三地发生命案。。。。。。推荐喜欢纯粹推理的人看
  •   范·达因的书……虽然只看了两本,但是都给我震撼!永远是经典!
  •   凶手在前半篇里面就呼之欲出了,只不过有些手法上的小诡计罢了,但,全篇还是非常不错的。
  •   还是不错,不过不如想象般的惊心动魄精彩万分.....
  •   其实还不错,我比较喜欢后面的几章
  •   个人感觉一般,虽然被奉为经典。。。。。。也许是因为侦探本身的魅力就不够吸引我吧。。。。。。不过,开头那个推理小说的经典法则确实经典
  •   书的印刷实在太差了
  •   也许我太笨一直看到最后才知道谜底
  •   书太久啦,
  •   可怜的侦探和警察,像傻子一样,从头弱智到尾。
  •     事实上,我非常不想用电子版的方式来阅读范达因的作品——出于对这位大师的尊重,我一直在等待大陆出一套完美的版本,然而近些年来出版社的低俗做法却令人愤怒。然而真正令我下定决心用txt的方式读范达因作品的原因,却令我本人都汗颜,因为我买了《能面杀人事件》,而这部作品泄了不少范达因作品的底。在未读范达因作品之前先被泄底,这我是绝对无法容忍的;而我也同样不能容忍放弃阅读《能面》(虽然这本貌似口碑并不是那么好)。于是我下载了8本范达因作品的txt(很明显,后边4本我没有找到。因此我决心要收一套脸谱版的范达因作品集,希望能如我所愿)。
      闲话不多扯,进入正题。
      《格林家杀人事件》是我所读过的第三本范达因作品,也是目前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也许以后会看的《金丝雀》和《主教》会超过它?)。对于推理迷来说——不管是大佬还是小白——这部作品所包含的元素都是再为人所熟悉不过的了。一座气氛阴森的古宅,一群性格古怪、心理变态的人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连环杀人案,类似的场景,在三巨头、横沟、京极等作家的笔下都不少见。也许《格林》在诸多同类的作品中不能做到最好,但它(这是无疑的)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作品。这样一部作品即使放在今天,也能称得上是一部一流作品。我推荐任何一位推理迷来阅读这样一本书,来见证古典解谜的光辉。
      最初认识范达因,是将他作为启发奎因的作家来看的(这个印象无疑来自伤痕前辈在吉林早期出版的《弓区大谜案》中附录中的描述),而奎因,正如大家所知,是我最为推崇的推理作家,我也因此对范达因平添一份尊重。阅读了三部作品,发现范达因确实不愧为奎因的前辈,这一点尤其在本作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揭示真相前,侦探菲洛•万斯列举了一份包含了近一百条线索的札记,这份札记,详细地概括了全书的所有线索。这可以看做是《挑战读者》出现之前,公平竞争的一种形式吧?然后,万斯将线索进行了排布。有耐心的读者,如果按照万斯排列的顺序来重读一遍这份札记,真相自然便会了然于心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范达因是“公平竞争”的提出者。很显然,他完美地遵从了自己顶下的规则。
      似乎有不少读者对范达因的人物描写颇多微词。事实如此:范达因作品中的人物的确十分脸谱化。菲洛•万斯这个人物基本上就是作为破案机器来描写的,除了掉书袋,除了心理分析,除了收藏,你还了解他其他的什么吗?范达因在小说中就纯粹是个路人了,存在感完全为零啊。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范达因的作品也因为人物描写被一些读者所诟病。然而,我却要为范大爷说句公道话了:脸谱化实在是有脸谱化的好处。作为古典解谜这样一类以“智力游戏”自居的小说,人物脸谱化处理是最好的办法,这样,才能使读者将精力能够转移到案件本身。另外,人物脸谱化也实在有助于读者分辨人物之间的区别——很明显,读者阅读古典解谜作品,不应该花太多脑筋去纠结谁是谁,这样一看,其实范达因的脸谱化其实是有着好处的。
      当然,《格林》这部作品也有着它的缺点。几个老套的机关无疑是个败笔——但在范老的时代,情有可原。
      读完格林,我对于《金丝雀》和《主教》也越发期待了。明天就读《金丝雀》吧!
      
  •      论精彩程度比《主教杀人案》差好多。
       凶手是艾达,在第二起杀人案发生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怀疑,后来一度怀疑是格林夫人。厨娘是艾达的生母我也在中段猜出,因为老格林对她的态度,和厨娘对艾达刻意的袒护,使得我不仅猜出他们的关系,还猜出艾达是凶手。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地方是:艾达被刺两次,居然都没死。其他人可是被一击毙命的。说是凶手在她这儿疏忽两次,我不信,解释为苦肉计就说得通了。
       不过,猜得这么顺,和作者特意的提示有关系。一处是开篇反复强调雪在此案中的重要性(结果我居然没看出藏枪的诡计,555,其实这个诡计在迪克森·卡的《三口棺材》第十七章的密室讲义中已经提过);另一处是席蓓拉、医生和艾达三人去兜风时,席蓓拉在悬崖边说此地可以轻松杀人灭口。作者特意强调这段对话很重要。那么,最后两人一起出门,侦探们去哪里找?如果您不是侦探小说新手,或者记忆力太差,就很容易想到这里。席蓓拉特意跑出去一段时间,说明她害怕,那么她不大可能是凶手,那么只有艾达了。
       范·达因的小说一直被称为经典。我觉得一般啊。不知道为什么。
      
  •     我是打三星的……
      确实,Van Dine应该是这些桥段用得早的。所以觉得还是有些幼稚。
      一开始人物出场,如果看侦探小说多的话,就能猜出是谁了,只不过作案手段不清楚而已,也猜不出来被杀的人的顺序。
      艾达就是我们俗称的小白花型人物,杀伤力是很强的,医生对这么处处可怜的女孩子没动心真是匪夷所思。
      最后壁炉那段,觉得牵强,一句话“艾达是很有毅力的女孩子”就把这么高难度的机关的成功很小的事实给掩盖住了。其实对艾达,如果不是最后现场抓住她,她留下的漏洞还真没有。所以好像是班斯从一开始就盯上她了。
      还有为什么Tobias老头会收留厨娘母女,很挠头。哪位看明白了?
      至于翻译,一般吧。有的句子保持了原文的句型,有的又比较活泼。想不通为什么Vance叫班斯。
  •     很公平的小说,气氛也渲染的不错。只不过凶手太好猜。所有证人的证词里面,只有凶手的证词最不靠谱,一看就是假话……
      
      此外,雷克斯被杀死的手法太冒险了。如果是阿加莎奶奶,此处可能会换成毒杀吧……凶手通过不危及生命的自残,或是服用低于致死剂量的毒药,假扮受害者以逃脱指控,这样的套路在后来屡次受到侦探小说家的喜爱。以致于我一看到有人被枪击了但没死就想到凶手就是她……
      
      话说奎因的某本名作和这本书也太像了(犯罪手法上,故事情节上……),是奎因在向他致敬吗?
  •      假如万斯没有能够阻止艾达杀死希蓓拉 ,或者说警察们根本就没有发现艾达就是那个持之以恒,让他们无所适从的变态杀人凶手。格林全家被杀,就剩下可怜的艾达,当然了庞大的格林家遗产也全部由艾达继承,这对于这位姑娘来说不啻灰姑娘变公主,她可是不需要受到遗嘱中住在格林豪宅25年这条限制的。一旦得手,艾达就像进了大海的鱼儿尽情的享受生活吧。可以卖掉那栋该死的格林豪宅,让自己以往所有的不愉快、痛恨,当然还有杀人之前的癫狂和杀人后的恐惧全部见鬼去吧,让真相跟着格林家的鬼魂一起下地狱吧。反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可是人往往因为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未来而动力满满干劲十足,可是真正实现自己所谓的理想环境之后却发现事实上自己长期引以为动力来源的期望原来并不存在,换来的只有失望,怀疑和逐渐消沉。
       艾达终于成功了,带着数量不菲的遗产离开了那个噩梦一样的格林豪宅,丢在身后的还有十几年的仇恨已经那些让她发狂的鬼魂,不管他们在不在。格林豪宅还会有几个人。何敏吗?虽然她对艾达的真正面目有一些了解,不过她并不知道艾达的内心,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伪装的坏女孩,当然了这不足以作为她跟最艾达一起离开的理由,很显然,无论艾达是不是能够成功,何敏的选择都是一样的。史普特这位老管家倒是有可能跟随艾达,不过在经历了主人家族全部被杀的惨状之后,不知他还有没有勇气留下来,或许格林家族已经成为他一生中最痛苦最恐惧的回忆,避之不及,难怪他最后选择离这里远远的,是的,在他看来格林家族已经鬼魂附体。只剩下曼韩太太了,作为艾达还未知道并且整个格林家族仅有的会保护艾达的人,曼韩太太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女儿的,人之长期。很可能她会作为一个忠实的仆人继续追随艾达——格林家族最后的名义上的继承人。忠实是一个很好的掩饰自己真是想法的幌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可怜的曼韩太太将长期生活在焦虑,痛苦中,只有这位可怜的母亲才对自己女儿的真实面目和罪恶有真正的了解,但是虎毒尚且不食子,何况母亲。
       彻底自由的艾达终于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了,以前横在她面前的所有的阻碍都被他彻底消除了,毫无疑问她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女孩子,犯罪这个潘多拉的盒子被她打开后还能关的上吗?艾达第一要做的,应该就是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以前有希蓓拉在的时候冯布朗对艾达也只是普通的医生对病人的关怀,希蓓拉的死恐怕会对冯布朗带来很大的打击,两人的秘密婚姻也会公布于众,艾达所受的打击恐怕不会小,她费尽心机所要获得的不就是自由、金钱和爱情嘛,在前两者已经轻松得手的情况下,对爱情的渴望更加强烈,可是她才发现,原来自己钦慕的人已经为他人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击呢?就仿佛有人攀登悬崖,终于爬上来的那一刻,却别人一棍子打了下来。恨呐,恨得从头发丝到脚尖。
       我们为可怜的小艾达设计一个美好的开端吧,可怜的冯布朗再痛苦中接受了艾达,两人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艾达成功升级为冯布朗夫人,多么美好。但是整日生活在希蓓拉的阴影中不知滋味如何,加入冯布朗经常怀念死去的希蓓拉,恐怕冯布朗夫人会更加无法忍受,毕竟死去的人是最值得思念并且会汇集所有美德于一身的,尽管在生前她可能并没有那么可爱,可是希蓓拉已经成为冯布朗对生活的不满所寄予的对象,总之得不到的总是最美好的。冯布朗夫人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只是咒骂、埋怨,杀人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死在她的手上,更确切的说是大脑上的人可不是一两个,但凡长期沉浸在仇恨中的人对于仇恨总是用最激烈的方式予以回应,何况是艾达,聪明的艾达总能做到天衣无缝,况且已经有格林家族的鬼魂为她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随着对冯布朗不满的日益积攒,总会有最终爆发的一天。悲哀的冯布朗有一天也会莫名其妙的死去或者某种匪夷所思,抑或是看起来相当普通的,譬如不幸的车祸,脑中风等等,总归在别人的严重冯布朗夫人是一个可怜的女人,要一个人承受丧夫的悲痛。除了她的母亲,站在暗处的曼韩太太对自己女儿的所作所为从忧虑到恐惧,她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走上其父的道路,却不得不目睹艾达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可是自己却无能为力,艾达会是所有人包括自己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仇恨。
      
       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爆发的。艾达的确很聪明,但是上帝不可逆,艾达所作的所有全被自己的母亲曼韩太太看在眼里。寡居的冯布朗夫人总要面对的,自己的母亲终于将自己揭发了,面对自己的是冷酷的绞刑架。或者痛苦的曼韩太太无法忍受自己的女儿在犯罪的深渊越陷越深,却不忍告发。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恐怕是最好的方法,既然无法躲避痛苦那就带着痛苦上路吧,当然了艾达应该最终知道曼韩太太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一切真相大白,这样的打击不啻巨石坠落,压在艾达的心头。善于伪装的艾达能否承受这种打击呢?整日承受被杀者的追索,恐惧,再加上真相的大白,艾达恐怕只有进神经病院一条路,最终没有一个人得到快乐或者幸福。格林家最后一个有所谓继承关系的人也离去了。格林家族最终成为消失的豪门之一。或许只有某个研究美国早期家族式的书中还能提起曾经的格林家族。
  •     “Vance was what many would call a dilettante, but the designation does him an injustice. He was a man of unusual culture and brilliance. An aristocrat by birth and instinct, he held himself severely aloof from the common world of men. In his manner there was an indefinable contempt for inferiority of all kinds。”
      “He was unusually good-looking, although his mouth was ascetic and cruel...there was a slightly derisive hauteur in the lift of his eyebrows...His forehead was full and sloping--it was the artist's, rather than the scholar's, brow. His cold grey eyes were widely spaced. His nose was straight and slender, and his chin narrow but prominent, with an unusually deep cleft...Vance was slightly under six feet, graceful, and giving the impression of sinewy strength and nervous endurance。”
      “an "expert fencer," a golfer with a three handicap, a breeder and shower of thoroughbred dogs, a talented polo player, a master poker player, a winning handicapper of race horses, experience in archery ("a bit of potting at Oxford," as he referred to it), a patron of classical music, a connoisseur of fine food and drink, knowledgeable of chess and of several foreign languages. He was also an expert on Chinese ceramics, psychology, the history of crime, ancient Egypt, Renaissance art and a host of other recondite subjects。”
      
      他高大英俊风度翩翩。书里的寥寥数语时隔八十年仍让外貌协会资深会员内牛满面。他有钱有闲,玩世不恭,比起其他几位职业侦探来,破案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种顺手而为的业余爱好和智力游戏。他博学他高傲,他是个话痨,不管你愿不愿意听,他随时准备着发表跨越各种领域的演讲。他热衷于心理分析,案件对他而言是一件艺术品。他并非纯粹为声张正义,他喜欢给凶手自行了断的机会,圆满结局亦是娱己。尽管范达因故事里的桥段早已被后人用滥到一眼即可看穿,很多时候我都看着他推理不出凶手是谁而干着急。他在我的侦探排行榜上始终高居榜首。
      喜欢真是毫无理由,推理小说的历史上有很多比他完美比他智慧的人。于是我从儿时沉迷福尔摩斯,走过唯唯诺诺的波诺,热恋了哲瑞雷恩,路遇布朗神父。后来神一样的瘾君子,胖子,聋子都因正义之名献出生命(忽略一下福尔摩斯那勉为其难的复活)。有血有肉的人菲洛万斯依然游戏人间。在马克汉连任失败后,他隐匿欧洲远离尘嚣,来去潇洒。
      我深爱这个男人和他冷漠的灰眼睛。红尘滚滚里,我们都是凡人。
  •     首先是凶手太好猜,参观证券交易所那段就能猜出来了,因为万斯每次都用心理分析。
      其次是诡计,虽然不能说是抄的,但凶器消失的轨迹,壁炉的构造我在其他小说里都先见过了。
  •     《班森杀人事件》—— The Benson Murder Case(1926)
      《金丝雀杀人事件》—— The Canary Murder Case(1927)
      《格林家杀人事件》—— The Greene Murder Case(1928)
      《主教杀人事件》—— The Bishop Murder Case(1929)
      
      基本上是范达因的代表作,而《格林家杀人事件》无疑是最精彩的。
      
      我非常喜欢小说的前1/3,言语幽默辛辣,格林家各色人等的人性显露无遗。变态的老太,热爱上帝的女佣,花痴的小仆人。。。呵呵,十分好看,无关推理。
      
  •      总的来说我还是老喜欢菲洛·万斯,和喜欢火村有的一拼
      
      范达因的逻辑体现在“事实俱在”
      
      以下就是告诉了他事实真相的排列组合:3,4,44,92,9,6,2,47,1,5,32,31,98,8,81,84,82,7,10,11,61,15,16,93,33,94,76,75,48,17,38,55,54,18,39,56,41,42,28,43,58,59,83,74,40,12,34,13,14,37,22,23,35,36,19,73,26,20,21,45,25,46,27,29,30,57,77,24,78,79,51,50,52,53,49,95,80,85,86,87,88,60,62,64,63,66,65,96,89,67,71,69,68,70,97,90,91,72)。一旦让我找到了基本的模式,每一个细节就会恰如其分地形塑出全貌来。
      
      1. 格林大宅里弥漫着一种彼此仇恨的基调。
      
        2. 格林夫人是一个抱怨不休的瘫痪病人,给整个家人带来痛苦的生活。
      
        3. 五个孩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和一个领养来的女儿--没有共同的嗜好,生活在始终如一的敌对、仇恨和讥嘲状态之中。
      
        4. 尽管女厨曼韩太太多年前就认得托拜亚斯,托拜亚斯还在遗嘱中给她遗赠,她仍然拒绝透露任何过去的生活点滴。
      
        5. 托拜亚斯·格林的遗嘱规定家人必须住在格林大宅二十五年以上,违者剥夺继承权;只有一个例外:如果艾达结婚了,她可以住在其他地方,因为她与格林家没有血缘关系。而根据遗嘱,格林夫人可以全权管理和处置金钱。
      
        6. 格林夫人的遗嘱会让这五个孩子成为均等的受益人。万一他们之中有任何人死亡,继承权则由生存者分享,而要是所有家人都死亡就归于姻亲--如果有的话。
      
        7. 格林家人的卧室都在二楼,安排如下:朱丽亚和雷克斯的卧室在前方相对;契斯特和艾达的卧室在中央相对,希蓓拉和格林夫人的卧房则在后方相对。除了艾达和格林夫人的卧房之外没有任何房间互通,而这两个房间也都通向同一个阳台。
      
        8. 格林夫人以为十二年来没人进去过的、托拜亚斯的图书室里,收藏着惊人的完整的犯罪学和相关主题的图书。
      
        9. 托拜亚斯的过去有一点神秘,很多人谣传他在国外进行可疑的交易。
      
        第一桩罪行
      
        10. 朱丽亚在晚上十一点三十分,被人从前方近距离射杀。
      
        11. 艾达是从背后,同样是近距离开枪,但是她复元了。
      
        12. 朱丽亚被人发现躺在床上,她的脸上有一种恐惧和惊诧的神色。
      
        13. 艾达被人发现在梳妆台前的地板上。
      
        14. 两个房间后来都开着灯。
      
        15. 两声枪响间隔超过三分钟。
      
        16. 管家马上通知冯布朗,他在半小时之内抵达大宅。
      
        17. 发现一组离开和走近宅子的脚印,但不是冯布朗的;不过,雪质易碎难以检验。
      
        18. 罪行之前半个小时左右,这些脚印就已出现了。
      
        19. 两桩枪击事件的凶器是同一把点三二左轮手枪。
      
        20. 契斯特报告,他的一把旧型点三二左轮手枪不见了。
      
        21. 契斯特不接受警方的窃贼理论,坚持要检察官亲自调查这个案件。
      
        22. 格林夫人被艾达房里的枪声惊醒,并听到艾达的倒地声。不过她没听到脚步或关门声。
      
        23. 第二声枪响时,史普特正走下佣人梯,在大厅里没遇到任何人,也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24. 艾达隔壁房的雷克斯说他没听到枪声。
      
        25. 雷克斯暗示,契斯特知道的内情远比他说出来的多。
      
        26. 契斯特和希蓓拉之间有某种秘密。
      
        27. 和契斯特一样,希蓓拉也驳斥窃贼理论,却拒绝提供任何替代的选择,并坦率地说格林家的任何成员都有可能是凶手。
      
        28. 艾达说她被一个来意不善的人影惊醒,当时一片黑暗;她企图逃离这个闯入者,却被那拖着脚走路的脚步追赶。
      
        29. 艾达也说她起床后有一只手碰到她,却完全不肯去辨认这只手。
      
        30. 希蓓拉向艾达挑衅,不慌不忙地指控艾达枪杀了朱丽亚。同时,她也指控艾达从契斯特的房间偷走了左轮手枪。
      
        31. 从态度和举止上,冯布朗和希蓓拉流露出一种特有的亲密关系。
      
        32. 艾达很明显地喜欢冯布朗。
      
        第二桩罪行
      
        33. 朱丽亚和艾达的枪杀事件过后四天的晚上十一点半,契斯特被人用点三二左轮手枪近距离射杀。
      
        34. 契斯特的脸上,也有一种诧异和不敢置信的神色。
      
        35. 希蓓拉听到枪声后召来史普特。
      
        36. 希蓓拉说,枪响之后她立刻在门厅边倾听,不过没听到其他声响。
      
        37. 契斯特房间的灯开着。很明显,凶手进房时他正在阅读。
      
        38. 宅前的走道上发现一组清晰成双的脚印,是在凶杀前的半小时左右出现的。
      
        39. 契斯特的衣橱里,找到了一双刚好符合脚印的高统橡胶套鞋。
      
        40. 艾达有预感契斯特会死于非命,而且当她一听说凶案时,就推测契斯特是与朱丽亚相同的方式被射杀的。然而当脚印模型指出凶手是一位外人时,她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41. 雷克斯说他听到大厅里有声音,枪响前二十分钟有关门声。
      
        42. 听到雷克斯的叙述时,艾达回想起来,十一点过后她也听到了关门声。
      
        43. 很明显,艾达知道或者怀疑某件事。
      
        44. 一想起有人要伤害艾达,女厨就变得情绪激动,不过她表示,她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要杀朱丽亚和契斯特。
      
        45. 面对警方的询问时,雷克斯很明白地表示他认为凶手就在大宅里。
      
        46. 雷克斯指控冯布朗是凶手。
      
        47. 格林夫人要求停止调查。
      
        第三桩罪行
      
        48. 契斯特被杀二十天后,就在艾达从地检处检察官办公室打电话给雷克斯后五分钟,雷克斯于早上十一点二十分被人用点三二左轮手枪打中前额。
      
        49. 和朱丽亚、契斯特的例子完全不一样,雷克斯脸上并没有恐怖或惊讶的神色。
      
        50. 他的尸体在壁炉台前被发现。
      
        51. 艾达要他带往地检处检察官办公室的简图已不翼而飞。
      
        52. 门都开着,楼上却没有人听到枪声;在楼下备膳室里的史普特,却清楚地听到了。
      
        53. 那天早上冯布朗在希蓓拉房里,不过希蓓拉说雷克斯被杀时她正在浴室帮狗洗澡。
      
        54. 艾达房里发现来自阳台的脚印,玻璃门半开着。
      
        55. 门前走道发现一组通往阳台的脚印。
      
        56. 这些脚印出现的时间,最早在那天早上九点。
      
        57. 希蓓拉拒绝离家避难。
      
        58. 织品壁橱里发现了制造出三组脚印的高统套鞋,但在先前搜索左轮手枪之时,那里并没有高统套鞋。
      
        59. 这双高统套鞋又放回织品壁橱,不过当晚便又不见了。
      
       第四桩罪行
      
        60. 雷克斯死后两天,艾达和格林夫人在相隔不到十二小时陆续被下毒--艾达是吗啡,格林夫人则是马钱子碱。
      
        61. 艾达接受紧急治疗,终于复元。
      
        62. 就在艾达吞服毒药之前,冯布朗正要离开格林大宅。
      
        63. 艾达之所以被史普特发现中毒,是由于铃绳缠住了希蓓拉的狗。
      
        64. 吗啡下在艾达平日里早上常喝的肉汤里。
      
        65. 艾达的供词中,护士叫她喝肉汤之后就没人到过她房里;不过因为她到朱丽亚的房间拿一条披肩,这段时间里肉汤没人看管。
      
        66. 在艾达喝下毒汤之前,艾达和护士在大厅里都没看到希蓓拉的狗。
      
        67. 艾达喝下吗啡后,格林夫人才被发现死于马钱子碱中毒。
      
        68. 服下马钱子碱的时间,一定是在前晚十一点过后。
      
        69. 晚上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之间,护士待在她三楼的房间里。
      
        70. 那天晚上冯布朗也在希蓓拉那里,希蓓拉说他十点四十五分就走了。
      
        71. 马钱子碱是掺在柠檬碳酸盐里服下的,据推测,在没人协助的情况下格林夫人无法自行调制柠檬碳酸盐溶液。
      
        72. 希蓓拉决定到她大西洋城的一位手帕交那儿作客,搭下午的火车离开纽约。
      
        可分类的事实
      
        73. 狙击朱丽亚、艾达、契斯特和雷克斯的,都是同一把手枪。
      
        74. 前后三组脚印,很明显都是宅里有人为了把嫌疑推到外人身上而制造出来的。
      
        75. 凶手是个穿着随便轻松,会让朱丽亚、契斯特深夜在房间里接待的人。
      
        76. 凶手不让艾达知道他的身份,所以鬼鬼祟祟潜入她的房间。
      
        77. 契斯特死后将近三个星期,艾达来到检察官的办公室,说她有重要消息。
      
        78. 艾达说雷克斯已对她坦承,他不但听到她房里的枪声,也听见了其他声音,却又害怕承认。她希望雷克斯能接受讯问。
      
        79. 艾达说她在图书室门口附近发现了一张画了很多符号的神秘简图。
      
        80. 雷克斯被杀那天,冯布朗说他的医药箱少了三厘马钱子碱和六厘吗啡--根据他的推测,是在格林大宅掉的。
      
        81. 图书室显现一个事实:有人常常到那儿去,并有借烛光阅读的习惯。看得出来被阅读过的书本有:一本犯罪科学手册,两本毒理学着作,和两本歇斯底里性麻痹症和梦游症的专著。
      
        82. 造访图书室的人有德文素养,因为其中三本是德文版的。
      
        83. 雷克斯被杀当晚,从织品壁橱里不翼而飞的高统套鞋,就在图书室里。
      
        84. 检视图书室当时,有人在门边偷听。
      
        85. 艾达说,前晚她看到格林夫人在楼下大厅走动。
      
        86. 冯布朗断言格林夫人的瘫痪不可能复元,连要她移动一下双腿都办不到。
      
        87. 冯布朗接受建议,准备让欧本海默医生检查格林夫人。
      
        88. 冯布朗说服格林夫人接受检查,也安排好隔天的检查时间。
      
        89. 就在欧本海默医生检查之前,格林夫人被毒死。
      
        90. 死后的验尸显示,格林夫人的腿部肌肉太过萎缩,早已不可能走动。
      
        91. 谈到验尸,艾达坚持在大厅看到她母亲披着披肩,受到催逼之后,承认希蓓拉有时会披戴那条披肩。
      
        92. 讯问艾达披肩的事时,曼韩太太表示,艾达在大厅里看到的可能就是她。
      
        93. 朱丽亚和艾达遭枪击时,屋子里在场的人或有可能曾经在场的人是:契斯特、希蓓拉、雷克斯、格林夫人、冯布朗、巴登、何敏、史普特和曼韩太太。
      
        94. 契斯特被枪杀时在或可能在屋子里的人是:希蓓拉、雷克斯、格林夫人、艾达、冯布朗、巴登、何敏、史普特和曼韩太太。
      
        95. 雷克斯被枪杀时在或可能在屋子里的人是:希蓓拉、格林夫人、冯布朗、何敏、史普特和曼韩太太。
      
        96. 艾达被下毒时在或可能在屋子里的人是:希蓓拉、格林夫人、冯布朗、何敏、史普特和曼韩太太。
      
        97. 格林夫人被下毒时在或可能在屋子里的人是:希蓓拉、冯布朗、艾达、何敏、史普特和曼韩太太。
      
       98. 希蓓拉和冯布朗于一年前秘密结婚。
      
  •     范达因不愧为美国推理小说之父。读过此书,发现后来的许多小说,漫画都有模仿的嫌疑。尤其是《柯南》(我说的是漫画),那简直是他的番外篇,很多手法雷同。比如把凶器扔到窗下,算好第二天有大雪,便可以用大雪做遮掩了。
      里面的主要人物虽然个性都挺奇怪的,不过还都挺可爱。
      最近由各出版社新出他的书,还说什么最新力作,还改了名字,混搅视听。可是范达因是在九十年代初期活跃文坛的人,他若现在还有最新力作,那他就不是人了,是神!
      现在还有条条都能遵守范达因所撰写的《推理小说二十条守则》的侦探小说家吗?
  •     还是通过心理学指认凶手的,不过比较滑稽的是格林家的人都差不多死光了,剩下的当然是凶手,有最基本的动机和犯罪的机会。答案是自然揭晓的,还要侦探做什么。
  •   漏洞就在墙上的小洞啊,她应该没来得及收拾掉东西吧
  •   小洞並沒漏洞,艾達回家后第一時間就收拾好了。
  •   Tobias老头会收留厨娘母女是因為厨娘老公幫他頂罪了。
  •   赞同每个字啊
  •   只要那些警察强烈认为不对或凶手一定是谁时,我们多半就可以把它排除了......
  •   不好还打4星, 痛恨打3星, 我估计douban打1星的都是想谋杀作者了。。。
    我不好就打2星,还不错打3星,喜欢打4星, 很少打5星。
  •   情节扣人心弦,所以我觉得还不错
  •   这本书里很多桥段都被后人一再模仿,所以看着眼熟也很正常,不是范达因的错
  •   我是打三星的……
    确实,Van Dine应该是这些桥段用得早的。所以觉得还是有些幼稚。
    一开始人物出场,如果看侦探小说多的话,就能猜出是谁了,只不过作案手段不清楚而已,也猜不出来被杀的人的顺序。
    艾达就是我们俗称的小白花型人物,杀伤力是很强的,医生对这么处处可怜的女孩子没动心真是匪夷所思。
    最后壁炉那段,觉得牵强,一句话“艾达是很有毅力的女孩子”就把这么高难度的机关的成功很小的事实给掩盖住了。其实对艾达,如果不是最后现场抓住她,她留下的漏洞还真没有。所以好像是班斯从一开始就盯上她了。
    还有为什么Tobias老头会收留厨娘母女,很挠头。哪位看明白了?
    至于翻译,一般吧。有的句子保持了原文的句型,有的又比较活泼。想不通为什么Vance叫班斯。
  •   按照时间来看应该是范达因写得早吧?你先前看过的才是模仿作也说不定。
  •   XD那我猜您应该会喜欢铁伊的《萍小姐的主意》
  •   那我一定要拜读一下,多谢了:)
  •   可我觉得范达因他自己也没有完全遵守他写的《推理小说二十条守则》吧?!
  •   可是范达因是在九十年代初期活跃文坛的人
    ---------------------------------------------
    笑。。。。
  •   嗯,竟不能阻止凶手继续杀人...
    其实我还没看完,只不过觉得侦探应该能阻止凶杀案的继续发生才好呀,而不是只是为了去找凶手。
  •   怪屋......
  •   他是想误导你认为幸存者是杀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