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海边

出版时间:1995-8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尹炯斗  页数:223  

前言

  人们常说随笔是生活的文学。随笔之所以是生活的文学,大概是因为它不像小说的故事世界那样凭想象虚构出来的,而是作者自己把实实在在的人生如实地描绘出来的。在尹炯斗的随笔《黄豆与厄运》中“我”这个人物从“送饭口”接过黄豆饭吃是事实的世界,但像巴比勇这类人物从送饭口接过饭吃是虚构的世界。  人们都觉得随笔好写,但事实上随笔比别的体裁都难写的原困就在这里。就算随笔家尹炯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他要是没有在维新独裁时代因《桥》杂志事件而身陷囹圄,他也无法通过“我”这个人物写黄豆饭的故事。也就是说,随笔是生活的文学,所以随笔家只能在自己生活体验的范围内选材。随笔家难以像小说家那样从自己口袋里掏硬币似的随便从什么地方拈来素材,即使某种素材有利于强化主题,也难以将其作为自己的故事来加以利用。  但也不是说尹炯斗写出优秀的随笔是因为他有许许多多人生的故事。重要的固然是随笔家的才干,但与此同时我认为秘诀在于他是那样热爱自己的人生。他不管人生命运多么坎坷严酷,也决不动摇、决不抛弃始终热爱人生的信念,所以他的人生故事只能真实感人。这是冈为他的故事虽然是情绪化的,但决不是一种无病呻吟,而是一种从内心发出来的灵魂的声音。  尹炯斗的随笔动人心弦的原冈就在这里。  他于20世纪30年代生在日本神户,在全罗南道丽川郡突山度过童年时代。他的随笔中有许多关于童年时代海滨故乡的故事。其中《像风筝一样》是在韩国随笔文坛中罕见的杰作。  我想做一个断线的风筝。  乘着从九凤山那边吹过来的西北风高高飞起,然后再做一个断线的风筝。  《像风筝一样》以此开头,它把我们一下子带到遥远的童心世界。那个时代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久远的过去,所以它带着令人迷恋的浪漫的幻想色彩。这篇作品首先以卓越的写实性打动读者。他特别善于景物描写。风筝的形状、风筝的制作过程、风筝的材料、风筝线、线轴的种类等,描写得实实在在,无可挑剔,毫无蹩脚的地方。最后把风筝拿到海边放飞,这一段描写尤为精彩。不过这种写实主义手法并不是那种让访问亲友的主人公在大门口苦等几天的令人乏味的手法。比如说像报纸上的连载小说那样,光是说明建筑物式样就得花好几天。这篇作品是写实的,但是所有的描述都是以极其简洁的几句话完成的。  和这些特点在一起,这篇随笔里有形成随笔文学顶点的人生的故事。那就是作者本身的铧鱼风筝和小伙伴工风筝之间的争斗,就是到处有连接过的线疙瘩的棉线和民鱼鳔胶线之间的争斗,就是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胜利把握的弱者和强者之问的争斗。  虽说在童年时代的这种争斗中输赢都是无所谓的,但对少年尹炯斗来说,每当那时该有多么冤枉啊?可是作者连一句冤枉的话都没说。作者在这里不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简直到了阴险狡猾的地步。  于是,就有了这篇作品的高品位。表露悲哀,搞不好会成为哕里哕嗦的牢骚,要是把它隐藏起来,那悲哀就带有一种教养美,就会形成悲剧性这一艺术特点。随笔家皮千得把随笔比喻为“清自然”,他的随笔世界大概也和这种情况差不多。  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场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胜利把握的风筝争斗也可能是对矛盾百出的我们社会现实的尖锐批评。但是作者把那种社会意识若无其事地隐藏起来,一句话都不说,而这种沉默实际上变成一种雄辩。这是因为我们在渎那一段描述时,会看到最雄辩地压缩过的形象。这一形象代表着我们经历过的历史的现实,从中我们可以感到切肤之痛。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成为最大主题的是自由问题。铧鱼风筝断线是令人怨愤的事情,但是作者从中看到自由的实体。风筝线断了,可以自由飞翔,这就是自由。  不过这种自由是令人悲哀的自南。被强者欺负而断线的自由,作者为什么那样瞳憬令人悲哀的自由?难道作者能够得到的只是那样的自由吗?  不过考察作者走过来的生活历程,这篇随笔充分表现出作者所认为的、在这个大地上凭良心生活的人们所应有的自由是什么。这就是某一天被强者释放而走出南大门监狱的自由,于是胡乱吃进一块生豆腐来安慰饥饿的肠胃的自由。多亏被王风筝弄断线而远走高飞的铧鱼风筝的自由和西大门监狱外面的自由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作品是少有的例子,它痛苦地告诉渴望自由的人们什么是自由的实体。  这种自由的含义恐怕是作者从自己实际生活过程中感悟出来的。  随笔家尹炯斗是过得十分忙碌的人。他在出版界留下的业绩就证明他的这种人生。  他不仅勤奋,而且通过出版揭示历史的真面目,因而也经历过铁窗生活。但他从不低头,像逆流而上的鱼一样生活下去。  也许是这种人生使他通过随笔偶尔解放自己。疲惫的众生内心深处总是潜藏着本能的归宿感。于是,回归童年,回归故里,甚至想在那里痛快地哭一场。在他的随笔中间经常流露出那种怀乡之情,而且里面渗透着淡淡的哀愁,这也许是疲惫的灵魂深处的潜意识造出来的必然结果。  尽管如此,他的哀愁有很强的自制力。比如在《像风筝一样》这篇作品里,他只是在心里忍受着,以一个人的痛苦显示着一种美德——忍受痛苦。于是,那种哀怨转化为恨的情绪。他在《望海》中写道:有人说,现代人是一群望乡病患者,我倒是想成为一个望海病患者。我想做一个高高挂起旗帜,飘扬着五色彩带,敲着响锣起航的无名帆船上的火夫。  这是他的随笔选第一篇作品里的一段。读了这一段,就会马上了解到他的故乡在海边。看样子他是在故乡的蛤蜊、海鱼和海草堆中度过少年时代,然后上京城念大学的。那么他在首尔生活了几十年,但他的心常常在家乡的海。他唱着乡愁歌,对故乡执著到顽固的程度。那是我举办油画个人展时候的事。他出高价买走了画梧桐岛的十号作品。当然不无帮助正在失业的我的意思,但我后来知道,梧桐岛是他家乡有名的海岛,自然也理解了他把那幅画挂在办公室欣赏的原因。他简直是一个想念故乡的海都想出病来的人,那种想念就变成了他的随笔。我们读过的大部分随笔是那样地接近他故乡的海。  如此看来,他的文学是怀乡文学。他一想念故乡就变成随笔;他一写随笔,描述首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笔尖又转向故乡的故事。  从另一方面,他这种乡愁可以说是回归过去。他的过去里有朋友,有父母,当然也有大海。所以他在《我记忆里的父亲》、《忍苦的皱纹》、《我的母亲》等作品中回忆父母;在《像风筝一样》、《顽童时代》、《出走的朋友》等作品中讲朋友的故事,在其他作品中也处处出现童年生活的画面。  这种乡愁和“过去志向性文学”所带来的结果当然是一种感伤主义。不过那决不是廉价的情感发泄。无论如何,当一个人回想往事,怀念故乡的时候,怎么能排除感伤的情怀呢?  乍一看起来,对自己故乡的爱往往没有说服力。因为自己故乡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旅游名胜,但谁都不厌其烦地夸赞自己的故乡。这就像子女对自己父母的态度一样。也就是说,这种爱是无条件的。故乡就像养育自己的母亲的怀抱,谁都想赞美她。  但是,人们长大后大都离开乡村的故乡。再说由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即便回到故乡也见不到过去的故乡。故乡已变成永远永远的过去。  不,和那个故乡一起,所谓过去这一时间概念只能成为过去,永远也不会复返。所以一个人沉入对故乡和过去的怀念,就难以摆脱感伤主义。而且拥有那种世界本身就是爱和情感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房。  对这种文学世界,我们有必要在衡量其价值之前注意其素材本身最能引起我们共鸣这一事实。无论何人,在潜意识的世界中都有一种回归母亲怀抱的回归本能,乡愁也是同样的东西。所以无论是谁一到谢世的时候都要更加怀念故乡。因此,就像金素月的文学一样,尹炯斗的随笔把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某种神话性原型素材作为自己的根底。  尹炯斗随笔的另一个特点是对都市文明社会或者社会现实的批判。这在他的文学中当然不是赤裸裸的倾向。其实怀念过去,怀念故乡本身就是对当今现实的批判的反映。他不想通过和现实妥协来追求安逸。  他在《黄豆与厄运》中写道:  豆饼饭和哆唻咪发汤、牢房的黄豆饭,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实在是不能遗漏的履历菜单和受难的证据。  今后不管黄豆以什么面目来找我,我都准备热情地欢迎它。  对作者来说,黄豆不仅是个人厄运的象征,而且是民族受难的象征。特别是从送饭口推进来的黄豆饭是因作者自己的良心而自招的。于是我们可以说,作者任何时候都欢迎黄豆饭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他决心一如既往地、正直地活下去。在他的作品中到处可以找到这类内容。在《花鸟》一文中,他通过一只自己飞进屋里,但又因冬天寒冷不能放飞而关在温室里的鸟,间接描写“丧失自由的人间”的痛苦,从中暗示自己的信念。另外在《碑铭》一文中,作者想象自己死后在墓碑上由谁写什么,从而决心正直地结束一生。  尹炯斗正当年富力强,但却几近满头银发。他怀念童年时代,但他走向社会以后把一切精力投入书上去,以至把头发都弄白了。他通过出版为韩国的文化发展立了大功。应该说,因为他比谁都热爱书,所以才那样一心扑在出版事业上。  他一辈子编书出书,还到处搜集手抄本、木版本、活字本等一切古书。他把那些霉味刺鼻的书称为新创造的种子。事实上,他在汛友社出版的书几乎全部都是由过去的书的种子孕育生长出来的,他通过那些书在这块土地上承继着我们民族文化令人自豪的余脉。他的随笔作为生活的文学,之所以常常发出耀眼的光彩,就是因为它有那种人生的健康性以及一丝不苟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这种特点使得这位生活在这个土地上的知识分子坚持不懈地走良心所指引的正道。

内容概要

人们常说随笔是生活的文学。随笔之所以是生活的文学,大概是因为它不像小说的故事世界那样凭想象虚构出来的,而是作者自己把实实在在的人生如实地描绘出来的。在尹炯斗的随笔《黄豆与厄运》中“我”这个人物从“送饭口”接过黄豆饭吃是事实的世界,但像巴比勇这类人物从送饭口接过饭吃是虚构的世界。

作者简介

尹炯斗,1935年生于日本神户,祖籍为全罗南道丽水市突山邑。东国大学法学专业毕业,曾在高丽大学经营研究生院、中央大学新闻广播研究生院进修。获得国立顺天大学名誉出版学博士学位。
1972年在月刊《随笔文学》上发表《黄豆与厄运》,开始了写作活动。
历任大韩出版文化协会副会长、韩国图书流通协议会会长、韩国出版协同组合理事长、国际笔会韩国本部理事、韩国书志学会理事、韩国言论学会理事、中央大学新闻广播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京熙大学新闻广播研究生院讲师、东国大学信息产业研究生院讲师、西江大学言论研究生院讲师、延世大学言论弘报研究生院讲师,现任综合出版汎友社代表,韩国出版学会名誉会长。
  著作:
《爱山、爱书、爱国》、《在辽阔的海边》、《图书之路我的路》、《父亲的山母亲的海》、《韩国出版的虚与实》、《活着,总有一天忘记》、《喜欢书的我与图书共渡一生》、《再见、再见、再见》、《出版物流通论》、《一位韩国出版家的中国之旅——尹炯斗日记》
  编著与译著:
  《出版辞典》、《图书历史》、《日本出版物流通》
  论文:《大众传播媒体出版》等多篇

书籍目录

序金宇针我眼里的作家尹炯斗一、坚定不移的路 望海 我记忆里的父亲 像风筝一样 怀念 忍苦的皱纹 家世 顽童时代 衣服的故事 坚定不移的路  二、像雨后的清震 10月的海 故居 病的海洋 花信 学制实验品 像雨后的清晨 出走的朋友 一朵野菊花 待到野花盛开的秋天 我的酒道 难忘的失误 现代人和故乡 不惑 黄豆与厄运 辩三、自慰的辩 单相思  花鸟  自慰的辩  钱票  赛马  我的母亲 一松亭苍松 愚蠢的心 那时的那位大夫 柳桃花的来历 狂妄的贪欲 圣诞节回忆 兰寄来的包裹 美好的女人形象四、未画完的自画像 贫穷 他人之事 冬雪兰 父亲的惭愧 小浚和狗 本无实 木碑 具有豪杰心怀的女性 关于《黑天使的微笑》  画在小说中的自画像  未画完的自画像五、无限的敬仰  寄往巴西的一封信  破衣法师与八正道  不负责任的语言  蒙上阴影的童心  均衡与协调  6月的挽歌  5舍上29号  炽热生命的余晖  魂的乡愁  无限的敬仰  一丝不苟的人生  马拉多纳的友情  难忘的老师  亡者的岁月  碑铭谈谈作品尹烔斗的随笔世界 跋增补版后记年谱

章节摘录

  望海  我生在港口。虽然那个港口是别的国家的港口,但生在港口确实是一件十分令人骄傲的事。  1935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早晨,正当潮水涨满的时候,我生在日本的神户港。在那里,我和船厮磨着长大,望着海上竖有大烟囱的货船培育了童年的梦。  我父亲的故乡也在海边。那是一个叫突山的小岛。从丽水港坐班船走两个小时,再换乘小船走一段,才能到突山。这个小岛上有一个叫新福里小福谷的渔村,那里就是我的祖辈12代人生活过的故乡。  我的外婆家也住在突山岛一个叫郡内里西片的地方。那里一旦有海啸,海浪可以把海水推到墙根下。当时,大伯家又种地又养殖紫菜,舅舅则把全部生计寄托在一条帆船上。  当我八岁的时候,我家回到韩国,在靠近顺天湾的升州郡别良面一个叫九龙的地方暂时住了些日子。  那里有一片沙滩,盛产海贝,沙滩上还到处爬着螃蟹。要是你想逮住那些螃蟹,那些家伙就慌忙横行,藏到沙窝里去。  一旦退潮,我们就在那片又长又宽的沙滩上摸爬滚打,玩得不知时光怎么流逝。要是看到远处出现一只小帆船,我的心不知怎么怦怦直跳,总也平静不下来。我在心里幻想,可能有谁给我带来丰盛的礼物。  光复后,我们迁到丽水港正对面一个叫百合岬的地方。我在那里坐渡船上学,因此也学会了划船。  我扶着一块木板,呛着水学会了狗爬式、蛙泳、仰泳等游水本领。  要是遇到天黑又起海浪而没有渡船,我就脱了衣服连同书本包在包袱里顶在头上,再用腰带拴住,然后游泳渡海回家。回家打开包袱一看,书和衣服湿得水淋淋,但想到自己是游泳渡海回家的,就满心感到神奇,满心感到自豪。  我在大海里学到一切。无论是捉迷藏,找宝贝,还是忍耐和愤怒,都是在大海里学到的。  我望着灯塔学会了黑暗中的光明是多么重要,关于磷火的道理也是在大海里学到的。  还有从海草的名字掌握了许多植物名,从海鱼的名字掌握了许多动物名。远大的理想是在憧憬远处一座宝岛的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健康的身体是在长久的划船和捕鱼中锻炼出来的。  有的鱼在早晨的阳光下容易上钩,有的鱼只有上午才能钓得到,有的鱼躲着阳光,在石缝间窜来窜去,有的鱼天黑时才咬饵,有的鱼在黑夜里像蛇一样拧着身子钓上来……我知道这些鱼都爱吃什么鱼食。有些鱼爱吃虾,有些鱼爱吃蚯蚓,有些鱼爱吃泥鳅。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鱼使用不同的鱼饵。  大海又是教我学会思索的故乡。有时候我望着海平线上渐渐离去的白帆船,突然觉得那里有我未知的恋人,于是就不顾一切地跳进海里。  有时候,我望着喷吐黑烟离开港口的客轮,突然产生一种错觉:那里也许有我去世的父亲,于是向大海频频挥手。但是,大海却沉默无言。管我喜也好,悲也好,大海总是缄口不语,只是默默地收容我的心。  我爱大海的深情就像长满藓苔的莼草,可我离开她不觉已有20年了。  有时候,突然想念大海,我就去仁川。不过那里的海不是我心中的海,不是像秋天的天空似的海,不是像悠远的催眠曲似的海。  那里的海,不是我父亲操着汽艇的舵,乘风破浪远去的海,也不是我母亲洗泡菜用料的海;那里的海,不是我捉螃蟹的海,也不是我甩鱼竿的海;那里的海,不是海面上灯塔辉煌的海,也不是从海边传来年轻游人歌声的海。  失去天然容貌的海,怎么呐喊也没有回声的海,充其量是被现代化的废水笼罩的海。面对这样的海,我还能夸奖什么呢?  我想念轮船粗犷的双笛声,想念汽艇螺旋桨不规则的轰鸣声。  有人说,现代人是一群望乡病患者。我倒是想成为一个望海病患者。我想做一个高高挂起旗帜,飘扬着五色彩带,敲着响锣起帆的无名帆船上的火夫。  如果辽阔无边的大海能够成为我自由的领域,我就想立刻展开翅膀飞向那大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辽阔的海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