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迷思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法兰克•纽曼  页数:119  字数:9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马克思兄弟的经典电影《鸭子汤》(Duck Soup)里有这么一段。奇科问道:“你会相信谁?是我还是你自己的眼睛?”    我管理一间中国的银行有5年之久。这5年于我是非比寻常的——兴奋不已、错综复杂、意味深长、灰心丧气、其乐无穷,而最终成绩斐然。深圳发展银行从一家低资本、高坏账、低盈利、麻烦不断的国有银行,蜕变成为一家非常成功、健康的银行,而且无需政府的资助。当然,那是另一段往事,或者说将会是另一本书。但无论如何,这段经历在很多方面都让我深思。    我经常思考:即使在困难时期,中国经济为什么仍然发展得这么好呢?这与美国及其他西方经济体形成鲜明的对比。20世纪90年代,我曾在美国财政部任职,当时正值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在经济问题上两个国家的观点存在根本差别,不同的观点促成了各自相应的政策。一方面是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观点及态度,另一方面是中国对待类似经济问题的态度。    这一系列探索让我注意到两国对一些经济议题的观点。这些观点在美国广受认可,但在中国却不怎么受重视。尽管美国和欧洲观点的来源往往貌似可靠,但中国的主流观点与此有天壤之别。这促使我深入研究这些观点。这样,我就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思考,跟着逻辑走,而非盲从广为接受的观点、假设或教条。    这本书分析了几个美国“公认”的主要观点,继而判断哪些观点在美国金融系统是站得住脚的,哪些是迷思谬误。本书最终得出的主题是:六大迷思破坏了良好的经济政策并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本书也勾勒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如何免遭迷思所困,不因迷思而恐慌,从而取得非凡发展的。我希望我们弄明白这些根本问题之后,那些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政策能开展得更加有效。    本书按照逻辑顺序展开。采取的不是实证的方法,没有在数据模型之上呈现相应的结论。本书也没有从预设开始,进而印证这些预设。本书不遵循任何的教条,也不跟随任何保守派或自由派的政治经济观点。本书只是跟随资金的流向——举例说明货币体系的运作原理以及现实情况下银行体系的交易是如何进行的。有时书中得出的结论与那些“广为接受的智慧”大相径庭——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破解这些迷思。    本书是写给那些经常阅览商业新闻、熟悉经济问题的读者。我希望读者愿意抱着开放的心态跟着本书的逻辑来走。通常,既有的术语十分专业,导致一些迷思乍看起来是无可争议的。但仔细审视这些术语和其中的逻辑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迷思(往好里说)是被曲解了的或是误导人的。    本书的分析是面向美国的金融和货币体系的,但其中的许多原理也适用于其他拥有自己货币和央行的国家。不过欧盟有其特殊性。如第六章中所解释的,欧元区的结构十分不同,因为各国政府都在使用同一种货币和同一个欧元区央行。

内容概要

  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凭借担任美国副财长和中国深发银行总裁的经验,法兰克?纽曼循序渐进,试图以中国为鉴,给美国经济政策提供新思路,帮助解决美国目前和今后的经济问题。作者提出的大胆、崭新的观点,值得所有关注中美和世界经济的人们思考。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生产总值却在过去20年保持显著增长。相反,美国的GDP在2008全球经济衰退中下滑,现在即使要实现不温不火的增长也绝非易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美国,要重新找回潜力,就必须走出经济认识的误区,必须认识到:美国并不依赖亚洲的资金支持,也没有溺毙在消费主导的经济中,更无需被预算赤字的恐慌所桎梏,这些不过是迷思。
过去10年,美国及西方各国的经济思维与中国的基本观点分歧日增,形成巨大反差。本书旨在通过解释货币体系的运作方式,揭露导致西方经济滞涨的错误观念,并阐释主导东方经济崛起的主要观点。

作者简介

  【美】法兰克?纽曼,曾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在中美两国拥有逾三十年银行高管经验。在其结束美国财政部任期时荣获财政部最高殊荣——亚历山大?汉弥尔顿奖。后任中国深发银行董事长兼CEO。此前,他曾任美国信孚银行董事长兼CEO、美国美洲银行CFO、美国富国银行执行副总裁兼CFO、韩国第一银行董事、道琼斯公司董事。

书籍目录

序言 中美经济局面猜想
第一章 迷思一:美国依赖亚洲国家的资金支持
第二章 迷思二:国债“挤压”私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第三章 迷思三:个人存款增则国民储蓄长,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随之提高
第四章 迷思四:财政赤字降则国民储蓄和投资升
第五章 迷思五:财政赤字为子孙后代带来偿债及赋税重担
第六章 迷思六:若不尽快解决赤字危机,美国国债将步希腊与爱尔兰国债后尘
第七章 美国工薪阶层的储蓄真的那么少吗
第八章 经济在低迷状态徘徊不前
第九章 各种迷思无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奥秘
第十章 总结及关键政策结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当然,如果有投资者决定在短时间内出售大量特定的资产,那将在短期内引起该债券利率上浮。但是美国金融系统极其庞大,各种类型资产交易活跃,而且美国市场具备迅速调整的能力:美国国债市场日交易额超过5000万美元,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金融工具。即使是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的持有量也不过只是国债市场几天的交易量。不论国债持有人何时出售国债,他们都必须将得到的美元投资于美国金融体系内的某些方面。如前所述,外国人购买或出售美元不能改变系统内美元总量。每天都有一些投资者出售部分低风险美元资产(主要是国债)同时购买高风险资产,同时又有另一批投资者出售高风险资产并购入低风险资产。在开放的美国金融体制内,投资者们根据市场对风险回报判断的变化不断改变各种美元资产的投资比例。 美国靠海外借款买单 经常有人说美国得靠向外国“借钱”来购买进口产品——即资助美国人购买外国制造的产品。这个概念过去适用于需要向美国借钱以支撑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以美元作为本国货币的美国来说完全不适用。以从中国大量进口的沃尔玛为例,真的有人会觉得沃尔玛需要向中国借美元来支付他们的货款吗?沃尔玛手头有数十亿现金,即使它愿意借美元,美国本土也会有很多银行乐意竞争这项贷款业务。沃尔玛只需要指示其在美国的银行从它的支票账户上减去货款数额,贷记在销售商的美国账户上即可。之后中国企业必须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这笔美元会进入中国人民银行(PBOC或PBC)分支机构名下的账户,这时我们回到了本章开头描述的情形:中国寻找渠道投资美元资产。

编辑推荐

《美国的迷思: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编辑推荐:中国若在美国经济停滞的契机,冲破阻碍、巩固自身,能否抓住机会,赢得这场中美经济大博弈?在美国,六大经济迷思严重干扰了提振GDP和增加就业的进程。尽管美国人极力促进经济和就业的增长,但却不时被这些迷思和对美国货币体系的普遍误解而误导。相反,中国成功地摆脱了这六大迷思的束缚,实现了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的迷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作为一个常年读书(自己找书看,被指定要求看得不包括在内)的人,应该说国内大大小小的出版社的作品我都接触个七七八八了,即便是广西师大社和陕西师大社这样闪闪放光芒的,在出版了N多好书的同时也会有不小比率“灾梨枣(见王力先生《龙虫并雕斋琐语》)”的书。尤为不幸的是,我还时不时的就会碰上这种烂书。直到碰上东方出版,这种梦魇式的悲剧式的悲剧终于被打破了。东方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虽然因为直属领导的关系,不得不出些类似于《从怎么想到怎么办》这种让人来一辈子大姨妈的摊派书,但让我佩服的一点是,除此之外的书都能很不错,真心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次拿到东社的四本书都是社科类,一本比一本耐读,于是要在评论里狠狠表扬一把!其实我刚拿到《美国的迷思》这本书的时候很不高兴,因为封面上印着“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这句话,换在以前我早就破口大骂直接扔书进垃圾桶了,之前就有读书会里的人质疑说封面上这句话真的不是为了迎合天朝人么?本着不好的第一印象,一打开书作者纽曼先生竟然顶着一张标准美剧里面奸邪高官脸含嗔带笑的看着自己,鸡皮疙瘩刷的一下就起来了……纽曼先生将民众关于美国的迷思整理出六个:美国依赖亚洲国家的资金支持/国债“挤压”私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个人存款增则国民储蓄长,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随之提高/财政赤字降则国民储蓄和投资升/财政赤字为子孙后代带来偿债及赋税重担/若不...尽快解决赤字危机,美国国债将步希腊语爱尔兰国债后尘。通过阅读纽曼先生对这六个问题的分析,我发现,在纽曼先生的定义中,其实持有以上迷思的人并不是单一民族或者说地区,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中国,美国,亚洲其他地区和整个世界,不知道这本薄册子标注译者有三位是不是这个原因,讲解对象不同会提高分析的难度,何况有时同一个问题的解释面向不同人的时候说辞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苦逼活计真是有点跟街道动员拆迁户保密价格类似。说点我个人的感想,迷思一美国依赖亚洲国家资金支持中混账理论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常听,大意就是说美国人向亚洲人借钱,然后亚洲不是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嘛,生产出产品了销往美国就这种循环,我之前就觉得这种关系被称为“依赖”非常扯,但老纽曼以经济学范畴来讲的时候我忍不住挺直腰杆仔细听了,妙哇。美国人用美元买东西,而美元生于美国银行,所谓借钱买东西这种事太异想天开了。自然地,当亚洲储蓄过剩会对美国造成损害也是不成立的,迷思三更彻底的解释了本国储蓄多对本国经济提升有帮助也只是一种善意的帮倒忙罢了,读了真是欢欣鼓舞,长点脑子还是有好处的,果真听风就是雨太丢人了。作为不懂经济学的人,我看纽曼解释产生这些迷思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点:一个是处于人性的焦灼,觉得自己总得做点什么表示下对国家经济低迷的帮助(照我说就是人蠢和烧包,我是个粗人),另一点就是分不清什么是相关性,什么是因果联系,所以当一些没有科学系统研究意识的臭“砖家”们抛出一些格外有噱头的理论时,全民大叫大嚷奉为真理,缺乏条件控制和过程分析的结论往往特别能振奋人心,经济是科学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但是我们偏不信(说到底其实还是人蠢,顿感躺着也中枪,老纽曼你忒坏了)……除了六个迷思作者还分析了一些“各种迷思无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奥秘(胡说)”,这个就让我真的很不高兴看了,其实他话是没讲错的,从数据上看当别的国家经济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时候,中国经济仍然如小马驹一样撒欢向前,不过也是白驹过隙,你还是在向蠢人献媚,想把我们变得更蠢啊,你这老家伙,真是个兼有政治家阴险的经济学学者 阅读更多 ›
  •     作为一个常年读书(自己找书看,被指定要求看得不包括在内)的人,应该说国内大大小小的出版社的作品我都接触个七七八八了,即便是广西师大社和陕西师大社这样闪闪放光芒的,在出版了N多好书的同时也会有不小比率“灾梨枣(见王力先生《龙虫并雕斋琐语》)”的书。尤为不幸的是,我还时不时的就会碰上这种烂书。直到碰上东方出版,这种梦魇式的悲剧式的悲剧终于被打破了。东方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虽然因为直属领导的关系,不得不出些类似于《从怎么想到怎么办》这种让人来一辈子大姨妈的摊派书,但让我佩服的一点是,除此之外的书都能很不错,真心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次拿到东社的四本书都是社科类,一本比一本耐读,于是要在评论里狠狠表扬一把!
      其实我刚拿到《美国的迷思》这本书的时候很不高兴,因为封面上印着“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这句话,换在以前我早就破口大骂直接扔书进垃圾桶了,之前就有读书会里的人质疑说封面上这句话真的不是为了迎合天朝人么?本着不好的第一印象,一打开书作者纽曼先生竟然顶着一张标准美剧里面奸邪高官脸含嗔带笑的看着自己,鸡皮疙瘩刷的一下就起来了……
      纽曼先生将民众关于美国的迷思整理出六个:美国依赖亚洲国家的资金支持/国债“挤压”私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个人存款增则国民储蓄长,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随之提高/财政赤字降则国民储蓄和投资升/财政赤字为子孙后代带来偿债及赋税重担/若不尽快解决赤字危机,美国国债将步希腊语爱尔兰国债后尘。通过阅读纽曼先生对这六个问题的分析,我发现,在纽曼先生的定义中,其实持有以上迷思的人并不是单一民族或者说地区,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中国,美国,亚洲其他地区和整个世界,不知道这本薄册子标注译者有三位是不是这个原因,讲解对象不同会提高分析的难度,何况有时同一个问题的解释面向不同人的时候说辞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苦逼活计真是有点跟街道动员拆迁户保密价格类似。
      说点我个人的感想,迷思一美国依赖亚洲国家资金支持中混账理论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常听,大意就是说美国人向亚洲人借钱,然后亚洲不是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嘛,生产出产品了销往美国就这种循环,我之前就觉得这种关系被称为“依赖”非常扯,但老纽曼以经济学范畴来讲的时候我忍不住挺直腰杆仔细听了,妙哇。美国人用美元买东西,而美元生于美国银行,所谓借钱买东西这种事太异想天开了。自然地,当亚洲储蓄过剩会对美国造成损害也是不成立的,迷思三更彻底的解释了本国储蓄多对本国经济提升有帮助也只是一种善意的帮倒忙罢了,读了真是欢欣鼓舞,长点脑子还是有好处的,果真听风就是雨太丢人了。作为不懂经济学的人,我看纽曼解释产生这些迷思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点:一个是处于人性的焦灼,觉得自己总得做点什么表示下对国家经济低迷的帮助(照我说就是人蠢和烧包,我是个粗人),另一点就是分不清什么是相关性,什么是因果联系,所以当一些没有科学系统研究意识的臭“砖家”们抛出一些格外有噱头的理论时,全民大叫大嚷奉为真理,缺乏条件控制和过程分析的结论往往特别能振奋人心,经济是科学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但是我们偏不信(说到底其实还是人蠢,顿感躺着也中枪,老纽曼你忒坏了)……
      除了六个迷思作者还分析了一些“各种迷思无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奥秘(胡说)”,这个就让我真的很不高兴看了,其实他话是没讲错的,从数据上看当别的国家经济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时候,中国经济仍然如小马驹一样撒欢向前,不过也是白驹过隙,你还是在向蠢人献媚,想把我们变得更蠢啊,你这老家伙,真是个兼有政治家阴险的经济学学者
  •     反思美国的“迷思”
      ——读法兰克•纽曼的《美国的迷思》
      
      ■禾刀
      
      作为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的法兰克•纽曼,2005至2010年曾任中国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举扭转了这家在中国20多个城市运营上市银行的经营困难。至卸任时,终将其打造成一家非常成功、健康的银行。当然,本书并非只是谈纽曼先生履任经历的个人商战传奇,而是他利用曾担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和在中国金融界摸爬滚打的契机,以一位美国经济人士的专业视角,努力以中国经济为镜鉴,至而提出美国经济发展当前必须走出的误区。
      
      本书中,纽曼给美国经济总结的误区不少,即“六大迷思”:一是美国依赖亚洲国家的资金支持;二是国债“挤压”私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三是个人存款增则国民储蓄长,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随之提高;四是财政赤字降则国民储蓄和投资升;五是财政赤字为子孙后代带来偿债及赋税重担;六是若不尽快解决赤字危机,美国国债将步希腊与爱尔兰国债后尘。
      
      为佐证美国经济确实存在这“六大迷思”,纽曼不厌其烦地以中国加以类比。有趣的是,虽然纽曼一方面努力塑立中国经济的“伟岸形象”,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美国经济照本宣科,比如在谈到融资问题时就曾坦言,“这并不是说美国应试图效仿中国的融资模式”。这样的逻辑确实令人费解。
      
      费解的不仅只此。本书中,纽曼对政府投资性拉动给予了难以想象的高度评价。为佐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纽曼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即当中美两国同时都想修一座可以造福于人的桥梁时,美国常常按照严格的资金平衡方案,更大程度上依赖市场化的融资,中间无论哪一环节出现瑕疵,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延误乃至夭折。而在中国,只要政府认识到项目的实际价值,融资建设便不成其为问题。
      
      作为长期从事道路桥梁建设的笔者,在这方面倒是有些切身体会,总觉得纽曼先生只讲对了一半,即政府领导人对推动项目的雄心。抓项目、跑项目、建项目,这是当前许多地方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普遍做法。为了搞出有声势的“大规模”项目,不少地方不仅建立了寻找项目的激励机制,还想方设法把小项目做大。所有这些只是因为,相较于其他行业,项目建设对GDP的拉动更为快捷和明显,此其一。
      
      第二点是,实际上,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均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惑,随着手中可抵押资产底牌的耗尽,融资越来越困难。搞大项目当然需要更多资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益远不能支撑一些地方动辄数百亿上千亿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地方所谓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归根结蒂主要有两点:一是继续衍生各色融资平台,二是死磕“土地财政”。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绝大多数政府投资项目,并非像纽曼先生所想象的那样,只想快马加鞭地上项目,其实一开始也制定了资金平衡方案,只是因为许多地方的项目套项目,平衡方案越做越大,结果窟窿填不甚填。甚至也不能排除,一些地方领导在项目建设问题上只管借不问还、顾头不顾尾的思想。
      
      那么,为什么面临如此大的还贷压力,地方项目建设之风依然长盛不衰呢?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政绩因素强力驱动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考量,即融资对象是国有银行,谁能借到钱,谁就能发展,至于困难,自然是通过国有银行曲线上交。银行虽然会对地方项目进行评审,但受制于体制等因素影响,远不可能真正实现对项目还贷能力的正确评估。从这一角度看,倘若地方政府不建立健康的还贷机制,假以时日,政府投资项目越多,银行面临的资金回笼风险就会越大,想必这绝非中国经济的幸事。
      
      关于政府投资性拉动,历史上美国也确实尝过些“甜头”。为应对上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以政府投资性拉动为重要标志的“罗斯福新政”呼啸而出,此举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美国经济得以走出大萧条阴影的重要原因。但凯恩斯经济理论与美国经济追求的绝对自由主义存在不可调和的严重冲突,注定“罗斯福新政”只能定格在历史的镜框里。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奥巴马亦曾推出过8000亿美元的袖珍型刺激计划,很显然,此举并未收获想象中的热捧。
      
      纽曼对美国的国债和政府债券的理解颇值回味,认为根本就不必担心还“债”的问题,因为这些“债”和融到的那些资金,自始至终处于美国主导的经济体里。此处纽曼其实回避了这样极其重要的事实,即美元与人民币有着根本区别,前者为牢牢占据霸主地位的国际货币,后者为不可兑换的国内货币,某种意义上,美元不仅仅是美国人的货币。
      
      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美元的“发展壮大”历史。1971年,尼克松总统断然剪断美元与黄金之间的“脐带”,彻底告别曾由美国牵头打造的“布林顿森林体系”。告别“金本位”到底是好是坏,经济界至今莫衷一是,争论不休。而在克林顿任总统(1993年—2001年)时代,作为国际通用货币的美元,其发行量从公开走向了地下。也就是说,从此美国到底印发了多少钞票,只有美国自己知道。而美元变数的加大,当然“底牌”肯定捏在美国自己手里。或源于这些原因,近年来,每当经济出现问题,围绕金融货币的“阴谋论”总会甚嚣尘上,热销的《货币战争》、《金融战争》等书籍便是最好的例证。
      
      有必要指出的是,纽曼本人的美国财政部副部长一职,正好克林顿总统时代重合。我们无法因此断定纽曼本人到底与美元曾经的“异动”间是怎样一种关系,但我们或可断定,目前已牢牢处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元,其国债与政府债券的发行多寡,美元的升贬值,影响的不仅仅是美国老百姓,绑架的还有全世界,比如坐落于中国某地的一名普通车间工人。
      
      纽曼对照中国反思美国的迷思,其实我们也不妨借此好好反思一下中国自己面临的迷思,比如纽曼极力推崇的政府性投资如何才能戴上健康的“头套”;能否给地方举债设条安全红线,确保经济的健康运行。
      
      
      书名:美国的迷思: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
      作者:法兰克•纽曼
      译者:龚元元 朱 珠 翟小萍
      出版: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定价:¥25.00
      
  •     曾任中国深圳发展银行董事和兼首席执行官的美国人法兰克·纽曼,出版了《美国的迷思——为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停滞不前》一书。在书中,他从一名专业银行家的角度,以中国经济作为参照系,总结出了美国人在经济领域存在的破坏了良好的经济政策并严重阻碍美国经济增长的“六大迷思”,然后对其一一进行了破解。最终得出结论,美国人必须走出这些误区,那些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才能开展得更加有效。
      
      那么,他所谓的美国经济误区,即“六大迷思”都是什么呢?书中一一开列:一是美国依赖亚洲国家的资金支持;二是国债“挤压”私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三是个人存款增则国民储蓄长,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随之提高;四是财政赤字降则国民储蓄和投资升;五是财政赤字为子孙后代带来偿债及赋税重担;六是若不尽快解决赤字危机,美国将步希腊与爱尔兰的后尘。
      
      纽曼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告诉我们,事实上是告诉美国人,这些迷思其实不值一提。在他看来,所谓的这“六大误区”除了误解还是误解,根本没有理论依据,语气中颇不以为然。为此,他面向美国的金融和货币体系,以货币的流向为依据,构建了一个非常简化的模型来驳斥它们的虚妄。作为一名具有极强民族主义情结的中国人,我很乐于看到美国人的尴尬、困境或者衰落,甚至巴不得他们麻烦不断,深陷泥潭(的确有些小人之心哦)。所以,我对美国负面消息的关注要多于其正面消息,对这“六大迷思”多少有所了解。虽然我不具备纽曼那样炫目的学术背景和职业生涯,但靠自己仅有的一点经济学知识,仍然对他关于“六大迷思”的有些解释不大苟同。
      
      比如在证伪第一个迷思时,他说亚洲国家对美国出口所赚取的美元,不管谁使用,不管怎么使用,只能持有美元或者债券等虚拟资产,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是宿命,所以不存在依赖。其实质应该是,在亚洲制造,美国消费这样的贸易模式中,美国拿自己印的纸片(美元)换取了亚洲人的劳动果实,这些纸片除了在美国使用外一无所用。这是美国人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绑架了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所以,即便美国不依赖亚洲的资金,也有赖于亚洲的发展。如果在最初的原因与最终的结果之间画上一道线,就可以看出正是亚洲人的辛勤劳动支撑了庞大的美债市场。
      
      还有关于第二个迷思,他认为国债不会“挤压”私营经济的融资渠道。这是因为美国财政部在发行期票时,现金只是过手而非留存,公众所持有的资金总量不变,所以对储蓄或者投资没有直接影响。这里,他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发行债券和支付现金都需要时间,那么在特定的时间点上,资金持有者必然要在政府的债券和投资项目之间做出选择,而且是排他性的选择。还有,不同资金持有者的投资偏好是不同的,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以什么样的形式再投入到经济领域,作用也是天壤之别。所以,他所讲的道理只有放在足够长的时间段来考察才是正确的。
      
      再有就是第五、第六两个迷思,都是有关财政赤字的。他认为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与个人或家庭私人债务的本质和含义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因为国债不但承担着募集资金的任务,也是一种经济调控的工具,可以改变流通中美元的数量。的确,国债不需要彻底还清,但也并不是说根本不需要还,或者可以无限制增长。美元面临的困境并不是要不要还债的问题,而是无法控制债务增长的问题。纽曼避口不提美国如何还债,认为美国国债是最安全的。其实他没有或者不想说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国债是用美元还计价的,而美元的发行权控制在美国人手中。如果不得不还债的话,只需开动印钞机就行了,不是已经有了QE1、QE2了吗?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因为它损害的是美国的信用和其霸权的道义基础。所以说,美国用债务给世界套上了一个沉重的枷锁,已经象一家“大到不能倒闭”的银行。
      
      这本书是写给美国人的,旨在开解美国人的忧虑和困惑,而纽曼是在与中国的对照中展开分析的,他在破除美国迷思的同时,处处不忘与中国进行对比。与其在解释美国的迷思时那种颇不以为然的语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中国依靠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倍加推崇。作为凯恩斯主义的信徒(这是我从他对迷思三、迷思四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虽然他认为自己并不跟随任何流派,也不遵循任何教条),他用一个修桥融资的例子来说明,中国正是成功摆脱了这六个迷思的束缚,才实现了这些年经济的卓越发展。所以他认为,美国的领导人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经济政策,认真思考并借鉴中国的宝贵经验,才能把握机会让美国更强大,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他的这番建议,必然不见容于新自由主义信徒所把持的美国政府。而能不能让美国人相信他的说辞,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饱受美国人指责和非难的中国人来说,纽曼这突如其来的赞扬让我感觉到的不是沾沾自喜,不是受宠若惊,而是不知所措,而是疑窦丛生——因为,我清楚的知道,中国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对经济体造成了损害,并且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难以割除的毒瘤,并不象纽曼所说的那样光鲜。作为一个在中国有五年工作经历的经济学家,他对此不会不知情,却还是赞誉有加,莫非?可能我又小人了吧……不管怎么说,在看着美国人反思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自己进行一番反思的。
  •   推两篇分析文:
    中国的外汇储备对国民而言并无意义 - 东方经济评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9a975590101ay1v.html
    政府财政的支持扮演多个角色 - 中国新闻周刊
    http://book.inewsweek.cn/book_detail.php?id=1388
  •   举爪作揖表示感谢~
  •   中国模式美国套用不了,美国模式中国也套用不了,但可以借鉴。
  •   凯恩斯主义救得了一时,维持不了一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