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期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实证研究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卢盛荣  页数:219  

内容概要

本书研究在总体上采用从理论到现实、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路径。在具体论述中,使用逻辑推理与统计计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数理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或研究方法对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地区效应进行系统研究。  本书的创新和突破:一是从理论上论证了地区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并从实证上检验了它的现实性,为研究货币政策地区效应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前提。  二是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构建研究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完整的理论与实证框架,避免笼统地判断货币政策无效性或有效性的传统研究范式。  三是深入剖析在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下各地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并测定了影响人们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指标值,部分地说明了我国高储蓄、低消费的原因。  四是实证分析区际的货币政策效应差异,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之间的效果及其科学评论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工具和参考。  五是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双重非对称性问题,同时说明了东、中、西部地区对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书籍目录

导言    0.1 问题的提出  0.2 文献回顾    0.2.1  国外研究文献    0.2.2  国内研究文献    0.3 概念界定  0.4 研究内容与框架  0.5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0.5.1 研究方法    0.5.2 主要创新第1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理论阐述    1.1  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理论争论    1.1.1 货币政策有效论    1.1.2 货币政策无效论  1.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3 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  1.4 货币政策效应理论述词  第2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对地区总供给曲线的考察  2.1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背景与部分经验研究简述  2.2 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差异的可能性的理论解释    2.2.1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模型    2.2.2 影响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差异的因素分析    2.3 实证检验  2.4 小结第3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对地区总需求曲线的考察  3.1 各地区总需求结构的变化特征  3.2 各地区消费需求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    3.2.1 各地区消费倾向比较分析    3.2.2 各地区消费需求的利率弹性比较分析    3.2.3 各地区消费储蓄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  3.3 各地区投资需求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    3.3.1 投资理论的发展    3.3.2 各地区企业投资对货币政策反应差异的制度分析      3.3.3 两种不同类型企业投资理论模型    3.3.4 各地区投资需求利率弹性差异的实证检验  3.4 小结第4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中国地区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  4.1 理论回顾与国内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4.1.1 货币需求函数区域差异的理论背景    4.1.2 部分实证分析和研究成果简述  4.2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地区差异分析    4.2.1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地区间收入的差距      4.2.2 利率调整对不同地区货币需求作用力度    4 2.3 证券交易对不同地区居民金融资产的影响有 较大差别      4.2.4 国家对金融的控制能力在不同地区间的表现    4.2.5 经济货币化程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4.3 实证检验    4.3.1 变量的选取    4.3.2 数据来源      4.3.3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第5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研究第6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第7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识别及其地区效应的实证分析第8章 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区域差异第9章 测试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相对指数及其应用第10章 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的双重非对称性第11章 构建最优质币区结束语附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理论阐述  1.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有效。这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都是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为背景发展起来的。由于经济-金融环境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相应发生变化,因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其特殊性。因此,对国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阐述只是为构造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区域传导机制理论提供借鉴。  威克塞尔货币均衡理论中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核心,即利率上下波动是引起生产、投资、消费、储蓄变化,物价水平波动,经济扩张或收缩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吸收了威克塞尔货币均衡理论中以利率为核心作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货币政策经由利率及有效需求影响经济活动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其基本框架是:货币政策-利率-有效需求-投资、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其特点:一是货币政策首先改变货币市场的均衡,改变货币利率,并通过利率变动改变实际投资,最终影响产出,这种改变是间接而迂回的;二是利率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货币供给增加后,利率是否随之降低以及降低的程度决定了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及其效应的大小,即货币政策效应大小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即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利率的影响程度、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和投资乘数之大小。  货币主义者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与凯恩斯理论有较大的区别。他们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并不是通过利率迂回进行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收入的变动。如果货币政策措施通过银行储备的变化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则货币资产的持有者会发现他们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多于其希望持有的数额,于是他们会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多种资产,既包括金融资产,如债券、股票等,也包括地产、消费品等实物资产。这一调整过程会引起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需求的变化,对实物资产需求的增加和价格水平的上涨必然会使生产者增加名义收入。此过程持续下去,生产的增加和实物资产价格的上涨将逐渐吸收多余的货币,直至真实的货币需求和名义货币需求趋于平衡,实现新的货币均衡。  货币学派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观点可以概括为:(1)货币供给的传导过程是通过资产结构的调整而达到的,资产结构的调整会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总支出,最终影响到收入的变化;(2)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3)利率不作为中介目标,因为利率是不真实的;(4)资产选择应该在多种资产中进行,即货币、债券、股票和实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转型期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实证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