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德胜,李纯青,文根第  页数:244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对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GDP的增长率、产业结构、汇率制度和外汇储备、货币政策、价格水平、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一、最终消费需求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在50%左右,处于世界较低水平。资本投入对总产出的贡献度达53.3%,超过了劳动、技术等要素之和。    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状况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轻工业”时期进入“重工业”时期。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7%、64.67%和25.66%,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过高。    三、运用改进的阿格沃尔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2005年7月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07年6月,测度出的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累计增加额大约为2620.32亿美元左右,而在此期间,中国的实际外汇储备已经累计增加了5998.92亿美元。汇率制度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增大,逐渐由固定汇率制度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最终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发展。    四、我国的货币乘数有明显持续上升的趋势,2006年为4.64倍;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在2006年达到了97%,成为货币供应的最主要驱动因素。鉴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应选用M,作为货币扩张和通货膨胀水平的评价指标。    五、1991—2006年期间、1995—2006年期间和2005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作用分别为0.0845、0.1337和0.1951;1993—2006年期间,我国股市市场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0.343;中国的股票价格指数与1年后的消费物价指数的相关性为21%;房地产价格指数与1年后的消费物价指数的相关性为13%。    六、依据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我们测度出:2006年的适度保障水平为[10.06%,11.93%],2010年的适度保障水平为[11.86%,13.73%]。    本书提出了提高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控制官方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和渐进增加汇率的浮动水平、构建包括M,的物价预警先行指标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渐进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等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李纯青,女,汉族,1970年10月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博士。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院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中国高速增长的GDP    第一节  GDP的概念阐释与测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GDP增长分析    第三节  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中国的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外汇储备管理    第一节  中国的汇率制度安排分析    第二节  中国的外汇储备分析    第三节  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中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第一节  货币供应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货币供应分析    第三节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七章  中国的价格水平分析    第一节  价格的相关概念阐释    第二节  价格水平的测度    第三节  中国价格水平测度的改进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八章  中国的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居民收入分析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九章  创新性研究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性研究    第二节  政策建议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三)中国的经济增长概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78—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翻了三番以上,增长了7.5倍;经过29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GDP总量已经是世界GDF’总量排名第4位的国家;根据2002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1980~200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4%,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能在1/4个世纪的时间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屈指可数的也只有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20世纪初期的美国以及战后的日本与德国,但它们都没有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能够在27年当中保持了年均近lO%这样一个奇迹般的高增长速度。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一个国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以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一个经济体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提高了稀缺性资源的价格,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的供给能力趋于下降;而且生产要素存在着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使得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趋于回落在所难免。但问题是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如果我国不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谈不上追赶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原有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逐渐得到解决,但有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逐步凸显,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对待和处理,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矛盾不断激化,阻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编辑推荐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都是不是我买的,帮人家买的
  •   不错,硬皮精装呢,就是内容稍单薄了些。
  •   没有财政分析部分~笼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