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赵显洲  页数:192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劳动经济领域最为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高强度和长时间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改善了我国收入分配的结构、软化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刚性,并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意义上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正当理论界以极大的热情来研究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途径、方法和经济效应的时候,2004年初,在深圳、东莞、莆田等珠三角地区却出现了“民工荒”,随后,“民工荒”开始向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甚至河南、安徽、四川等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地蔓延。到2009年下半年为止,除2007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短期的农民工“返乡潮”外,“民工荒”一直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市场的显著特征。

内容概要

本书以我国资源禀赋状况及工业化阶段为宏观背景,以农户和农业产业组织的分析为微观基础,以三次产业结构及各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和升级为研究主线,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用长期、动态、非均衡的方法,着力研究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农业劳动力剩余的内涵、性质、存在形式;(2)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依存关系;(3)农业经营的组织制度创新与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与需求;(4)制造业发展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劳动密集型技术运用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和转移;(5)城市化、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和转移。

作者简介

  赵显洲,河南镇平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劳动经济学、工.业化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及地厅级课题多项,在国家重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获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一次,地厅级奖多次,曾为北方企业集团,西亚斯国际学院、新郑市委组织部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咨询和项目培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专栏1.1 人类发展指数(HDl)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专栏1.2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规模估算  四、本书结构安排  五、本书创新点 第二章 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专栏2.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二、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相互关系的历史透析  专栏2.2 毛泽东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专栏2.3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论述  三、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产业政策建议 第三章 制度变迁、农业发展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中国的农业问题及其新古典经济学解释  专栏3.1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写给朱镕基总理的信  二、中国农业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三、农业产业化及其制度创新属性  专栏3.2 农业产业化组织多样性的原因: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模型  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机理  专栏3.3 绿色革命的兴起 第四章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含义及分类——基于生产要素组合的技术选择理论分析  二、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依据  专栏4.1 吴敬琏与樊纲关于重化工业的争论  三、开放条件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取向  专栏4.2 中国外贸遭遇“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冲击 第五章 城市化、服务业发展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服务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理论依据  二、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一个分析框架  专栏5.1 服务业的内涵  三、我国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专栏5.2 基于城市化本质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四、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能力的实证分析  五、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取向: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第六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一般来说,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量要小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量,只有在劳动力市场信息完全且劳动力充分流动的前提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量才等于其供给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需求量是与供给量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需求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还是一个流量的概念,依赖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形式是转移还是流动。在转移的条件下,即农业劳动力能够在非农产业实现稳定就业的条件下,需求量是一个流量,因为各不同时间区间内的需求量是可以相加的,在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下,即农业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是流动的、“候鸟”式的,那么非农产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需求量就是一个存量的概念。二是至今没有一个学术界公认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大多数研究都从各自的研究目的出发,给出了我国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办法,进而给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这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操作上的定义。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理论定义要说明的是:以什么作为剩余劳动力的理论标准。也有学者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定义为:可以从农业部门抽走而不至于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劳动力。这个定义暗含的假设是农户生产的目标是产量最大化,而产量最大化的生产目标只有在“传统农业”这个大前提下才是成立的,当农业处在现代农业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时,这个定义也就失去了其成立的基础。或者有的研究者接受刘易斯关于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标准,并简单地认为我国也存在无限供给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否存在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情况,在学术界有相当多的争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的界定涉及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本质和内涵的认识,并会导致不同的政策结果,因而是一个需要澄清的基本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写得好,用得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