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2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中国友谊  作者:陈恭澍  页数:308  
Tag标签:无  

前言

《上海抗日敌后行动》(本书原名。编者注)是拙著“英雄无名”全书中的二部。    先前所拟的书名,原是“百战声威”,不能说没有意思,可是却不能一眼看出书里写的是什么,所以就直截了当地改成“抗战期间上海敌后行动”。再一想,十个字的书名未免嫌长了些,也实在很少见,几经斟酌,不如光用“上海敌后行动”,比较来得响亮而有力。不过,有人指出,若不标明时代背景,恐被误认为是现在所发生的事,因而才决定为“上海抗日敌后行动”。    这一部书所展现的,是另一个阶段辉煌而壮烈的新篇,但在内容、主旨和精神上,则与前一部仍然是脉络相承的。此外,作者更希望能充分表达出当日在沦陷区的大上海,处于日寇、汪伪以及外国租界甘为鹰犬警探三面为敌的险恶环境之下,我全体工作同志,艰苦卓绝,奋勇牺牲的真相与事迹!    书的内涵,就是抗战时期“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所属“上海区”杀敌除奸的重大案件。主要是追述“自二十八年(1939)八月至三十年(1941)十月,两年多的时间内,‘上海区’同志,全体用命,表现了最具歼敌威力的重大作为。”    为什么要剪头去尾,单说“二十八年八月至三十年十月,两年多的时间内”呢?因为此一阶段,适值对日抗战紧要关头,也正是作者本人负责“上海区”的时期。以此身份,记违其事,自然是最熟悉最能存真的了。    首先需要交代明白的是:“上海区”的作为,只是“军统局”在大上海地区全盘工作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军统局”在此一地区的部署,除了“上海区”之外,同时还有其他的工作单位。如果再扩大范围来说,在抗战时期,我党政军当局,留置或派驻以及陆续潜入上海的秘密单位,还有许许多多。当然,各守各的岗位,亦必各有各的贡献,事实俱在,不待多言。唯我“上海区”除情报策反之外,却又独具一项特点,那就是不断地用武装力量与敌伪相周旋,并迭次予以重创,从而树立了震慑群丑,提振陷区民心,坚定抗战意志的国家威望。    这部书的记述方式,也和前一部不大一样。以前,作者本人除策划指挥之外,自己还参加了实际行动,迨至到了上海担任区长之后,因为组织机构庞大,指导层次增多,另方面又必须顾及整体安全,事实上已经没有那种必要,所以对许多案件的详细过程,也只能在下达命令和审阅工作报告时,知其梗概而已,甚至连当面听取口头陈述的机会也不多。因是之故,有许多细微情节和现场上敌我双方的一些小动作,可就写不出来了。为此,乃不得不多方查询,访问搜集有关数据,俾从记忆深处,再钩现出一星半点。    “上海区”是“军统局”领导下国内外百数十个外勤单位中最大的一个,若与其他同级单位比较,或就一种秘密组织的编制员额而言,的确是异乎寻常的“大”、超乎情理的“多”。在当时固然是为了适应工作上的迫切需要,但毕竟违反了秘密组织利于精简灵活的基本原则,这也就是导致后来遭遇重大挫败的主要原因。    “上海区”究竟有多大?也该略加说明:以往作者服役过的“北平站”、“天津站”乃至河内工作的临时编组,少则十余人,最多也不过二三十人。而“上海区”可就不同了,记得最盛时期,竟高达千人之众,这真是难以想象的事。其内外各级区分大致有如下者:    复式区本部有二处至三处,采取流动变换的方式,不固定在一处办公。这些处所,由助理处记配属交通、译电诸员分别驻在。另区本部书记个人住所则综理经常业务。    联络(接头)站、交通(传递)站内外共22处,其中包括掩护商店等,每处都有联络员、交通员,分别负责担任所指定的业务。    常设电台三座,只限与重庆互相通报,三台之间则不发生横的关系。各台的一般通讯业务由区长指定专人督导;其有关机务上的技术问题,局本部主管单位则直接派有督察办理,不受“上海区”节制。此外,还设有预备台一处,以备不虞之需。    局本部在上海地区又派有主持财务的“总会计”,“上海区”的经费例由“区会计”向其具领转发。为求谨密,“区会计”虽只一人,亦另行设址单独办公。其最使人困扰的是必须保管许多不可销毁的单据,类如房屋顶让契约、经费收支账目、领款收据及购置发票等等。由于这些单据包括了项目、人名品名、公司行号名、时间、地址多项,随时随地都有泄密的危险。一旦落人敌手,就是“罪证”,并且成为追查线索、按图索骥的依据。我们在敌后工作,这实在是一个大忌。为了这个问题曾往复研商多时,但是会计作业是独立的,它并且强调任何开支必须凭着原始单据才能向上报销,所以迄难获得一个结论。尽管不断地在改善名称、数字等的登录技巧上下工夫,可是依然抹不掉那些启人疑窦、欲盖弥彰的记号。结果,这些单据终于成了阎王殿上的勾魂簿。    为了支持破坏工作,我们要制造并发展一应爆炸或燃烧的简易炸弹之类,所以一处小型的技术研究室,亦不可缺。因恐在住宅区内发生意外,更设有爆破器材储存场所一处,我们的术语称之谓“仓库”。    以上这些,是我们的“内勤单位”,列为“外勤”的,则有以下各单位:    新建高级情报搜集及行动工作混合编组一组,组员皆受过专门训练,其中不乏留学国外者。正式名称是“新一组”,全体同志约40人。    情报搜集单位及一切软性工作的执行者,如策反、反问等,有五个组,各组人数不等,最多的超过30人。每个组也都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冀能收得运用裕如的效果。    专事执行行动破坏工作的,编成八个大队,每一大队下分二至四个中队,中队以下,各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则由三至五人组成。粗计一下,每一大队平均有三四十人的实力,且均配有超额的轻便武器。    除此之外,未正式纳入组织体系的,尚有协力“上海区”工作的抗日团体爱国青年干部多人,以及上级交联的个别人物等,其中外籍人士为数亦不少。这些人固然各有其社会地位与特殊路线,可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特别运用人员。    这里必须指出:像这么大的一个秘密工作团体潜在敌后,不仅在我国情报活动史中应属仅见,就是在第一、二两次世界大战时,也还少有。而今而后,随着科技进步,环境变迁,这种畸形发展的组织,想必不会再次出现了。    上级赋予“上海区”的工作任务,项目繁多,依业务分类,有情报、行动、策反、反问、心战、政战、青运、工运、技术研究、联络沟通等等。为了切实执行以上这许多任务,一方面遵照上级指示的原则,一方面再根据“上海区”本身的工作能量,衡其轻重缓急,而后剑及履及,全力以赴。其所以不惜牺牲偏重于行动工作的理由,是在针对当时沦陷区的现实情况,冀望发挥威力震慑的效果,以打击敌伪的气焰,振发全国的民心士气,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    当然,行动工作纯粹是真刀真枪、斗智斗力、血肉相拼的事,此消彼长,立竿见影,这要完全依靠事前的调查、策划和临场的部署与牺牲精神,绝不能碰运气,或存有丝毫侥幸之心。自笔者负责“上海区”两年多以来,仅就个人牺牲而言,其中为国捐躯、受刑伤残、身陷囹圄者,总数超出两百余人;论及给予敌伪的打击,除去不能用单一数字表达其绩效者,如情报的功能、反间的作用、心战的成果等无法加以计算外,根据不完整的统计:制裁大小汉奸走狗100余名,破坏日寇军事设施及焚毁军需物资等50余件次,另外,最使敌军丧胆的,是格杀了日本现役武装官兵约60名。于此,我方牺牲之惨重亦可想见。至民国三十年(1941)十月底作者本人失事被捕后,敌伪于十一月二十八日曾在报纸上以整版的地位公开发表“案情”,其中有:“情报机构五组名单”、“沪区八大行动除名单”,并附有“蓝衣社在沪所犯案件统计表”一张,表内分别列出时间、地点、死伤者之身份姓名及行动单位各栏。其所称各节虽不完全正确,在事隔四十余年后的今天看来,当是最具参考价值的上好数据了,作者的老战友黄志远先生,他保存了当日的《新申报》一张及《中华日报》半张,当作为本书的重要参考。    行动、破坏,总免不了烧杀,就是作者本人,也有时觉得心存不忍。不过,这是对日抗战时期我政府在沦陷区所采取的一项政策,参与实际工作的我等,都是政策的执行者,个人不作主张。征其实,我们的工作同志,都是正义的和理性的,绝不是嗜杀的人,之所以能够提付那份锐不可当、奋不顾身的勇敢,多是受了政治信仰和民族意识的支配与鼓舞,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延续、国家的独立与自主,强敌当前,义无反顾,这就是最鲜明的例证。    陈恭澍    1984年8月

内容概要

1931年,蒋介石亲自组织成立“中央军校特别研究班”,由戴笠负责,后来即发展为名噪一时的“军统”。
毋庸置疑,军统作为庞大而阴森的国民党特务组织,对我们的党和人民犯下过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他们在抗战中的表现,是和当时的中国同命运的。据沈醉先生记叙,军统局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者,正式在册人员就达18000多人,而抗战结束时达到45000余。其他附属人员牺牲者更多。
他们有的是在潜伏敌营期间暴露身份,有的是在执行任务时被人出买,有的是在激烈的枪战中死于非命……
那些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有的根本不为局外人所知,有的即便因事关重大而轰动一时,但事实真相有的被歪曲,有的被神化,大都失去真实性。
如今多半个世纪过去,那一代人都已,经灰飞烟灭。唯留下一些“当事人”的“工作回忆录”,“把亲身经历的、记忆中抹不掉的,择其影响重大、惊险惨烈的案件,按时序分别予以记述”。即《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2亲历军统抗战前期工作记录)》所属,“是为可读”。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2亲历军统抗战前期工作记录)》这一部书所展现的,是陈恭澍另一个阶段辉煌而壮烈的新篇。

作者简介

陈恭澍,1907年生,历任国民党军统局北平站站长、天津站站长、第二处处长、上海区区长,为戴笠手下“军统四凶”之一。
陈恭澍毕业于黄埔军校第5期警政科,作为军统的骨干成员,他一生只负责一件事——“外勤”,即制裁、刺杀行动。他一生共策划、参与过200多起行动案件,为军统服务期间,平均一个月要搞两起行动案子。这其中,还包括像“河内刺汪”这类足可写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大案。因此,他是当之无愧的“军统第一杀手”。
不仅如此,他还精通编辑,写一手好文章,晚年出版回忆录“英雄无名”系列,因深入揭露军统内幕,一度成为台湾出版界的抢手货。
因其杀人无数,树敌过多,即使在时过境迁的晚年,依然保持着杀手不得见光的习性,很长一段时间无人知其生死,至今其去世年月及墓葬位置均不可考。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临危受命,担任“上海区”区长
死无对证永成悬疑的大反问
危机四伏中稳扎稳打渡过难关
我们的敌后工作指挥中心别具一格
无所不在的战斗行动者
第二章 风雷初动,上海“敌后工作”全面启动
杀一儆百以展示威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部又出祸害
人事经费时常困扰着陷区单位
异地重逢,谁料想曲径通幽
第三章 制裁叛徒,维护道义和纪律
初生之犊组成了一支生力军
从铁的纪律、生杀权限说到道德观念
要多杀几个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人
第四章 三面受敌,迭次完成上级交付任务
壁垒坚强迎接多面挑战
“日本宪兵队”惨无人道
罪恶昭彰的“七十六号”
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击魔鬼
第五章 “军统局”全面工作检讨
八年抗战初期“军统局”工作检讨
未经许可接受了一批赠与的武器
有政治背景无反间作用的奇人奇事
第六章 无名英雄之死,重于泰山
没有名籍、生死不明的先烈们
萧氏一家满门忠贞
我们的同志做了敌伪的“活人祭”
第七章 雷霆万钧,格杀日本武装官兵
授权便宜行事的“歼敌专案”
日本宪兵留下来的一段记录
“抗日杀奸团”为抗战奉献牺牲
第八章 扑朔迷离的张啸林被刺案
这件案子不一定是我们干的
事实该怎么样便怎么样
一篇游戏文章写得满纸荒唐
林怀部仍在人间
第九章 运用非常手段诛杀傅筱庵
一个特务工作者的心态与感受
铲除巨奸寒敌胆树立声威
谁来清偿这笔冤孽债
第十章 祸不单行,“上海区"柱折梁摧
是我误了他的锦绣前程
人性理性交织下的特务活动
仁者之心终为幺麽所乘
霎时间发生了巨大变故
保持住应有的人格与尊严

章节摘录

有关“上海区”内勤方面的结构与组成,在上一节中已经勾画出一幅轮廓,虽不十分明晰,总算有了个大样。接着,该说到外勤方面了。笔者对于全区所属外勤单位的各种静态与动态实在记不清楚了,如果要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交代出来,的确是个难题。最近几年,遇有机会就请教或求证于“上海区”的老同志们,言谈之间固然纠正了不少“误差”和增进了许多“新知”,可是却仍有好些个问题得不到趋于一致的解答。就连我们时常聚会且无所不谈的当时任“上海区”书记,后来又担任局本部人事处长的郑修元兄,和当时任“上海区”助理书记,其后又调充行动大队长的刘原深兄,也同样的有些个事想不起来或搞不清楚了。实在难怪,毕竟有四十多年了,私下里既无文字记录可资稽考,公家的档案中又不便随意去翻腾,光凭硬记,也就难免不无毫厘之差了。    还有一层,外勤的更调频繁以及不断地递补新人,都是不容易入记的原因。其次,内外勤的接触机会不多,尤其是笔者本人,在两年多时间中,和外勤单位正副主管见过面的,谈过话的,只占几十个外勤单位中的三分之一,而且多是一两次而已,这样,印象怎么会深?因是之故,以下所记,是经过我与郑、刘两兄互相参证过的。    外勤,是一切工作的实际执行者,打先锋,陷头阵,永远站在第一线,他们所冒的危险,远超过一般内勤。抗战不到三年,已然牺牲了无数的英雄好汉。他们,却多数无名无籍。    外勤单位,包括情报组、行动队以及直属员等,不限定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上海,有一次19个人同案被捕、多人死难的记录,这应该列为最光荣的一个单位。    外勤单位中有一小部分工作同志,迄今不知生死,文中如果提到他,将不道及姓名,以免受到伤害。    下面就是“上海区”外勤单位情报部门的剪影。    “情报第一组”:组长朱啸谷,大学毕业,中英文俱佳,短小精悍,富于机变,甚有才能,他联系着好几条高级情报路线,其中有一名是伪省政府的教育厅长。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捕房的内线关系,亦由该组发展联络。其中,除中国籍的警官外,还有两位英国人和两位法国人,都是任一级主管的警官,有胆识、肯担当,在维护我们工作安全方面,起过很大的作用。笔者和朱啸谷组长会见过一两次,因为敌伪搜捕日急,已难于在上海立足,未久即调往“忠义救国军”任政治部主任去了。其所遗组长职务。由新建立的“新一组”组长毕高奎同志兼理。    “情报第二组”:我对这个组的印象比较淡薄。组长刘健,湖南人,资深同志,精明干练,工作经验丰富。我们好像没有见过面,在我任区长后,不到半年他就调走了。接替他任第二组组长的,是区部助理书记胡尚武同志。这个组以搜集政治情报为主,构成分子以湖南省籍的居多,在伪组织中布有内线。同时,该组也搜集有关共产党的情报,不仅在共产党“上海特委”方面有很好的关系路线,有时还可以伸展到“中共中央”。    “情报第三组”:组长张圣才,副组长葛越溪。张圣才他调后,葛越溪继任组长,这一组好像清一色都是福建人。二十九年(1940)任伪组织杭州市市长的吴念中兄,也是该组的成员之一,他也是福建人。在上海,笔者和张圣才、葛越溪都没有会过,到了1951年,在香港才认识了葛越溪。他是一个“不归队”的国大代表,为什么?不清楚。我们在香港为了布置“大陆工作”曾有过一段交往。我对于该组有一种观感,总觉得他们别具形态,如果用“官僚政客”作形容,虽不适当,却也近似。    “情报第四组”:这一组的特性着重于搜集“社会情报”。“社会情报”虽偏向于地方琐事,但对于行动工作以及一般活动的查证,仍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组长盛志成是位女性,颇有作为,可惜没有见过。    “情报第五组”:更换过好几任组长,先前是时寿章,后来有朱岑楼等,其间另外还有谁,一时实在想不起来,也许写着写着会突然勾起回忆也说不定。说出来难为情的一点是,不知在这个组里,竟早就潜伏有共产党分子,当时我们未曾察觉,数年后,这个人在一个偶然机会中被发现,从而证实了这件事。    以上是“上海区”所属五个情报组的大概,此外,负有情报任务而未纳入编组的还有“直属通信员”以及不受“组织”约束的个别情报路线等。    以下是行动部分,计有八个大队,每一个大队分为若干分队,全队各约三五十人不等。    “行动第一大队”:这个大队没有实任的大队长,名义上由前代理区长赵理君兼,实际上是由区本部直接领导该队所属的三个分队。二十九年(1940)底,则由刘原深同志代理大队长。    该大队第一分队是全队的主力,分队长相强伟,嵊县人,出身草莽,不甚识字,讲义气,重言诺,只要是他点头答应了的事,当真是“闲话一句”。正因为如此,我曾当面交付他任务多次,件件都奋勇而为。    第二分队长刘全德,早年在江西混过一阵子“红小鬼”,后来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枪法熟练,勇敢拼命,是出色的行动人才。我在区长任内并没有见过他,后来我用他为贴身侍卫,结果闯下杀人大祸跑掉了。    第三分队长周西垣,我们始终没有见过面,印象最深的是他给第~行动队带来了灾难。    这三个分队虽同属于一个大队,但相互间并无串联,也就是不发生横的关系。    “行动第二大队”:全队有五六十人,必要时还有潜在实力以资调补。大队长吉震苍,化名赵圣。这位大汉,我约见过,相貌堂堂,八面威风,随意往哪里一站,都有顶天立地的气概。    这一队的组成颇有来头,据说是我们戴先生和上海闻人杜月笙先生的一项合作,也是杜先生给予戴先生的一种支持。所以该大队的一般主要干部,不是杜先生的“学生”就是“门下”。    在“上海区”的指挥系统来说,“第二大队”是“上海区”所属的一个行动队,和其他各队受同等待遇,亦按规定发给“生活活动费”,同时也有绝对的人事行政权,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该队的“背景”,平常也很少有人提起这回事。    “第二大队”有一个分队长名陈默,我在职的时候因为他工作表现好,所以记得他的名字,可是并不认识。后来我有难逃到浦东,恰巧投奔到由他指挥的游击总队。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很出过一阵风头,可惜好景不长,为了一桩很不值得的事,只落得厄运当头,以身殉法。他如果不是刚巧陷于一阵整肃旋风里,当不致死。    “行动第三大队”:大队长蒋安华,军校前后期同学,贵州人,在上海,可以说已经生了根。全队约五十人,实力相当平均,而且够政治水平,成立编组已有两三年,迭有工作表现。我到职后,再予以加强扩大,用为全区的主干。更因为有一层同学的关系,我和蒋大队长间的个人接触也较多,不仅常常会晤,有时候尚且当面提出工作问题共同研商,可是我和其他外勤单位的主管却不曾有过。要表明的是,我可没有培植私人势力的念头,因为,在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得那一套。后来渐渐有了认识,才知道干特工的根本无所谓个人势力的存在。    “行动第四大队”:这个大队的大队长是谁?笔者接任之始,人事尚不熟悉,故难肯定。照我记得万里浪是副大队长,而大队长一职则另有其人。可是照郑修元兄的文中记载,万里浪就是该大队的大队长。P26-29

编辑推荐

《上海抗日敌后行动》是陈恭澍“英雄无名”全书中的二部。《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2:亲历军统抗战前期工作记录》这一部书所展现的,是另一个阶段辉煌而壮烈的新篇。《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2:亲历军统抗战前期工作记录》的内涵,就是抗战时期“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所属“上海区”杀敌除奸的重大案件。主要是追述“自二十八年(1939)八月至三十年(1941)十月,两年多的时间内,‘上海区’同志,全体用命,表现了最具歼敌威力的重大作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7条)

 
 

  •   那些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有的根本不为局外人所知,有的即便因事关重大而轰动一时,但事实真相有的被歪曲,有的被神化,大都失去真实性。 如今多半个世纪过去,那一代人都已,经灰飞烟灭。唯留下一些“当事人”的“工作回忆录”,“把亲身经历的、记忆中抹不掉的,择其影响重大、惊险惨烈的案件,按时序分别予以记述”。
  •   看过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1,就对2念念不忘,于是接着出手买下第二部,果然精彩继续。对于民国和抗战以及后期的军统内幕还是有很大帮助,又一次满足了好奇心。
  •   陈恭澍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又是军统的第一手资料,真是既真实又好看。
    这本书对抗战时期上海的特务工作做了详细说明,包括对手日本宪兵队和汪伪76号的情况。非常值得一读。
  •   以往在我们曾学习的课本,阅读的书籍中,军统是个专门干坏事的机构,那个机构的特务都是十恶不赦的坏蛋,阅读此书,让我们可以正面客观了解军统的历史,他们虽然也曾暗杀过中共人员,但是在日本鬼子入侵我土地时,亦是多有热血英雄暗杀日本鬼子、汉奸之壮举,舍命完成任务。军统的名声有些臭,但是那是认为给扣的屎盆,他们收集情报,为国民党正面打击日本鬼子做出的不可抹杀的功绩。
  •   该书是陈恭澍根据亲身经历写的,行文很平实,但是很吸引人阅读,对军统的运行有了了解,并不像以前大陆出版的是或是影视做药品中描绘的那样,军统的人很“黑”,手段无比残忍,他们也是讲究纪律和方式的。作者本人就因为扣押一个人,而被处分,坐牢五个多月。
  •   这是他的第二本笔记 很有历史价值的东西 对了解军统 尤其是抗战期间的军统非常有意思
  •   暗杀,军统,曾经被糟蹋的不成样子
  •   为军统这个庞大阴森的机构正了一次名。随着现在媒体的不断开放,前政府要员的书籍发表出来还是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响的,这本书就是这样,而且还原了不少历史认识,里面的画面经常让人联想起谍战片里的一幕幕
  •   抗日时期,军统在上海的杀敌还是挺英勇的
  •   有助于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军统
  •   对有兴趣了解军统的人可以看看
  •   了解一下军统。
  •   陈恭澍的回忆录,值得一看!
  •   评价同回忆录1。闲话不多说,爱买不买。
  •   必须买,虽然文笔一般,回忆录的性质,但是还是很不错的!
  •   再现了当年一些除奸大案,很详实,不夸张,不虚构。很遗憾,作者不知为什么遗漏了河内刺汪案,看来还有隐情不可说。
  •   很难得看到那段历史那种人的回忆录。
  •   书生杀手,民族英雄!
  •   当事人,亲历事。
  •   第一和第二本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第三和第四本换成华文出版社了。全套买了。
  •   第一次在当当买书,书很精美,物流也不错。
  •   这套书共四本,其它三本前二次满减活动中购入,这次配齐全了。折磨人当当,以后能否满减活动最好一次性配套搞,折腾购书人的同时,更折腾快递员,还浪费社会资源!
  •   太喜欢了,颠覆以往概念——只有共产党抗日,其实国民党才是抗日主力
  •   相信这些故事大家早知一二,买这本书的可以让我们深刻细节,重温那段惊险,系统了解哪些惊心动魄的往事。
  •   看了后觉得对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有一些触动的,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对建国前的一些事件还是有一些感情的!就当今社会来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有兴趣关住那个年代、、、、、、
  •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看抗日的史实,是另一个滋味,凡是为民族解放奋斗的人都值得尊敬,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
  •   让大陆的孩子能从另一面看20世纪初的历史,不是小说、剧情片。书中好像删节的不多。
  •   一直在这买书,一贯的质优价低,送货快纸质好,印刷好,值得拥有
  •   帮老爸买的,1、2两本一起买了。我没看过,不过自从书拿回来,老爸什么都不干了,得空儿就捧着这本书。所以我感觉一定是本好书。
  •   与第一本相似
  •   历史不容置疑,功过自在人心!
  •   已看了一大半,写的较细
  •   我想买全这个系列
  •   看过了一,现在二看完了!很期待三!过两天买
  •   由此一人身上事,平视历史的真实另一面
  •   该书通过笔者的亲身经历,给读者描述了真实的历史经历,让读者再次经历哪烽火年代,热血青年在外来侵略者面前,不畏牺牲,坚决抵抗外来侵略者,并给予敌人予打击!一本好书,值得一看。
  •   书收到了,还没开始读,但是装帧很精致,印刷也不错,喜欢
  •   戴老板的忠实走卒,杀人的精英。
  •   老爸指明要我帮他买这本书,看来是相当给力的书
  •   生死就在呼吸之间
  •   每一次都惊险
  •   很写实,值得读一下
  •   感觉很真实,值得一读
  •   1已经看完了,所以买2来看,不错,会一直关注的。
  •   希望能窥见一点历史的真相
  •   一段真实的故事!
  •   书很吸引人的眼球,内容质量都不错,很喜欢~~
  •   还没来得及看,送货非常快,先好评一个
  •   比较真实的反映了那段时间的历史。
  •   这本书很好,非常的棒
  •   很好.很快.
  •   故事不错,文笔不很好
  •   非常真实 ,没有政治偏见!好,推荐!
  •   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让人触目惊心
  •   包装很严实,透明薄膜包装能有效防止书籍的污损,而且也让人感觉是新书。
  •   翻看了一下,只能说,我是没有看下去的欲望的。
  •   虽然部分商品缺货没送,但客服态度不错!
  •   可以继续看下去
  •   还没来得及看,包装很不错
  •   内容丰富,真实。
  •   有很大参考价值
  •   慢慢看 小故事
  •   这本书没劲
  •   对历史很感兴趣,很不错,推荐一下
  •   超喜欢~~物流快。
  •   嗯嗯!很好看!
    很有历史性呢!完全复活历史!!
  •   满意一百分
  •   很详细!!应该还有!
  •   东西有一些旧,气愤。
  •   不错,不错,喜欢看。
  •   非常不错,我喜欢。。。。
  •   当天下单 第二天就到货的 呵呵 很快 书也不错 就是 2 3 册 的图片不怎么清晰 1 4册的很棒 但是纸张不错
  •   内容多为记录整合,回忆,有质感
  •   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不了解的时代的人和事
  •   消遣用书,还不错啊。
  •   这第一是谁封的呀,您自己吗?我看名不符实呀。
  •   真正有参考价值的老军统回忆录
  •   陈恭澍有名的军统特工,希望有谷正文的回忆录
  •   现在还没看完,和上一本差不多。
  •   我觉得还可以的啊
  •   书便宜,而且速度快,很满意
  •   军统第一杀手
  •   有些玄乎的图书
  •   好书 买了打发时间 不错哟
  •   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2 半价划算
  •   还没来得及看,书上的土太多了。
  •     书中记录了很多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军统人员,这是最有价值的部分,虽然影响阅读感受,但为后世留下了先烈们珍贵的记忆。历史隆隆向前,当年那场席卷中华的灾难也是民族振奋的契机,革命制造暴力和死亡,也产生信仰和崇高。
      印象很深刻的是老先生数次提及,每次制裁汉奸之后,日军往往在事发地周边大肆捕杀无辜居民,造成大批同胞冤死。到后来军统内部每次实施制裁计划,都将尽量避免殃及周边百姓作为考虑因素之一。这是那个热血澎湃的时代难得的自省。革命者往往出于信仰和激情对敌人施以暴力,快意恩仇之余,对同胞的伤害就无法顾及了。
      同时想到,若日军每次都对发生抗日事件的周边居民大加杀戮,以此对抗日力量施压,则势必引发民众极力反感抗日活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衡量,殊值思考,一句毁家纡难,包含了多少国家和民族等宏大叙事的无情和霸道。
      另外本书作者显然并非怀有坚定革命信念之人,参加革命也多属被时代大势所裹挟,并非天生的革命者,老先生本人也并非性格偏激之人,所以回忆录娓娓道来,反而更能体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普通人的状态,颇值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