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特罗波维奇访谈录

出版时间:2004-02-0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俄)格鲁姆·格日迈洛  页数:576  字数:382000  译者:王彦秋,赵桂莲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世罗斯特罗波维奇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在这本丰富多彩的访谈录中,不仅有大师就自己的艺术、政治、人生观念的漫谈,也有活着和死去的世界著名音乐艺术家的人生肖像。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格鲁姆·格日迈洛 译者:王彦秋 赵桂莲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Alma mater 40-50年代之交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第二章 “他保全了我的艺术品位……”第三章 钻石“蔚蓝的水”及其他      ——薇拉·戈尔诺斯塔耶娃的回忆第四章 出自非勇士时代的勇士第五章 鼎盛的60年代       ——斯拉瓦和加莉亚与无与伦比的“德德”在一起第六章 Intermezzo偶拾颂歌——献给指挥第七章 罗斯特罗波维奇在大剧院第八章 永远难忘的会面       ——完成了第十四交响曲的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第九章 音乐年鉴中的一页       ——纪念莫斯科爱乐协会50周年系列音乐会第十章 在命运的转折点上,或者不期而至的抗议第十一章 尤里·巴什梅特讲述的传奇以及关于他本人第十二章 Intermezzo萨哈罗夫院士的妻子叶莲娜·波奈尔的讲述第十三章 “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蓬荜生辉”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希特的生命传奇          1985年音乐界全体庆祝他的70岁诞辰第十四章 ……新俄罗斯敞开了它的音乐心灵          ——戈罗维茨和梅纽因第十五章 回归第十六章 巴黎会面  90年  代序第十七章 “漂泊的荷兰人”的自白         ——小提琴家吉顿·克雷默尔第十八章 来自洛里斯顿街的智者         ——作家弗拉基米尔·马克西莫夫第十九章 姆斯季斯拉夫·罗期特罗波维奇的俄罗斯演出季         ——1993年及其前身……第二十章 晨星绽放光芒         ——作曲家维亚切斯拉夫·阿尔乔莫夫访谈摘录及其本人小传第二十一章 狂飙第二十二章 Intermezo 霍万斯基老爹第二十三章 “未经加工”的罗期特罗波维奇第二十四章 在Alma mater 的庇护下          ——音乐会与巨匠第二十五章 对柴科夫斯基的纪念第二十六章 音乐与政治          ——《文学报》上的罗斯特罗波维奇第二十七章 《三人协奏曲》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克音乐:在莫斯科和巴黎第二十八章 来自下诺夫哥罗德的传说,证实新俄罗斯的“神秘继承性”罗斯特罗波维奇如是想尾声 “我们快要重逢!”附录尾声 “我们快要重逢!”附录

章节摘录

书摘    他演奏得怎么样呢?乍一看来,乍一听来,都让人感觉有点死板,有点着急,好像有点放不开,显现出他典型的外表上的那种腼腆,那种腼腆最终妨碍了作曲家自如地站在指挥台上。但他毕竟是一位独一无二的钢琴大师,是自己作品的无可争议的最佳演绎者,尽管许多听众和批评家经常谈到和写到有关他演奏得“太快”,表现出特有的尖锐情绪等评语。诗人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甚至称肖斯塔科维奇为……“慌张的钢琴家”(应当说,是为了别出心裁而想出来的)。但是,我的上帝啊,这位“慌张的钢琴家”简直是钢琴战场上的一位巨人,一位勇士!他的序曲和赋格曲的画面越深入发展,作曲家那裹藏着剧烈意志的火山中心就越向外喷发。一串串透着看不见的紧张感、轮廓也稀奇古怪的旋律压向我们。这些旋律的勾勒既遵循了古典复调音乐的法则,又充满着现代戏剧形象,还自由地转换到俄罗斯民族音调范畴。    我坐在离肖斯塔科维奇右侧三四米远的地方,完整地看到了他那双有力的手与钢琴键盘之间的神奇对话,这对话既流露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轻松感,又饱含了20世纪人的苦难感。    记得在斯韦什尼科夫的办公室里,肖斯塔科维奇的新创音乐并没有引起任何讨论。该给莫斯科旧体制下的音乐学院知识分子一个应有的评价。那里显示出的完全是一种高尚气度。谁都没有产生对所听到的乐曲进行评判的念头。在气势磅礴的尾声——一种独一无二的大智慧音乐终了之后,任何的溢美之词,任何的喝彩叫嚷,都会显得庸俗不堪。就连掌声都是轻轻的: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造成了太深刻的情感印记,大家都沉浸在了那一刻的庄严中。作曲家急忙擦去额上的汗珠。然后,他从钢琴后面站起身,定了定神,像小学生一样,挪动着脚步(考完试了!),走向“人群”,立刻与他们打成一片。而那些音乐家,出色的莫斯科音乐家,几乎无声地与他握手。    这种情景远远胜过赞美和欢呼。这是一种强大的道义上的支持,可以说,这是国家排名第一的高等音乐学府中,那隐藏着的抵抗阵线团结一致的标志。    我们根本无法料想,没过多久,1951年5月,在作曲家协会交响曲家分会的大会上,当人们讨论这套新创作的钢琴序曲和赋格曲时,肖斯塔科维奇的支持者竟然是少数,作曲家又听到了他早已熟悉的那些恶劣乐评,乐评指责他的音乐矛盾不定,一团迷雾,甚至直白地宣称,他根本没有完成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他继续被教育、被训导、被要求“改造”。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又吓倒了一些人,激怒了一些人,并遭到了质疑。这种状况伴随了他的一生。    然而,生活显示出了它自己的力量。不管实施任何决议和扼杀。也不管被响雷般的吆喝和镇压吓倒的人如何因循守旧、弱不禁风。要知道肖斯塔科维奇如岩石般挺立,他作为一位巨人音乐家,穿越数百年的时间隧道,将手伸向了自己的天才前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在指挥艺术史上说出响亮”词语”的还有一些法国乐派的代表。弗兰素阿·安图安·加贝涅克在1828年管理过巴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并且领导“大歌剧”剧院20余年,当代人对他的指挥艺术做出了极为崇敬的回应。比如,有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听着加贝涅克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瓦格纳哭了。后来他还回忆道:“神奇的巴黎乐团是在演唱第九交响曲……”    这里不能不感觉到,理查德·瓦格纳即将在我们的历史阐述中扮演尤为重要的角色。不过——要有耐心,先生们。法国乐派赫克托尔·柏辽兹  我们还没讲完,还有一位最突出的代表,同样是实现了第一,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位进行交响乐指挥巡演的作曲家。改革家赫克托尔·柏辽兹。    在柏辽兹的指挥表演中全面地反映出作曲家柏辽兹的个性特征:音乐思维的广阔,某种“地狱的”魔力,火热的激情,对乐队所有乐器的色彩了如指掌。一位当代音乐家为站在指挥台上的柏辽兹画过这样一幅肖像:“他时而在空中翱翔,时而突然心现在指挥台上方,时而阴郁地威慑大鼓,时而亲热地面向大胡子长笛,时而从小提琴声部抽出长长的音线,时而突然像刺穿了空气似的扑向低音提琴。”    俄罗斯批评家亚历山大·谢洛夫不无道理地称柏辽兹为“乐队军团团长”。作为浪漫派作曲家,自己的作品的宣传者,乐队技艺的宣传者,他向往规模宏大的演奏阵容。著名的素描漫画家格朗维利的一幅画《霰弹音乐会》曾在巴黎引起巨大的反响。这幅画创作于1845年,被多家俄罗斯报纸在作曲家巡演前夕转载,在这幅画上,指挥家柏辽兹被描画为一个由众多演奏员组成的乐队的指挥官,其中站在低音提琴旁边的竟是……大炮!事实上就是这样……    我觉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某种神秘的东西。不正是从这些大炮中发射出的炮弹,经过150年之远的射程,神秘地将举办宏大辉煌的交响音乐会的主意传递给斯拉瓦·罗斯特罗波维奇吗?就在难忘的1993年9月,在莫斯科红场,大炮和克里姆林宫教堂的排钟加入了这场音乐会。怎么?难道这不像克洛特·阿德里安·爱尔维修所写的那些永无止境地延续着的、遍及全世界的相互关联所组成的神秘链条吗?不管这是不是真的,我可以向您发誓,在那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边的红场上,在疯狂的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奏晌柴科夫斯基那庄严的《1812序曲》的“排钟一大炮”终曲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的正是疯狂的柏辽兹的“漫画式的”大炮。难怪这位法国音乐家最终在俄罗斯曾得到了如此热情的接受!    毫无疑问,巴黎圣母院是那个神圣整体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那个神圣整体对俄罗斯人诉说着衷肠,那个神圣整体就叫做巴黎。    我坐在女儿墙上(女儿墙在宏伟的教堂前围成一个大广场),想着很久以前和不久以前把自己的命运同这座城市。同这,片童话般的美景联系在一起的所有同胞。记忆中涌现出的是不同时代、命运各异的人物组合: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佳吉列夫和安娜·巴甫洛娃、布宁和梅列日科夫斯基、别尔贝洛娃和弗拉基米尔·马克西莫夫、夏里亚宾和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作家、作曲家、剧院活动家、伟大的俄罗斯演员,他们是20世纪所有“源自”俄罗斯的侨民浪潮的代表。在这里,大概要以特殊的方式——巴黎的方式思考、创作、想念,借着它自古以来的亲切感和古老的美丽。在这里,俄罗斯和法国之间优雅的文化关联常年累月地深化着、兴盛着、扎根着,那些关联宿命般地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业已织就,甚至可以推算到更早,从法国启蒙主义活动家与俄罗斯皇亲贵戚的书信往来算起。    我坐在女儿墙上,在厚厚的记事簿上勾画着浅浮雕上那些奇异的圣徒像、以及站在圣徒脚下间壁里的那些栩栩如生的“魔鬼”小人物的轮廓。陶醉呀!在这里,如同在生活中一样,一切都并排而立——神圣与罪孽、善与恶、地狱与天堂。不过需要指出一点:教堂布置细节中酌交错现象丝毫也不破坏其整体的平静和宏伟。    我聆听着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音乐。    我聆听着即使在深夜也依然络绎不绝的旅游者们用不同语言、不同声音说出的话语。    我用全部身心感受着它所给予的宽慰感——这个带你走向巴黎美景,文化和文明史的永恒朝圣地。    技术时代万岁!我成功地、一字不差地录下了他的讲话:    “我对使我成为音乐家、成为人的所有伟大的人们表示感谢。我的精神的塑造者之一就是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萨哈罗夫。观察着他的高尚举止(我们是住在茹科夫卡别墅区的邻居),又认识他本人,我不能不受到他施予我的巨大影响。他以其质朴、以其诚实和讲究原则的特性影响着我。    而到了后来,当我已经到了西方以后,我最终成了他的‘奴隶’。而当他被放逐到高尔基市以后,我和妻子加琳娜·巴甫洛夫娜·维什涅夫斯卡娅一起把巴黎的大音乐厅‘普列耶里’租了下来,召集全法国的音乐家来参与为纪念安德烈·德米特里耶维奇而举办的这样一个马拉松大音乐会。音乐会是免费的,人们可以自由进入音乐厅。这是我们的反抗形式。对于我们来说萨哈罗夫的命运标志着苏联的现状。对于我们来说他是头号人物。    应当说,高尔基市本身在我的命运中就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根据我的倡议组办的第一届当代音乐节就是在高尔基市举行的。这是第一个当代音乐的联欢节,在此之前国内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音乐节。之后在高尔基市举办了肖斯塔科维奇音乐节。我担任指挥的第一场音乐会也是与高尔基市爱乐乐团一起在高尔基市开办的。    市名本身——下诺夫哥罗德——是两个多么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词汇啊!它们述说的是俄罗斯的传统,是灵魂之高尚和宽广的传统。    这两个词语——萨哈罗夫与下诺夫哥罗德——结合在一起对于我来说是巨大的幸福。    我的整个身心都与你们在一起,亲爱的朋友们,我感到遗憾的是,工作不允许我来参加音乐节,不允许我来这个使萨哈罗夫经受磨难但却归根结底使他、这个伟大的人的精神更加坚强的城市。”    大师的话说完了,电视屏幕也暗下来了……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噢,不,深深敬爱的读者,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回忆录,不是争强好胜的作者凭借自己的记忆储罐篡夺而来的回忆。但这也不是“时代观点的集锦”,这是当代出版者为维肯季·韦列萨耶夫的名著《生活中的普希金》和《生活中的果戈理》确定的体裁。尽管您会发现,在这本书里,前后两者的元素兼而有之。    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种综合体裁,是一种混合文学,它源自于我们的主人公和他的同时代人那沸腾的生活岩浆,源自于音乐时代本身的特点和它的多层面表现,源自于构成历史“交响曲”的时代轰鸣声,那部历史“交响曲”把俄罗斯推向了20世纪人类的社会戏剧和精神戏剧的高潮。是命运的安排,让音乐家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置身于这些戏剧的中心,这些戏剧,借助于魔法般的现代信息和音像手段,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对象。    我们应当互相祝贺,亲爱的读者。我们亲自见证了历史的转轨,亲自见证了历史总进程的中心角色的重新分配。这种重新分配的最终赢家是我们喜爱的音乐。想当年,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罗赞诺夫在对俄罗斯文学和1 9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批评进行思索和评判时,  曾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家在我们的社会和历史中成为中心角色,对于作家的思想人们都是洗耳恭听”。根据罗赞诺夫的想法,这些中心角色,即上个世纪俄罗斯社会思想的主宰者,构成了一个著名的历史链条普希金、冈察洛夫、屠格涅夫、奥斯特罗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公爵……噢,当然,还有果戈理,按照罗赞诺夫的观点,果戈理文学的秘密与他的“疯狂”紧密相关,在于“他完全无法遏止他所说的一切”。    在今天的俄罗斯,甚至在20世纪的整个文明世界,音乐和献身于音乐的人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开始比文学作品和其作者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更大。随着20世纪视觉艺术、无线电、录音技术的大幅度进化,随着现代电影、电视、录像文化以其丰富的形态占有“视像权”,社会注意力的中心对象就变成了音乐家,因为音乐家是无所不包的宇宙声音形象的载体,他们掌握着超民族的,因此是全人类的、包罗万象的、情感上引人入胜的语言。电视屏幕把他们的艺术变成为本世纪末的公众事件。而且,再补充一点,这种公众事件因为多次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电视屏幕上复制,就转化为一种壮观的景象,就像我们整个崭新的历史所具有的景象一样。《商业家日报》敏锐地指出,这种由于电视屏幕的帮助,使我们的整个文化和社会历史转变而成的壮观景象,“在规模和戏剧性程度上不亚于瓦格纳或者威尔第的歌剧”。    噢,这里有很广阔的空间就“什么不亚于什么,为什么不亚于”的问题展开辩论。尤其是,如果回想到这样一些传遍全世界的音乐盛事,比如在“维罗纳露天剧场”上演歌剧《阿伊达》,或者著名的三高音乐会——鲁恰诺·帕瓦罗蒂、霍塞·卡雷拉斯、普拉西多·多明格,再或者,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式上蒙塞拉特·卡巴列和弗雷迪·梅尔久里那绝妙无比的二重唱,还有,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莫斯科红场上的历史性音乐会……    这里,我们不必对摇滚音乐家们在体育场上制造规模宏大的竞技场面加以评论,也不必对各式各样的商业秀占据了95%的现代音乐市场、尤其是电视市场的这种局面加以评论。虽然现代舞台摇滚乐的这种宏大的流行规模以及横贯大陆的气魄,无可争议地影响着古典音乐的流传和接受。然而,当人类在无精神的空间里濒死挣扎的时候,到底不是商业秀的制造者,而是古典音乐的献身者和勇士构成着人类的精神和文化的骨架。如果深入地加以思考,并追随瓦西里·罗赞诺夫的公式,那么正是他们——高雅音乐的献身者,逐渐成为“我们的社会和历史的中心角色,对于他们的思想人们都洗耳恭听”。这并不仅仅因为如今社会上更倾向于看和听,而不是读。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罗斯特罗波维奇访谈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