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页数:227  字数:34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系列丛书的第二辑,是在经济所2008年度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课题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其中有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院2008年度优秀基础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入选本书的研究报告紧密围绕国家宏观决策和国家发改委中心工作任务,在发展战略与规划、宏观调控、经济监管、价格管理等几大专业领域,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研究选题充分突出了经济所的专业特长和比较优势,涵盖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尤其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领域,特别是为制定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展了部分有针对性的前期研究。  本书当中与“十二五”规划直接相关的课题研究有五篇,分别涉及“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及面临的重大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十二五”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的财政支出、国债政策及产业组织政策等。本书围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的选题,与丛书第一辑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针对性,而且专题覆盖面、研究深度与研究方法有明显提高。  近年来,经济所一直强调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坚持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力图做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努力实现研究方法和工具手段的规范化,努力增强与主流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对话与交流。

内容概要

入选本书的研究报告也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国家发改委中心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例如,对“十二五”时期一系列重大问题和各专业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将对我国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作用。此外,《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关系研究》为现阶段和今后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实证基础;《财政超收条件下的预算政策研究》从完善我国预算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美国的电价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为完善我国的电价体制改革提供了具有相当借鉴意义的国际经验研究。

书籍目录

“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改变发展模式,避免中等国家陷阱/王小广  一、“十一五”末期中国经济处于战略转折点上 二、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十二五”中国发展模式调整的思路及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及面临的重大问题/相 伟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前景及战略选择 四、“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十二五”时期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及箭度创新研究/郭春丽 一、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三、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方向 四、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十二五”时期财政支出政策研究/许 生 一、财政支出规模 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三、预算内投资 四、政策建议“十二五"时期的国债政策研究/刘国艳 一、国债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二、我国国债政策的历史回顾 三、“九五”以来我国国债政策作用重点、执行效果及其存在问题 四、国外运用国债政策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启示 五、“十二五”时期制定国债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六、“十二五”时期我国国债政策的总体思路与建议 附录1 日本中央预算的分类 附录2 日本的过度社会福利制度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财政超收条件下的预算政策研究/王 蕴 一、近年我国财政超收的规模与结构 二、我国财政超收形成原因分析 三、财政超收条件下预算政策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分析 四、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超收条件下预算政策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关系研究/王 元 一、货币供给影响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的相关理论 二、我国货币供给、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的趋势与相关关系分析 三、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关系的VAR模型分析 四、进一步对不同货币传导渠道在我国作用的分析 五、主要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美国的电价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电力行业的总体情况 二、非民营电力的电价体制 三、民营电力的电价体制 四、美国的电价体制对我国的启示附录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简介附录2 2007~2008年经济研究所获奖情况附录3 2008年7月~2009年6月经济所课题研究项目

章节摘录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累积了社会风险及政治风险;区域产业分工趋向混乱,导致资源无序开发,产业重复建设,市场相互分割,全国统一市场迟迟无法形成。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实行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较多照顾“公平”,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不大,但却损失了效率。改革开放初期,在“两个大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实行倾斜发展政策,东部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国土经济空间迅速向东南倾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目前,2007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5.3%、18.90A,、17.4%、8.5%。但差距扩大趋势似乎得到遏止,近几年,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分地区的增速均超过了东部地区,而且,增速最快的多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均有所提高。  在各省区市人均GDP基础上测算的地区发展差距基尼系数显示,改革开放初期至1990年,中国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1990-1995年,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5。2004年,中国地区差距趋稳,升幅放缓。2004年地区差距基尼系数达到0.350,为30年来最高点,其后趋势发生变化。2004-2007年,按基尼系数计算的中国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基尼系数下降了0.005(张军扩,2008)。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很难从国际经验上得出我国能够承受的基尼系数最高值,但与其他国家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地区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另外,基尼系数趋向缩小是否意味着区域发展差距开始进入拐点区域,将进入区域协调发展态势?从差距缩小的原因和区域间关系透视,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远没结束。目前,中西部地区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资源型产业尤其是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业在市场刺激下爆炸式“增长”,连续5年位居全国增长首位的内蒙古,正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其他增长较快的还包括山西、新疆、宁夏等资源大省(区)。随着本轮经济调整,这种产业格局凸现出了重大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