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与病态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王玉德  页数:198  字数:19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公民,如果不愿当有奴才性格的人,不愿被人在背后指着骂奴才小人,就请读一读《奴性与病态》。作者对二千多年的宦竖人格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书中以宦官与小人为评述的主要对象,旁征博引,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坐立不安。  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了宦竖、宦竖的生理和心理、宦竖人格、佞幸小人。第二章分析了宦竖的奴性,指出奴性人格的生成与尊卑文化、君主专制制度有密切关系,传统官场是个大染缸。第三章分析了宦竖的哲学.认为宦竖的哲学是“忍”的哲学、“变”的哲学、软骨头的哲学、贪得无厌的哲学。第四章对宦竖奴性人格进行了扫描,将其归纳为孤辟的、迷信的、自贱的、投机的、附势的、贪欲的、妒忌的、不安分的、弄权的、倾轧的、淫乱的人格。第五章从人格视野对宦官人脉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宦官与皇帝、皇后、外戚、朝臣、养子的关系。第六章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模式与奴性人格的关系,提示了奴性人格对社会的危害,指出了宦竖及佞幸小人的历史命运。第七章是从另外一只眼睛看宦官,指出有些宦官出污泥而不染,属于那些值得肯定的宦官。第八章提出我们需要怎样的新人格,提出要构建君子之学,以优秀的传统道德、崭新的人文精神、时代的新风尚与新机制,打造我们的国民性。

作者简介

王玉德,男,1954年出生.武汉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和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发生与交融》、《孝——中国家政研究》、《辑佚学稿》、《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神秘主义与中

书籍目录

引言关于宦竖 一、何谓宦竖 二、宦竖的生理和心理 三、何谓宦竖人格 四、佞幸小人宦竖的奴性 一、奴与奴性 二、奴性人格的生成与尊卑文化 三、奴性人格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四、官场是个大染缸宦竖的哲学 一、“忍”的哲学 二、“变”的哲学 三、软骨头的哲学 四、贪得无厌的哲学宦竖人格病症(上) 一、孤僻封闭 二、荒唐迷信 三、自贱自卑 四、投机取巧 五、贪欲奢侈宦竖人格病症(下) 一、趋炎附势 二、妒忌倾轧 三、为非作歹 四、干政弄权群体视野中的宦竖人格 一、宦官与皇帝 二、宦官与皇后、外戚 三、宦官与朝臣 四、宦官的妻妾和养子社会视野中的宦竖人格 一、中国传统社会模式与奴性人格 二、东汉社会:宦官的朝廷 三、宦官与唐代以后的社会 四、奴性人格对社会的危害 五、官竖及佞幸小人的社会命运另一只眼看宦官 一、读书治学,多才多艺 二、坚守德操,忠诚耿介 三、中国历史上值得肯定的宦官我们需要怎样的新人格 一、现代性视野中的官竖人格批判 二、小人之术与君子之学 三、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格 四、人文精神:新人格的灵魂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这种蔑视,在两干多年前就开始了,儒家最瞧不起宦者。孔子不与宦者为伍,把宦者当做很贱的人。《孟子·万章上》记载,万章问孟子:孔子在卫国是否住在宦者痈疽家?在齐国是否住在宦者瘠环家?孟子矢口否认,说:如果真有此事,孔子何以为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之。孔子日:‘吾未见好德之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这段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宦者痈疽、瘠环,都是有“疒”字旁的名字,说明这些人的身体是有残缺的,甚至是受人歧视的。孔子不与痈疽、瘠环这类宦者交往,他看不起宦者,自恃清高,坚守他自认为的独立人格。由此可见,孔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对残疾人极端蔑视,甚至看不起其他与宦者有交往人。孔子做得太过分了,比“灵公与夫人”的思想还要保守与偏执,真不知他为什么如此蔑视残疾者。看来,孔子确实不是完人。孔子在其他的场所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在这里又看不起宦者,说明孔子是有很大偏见的人。在孔子那里,谈不上对人的普遍仁爱,更谈不上公平公正。今天,我们大兴祭孔之风,不要忘记孔子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儒家祖师爷孔子对宦者尚且如此,儒家弟子又怎敢接近宦者?又怎能对宦者有好感?特别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宦者的地位更是被打进了十八层地狱。这样一种长期的文化背景,对宦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存在决定意识,何况,儒家的一些名言警句时刻在宦者耳边回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宦者一想到“无后”、“损伤”这些话语,就无地自容,感到无比自卑。同时,宦者做的是最低贱的事,日夜侍奉主子,端茶倒尿,捶腿揉背,打扫庭院。他们没有名分,没有人身自由,没有个人前途,与牛马无异,活得很累,思想空虚无聊,很孤独。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宦者的心理变化,主要来自于社会,特别是来自于儒家文化的歧视。宦者心理的形成原因,尽管有一定的生理因素,但更多的是文化因素。

后记

我从1982年以来,就留心宦官史研究,积蓄了一些资料。后来写了一本《中国宦官史》,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我一直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对精神层面的宦竖人格有一些体会。时逢李建中教授相邀拙稿,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这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有感而发,形成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人格是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堕性的消极的负面的人格是影响民族进步的重要原因。以宦官与奴媚小人作为主要对象,剖析宦竖人格,是本书的主要任务。奴性人格不仅仅是个人的性格残缺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问题。如果在一个社会之中,有许多人都没有独立的脑袋,没有独立的主见,没有生机的思想,可想而知,这个民族有多么的糟糕。因此,这是一个关系全社会的问题,是民族前途的问题。奴性人格在历史上的等级社会中,也许是一种正常现象,那是时代使然。但是,如果时代进入到今天——人本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还满脑袋的奴性,还自以为得意,那就大大落伍了,甚至可以说是非人类了。正如良好的人格是一个人生理上和心理上成熟的良好标志一样,我们认为,任何一个群体或民族,都有群体人格或民族人格,良好的群体人格或民族人格是每一个国家文明的基本要求。作为学人群体、官宦群体、商贾群体、工人群体……都不仅有本群体应当有的良好操守,还应当共铸本民族共有的人格美德。国家是文明共同体,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要有良好的物质文明,还要有良好的精神文明。因此,分析探讨人格,特别是较深入地解剖某一类人群的人格,举一反三,这对于文明建设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编辑推荐

《奴性与病态:宦竖人格(插图本)》编辑推荐:宦竖人格,本质上是奴性的表现。奴性是一种没有独立性的人格。奴性人格有内在的思想和外在的现象这两方面内容。宦竖表面上没有独立人格,在表面上呈现奴性,而骨子里有一种潜在的、扭曲的、顽强的价值取向,有一种逆人性。宦竖的奴性人格依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对象而变化。对待主子,宦竖就戴上媚谀的面具;对待下属,宦竖就戴上凶狠的面具。主子走厄运时,下属走鸿运时,宦竖的面具必然变色。在我国历史上,时时处处不乏宦竖人格,这是普遍的文化现象。探讨奴性的产生原因,分析奴性的本质与危害,努力根除国民的奴性人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br〉与宦竖人格之奴性相对的是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而后者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新人格的灵魂,是宦竖人格的克星。我们要在21世纪倡导人文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的新人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奴性与病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王教授写的还是比较深入浅出的,读起来还比较轻松。
  •   此书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资料比较翔实,让人很好地理解了宦竖这一类人的生存法则,还原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只可惜书中有很多错别字,所不影响阅读但是影响了人的阅读兴趣啊。不知是作者的错,还是编辑的不负责任。望以后再细心一些,细节影响生存啊。
  •   看着消遣,亦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