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沉浮人生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蒋泥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前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老舍是北京人,在腊月出生。这首童谣写的正是北京腊月的习俗,写的是一年里中国人最吉祥、最喜庆的日子:脸上挂甜笑,风中飘醉香;逢人说好话,遇事各顺让。家家户户忙进忙出,烧鱼肉、蒸馒头、贴喜钱,无非就为正月过年那几天,能够安然坐下来海吃海喝海玩一阵子,不知不觉间,就把过去的一年,埋入了其乐融融的光阴深处。证明人之为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痛苦、不幸,但他们又都是向“喜”而生,愿意苦中作乐,怀了感恩的心,在知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的。北京人自然就与其他地方的人有了区别,他们有着特殊的灵气、坚韧的性格特征,端赖这里的宫殿、城墙、阁楼、茶馆、酒店、山水、胡同赋予。北京是古都,在她的北部、西部和东部,群山绵延,壁立环拥,南接千里大平原,地位显要,占领了她,就等于拿下了长江以北的广阔天地。因此,建城至今三千余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使北京人见惯了王朝的兴亡更迭,见惯了王侯将相一夜里沦为阶下囚、马前卒的戏剧人生,也见惯了草民百姓转眼间蟒袍加身的激情场面。北京人的命运,多半已和这座城市结为一体。老舍笔下的北京,正是一座苦难和荣耀并存,有着深厚历史意蕴和皇城血统的老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天然就带了国都皇城的优厚基因,典型的北京男人无论贵贱,在外地人面前,便自觉不自觉地自命为大爷,享受、嬉戏人生;出门独处时,则内方外圆,如同这里的城墙,进可攻,退可守。即使关注政治时局,也仅仅为了更好地回避厄运,作乐消闲。他们并不太愿意承担什么社会责任。老舍成人、立身基本上是在英国和山东等地完成的,他身上独立自强的成分居多,大爷的脾气未曾染上,创作时,他才能跳出其外对北京的风土人情进行反思、观照,并提升到国民性的高度,加以鞭策、拷问。可以说,他是描写老北京社会民俗风情的第一把好手!“一城北平,半城胡同”,胡同里门前斑驳了的兽头,磨去了棱角的雕花石刻,诉说着昔日的繁华,青砖灰瓦,折射出老城的朴素典雅。赤日炎炎下,胡同里一声“喝碗真叫凉哎。”把人的口水都吆喝出来了,各式各样的吆喝声里,也穿插了京腔京韵,胡同口常飘出一两句:“我主爷起义在芒砀,拔剑斩蛇天下扬。”全聚德、便宜坊的烤鸭,月盛斋、天福号的酱肉,丰泽园的海鲜,白魁老号的烤羊肉,都是达官贵人的饕餮;南来顺的清真小吃,都一处的烧卖,信远斋的蜜果,通三益的干果,天兴居的炒肝,小肠陈的卤煮火烧,馄饨侯的馄饨,瑞宾楼的褡裢火烧,皆为寻常人家的奢侈品;而两块王致和豆腐乳,几个窝头,冬天熬锅白菜,夏天一碗酸梅汤,胡同里的人就能吃得舒舒服服,熨熨帖帖。吃不厌的是炸酱面,逛不厌的是西山,时光随着胡同口古槐的树荫慢慢移动,静静流淌,北京市民保守、平静、悠闲、安分守己的心态,却保持了上百年。它们都已经作为了老舍生活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静静地影响、主导着他的文化生命的走向。老舍也属于“五四”那一代作家群,虽然他真正出道是在20世纪30年代,距离五四运动爆发已经10多年,但他对中国文化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估量的。这个运动一般被认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一夜间知识界作为一个群体,似乎昏睡醒来,纷纷走上前台,提炼出明确的口号,凝聚成一股向前谋发展、求变革、思创新的势力,办报兴学,开启民智,锐不可当。其实内中有盲区,给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埋下了祸根,也造成了福音。此后,“革命者”走上前台,“革命”与“启蒙”成为两大主流,分流而下。时人总体上的精神氛围自然就是昂扬、积极的,同时也是偏激、暴烈的了。至于外部的局势,中外“诸侯”在中国各地、各块割据,引致数十年社会的动荡不安,打破了王朝大一统时期的僵化格局,解体、重组(革命)成为时尚,带给文化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类于春秋战国年代的“百家争鸣”,即使条件、设施差,在当时精英们的意识里,也没有太多的影响。

内容概要

他落生在满族这个艺术化了的民族,他是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幽默大师,他“跟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先天注定的、生死相托的不解情缘”,他在文革之初就自沉于太平湖,他的身后,又有着与诺贝尔奖有关的种种传说……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旗人世家与非凡小儿 第一节 出生与来历 第二节 辛酸的幼年第二章 喷薄的朝阳 第一节 母亲与刘大善人 第二节 求学期的机缘第三章 伦敦五年 第一节 出国导因:失意的爱情 第二节 伦敦东方学院的教书匠第四章 沉浮人生 第一节 早期的阅读与创作 第二节 错失的缘分 第三节 做妻子那么不容易 第四节 崛起山东 第五节 烽火与流亡 第六节 落叶无限愁第五章 美国之行 第一节 赴美行程 第二节 勤奋著书第六章 冰火世界 第一节 激情岁月 第二节 奇迹是怎样诞生的第七章 大师之质 第一节 众人眼中的老舍 第二节 如何成就巨著第八章 好了歌 第一节 终极磨难 第二节 沉湖之谜 第三节 余波: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附录一:老舍著译年表附录二:根据老舍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目录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第一章 旗人世家与非凡小儿第一节 出生与来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属狗,满族旗人。散文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在《关于老舍》一文里说,旗人有名无姓,指名为姓,晚近多冠以汉姓,所以,老舍到底原来是何姓氏,是不是姓舒,现已无可考。这里的“旗人”说的正是满族旗人。对老舍殊有研、究的学者胡金铨先生,在《老舍和他的作品》里说,“舒字可能是排行。我们就暂定他姓舒”。宗彝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里称,满族八大姓,其一是“舒穆鲁氏”,绎姓舒,那么,老舍的姓舒,可能就绎自“舒穆鲁”,而不是在名字之上冠以汉姓。这些该是行家之见。但是,据后来老舍的秘书透露,他自己也曾做过解释,说老舍的“舍”念she,不念she。“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以姓作名,舒字拆开来是一个舍予,意思是无我,没有我。我很为自己的名字骄傲,从姓到名从头到脚,我把自己全贡献出来了。关键是一个舍字,舍什么,舍的是予。我写的书用的笔名老舍,也是保了一个舍字,不是老予,不是老我。以姓为名,以名构成姓,都是围绕这个意思。这是我一辈子的信念,虽然我身居国外多年,作品也译成外文,但我从没给自己起过外文名字。可惜的是,我的姓名译成外文,只是意译,却译不出它的含义来。我不会起另外的名字,永远不,我至死守着这个舍字。

后记

我初中时,喜欢老舍先生的作品,是读了他的《月牙儿》,感觉这是天底下最美的文字,最纯的感情,完全一个晶莹如水的冰凉世界,很对合我那时的心境。虽然我并不知道其中的女主人公,身上带有他初恋情人的影子,作者追思这个人物。倾注了不可测算的情意,才让我对她的命运结局,如此动容悲切,莫名所以。之后,我看了他的《正红旗下》,便无条件地把老舍排在和《红楼梦》作者同一位置上,他们成为我早年生命里,“红”色的“双子星座”,闪闪放光,滋润、培植着我自身的创作土壤。这两位大家又都出身满族,故乡是北京,若干年后,我同样来到北京定居,自然有了进一步亲近的机会与条件。十多年前,在西安念大学,我这个立志写小说的人,就专心研究过《红楼梦》和她的作者,写过一部小书,把它提炼成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1996年第7期《读书》杂志和2001年第7、8合期的《书屋》杂志。而2001年7月研究生毕业,我觉得对《红楼梦》的痴爱,是可以暂时作一个小结了。独对另一个“星座”,老舍先生,我感到自己从他的艺术世界里,汲取的养分尚不够,于是从2002年起,我投入许多时间,阅读、分析老舍及其相关作品,顺带着对他这个人进行了研究,写过不少文章,先后在《社会科学论坛》《闲话》《良友》等杂志发表,反响都还不错。算得边研究、边学习,提升自己小说创作能力的一个途径吧。

媒体关注与评论

老舍和我们来往最密的时期,是在抗战时代的重庆。我们都觉得他是我们朋友中最爽朗、幽默、质朴、热情的一个。——冰心《又想起了老舍先生》 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汪曾祺《老舍先生》 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牛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鲁迅小说里没有一个好人,老舍小说里的李子荣、张大哥、丁二爷,都十分可爱。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     ——苏雪林《幽默作家老舍》 新中国建国后,十七年的岁月里,老舍得到人人注目的荣誉、地位、职务,他曾代表新中国出访不少国家,也出席各种国际活动,他在文艺界多种领导机构中都有头衔儿,又是全国人大代表,是备受尊重的名人。但他的艰难路程和内心的苦闷却少为人知。这里蕴含了悲剧的实质。它留给后人许多启示。    ——葛翠琳《魂系何处——老舍的悲剧》 他确实有一些问题难以理解,他只有横下一条心,一死了之。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又有谁能理解呢?我想,老舍先生还会想到自己的朋友。所有这些都是十分美好可爱的。对于这些难道他就一点也不留恋吗?决不会的,决不会的。但是,有种东西梗在他心中,像人毒蛇缠住了他,他只能纵身一跳,投入波心,让弥漫的湖水给自己带米解脱了。     ——季羡林《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编辑推荐

《老舍的沉浮人生》献给老舍诞辰110周年,揭秘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之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舍的沉浮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了解著名文人的捷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