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前史

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斯宾塞・韦尔斯  页数:234  字数:191000  译者:杜红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类前史》在西方被誉为改写地球生物史里程碑式的巨著,作者以细腻迷人的语言为我们支起了一棵人类谱系之树。阅读本书,你就会随着祖先的脚进进入悬念迭起的历史发现之旅。“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这个事关每个人的本体命题也得以迎刃而解。  这部轰动全球的科普巨著,通过对基因的精彩解读,勾勒出了人类早期奋斗史的巨幅画卷。

作者简介

斯宾塞·韦尔斯,美国遗传学家,现年34岁。哈佛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后。曾在世界基因多样性研究计划主要发起人、人类学研究领域泰斗路卡·卡瓦利-斯福扎门下工作。后来他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跗学研究中心。作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兼作家、电影制片人、斯宾塞·韦尔斯以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的旅程”。

书籍目录

序言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多样的猿  一个物种/多个物种/象牙塔之外 第二章 哲学的时间机器  生命历程中的博彩/意大利人的努力/“奥卡姆的剃刀”/字母汤/拥挤的花园/荷兰人的勇气/时间 第三章 夏娃的伴促  水,无所不在的水……/没有一滴水能喝/压力之下/迟到的亚当/滴答之声/面对面/走出巢居 第四章 越滑越远  死亡和衰变/“海陆大餐”/M和Ms/在斯里兰卡游泳/阿勒山在澳大利亚? 第五章 穿越欧亚大陆的闪电战  精神磨炼/细菌汤/大寒冷 第六章 主线  大地的“系船柱”/东进/筷子 第七章 石中之血  艺术气质/寻找/三代同堂/石阶/最后的边界/命运/层层波浪/大爆炸 第八章 文化之重  新的纪元/第二次大爆炸/基因的尘埃/稻农/双刃镰刀/牙牙学语/寻找故乡/“全家福”/警示/性政治/回到大海 第九章 大爆炸  语言的细线/凋零的母语/大熔炉/最后一页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类前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是一本科普书。
    这是一本以最新的科学技术解读人类最久远的历史的科普书。
    人类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诙谐的语言,描述了人类经过三次“大爆炸”一步步从非洲走向今天的世界的历史:
    第一次“大爆炸”(也称“大跃进”——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正是“借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工业化运动时使用的口号”,P70)是“大约5万到7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出现的工具制造上的飞跃”(P70),它使我们的祖先,从非洲走出来成为必要和可能。
    第二次“大爆炸”,2万年左右前,“在农业生活中,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几个重大变化形成了现代文明。”(P123)。农业文明使人类的脚步从不断的奔跑中停歇下来,从而人类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有可能形成并流传下来。
    第三次“大爆炸”,“在过去的500年里,在殖民统治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类变得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具有移动性。”“‘移动革命’是人类进化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大爆炸,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全球化。”(P152)全球化使人类开始走向新的融合。
    相信吗?这是在用基因科学来讲述历史。
    这是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人类最伟大的历史。通过一个普罗旺斯村庄的“浓味鱼肉汤”配方,作者却使对基因毫无概念甚至毫无兴趣的人,也能理解在基因中展示出来的上述伟大的人类历史,且读来兴味盎然。
    尤为难得的是,在通篇的描述与分析中,作者不仅使我们感觉到他在为我们祖先的每一项成就而幸喜,也在为我们文化的丢失而痛惜,处处感觉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使穿过几次冰川的历史不再寒意袭身,使毁灭着我们生存环境的科学也显出一点悔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爆炸,使我们获得了科学的工具,让我们有能力读出最伟大的历史书——写在我们DNA中的伟大史书。但正是这次大爆炸,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文本,把这本书放进这样一个新的文本,字迹变得如此难以辨认。”(P160~161)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辛酸?
    当然,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历史书。

    可惜的是,作为一个编辑,我必须指出本书下面的问题:
    编辑工作的粗糙,使这样一本来几近完美的科普书出现了小小的瑕疵。仅仅后半部分,区区10万字的内容里,我这种粗心之人竟然也发现了这样的大硬伤:“越是温暖的地区,动物体型越大”(P79),从上下文看,应该是体型越小;“M173的下一个台阶是M45”(P108),“下一个台阶”应为“上一个台阶”;“公元1000年,哈帕拉文化消失了”(P135),应该是“公元前1000年”……这实在是不应该,更不用说把“自己”排成“自已”这样的小问题了。
  •   本人生物专业,因此对“非洲起源说”“线粒体夏娃”之类也算颇有耳闻。不过其中的具体情况,依然知之甚少。斯宾塞的这本《人类前史》可说是为我提供了这方面的一次生动叙述。

    全书围绕一个问题展开“我们从哪里来?”当然,时至今日,多数人已经接受了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观念。但是,进化路线的细节依旧有不少争论:不同人种起源于共同祖先,还是各自不同的祖先?早期智人是人类的直系祖先,还是进化路线上的分支?以往的考古学和人类学为这些问题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而认为不同人种分别演化的理论一度占据上风。不过,自从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揭开历史谜团的有力武器。借助现代基因测序手段和合理的逻辑推理,本书作者带领我们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去一窥人类祖先的本来面目。

    书中,作者通过测定不同地区人群样本的DNA数据,对比其线粒体和Y染色体上所携带的突变情况,辅以合理的哲学分析理论以及考古学和语言学的佐证,向我们雄辩地揭示了一个结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所有现代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结论,是对地区单独演化论的有力反击,更无疑是对那些种族优越论者的当头棒喝!它告诉我们,没有人在种族上高人一筹,人人生而平等!

    回想当年希特勒的“雅利安人优越论”,以及那些助纣为虐的所谓“优生学家”,再看看摒弃了自我优越感,而将真相作为唯一目标的斯宾塞,斯福扎等人,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科学家,不言自明。科学不应是政治的工具,更不应是制造歧视和偏见的工具。科学应该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工具,是战胜谬误,追求真理的工具。这,才是科学本应具备的天性!

    当然,“染色体突变假说”并非就一定是完美的,斯宾塞等人的理论也未必是绝对真理。如果哪一天,我们得到了更有力的工具,更雄辩的证据,也许人类进化的历史又将改写。但是,他们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比起那些为了虚伪的目的而冠上科学之名,以满足自我优越的论调,他们无疑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本书虽论述的是高深的科学问题,却能深入浅出,并无晦涩难懂。即使非生物专业的读者,相信也能轻松读懂。全书语言生动,叙述流畅,是一本出色的科普作品。推荐所有热爱科学,对人类起源抱有兴趣的读者一读。
  •   还没看完,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所以感觉是中规中矩的一本科普书而已,因此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远远没有《第十二个天体》来的强大,早知道他写的只是人类的迁移史,我就不买了,我更感兴趣的是人类是从哪儿来的
  •   开卷有益,知道人类5万年前有一个祖先,放弃狭隘的种族主义
  •   书中观点并不新鲜,但作为让人们了解自己,再次强调一下也挺好。人们除了想了解从那里来的问题,更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和规律,走向何方。人除了想知道黑白人等表象特点,更想知道我的喜怒哀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   人类起源于非洲?
    这仅仅是作者的一家之言,考证不令人信服,资料够不翔实,论据不够充分。
    与介绍大相径庭,与想象差距甚远。
    不该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