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预算管理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雍君  页数:466  

前言

  经济科学出版社邀我出面组织编写一套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系列教材。经与有关同志商议,大家颇有信心和兴趣。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不算轻松的任务。  说起来,我们之所以乐于承担这套系列教材的编写任务,是颇有些缘由的。  1996年和1998年,教育部先后调整了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目录。其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并且,在管理学门类项下,公共管理单设,同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并列作为一级学科而存在。可以说,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就是从那时起真正步入蓬勃发展轨道的。  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分离,特别是公共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单设之后,相关学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也随之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9年秋天,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在深圳市举行年会。会议间隙,我同一道赴会的王传纶教授讨论财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向问题。王传纶教授告诉我,可以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互相交融的线索上做些事情。此后不久,我即到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

内容概要

  公共预算历来是经济学、管理学和政治学的交汇点。作为公共管理学科极富吸引力的分支,公共预算管理在最近20多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相对薄弱)。该学科所阐明的主题思想是:公共部门如何通过管理和改革预算制度、程序、方法、技术和工具,如何通过将善治的基本原则——受托责任、透明度、预见性和公共参与——融入预算制度与程序中,来达成理想的财政成果的三个层次:有效的财政纪律和总量控制、基于国家战略优先性和政府政策重点的预算资源配置、机构和规划层面的运营绩效与效率,从而提升和强化“花好人民的钱”的责任和能力,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部门的质量和一个国家的治理绩效与发展成果。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批最有权力的人、富有智慧的人乃至公众,年复一年地以某种方式参与和影响预算过程。《公共预算管理(第2版)》围绕上述主题思想展开了一幅公共预算管理的宏大画卷——覆盖预算过程各个阶段的关键运作,汇集了相关领域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融入了作者较有深度的思考。无论是高校与科研机构修习公共管理的学员和学者,还是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其他有兴趣的人士,《公共预算管理(第2版)》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作者简介

  王雍君: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北京财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公共财政管理与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为国内多家著名高校MBA学员主讲《公司财务管理》、《管理经济学》等核心课程。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出版多部学术著作。《财务精细化与公司管理控制》系国内首部财务精细化管理重要学术著作。

书籍目录

第1章 概论1.1 预算系统的构成要素1.1.1 预算过程1.1.2 预算制度1.1.3 预算文件1.1.4 时间跨度1.1.5 分类系统1.1.6 预算方法1.1.7 会计与报告1.1.8 预算参与者1.2 预算的功能与作用1.2.1 预算的功能1.2.2 预算的作用1.3 预算管理:理念、意义与要求1.3.1 预算管理理念的发展1.3.2 从预算管理到公共管理1.3.3 预算管理与公共利益1.3.4 什么是好的预算管理1.3.5 遵循善治原则1.3.6 预算的全面性1.4 预算管理的关键目标和一般目标1.4.1 预算管理的关键目标1.4.2 预算管理的一般目标1.5 预算周期1.5.1 预算的准备1.5.2 预算执行1.5.3 技术与工具1.6 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1.6.1 预算管理与绩效导向1.6.2 引入市场力量1.6.3 改革的战略结语本章要点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2章 预算原则与范围2.1 预算的一般原则2.1.1 法定授权2.1.2 预算的全面性2.1.3 年度基础2.1.4 法定程序2.1.5 未来导向2.1.6 预算透明度2.1.7 绩效导向2.2 准财政活动2.2.1 将准财政活动融入预算过程2.2.2 准财政活动的参与者2.2.3 税收支出、政府贷款和贷款担保2.2.4 管理准财政活动2.3 政府负债和资产2.3.1 政府负债2.3.2 财务资产结语本章要点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3章 预算方法与预算分类3.1 预算方法3.1.1 法定授权与预算拨款3.1.2 预算的基础3.1.3 投入导向的预算3.1.4 绩效导向预算3.1.5 其他绩效导向的管理方法3.2 预算分类3.2.1 收入分类3.2.2 支出分类3.3 对支出分类的进一步讨论3.3.1 三大数据信息系统3.3.2 预算分类与基于报告目的的分类3.3.3 联合国政府功能分类(COFOG)3.3.4 GFS经济分类3.3.5 条目/投入分类3.3.6 管理分类3.3.7 规划分类3.3.8 产出预算体系中的支出分类3.3.9 实施问题结语本章要点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4章 预算准备4.1 预算准备的基本要求4.1.1 应满足的前提条件4.1.2 解决两个层次的问题4.2 预算准备过程的主要工作4.2.1 宏观经济筹划与中期预算框架4.2.2 财政政策报告书4.2.3 准备和确定年度预算限额4.3 对中期预算框架的进一步讨论4.3.1 中期预算框架的特征与作用4.3.2 中期预算框架的准备4.4 宏观经济/政策框架4.4.1 宏观经济框架4.4.2 对影响预算的经济条件做出假设4.4.3 税收与支出政策及其变化效应4.4.4 中期预算框架的运作流程4.5 预算申报与预算审查4.5.1 预算申报4.5.2 向立法机关呈报预算4.5.3 立法机关对预算的审查4.5.4 若干发达国家的案例结语本章要点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5章 预算执行5.1 预算执行的目标与控制5.1.1 预算执行的基本要求5.1.2 投入控制与产出控制……第6章 国库的功能与运作第7章 预算执行的控制、评估与审计第8章 政府会计第9章 政府报告第10章 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导向第11章 公共预算改革第12章 管理财政风险第13章 中期预算框架与基线策划第14章 预算过程的公民参与参考文献部分专业术语索引(中英文对照)图表目录

章节摘录

  1.3.1 预算管理理念的发展  公共预算的产生与立法机关对支出控制的要求密切相关。在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立法机关经过与君主政体的长期较量最终控制了税收。在取得课税、修改税法和批准税收提案的权力之后,立法机关把注意力转向支出控制,结果,立法机关要求每年提送预算报告,包括支出说明书和岁人说明书,这可以看做是现代预算的起源。  与早期预算相比,现代预算具有如下特征:(1)统一性,即要求包括政府的一切事物;(2)年度性,即基于立法的目的,政府每年都要向立法机关呈递预算;(3)明确性,即应让公众及其代表能理解并审查其内容;(4)公开性,即要求预算成为公开文件,其内容能被全社会了解;(5)实务性,即要求预算适合于作为政府内部的管理工具。①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形成预算管理的不同理念。从立法机关的角度讲,预算是表述立法机关意向的工具,这意味着预算要明确地表述政府活动的范围和目的,并且确保对公共开支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促进现代政府的经济职能角度看,预算是促进政府三个基本经济职能——经济稳定、资源配置和再分配——的工具。在配置功能中,政府预算将财政资金在相互竞争的各项需求之间进行分配,并根据目标的重要性确定资金分配的优先顺序。经由预算的资金配置功能,政府得以向公众提供诸如国防、法律、教育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公共服务。就再分配功能中,政府预算的实施可以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分配更为合理,更符合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意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共预算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