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已的孩子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芦淼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前言

心理学创造美好生活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胡佩诚芦淼是我的学生。是我众多的学生之一。近日看到他的新作即将出版,内心充满了一种惊喜与快乐。年轻人的思维敏捷、大胆、创新,的确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也正是这些年轻人,在创造历史,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的人类生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大脑思维的科学,也是促进人类精神健康的科学。但同时也是为大众传播科学的思维、记忆、情感、行动、生活的学科。有这样一本通俗易懂、接近生活、形象生动的读物,对普通百姓,包括年轻人、中年人以至老年人都是有益的。本书的特点在于:结构合理。它介绍了成长的意义,然后从觉察和调适两方面进行分析。觉察分为三部分:对自身、对人格特质和对情绪的把握;调适也分为三部分:自我心理、自我与他人,以及自我与社会。本书的亮点在于和生活联系紧密。书中所述绝大部分问题都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其文章内容涵盖的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也是最容易为人所忽视的部分。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有可操作性。每一篇的结尾均有可操作性建议。读者还可以通过此书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文章所述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改变认知进而减少焦虑的;另一种则通过一系列自我心理建设以达到开放心灵的目的。愿这本书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陪伴你的成长,陪伴你的人生。如果能为你的心理健康做一点有益的贡献,我们这些心理学工作者将感到十分欣慰。

内容概要

为什么有的人衣食无忧,却常常不开心?为什么有的人才华横溢,却在职场频频不得志?为什么有的人才貌双全,却在爱情的门口接连碰壁?为什么有的人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事业,却无法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爱情、工作、财富、关系、健康、生死……一直是涵盖古今中外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几大难题,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其在个体心理抚慰方面的研究和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提出一系列自测方案,论证了情绪的惊人与震撼,并指出如何正确地用自然的心态来面对情绪,如何正确地用健康的方法来调适情绪。
  本书专为希望改变自己情绪的人士量身定做,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走出情绪的阴影,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格魅力,从而赢得积极、健康、幸福的人生。

作者简介

芦淼,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和法学硕士,曾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后在心理咨询中心任职,对个体社会心理现象与成功心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多次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曾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阳光卫视等多家电台心理嘉宾、

书籍目录

序 言 心理学创造美好生活 胡佩诚
自 序 像呵护孩子一样善待自己 芦 淼
第一章 做个心灵开放的人
 智慧的停顿
 做个心灵开放的人
 为了自己,请坚强起来
 改变习惯的个秘诀
 学习爱
 底子厚,就不怕黑
 将压力转为成功
 测试题一:你愿意打开心扉吗?
第二章 觉察内心世界
 倾听内心的声音
 假如有天失去光明……
 人人都是匹诺曹
 怎样整合矛盾的自我
 活在镜子中
 激活你的“自尊体系”
 测试题二:试着认清自己
第三章 胸膛里的那颗心
 无聊时爱做的事
 抚慰心灵的秘方
 完美不等于%
 记忆最不可靠
 胸膛里的那颗心
 人生不需要激情
 玩转“消极思维”
 测试题三:描绘自己的人格
第四章 给你的情绪起个名
 宽容是自我的赐福
 如何制怒
 做自己的“咨询师”
 给你的情绪取个名
 警惕“快乐贪食症”
 期待要少,幸福才多
 信任是玫瑰,怀疑是野草
 测试题四:你能否体会到自己的情绪?
第五章 平衡你的爱与生活
 平衡你的爱与生活
 别用忙碌掩饰失败
 童年冥想
 我的孩子我的爱
 “清创”三部曲
 伤痕的力量
 快乐感与完成感
 决定饥饿的不是胃
 破墙与瑕疵
 测试题五:过去的伤痕在影响你吗?
第六章 爱通过交流才壮大
 看看你和谁同名
 完整的自我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爱通过交流才壮大
 永远不要轻许承诺
 学会拆除“糖芯炮弹”
 送给爱人最佳的礼物
 测试题六:你和另一半——你们有足够的交流吗?
第七章 别让世界干扰了你
 沉默的巴别塔
 好心情,得到好成果
 内疚型控制与自我心理健康
 “做决定”是门大学问
 别让世界干扰了你
 用沉默打动爱人
 感恩的心与自我表扬
 测试题七:对抗还是合作?你该与外界和谐相处
后 记

章节摘录

学习爱如果我的生命中没有智慧,它仅仅会黯然失色;如果我的生命中没有爱情,它就会毁灭。——法国作家 亨利?德?蒙泰朗有位中学班主任,她班里有个爱偷东西的学生。这个学生已不可用顽皮来形容。从最开始偷拿同学一枝铅笔、一块橡皮,渐渐发展成偷拿别人的钱财,说他是“小偷小摸”,实在不够贴切。甚至有一次,趁老师课间帮同学解决疑难问题、人多手杂的时候,他甚至把老师收的班费都偷了去。班里的同学对此敢怒不敢言。有几个学生曾经私下向老师举报过,但苦无证据,也拿他没有办法。但后来他愈演愈烈,其他学生渐渐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他们联名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要求老师把那个学生开除,至少也要调到另外的班去。老师却说:不,我不能把这个学生调走。学生的家长们听说这件事后很愤怒,来找老师理论,并且威胁她说:你是不是怕那个学生有后台?告诉你,如果那个学生不走,我们就让自己孩子都转学。到时候不管他有什么后台都救不了你,老师却慢慢地说:不,他没后台,而且我也不怕什么后台,不过哪怕你们都走,只剩下他一个人,我也要教。学生家长都蒙了。有个家长问:为什么?莫非他与你沾亲带故,所以你才这样铁了心?老师说:你们的孩子品行端正,毕业走上社会,我放心。但这个孩子,他现在正需要人的关心,需要人爱。我怎么可以舍弃他呢7家长们听了哑口无言。那个孩子,后来果然不再偷东西。这个故事有很多变种。有的故事里,充满爱心的不是老师,而是老和尚,学生们则是小和尚;有的故事里,那个老师是校长:还有的故事里,干脆就是一堆志趣相投的朋友。不过最终的焦点,都落在了老师的身上。其实有时候我会想,那个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翻然悔悟,学会了人间最美的事——爱?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只教知识和技能,似乎知识到位了,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品学兼优了。这颇有几分过去“一美遮百丑”的意味。也可能在他们看来,“爱”这种东西,和生理卫生课本一样,讲起来都要羞煞人。又或者,随着学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老师能把课讲好已属不易,实在没有多余的爱心拿出来教育小朋友。关于如何爱人,如何被爱,似乎孩子们都理所当然地应该从家里学到。其结果就是那些小太阳和小皇帝们,不是不愿意去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爱。那个教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在所有人都准备放弃这个孩子时,发现了这个孩子身上充满了学习爱的渴望。那个学生不懂得爱,他只懂得去通过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有资格获得爱——但爱是什么,他不明白。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爱”的产生,是一个很奇怪的历程:最开始婴儿呱呱坠地,他就像一张白纸,什么也不了解。外界给他什么,他就会学习什么。外界给他善意,他就会学习善意;而外界如果告诉他自私。他也就会因此而变得自私。因为“爱”是技能而非本能,所以它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自然而然学会。有很多人虽然年纪一大把,却仍然不知道,或者说从来也没学会过该如何去爱。他们就算在谈情说爱时有过那么一丝半缕的萌动。但更多的却是操纵与盘算。等到那萌动消失时,他们就又回归到了计算机般刻板的生活——既不懂得爱人,也不知道该如何爱己。爱是什么?当两个人真心沟通交往时,感情就像一种能量。能够在两人之间流动。在这种沟通里。人们常常会感受到一种陌生的、奇怪的感觉。不要为此而担惊受怕。这种新的感觉。往往就是人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就是“爱”所带来的感觉。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从这个层面上讲,是很有科学依据的。两个相爱的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心有灵犀”,正是因为:“爱”,让交流过程里,两个人的情绪可以相互感染,进而相互影响。而如果把“爱”的外延放开,不局限于情人,而放到整个人际交往过程中,就会发现:在这个故事里,教师和那个学生就是一对互动。教师提供了爱,而学生正好要学习爱。如果把这对互动比喻成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是借相互交流,让负责理性思维的大脑与负责感性思维的大脑之间相互传递了信息。爱,把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融合在了一起,进发出了生命的奇迹。要学习爱,首先就要知道:当一切都终结时,爱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其他一切价值,归根到底都要归结于此。按照马斯洛的人格实现理论,人的一生有五种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它们呈递进关系排列: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比较低,其意思就是“能安生活着”。而社交需求更多地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连接。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这种人最高级的需求,恰恰正与“爱”这种终极情感相关。一个不懂得爱的人,很难做到对别人和自己尊重,也没有足够多的力量去给别人提供帮助,更无法做到实现自己的终极价值。其次,要想获得这种爱的能量。或者说要想学会爱。最基本的来源就是——自爱。因为在最开始学习爱的过程中,其实人是很脆弱,很容易受伤害的。在将爱逐渐放出的交往过程里,人很容易因为一点点挫折而灰心丧气。所以在最开始联系的时候,先应该将这种爱投注于自身。不妨试试找出自己的10个优点,说服自己将这些优点发扬光大,然后再找出5个缺点,说服自己接受这些缺点。再次,要习惯接收爱的回馈。正如前面所说的,爱其实是一种流动的能量。或者说,它是由付出和接收共同组成的一个过程。单纯像太阳一样只付出而不接收(哪怕是不懂得接收)爱的回馈,其实不能说完成了学习爱的过程。举例而言,在生活里我们常常觉得该对父母好,所以给他们买各种各样的日用品和滋补品。但实际上呢?我们一方面没有关注到他们真正的需要(可能他们更需要的是和我们一起说说话),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关注到他们的回馈。我们只是很简单地付出,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告诉自己“我已经付出过了”,全然没想到其实这根本不是爱,而只是对自己责任心的满足。最后,不要企图用其他任何的东西来衡量爱。人们常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就爱的本质而言,任何爱其实都是伟大的,也是无法衡量或比拟的。它在数量上会有所差别,但是在质量上却一样。无论是对自己、对朋友、对恋人,或是对亲戚,那种因为爱所引发的感动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当你在和某人的关系中,觉得“爱的感觉”有一些异样时,不妨检视一下你们的关系。因为这时的关系肯定出了问题。我把这个秘诀告诉给了一个朋友。他刚刚毕业,就被分到了一所重点中学当老师。他很怕自己的学识不够,素养不够,很怕学生不喜欢他。我告诉他:你和你的学生都一样。你们来到这个世界,出生,成长。再慢慢变老。你的任务,不仅仅是通过各种学习班让自己脑中充满知识,也不是一天天像地主老财数金币那样盼着心灵成长与完善。要记得,你来到世间,是为了学习爱。

后记

最近几日,北京出奇的热。热到每次推开家门。都有一种走入游泳池的感觉。炎炎盛夏,酷暑难耐,心情也莫名地浮躁起来。这本书从决定出版至今有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里,书稿几经润色,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创作的初衷,是将那些生活中容易碰到的,容易被人的心理习惯性忽视的问题提出来,并逐一加以分析。但随着探讨的不断深入,我渐渐发现这样的问题简直无穷无尽,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后来我终于知道,要凭借着短短一本书将生活中所能遇到的所有问题一网打尽,是件极端愚蠢而且非常不现实的问题。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不尽相同,他所会遇到的心理障碍也各有特点。那些看似阳光灿烂的人,未必真心快乐;那些愁眉苦脸的人,也时常在生活里会心一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每次遇到路口时,人都有一个选择的机会:是直行,还是转弯?一旦下了决定,就没办法再回头。而一个个的决定累加在一起,就决定了这个人最后的位置。这种选择,就像单向行驶的高速路一样,没办法更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也是如此。他之所以成为当下的自己,是由过去无数个经历累积起来的。但它与高速路的区别在于。假如说一个人能够及时发现并且愿意不断完善自身,他完全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内心。通过心理建设,用现在的目光去重新审视当年的经历,或许不能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但却可以让快乐持久,伤害减半。成长与开放,永远是内心完善的两个永恒话题。我很欣赏一句祷告词:愿赐我以勇敢,让我有勇气改变那些我能改变的;愿赐我以宽容,让我能从容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愿赐我以智慧,让我能分辨出这两者的区别。在我想来,人的成长就是如此:勇敢、宽容与智慧。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正派、积极、温暖、有趣和有良好学术背景的心理学普及读物,值得一读,可以收。  ——著名作家、心理学家  毕淑敏情绪的调节是一门艺术,当不同的情绪出现时,我们应当用不同的方式和态度来处理它们,这样才能使我们不被情绪控制,而是主动地去管理它们。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  威尔·鲍温放下自我,去关注他者,关注他者的心灵,关注他者的命运,关注他者的喜怒哀乐。这便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难逾越的沟壑和芦淼最珍贵的地方。  ——香港阳光卫视主持人 庄婧

编辑推荐

  1、都市大忙人身心灵修炼必备图书;  2、职场心理自我调节第一书;  3、女性魅力修养第一书  4、著名作家毕淑敏,阳光卫视主持人庄靖,两性情感专家曾子航,中央广播电台等20余家媒体联袂推荐、报道  轻松 智慧 实用 权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每个人都是自已的孩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7条)

 
 

  •   喜欢心理学方面的书,喜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这句的话,一个个小案例,芦淼一句句令人有所悟的的话语,一些建议等等,都有些意思。是我闲来没事爱翻翻它的原因。
  •   学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   芦淼的书
  •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通俗易懂。很好
  •   不错,太快了 书很好是正版的,包装一般,书角有点压坏,还好不影响什么,质量很好,发货速度很快,两天就收到了,书的内容确实很实用,
  •   还没看,准备看了后送人
  •   里面教的方法不错,但做起来有点难,更细一点就好了,要慢慢品味
  •   这本书让我更加了解自己
  •   只有自己最懂自己
  •   还不错 书很精美 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   刚入手便被好友拿去阅读,爱不释手,连连称好,说这书真准,能让我看这么多字的书绝对是好书!虽亲眼未见书的内容,想必是本好书。赶上活动买的,超值。
  •   中考之前可以看看这本书,非常不错
  •   看了这本书,让自己明白什么是适合自己,更加地懂得自己
  •   这个商品不错啊,呵呵,其实自己没读过。
  •   不错的呢,很喜欢,性价比超高的!
  •   能让自己认识自己
  •   好书,内容新鲜,值得一读。
  •   再买一本送给亲属
  •   道理简单易懂,直白类型的。适合放在家里,或者装在包里,没事的时候来翻翻,总会有一定收获。不适合一口气读完。而且随着阅历的丰富,会越来越有体会。
  •   包装不错,正在读,有些内容还是很受用~~
  •   心理学方面的,不是自己想要那种
  •   买的挺值得的,很不错的一本书,每个章节完了还有一个小测试
  •   文字通俗易懂,也有案例和自我测评,适合品着看和反复看。如果实例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   没什么特别的见解
  •   应该是本不错的书,看了几页,浅显易懂
  •   很有意义,被别人借去看,没还。
  •   小有感悟
  •   还不错,可以一看
  •   很浅显,不过由于前言没有个概论,看起来挺乱的。也许心理学的书都挺乱?
  •   刚拿到 物流很快 质量很好 是一本好书
  •   如题,还在读~
  •   封面很精美 内容也不错 至少对我还是有些帮助的
  •   书不是我想要的那一种,内容也不是符合我要的那些,心理学的知识不多,某些东西实用性还是可以滴
  •   书籍只适合小朋友看,差劲
  •   封面的背面外面有黑色的霉点
    背面的里面有一片霉点
    很失望
  •     最近,“北漂”的表妹总是念叨这样一句话:“为什么现在城市人的幸福指数降低了?”她似乎是在问我,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如果说还在“漂着”的表妹不幸福的话,那我这样有孩有房有车族岂不是活在蜜罐里了?但为什么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幸福呢?我以为还完房贷自己就会幸福起来,结果拼了命的工作赚钱还房贷,结果还完房贷我发现还是原来那样子,我以为有了孩子就会幸福起来,结果生完孩子后发现虽然这方面幸福了,但别的方面又出事了,于是我自己总是处于一种与幸福追逐的游戏中,渐渐的追逐成为一种惯性,而我自己也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
      很多人都羡慕现在的我,作为一个还算年轻的人我得到的东西是很多同龄人梦寐以求的,在他们的眼中我完全可以开始享受工作了,拿表妹的话说,“你应该去找一个很FEEL的工作了,如果我像你这样,我会毫不犹豫的去找,干嘛把自己搞那么累”,但是为什么我还是停不下来,不能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明明是在做着别人眼中很“FEEL”的工作,但依然那么累,依然亚健康……在芦淼的新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中,我为自己的状态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他说城市本身就像个大钟表,每个人不过是里面的螺丝钉。想停下来常常只是个人的奢望而已。我一下子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就是那螺丝钉,被迫运转着停不下来, 芦淼又说,智慧,就是在这种忙碌中不向往一往无前的刺激,而是更喜爱适可而止的悠闲。这让我忽然想起认识的一个朋友,十年前他从年薪十多万的单位跳槽到一个工作轻松赚钱很少的单位,这一举止让很多人不解,我相信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起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不理解,那么高个子的一个大男人,怎么甘于一个月就拿那几千块钱?可是后来我才发现他的境界跟我接触的所有普通人都不一样,他陶醉于老北京的传统文化里,周末和文化名人聚聚会或者去故宫、自然博物馆等场馆做义务讲解员……他毕生爱好就是藏书了,家中藏书极多,平均每个月花在购书上的费用就占他薪水的一半。在我还在抱怨赚了钱没时间花的时候,我的朋友早已经走上了芦淼所说的智慧人生——我从未听见他抱怨过什么,总是待人和和气气,客客气气,他也有烦恼,可总体而言因为他的人生乐趣多于烦恼,且不追求勇往直前,用更多的时间寻求乐趣,适可而止,所以他的快乐多,抱怨少。而我们这些所谓追求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奋斗过程的人反而抱怨连连。因此芦淼告诉我们,不要让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受害者”,尤其是不要让自己有意变成这种“受害者”。在不断对自己高速运转的逼迫中,在不断的抱怨声中,我们绝大多数人已经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受害者”,却对此一无所知,把所有的伤害、不舒服、不是都推在了别人身上,于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搭建了一个怪圈,永远无法从这个怪圈里逃脱,当然也不是没有人逃出来,我的那位朋友就是一名成功出逃者,他依然能在这个如同诡异怪钟般的巨大城市里泰然处之,因为他拥有芦淼所说的智慧。对我们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更像是一本帮助我们认清处境,帮我们逃离出怪圈的说明书,它是一本中国版的《不抱怨的世界》。其实当你从怪圈中逃离,当你拥有芦淼所说的智慧时,你就已经成功进入了没有抱怨的世界里。
      
  •     我有对一个人说过。他不是第一个,但 他 是夏至的最后一个。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疼”爱如一个孩子。爱人,犹如疼【疼】。       题记---      每天夜里,安安静静。做自己喜欢的事。    瑜伽过后,就是沐浴。然后躺在偌大的沙发里。    心淡然,没有喧嚣、没有吵闹。就安安静静的看书。    这一刻,最心赏。我相信,是一个人女人最美的时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