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影录

出版时间:2004-9-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孙郁  页数:2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鲁迅书影录》以鲁迅为线索,将所写的短文汇成一册。点染百年的文化转化,是个特别的视角。鲁迅一生与书相伴,内容是深广驳杂的。鲁迅不仅创造了文本的奇迹,也书写了出版史的奇迹。相信《鲁迅书影录》是读懂先生,接近先生灵魂的好书。

书籍目录

真而深的声音             《呐喊》绝望之作                 《彷徨》坟                       《坟》智者之思                 《朝花夕拾》热风催雨                 《热风》华盏运                   《华盖集》荒野里的风               《华盖集续编》悲怆之音                 《野草》梦的轰毁                 《而已集》并非闲话                 《三闲集》异端者说                 《二心集》南腔北调                 《南腔北调集》非自由游戏               《伪自由书》风月人语                 《准风月谈》花边趣味                 《花边文学》风雨且介亭               《且介亭杂文》过而存之                 《且介亭杂文二集》人间绝唱                 《且介亭杂文末编》油滑之笔                 《故事新编》情书一捆                 《两地书》文言论著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史家之叹                 《唐宋传奇集》旧习                     《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赤子书                   《中国矿产志》科幻之声                 《月界旅行》《域外小说集》阿尔志跋绥夫             《工人绥惠略夫》《现代小说译丛》武者小路实笃             《一个青年的梦》爱罗先珂                 《爱罗先珂童话集》观念之火                 《桃色的云》东洋人的小说             《现代日本小说集》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一个童话                 《小约翰》外来的风                 《思想·山水·人物》卢那察尔斯基             《艺术论》普列汉诺夫               《艺术论》美术中的哲学             《近代美术史潮论》另类童话                 《小彼得》法捷耶夫                 《毁灭》关于童话小说             《表》    ……

章节摘录

书摘华盖运    人碰到了晦气,大多有逃避的心态,至少是古人,用种种法子,驱邪除害,是很自然的。鲁迅不是这样的人,他并不忌讳言及自己的厄运,有时还谈兴颇浓。这种态度,是少见的吧?1926年6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的他的第二本杂文,取名《华盖集》,就很有点自嘲的味道。他的狂狷之气,在此初露出来了。    华盖,原指贵人所用的伞盖。《汉书·王莽传》:“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鲁迅说,作为和尚,倘顶有华盖,便是成佛作祖之兆,但是俗人不行,华盖在上,事事就要碰钉子了。华盖运,大抵便是背运,处处不如意,事事有障碍。在苦涩的人间行走的人,是难逃这类晦气的。    这一本书收有杂文31篇,均作于1925年。其中《青年必读书》、《导师》、《并非闲话》等,颇为有名。这里已不像《热风》那样的理性的沉思,直陈时弊与论战的东西多了。我很喜欢本书的题记,鲁迅说:    我知道伟大的人物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林,坐古树下,静观默想,得天眼通,离人间愈远遥,而知人间也愈深,愈广;于是凡有言说,也愈高,愈大;于是而为天人师。我幼时虽曾梦想飞空,但至今还在地上,救小创伤尚且来不及,那有余暇使心开意豁,立论都公允妥洽,平正通达,像“正人君子”一般;正如沾水小蜂,只在泥土上爬来爬去,万不敢比附洋楼中的通人,但也自有悲苦愤激,绝非洋楼中的通人所能领会。    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能够交着“华盖运”。    文章写得肃杀、冷峻,内心的坦然一望可知。这文字的背后,有很深的苦味儿在,但又蕴涵着冲荡之气。每每读之,均有酣畅淋漓之感。鲁迅之不同于他人,于此是可以感受到的。    出版本书的北京北新书局,负责人是李小峰。原是鲁迅的学生,1924年与孙伏园等人创办语丝社,次年创办北新书局,得了鲁迅的支持。鲁迅初期的许多著作,在该书局出版,使李小峰的门庭增辉不少。“北新”和鲁迅,在出版史上,有许多故事,倘有人整理一下,会很有意思的。人间绝唱    这是先生最后一本著作了。    曲终,而音未能了,且又有着一种高潮在,这在鲁迅,是个奇迹。他死前写的文字,差不多篇篇均好,没有江郎才尽的气象。记得胡适在晚年,文章已在炒着冷饭,难见新意,周作人、茅盾,也是如此的。而惟有先生,还立在那儿,人去意未了,还那么深地纠缠着人间的苦乐,给人以深深的警示,自古以来,谁曾这样呢?    许广平在为本书所作的后记中说:    《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一九三四和三五年的两本,由先生自己于三五年最末的两天编好了,只差未有重看一遍和标明格式。这,或者因为那时总不大健康,所以没有能够做到。    一九三六年作的《末编》,先生自己把存稿放在一起的,是自第一篇至《曹靖华译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似乎同属姊妹篇,虽然当时因是未定稿而另外搁开,此刻也把它放在一起了。    《且介亭杂文末编》收杂文35篇,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出版。书为32开白报纸平装本,是许广平自费出版的。书中有几篇文章,十分重要,像《白莽作{孩儿塔)序》、《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也是生活”》、《死》、《女吊》等。这一年的鲁迅,一直被病魔折磨,且又卷入左联内部深切的矛盾中。那时候的鲁迅,已经心力交瘁,身体垮下了。但情思依然如旧,愤怒感与忧世之心,丝毫来减过。铲这也是生活”》写他重病时的心境: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    这一段文字,是鲁迅晚年动人心绪的闪光,多年来一直被人所诵读。现代作家中,像鲁迅这样有生命质感的人不多,通过那道道墨迹,可以感到他的心跳,那是我们在别一类作家中,难以见到的。《末编》之中,还有《死》那一篇,写得浑厚深沉,有神异的气息在,能看到他本然的东西。古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先生似乎不是这样。《死》谈及己身的荣辱时说:    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间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此文让我想起章太炎辞世那一年为友人手录的《吕安与嵇康山》文:“思蹑云梯,横奋八极,披艰扫秽,荡海夷岳。蹴昆仑使西倒,蹦泰山令东覆,平涤九区,恢维宇宙,斯亦吾之鄙愿也。”鲁迅系章氏弟子,道虽不同,心亦有相通之处,此话赠予鲁迅,也是恰当的。东洋人的小说    我的故乡是日本当年的占领地,殖民文化很盛,日本亦称东洋,中国的百姓只晓得“王道乐土”,而对其艺术,却知道得有限。中国的文人,大抵都疏远东洋的文化,所以连他们的小说,至今仍未看到多少。我每回故土,至旧图书馆里看看,很难碰到日本人的作品。可见人们对邻国文学的淡漠。    这本《现代日本小说集》,是我惟一的东洋小说集,还是20世纪40年代的版本,它最初问世于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系鲁迅与周作人的合译本。作品计30篇,鲁迅译11篇,依次为夏目漱石的《挂幅》、《克莱喀先生》,森鸥外的《游戏》、《沉默之塔》,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阿末的死》,江口涣的《狭谷的夜》,菊池宽的《三浦右卫门的最后》、《复仇的话》,以及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罗生门》。    东洋人的小说和中国的章回体小说很是不同,在20世纪初,已与西方艺术有些接近了。鲁迅注意到夏目漱石时,中国还未有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文,可见东洋人在那时;确实走在了我们的前头。鲁迅一生,对日本文化评价不高,不像周作人那么钟情岛国的风俗人情。但对夏目漱石、有岛武郎等人的关注,好像也说明了些什么。至少那里对压抑的人性的揭示,简单而含蓄的笔触的呈现,是有兴趣的。我以为这些,也多少影响了先生的写作。虽然这影响,还十分有限。    鲁迅译小说,所选择的对象,大多有暗暗的调子,和他自己的作品,吻合的地方颇多。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就很让人窒息,那篇《阿末的死》,仿佛地狱里的闪光,读后有惊恐的感觉。江口涣《狭谷的夜》女主人公的形象,不禁让我想起《祝福》里的祥林嫂,女人的绝望目光,像夜间的鬼火,忽闪忽灭,是寒气袭人的。菊池宽的文字,有惨烈的东西在,《复仇的话》,是否沿袭了武士的遗风,不得而知,但我于此领略到了一种灰暗间的冲荡之气,好似有尚武的力量在那儿涌动。森鸥外与夏目漱石的小说,构图简约,但颇有韵味,译文中好似有中国笔记、随感的亲切感。但那想像与韵致,又为中国旧小说所无,鲁迅介绍它们,是有着深的用意的。    《现代日本小说集》推荐的几位作家,有几位属于“新思潮派”的作者,像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也有的属于“白桦派”的,如有岛武郎。鲁迅留日前后,这些作家,有的已经成名,且影响较大。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夏目漱石,1908年,鲁迅与许寿裳、周作人等五人在东京’同住的一个“伍舍”,恰是夏目漱石当年的旧居。那时的夏目漱石,因《我是猫》而轰动日本,鲁迅是注意到他的。多年后,鲁迅选择了《挂幅》、(克莱喀先生》作为翻译对象,说不定也是有种感怀的。夏目漱石在日本作家中,是个很有思想的人,并不像某些新潮作家刃阻迷醉于技巧。记得曾看过一篇他抨击日本国民劣根性的文章,大意是:日本的开化,是肤浅的开化,仅得西方之皮毛,骨子里却有很多落后的东西。这语调让我联想到鲁迅对中国社会的反讽,在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度思考里,鲁迅与这位东洋人,是有相通的地方的。    中国与日本,仅一水之隔,看似相近,实则差异颇大。多年前读过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就感叹于它的丰富、博大,那书写于公元1001年至1008年间,比我们的《红楼梦》还早。后来他们又有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在世界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川端康成的小说,我以为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中国作家中,比他高的,可数出多位。但大江的作品,则是让许多中国人难望其项背的。那原因是,视界的开阔,哲理的幽深,很具有全球的意义。中国的作家,想到的是本土的东西,与“全球化”,还有着距离呢。    但我想,中国其实是很有一些有力度的作家的,只不过视野还不开阔,与世隔绝甚久。鲁迅那代人,与世界同代的作家,是有沟通的,这沟通造就了新一代的艺术。彼此互感着,相连着,有着心灵的碰撞。当代的中国作家,能兼翻译、创作于一身者不多,仅宗璞、韩少功等少数人有此气魄。和鲁迅那代人比,当代的作家,不知有惭愧心否?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记得在五年前,那时我还在报社工作,林浩基先生建议开一个专栏.名曰“百年纪程”。上面介绍鲁迅的书影,以此纪念即将过去的百年:这个创意很好,以鲁迅为线索,点染百年的文化转化,是个特别的视角。我当时与初小玲主持《文艺周刊》工作,编辑之余,每周要为这个栏目写稿,这一写就是一年。其间杂事缠身,亦有求友人帮忙的时候,总算在年底,将这个栏目办下来了。    不久后就蒙生了一个想法,将所写的短文汇成一册,但一拖再拖,今天总算要问世了。校稿的时候,才发现那时写作的仓促,新闻体的文字,有时不免空泛,离所谓学问之道远矣。但想一想在紧张的日子里,无意间写成了小册子,也自恋地宽慰了半天,似乎过往的生活,还做了一点小事。这些对我而言,好像也是空虚的填补。在这个时代,能抽出时间,与鲁迅对视,心里总是快慰些的。    鲁迅一生与书相伴,可写的故事很多,他的藏书,算起来有一万四千余册,内容是深广驳杂的。他自己编书、写书、藏书,对其有特别的感觉,什么是恶书、劣书、精善佳美之书,心中有一个尺度,先生那个时代,正值古今转变之际,他在古文与白话,洋文和方块字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看他一生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有时就让人感慨不已。从自然科学到人文学说,从西洋小说到现代版画,他差不多做的是现代中国开启性的工作。近来一些人,每每诋毁先生,以为学问浅薄,创作亦不足为观。但如果看到先生一生的劳作,用力甚勤的翻译与古籍整理,不知有何感想。在我而言。我们这个时代,已不复有这样一个丰富的存在了。    旧书里鬼气与毒气的东西多,那是深读过古文的人所能感到的。鲁迅厌恶这些,虽然他的藏书中以古文为多,古人性灵与放荡的自由感在书中甚少,惟野史与笔记之中略见精魂,加之诗词戏剧的一些怨世之文,聊可一阅,其余的正史、经书、时文,不过滥调。鲁迅自写书的那天起,就在走一条别样的路。一切都别于旧书,或哲人语录,或写实小说,其中亦有美术、理论、文艺史料等等,凡此种种都是现代的,新颖的,与旧式著作不同。鲁迅一生之中,生活单调,写其日常起居,殊乏情节,亦无浪漫故事。但你看他所编的图书,何等耀眼多致。每本书的背后,都印有心性的波澜。那是中外艺术精灵的会聚,响着华夏从未有过的声音。我在先生的版本书库里,见到泛了黄色的初版本,不禁为之一动,好像先生的血液储藏其中,每每翻阅,都可感到汩汩流动的波响。那是一个不安的,翻卷着热忱和极大神往的精神之海。时下被某些人奉若神明的几位学人、作家,倘与之对比,读者自可见出高下的。    我常常想,鲁迅的每一本书,都没有重复的,连相似的文章也没有过,他的每一次劳作,都是一座山岭,每一座山岭之间,无相似的存在。周作人,胡适这样产量高的人,均做不到此点。鲁迅的高度与深度,远远超于同代之人。他不仅创造了文本的奇迹,也书写了出版史的奇迹。我读邹韬奋、阿英、巴金、赵家壁这些出版家的文章,有时就感到鲁迅对同代人的辐射。真的,仅就出版的策略、胆识与视野而言,谁能与之并驾齐驱呢?    我在近些年间,常常听到一个观点,中国文化几近沙漠,乃传统丧失的结果,这丧失的原因,鲁迅是要负责任的。这个话题复杂,我不想与人争辩。但要说的是,鲁迅是毁坏了一个旧世界,同时又构建了属于现代人的新的世界,在大量的译著、杂感间,能不看出个性的创见的火光?我们何尝真正读懂了先生,且接近了他的灵魂?在他那里,一切都是冲荡的,富有人性的美和思想的暖意。他构建了自己的哲学,那一切不属于古人的余晖,而属于我们个人自己。先生在古老的与现代的风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后人远离传统,倘是真的与君君臣臣之类隔绝,那不妨说恰是先生的渴望。可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致,高楼越来越现代了,人的个性却越来越少了。如果这是一个沙漠的话,那么与绿洲的鲁迅是无缘的。他一生要跨越的,正是这类的荒原。要懂得先生,大约要看到此点的。    书要出版了,照例要感谢几位友人,报社的陈戎、鲁博的肖振鸣、思源、冯英等等。他们或是文字的润色者。或是图片的搜集者,也可以说,是我们共同完成了它。至于书中的内容,倘有差错,那自然要由我来负责了。                                                     2004.5.14

编辑推荐

  东方出版社出版,是鲁迅研究专家孙郁主编的一本书,编者利用鲁迅博物馆馆藏丰富的便利,将鲁迅作品第一版的封面悉数收录,其中的封面作品虽然朴拙但是艺术性很强,对于现在的图书装帧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从这些书影当中,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装帧风格,书影大多素雅大方,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孙郁先生是鲁迅研究专家,数年来在这个领域内辛勤开垦,成绩斐然。这本书,应该是孙郁先生研究之余的边角料,但确是饶有趣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书影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