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汪曾祺  页数:232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汪曾祺既是美文家,又是美食家,他写过很多谈吃的文章,此书所选就侧重这方面的内容。汪老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无论是谈萝卜、豆腐,还是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所有吃过的和没有吃过的,一经他说,全成了美食。
汪先生之文,是绚烂至极后的朴素回归,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对人间至性至情的热爱,引人无限向往。如此质朴美丽的文字,何止是在谈吃,更是汪老崇尚恬淡自然的精神境界体现。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其代表作品有《大淖记事》《受戒》等。

书籍目录

五味
葵?薤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野菜
家常酒菜
韭菜花
萝卜
米线和饵块
食豆饮水斋闲笔
豆腐
干丝
菌小谱
马铃薯
豆汁儿
沽源
烟赋
果蔬秋浓
果园的收获
栗子
肉食者不鄙
鳜鱼
鱼我所欲也
手把肉
贴秋膘
寻常茶话
泡茶馆
面茶
吃食和文学
王磐的《野菜谱》
作家谈吃第一集——《知味集》后记
食道旧寻——《学人谈吃》序
《吃的自由》序
《旅食与文化》题记
宋朝人的吃喝
四方食事
草巷口
草木春秋
昆明的雨
昆明的吃食
昆明菜
昆明的果品
采薇
大等喊
唐巴拉牧场
泰山拾零
长城漫忆
皖南一到
桃花源记
川菜
初访福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寻常茶话 我读小学五年级那年暑假,我的祖父不知怎么忽然高了兴,要教我读书。“穿堂”的右侧有两间空屋。里间是佛堂,挂了一幅丁云鹏画的佛像,佛的袈裟是朱红的。佛像下,是一尊乌斯藏铜佛。我的祖母每天早晚来烧一炷香。外间本是个贮藏室,房梁上挂着干菜,干的粽叶。靠墙有一坛“臭卤”,面筋、百叶、笋头、苋菜秸都放在里面臭。临窗设一方桌,便是我的书桌。祖父每天早晨来讲《论语》一章,剩下的时间由我自己写大小字各一张。大字写《圭峰碑》,小字写《闲邪公家传》,都是祖父从他的藏帖里拿来给我的。隔日作文一篇。还不是正式的八股,是一种叫做“义”的文体,只是解释《论语》的内容。题目是祖父出的。我共做了多少篇“义”,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一题是“孟子反不伐义”。 祖父生活俭省,喝茶却颇考究。他是喝龙井的,泡在一个深栗色的扁肚子的宜兴砂壶里,用一个细瓷小杯倒出来喝。他喝茶喝得很酽,一次要放多半壶茶叶。喝得很慢,喝一口,还得回味一下。 他看看我的字,我的“义”,有时会另拿一个杯子,让我喝一杯他的茶,真香,从此我知道龙井好喝。我的喝茶浓酽,跟小时候的熏陶也有点关系。 后来我到了外面,有时喝到龙井茶,会想起我的祖父,想起孟子反。 我的家乡有“喝早茶”的习惯,或者叫做“上茶馆”。上茶馆其实是吃点心,包子、蒸饺、烧卖、千层糕……茶自然是要喝的。在点心未端来之前,先上一碗干丝。我们那里原先没有煮干丝,只有烫干丝。干丝在一个敞口的碗里堆成塔状,临吃,堂倌把装在一个茶杯里的作料——酱油、醋、麻油浇入。喝热茶、吃干丝,一绝!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昆明住了七年,几乎天天泡茶馆。“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更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联大学生在茶馆里往往一泡就是半天,干什么的都有。聊天、看书、写文章。有一位教授在茶馆是读梵文。有一位研究生,可称泡茶馆的冠军。此人姓陆,是一怪人。他曾经徒步旅行了半个中国,读书甚多,而无所著述,不爱说话。他简直是“长”在茶馆里,上午、下午、晚上,要一杯茶,独自坐着看书。他连漱洗用具都放在一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洗脸刷牙。听说他后来流落在四川,穷困潦倒而死,悲夫! 昆明茶馆里卖的都是青茶,茶叶不分等次,泡在盖碗里。文林街后来开了一家“摩登”茶馆,用玻璃杯卖绿茶、红茶——滇红、滇绿。滇绿色如生青豆,滇红色似“中国红”葡萄酒,茶叶都很厚。滇红尤其经泡,三开之后,还有茶色。我觉得滇红比祁(门)红、英(德)红都好,这也许是我的偏见。当然比斯里兰卡的“利普顿”要差一些——有人喝不来“利普顿”,说是味道很怪。人之好恶,不能勉强。我在昆明喝过烤茶。把茶叶放在粗陶的烤茶罐里,放在炭火上烤得半焦,倾入滚水,茶香扑人。几年前在大理街头看到有烤茶罐卖,犹豫一下,没有买。

编辑推荐

《寻味:汪曾祺谈吃》编辑推荐:汪老之文,淡远中蕴含宁静,没有十分宏大的主题,却让人在细微之中深受感动。同样是谈吃之文,汪老所写不仅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更充满一种深厚的文化蕴味,读者们在味觉享受的同时更经历了一场精神的升华。汪老所写的谈吃之文颇多,《寻味:汪曾祺谈吃》是编辑在阅读了汪老全集后精心挑选出来的,是目前所有汪老谈吃类散文中最全的一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寻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5条)

 
 

  •   书中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更充满一种深厚的文化蕴味。汪老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无论是谈萝卜、豆腐,还是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所有吃过的和没有吃过的,一经他说,全成了美食。
  •   汪先生散文极有味,专谈吃就更有味了
  •   看完梁实秋《雅舍谈吃》才看这本,更喜欢这本。梁实秋的太“雅”了,不如汪曾祺的有趣。不过两本都让我看得饥肠辘辘,对着食堂的大锅饭难以下咽。
  •   在汪先生平淡的文字中,吃到生活的真味
  •   汪老会吃,会做吃,会写吃,难得。
  •   喜欢汪曾祺~~果然他是中国文人中写吃很有感觉的~~
  •   听汪曾祺老先生娓娓道来“吃事”,方知唯有美食与爱不能辜负。
  •   笔法很细腻,各种小食的滋味在字里行间慢慢渗透,文化人谈吃,也是一种风雅。
  •   记着这个名字是因为他那篇端午的咸鸭蛋,很朴实,是我中学时代的平实记忆,所以买来这本书,看他如何谈吃
  •   相当好看的书,汪先生的文字颇有韵味,个人认为《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的多种美食均源于此书
  •   吃,也可以谈得如此
  •   最爱的就是汪老的五味吃喝,絮絮叨叨从吃喝杂事说到人生百态,从不造作浮夸,和舌尖上的美食一样能说到人心里,最适合闲暇时候懒散的读~
  •   一直喜欢汪老的文字,温暖、亲切,很家常,风趣、自然,有味道。
  •   书的排版有些奇怪,上边留白太多。不过书是好书,汪曾祺和沈从文都是我最爱的文人,喜欢他们平和的叙述方式。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生活之道。
  •   汪老里面讲的让我口水都下来了 真正的美味从来不是海参翅肚 那是土豪吃的 真正懂吃的应该像汪老这样
  •   讲吃的学问,很喜欢汪老
  •   汪老的文字一直是我的大爱,平淡却有味,浅显却不会腻味,是本好书
  •   汪曾祺的书,只适合买书,在淡淡的茶香中品阅,回归宁静的心。
  •   包装不错。书也不错。汪老的文字有看头。
  •   冲着汪曾祺的文字和美食去的,有人还记得初中课文里的高邮咸鸭蛋吗?
  •   很好,汪老教我们下厨。
  •   淡淡的语言,淡然的态度,大家风范。非常喜欢汪老的书。
  •   喜欢汪老的书,看了有食欲
  •   汪老书的又一选本。就是为了收藏。书印得比较有品味。
  •   余杰说的一句话,汪曾祺先生在民国连三流都排不上,在现代作家中足可笑傲江湖!一声长叹!
  •   早前读过几篇汪曾祺写的短篇。久久不能忘怀。终于买来合集非常好看。
  •   汪曾祺的书没得说,文字耐人咀嚼。
  •   文坛巨匠 汪曾祺先生 那端午的鸭蛋,那陈小手,早已让我铭记!
  •   是看文章推荐知道的,确实值得一看,很能代表汪曾祺作品风格
  •   喜欢吃,爱做美食,吃货必读。
  •   从高邮的咸鸭蛋就喜欢上汪曾祺先生笔下的格式吃食。
  •   汪曾祺语言很有味道,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   喜欢汪曾祺从课本中那篇《端午的鸭蛋》开始。这本书很真诚。
  •   汪曾祺的文章有意思。
  •   很喜欢哦。汪曾祺的文字一如既往的隽永悠长。
  •   好书,汪曾祺的文字很好,很感人
  •   让一个吃货有文化,快乐又充实着。
  •   喜欢吃,但想看看文人才子怎么吃,结论是都是用嘴吃。
  •   亲切,就像作者在你的对面,谈着悠远的往事,和其中浸透着的生活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   一直喜欢汪曾祺作品,正在阅读。
  •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
  •   很细致、很用心的描述。既是“吃货”又是能用心制作出精品的大厨。
  •   汪曾祺的经典作品 值得一看
  •   很喜欢汪曾祺,挺好的书
  •   最喜欢吃饭的时候看跟吃有关的书
  •   吃货的孩子,超级喜欢这本书。很好
  •   值得吃货和文化人一读的好书
  •   吃货必看的书!!!
  •   虽然写得都是白话,平铺直叙,但是就像唠家常一样,很亲切,结合当时的背景,让人很向往。可惜书中写的很多美食都不见了呢
  •   最近购入若干本关于饮食的随笔,最值得寻味的是那些旧时风物。
  •   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处处见精致。
  •   最早是看《大淖记事》,那都是学生时代的事情了,最近又看了这本,感觉很舒服。
  •   其实是买给同学看的,说很不错。散文嘛,总是会让人读了比较舒服
  •   很多都是作者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昆明的食物,有些略有重复,但是仍然值得一读
  •   看书疑似在品尝美食,那样平凡的味道却是真正的佳肴。
  •   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不错
  •   这本书是语文老师叫大家看的,我家小孩子喜欢看,尤其适合爱吃的孩子
  •   大赞。看这个感觉更热爱生活了,同时可以推荐给父辈。
  •   很舒服的散文
  •   写得很生动,小孩比较喜欢。
  •   读此书,有意思,流畅且入境,先生的书还是读读吧...
  •   只是因为老辈的人有在四九年前生活的细历,我是这样认为的。七九年或八零年以后的近三十多年以来,我们的社会上有的只是炒作,或村长式的暴发户。再也找不到作者那样的语境了。要反复地读,借以回忆我的七十年代。
  •   书很不错,我喜欢,在食物中品味生活
  •   看过节选,个人觉得不错,所以就买下了。
  •   关于吃的书, 我都不舍得不买
  •   看完后就送朋友看了
  •   语言质朴 令人回味 好
  •   看了以后很喜欢啊~很温暖的一本书~
  •   买重复了,送人了~~~内容不错,可以消闲
  •   文字朴实,内容有味。
  •   实乃品味生活。多读益善!
  •   提高自己生活品味
  •   书很小挺薄的但质量很好,摸起来不粗糙让人有想看的心情
  •   帮同事买的,好像评价很高,值得推荐
  •   书的质量没得说,不错!
  •   不错,物流超快,内容页不错哦!
  •   书很好,装帧精美,内容还没细看
  •   好,看这本书不能饿着肚子看,不然口水流出来都不知道 嘻嘻
  •   可惜我现在素食,不然看得更开心。
  •   配送准时!梳得质量很好!
  •   有薄膜保护,非常不错
  •   昨天看了一点,觉得非常有韵味,很喜欢
  •   书很好~~速度很快~~价格很好
  •   还不错,打算慢慢看
  •   书质量很好,就是平邮还必须自己去邮局取,有点麻烦
  •   很有趣的书,好看
  •   南甜北咸东酸西辣,都去尝尝。
  •   被抢了
  •   什么是味道?就是人生,就是路过。
  •   找到了很多以前想找的篇章~很不错~
  •   好书值得看,自己慢慢看
  •   物流不错,可是送货师傅态度也太……看大家不容易,给5星吧
  •   在网上看了片段,这种生活化的精品小文我很喜欢,果断决定入手。
  •   还没看,翻了一下,正是我想要的。
  •   没有抵抗力
  •   各种美味~ 快递很给力。
  •   大家的作品就是值得好好品味。
  •   或者至少是编者不用心,很多重复的内容和章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让人没有耐心继续看下去但是这个离我喜欢的作者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认为不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编者在收集的时候不用心导致
  •   冲着特价和汪曾祺的盛名而买的,但是看了不得不承认:除了文笔还可以,内容还是欠妥当的。一方面是文章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所反映的历史和感受比较局限和陈旧。另一方面,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因为是结集成册,编者却不考虑内容的重复性,结果造成从头到尾不断地看到他反反复复地重复着昆明的米粉阿、菌阿、煮干丝,简直是痛苦至极。
  •   如题,看得不知道多难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