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社会意象

出版时间:2001-12  出版社:东方  作者:大卫·布鲁尔  页数:324  字数:252000  译者:艾彦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知识、尤其科学知识究竟是来源于洁净的试管,还是来源于社会的“人间烟火”?表达科学知识的理论和学说本身,也应当和能够接受科学研究的“审查”吗?本书提出的论证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通过系统论述科学知识的社会起源和社会维度、强调科学研究的反身性,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答;它不仅使作者本人成为这个理论阵营的主帅,也使自身变成了当今知识社会学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这个吸收了作者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的译本,有助于国内读书界系统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当代认识论和知识论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从崭新的角度探讨和构建我们自己的研究平台。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强纲领,相对主义与知识成因的社会定位中文版作者前言第二版(1991年版)前言鸣谢第一章 知识社会学中的强纲领  第一节 强纲领  第二节 知识的自主性  第三节 来自经验主义的论断  第四节 来自自我驳斥的论断  第五节 来自未来知识的论断第二章 感觉经验,唯物主义和真理  第一节 感觉经验的可靠性  第二节 经验和信念  第三节 唯物主义和社会学说明  第四节 真理,符合和常规第三章 人们抵制强纲领的根源  第一节 对科学的迪尔凯姆式探讨  第二节 社会和知识第四章 知识和社会意象:一项个案研究  第一节 波普尔—库恩辩论  第二节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对浪漫主义运动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 各种意思形态的历史定位  第四节 认识辩论和意思形态辩论之间的联系环节  第五节 另一种变量,处于威胁之中的知识  第六节 应当吸取的教训第五章 对数学的自然主义探讨  第一节 数学的标准经验  第二节 J.S.密尔的数学理论  第三节 弗雷格以密尔的批评  第四节 弗雷格的得到公认的客观性定义,但是什么理论能够满足这个定义呢?  第五节 经过社会学因素修正的密尔理论  第六节 总结和结论第六章 可供替代的数学能够存在吗?  第一节 可供替代的数学将是什么样子?  第二节 “一”是数吗?  第三节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和柏拉图学派的数  第四节 关于根值二的形而上学  第五节 各种无穷小  第六节 结论第七章 逻辑学思想和数学思想中的协商  第一节 曼斯菲尔德勋爵的忠告  第二节 有关无限的各种悖论  第三节 阿赞德人的逻辑与西方科学  第四节 数学中对于证明的协商第八章 结论:哪里是我们的立身之地?参考书目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和社会意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是一本很好的社会学书籍,对我的学习一很大帮助。
  •     此书的语言原版估计就比较晦涩,翻译很到位。对于内容,科学知识社会学,将社会学视角带入到神圣不可侵犯的科学知识中去。以强纲领的方法论,说明社会建构对科学知识起到的作用。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同时也容易陷入相对主义甚至是约定主义的批判中。不过此书似乎用了很多篇幅来为自己辩护。总而言之,视角很赞,但是有些论述显得不够透彻。有点像安卓系统,建立在linux的基础上运行,总隔着一层布。
      
      
      今天难受的要死。。草草的读完了,有空再复习一遍。。写不动了
  •     不需要了解任何知识社会学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对它进行批评,因为它为自己贴了一个易遭攻击的标签,即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无非是否认价值的绝对性或否认真理的存在,知识社会学显然属于后者。David Bloor的真理观,在认为没有终极真理方面,类似于实用主义。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适用于个体;而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真理观,适用于社会(类似涂尔干的“权威”概念):第一,“真理”用于辨别,起到标签的功能,因为“我们必须把那些发挥作用的信念和那些不发挥作用的信念区别开来”;第二,“真理”不过是“修辞性”的运用,用来“呈现出超越色彩和权威色彩”;第三,“真理”只是涉及到我承认外部世界有秩序存在,而我所说的知识是以这种秩序为目的。P60-62
      
      布鲁尔认为他不该因相对主义遭到攻击,因为他也追求“客观性”,只是他对客观性的解释不一样,他的客观性是社会学的客观性。而且他解释道,人们认为知识具有真理性,其实和认为宗教“神圣性”一样,是种误读,而涂尔干对神圣性的社会学解读,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宗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用来感知我们在其中生活的社会、并且使我们有关这个社会的经验变得可以理解的方式。”而“由于社会压力是以各种精神方式发挥其作用的,所以,这种压力必定会使人们得到这样的观念,即在他们之外存在着一种或者数种他们所依赖的力量。。。”P76-77因为知识以复杂的方式划分成了神圣部分和世俗部分,所以人们对知识社会学进行抵制的根本原因,其实是认为神圣的知识不可谈论。而知识不神圣,可谈论,是知识社会学的前提。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特点是“强纲领”。
      
      根据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第一和第四条准则,布鲁尔必须解释,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出来的因果关系。因为第一条准则是:科学知识应当表达因果关系,即要涉及导致这种科学知识的条件;第四条准则是反身性,即准则能运用于科学知识社会学自身。(第二条和第三条其实只是对第一条的补充,即要有意识完整地说明因果关系,而不是知识发生错误时才去找原因或者不解释虚假信念的原因。)
      
      所以本书不停地针对反对意见进行反驳(甚至第一章就是以反对意见的类型为线索)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这就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原因之一。而本书不停提到的波普尔、拉卡托斯和库恩理论背景,也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原因。当然,涉及它自身知识产生的原因,并不是本书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社会学规则,如何对其他科学知识是有效的。
      
      因为任何科学知识,在同一个时代,分享的是同一个社会,所以应该有某些共同的社会意象对所有的科学有效。虽然针对不同的科学,也可以有不同的细节社会规律在起作用。第四章,作者说的就是这样一种贯穿所有学科的社会意象,即启蒙运动VS浪漫主义。在科学哲学中,启蒙运动的是波普尔(“反独裁,原子论的”),浪漫主义的是库恩(“整体主义和独裁性的”);在法学领域,启蒙运动的是“编纂法律”的边沁(抽象法,以“世界性”“合乎理性”为原则),浪漫主义的是欧陆法典(具有民族性,“由习惯法和流行的信念创造”);在经济学领域,启蒙运动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古典经济学,浪漫主义的是“历史学派”,认为应该“把经济活动置于社会脉络之中,而不应当以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方式对待经济活动。”P109
      
      还有一种共同的社会意象是这样一种“变量”法则:“那些出于某种已经觉察到的威胁而保卫一个社会,或者保卫社会的一部分人,往往会把这个社会那包括知识在内的价值观和标准神秘化。而那些要么满足于没有受到威胁的人,要么正处于上升阶段、不断攻击现存制度的人,则会出于截然不同的原因而感到高兴,并且把那些价值观念和标准当作更加容易运用的东西,当做此世的东西而不是超验的东西来对待” P120-121
      
      我觉得这是本书最有趣的一章,而作者起的章副标题是“一项个案研究”。是说这种社会意象有很多吗?我觉得作者应该多举些出来。
      
      接下来,作者就要说“真理性”最顽强的数学知识和逻辑知识了。因为只要这好像最有真理性的知识也社会学化了,并无终极真理了,那么其他知识就不在话下了。作者用了本书一半篇幅来举例说明,不同体系的数学和逻辑知识怎么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产生,而又在多在程度上,这些知识是不完美的以及可以变化的。是在这里,他把弗雷格反对密尔时非心理、非对象性而是客观的数,归结为“社会的”客观性,又用“经过社会学修正的密尔理论”来重新发展这种旧的关于数的知识体系。逻辑一章强调了意象转换的重要性,“一个矛盾怎么可能变成一个定义呢?人们怎么可能进行这样的重新协商呢?实际发生的情况是,那构成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坚定信念之基础的物理封入模型,已经被另一种处于支配地位的意角或者模型取代了:这种模型就是关于相互之间处于一一对应关系的对象的模型”P217,所谓逻辑正确,也就是在坚持一个无须证明的规则的前提下,保证这个规则不会受到攻击。。。。。。。(待续)
      
  •     本书虽然十分的晦涩难懂,艾彦的翻译其实还是恰到好处的。
      
       这本书,说是知识社会学的经典,为什么说经典哩
       仔细一看,就知道搞社会学的童鞋也要"弓虽"
       自然科学强,社会学,SSK也要强......
      
       没有穷专业或者副专业,关键自己要强,哈哈
      
       这才是真正的体会
  •   觉得强纲领,第二、第三条比较重要,不能归结为对第一条的补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