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有行

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师曾志  页数:3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北大精神经过110年的发展沉淀,弥久而愈新,而公民参与、公民社会责任和公益、志愿精神与北大所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一脉相承。北大精神的历史、传承以及如何弘扬北大精神、建设和谐社会正是本丛书的意义所在,要书是其中的一本。     本书中的访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对社会价值观、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北大人及有关机构,倡导先进的思想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体现出将思想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北大人精神,并以图文并茂方式梳理出北大公益精神之流变。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为中华文化奔走呼号的儒者汤一介,发明激光照排技术的“当代毕异”王选,与王选相濡以沫、默默奉献的陈垄鲸,毕业后志愿进藏的胡春华,以妇女权益保障为己任的郭建梅,守护中国江河生态的汪永晨,牢守“为社会再多做一些”理念的“慈善诗人”黄怒波,以回报母校为宗旨的“83”、“87”基金,休学从戎保家国的大学生士兵高明,身残志坚献身公益的桑兰,还有实践平民教育的北大“平民学校”,以及山鹰社、爱心社等学生自发成立的公益社团……一个个响亮而熟悉的名字给社会留下的绝不是空泛无物的口号,而是对北大110年来所凝聚与传承精神的集中体认。    今天的北大人或许少了几分张扬,但却绝不忘情于家国民族;或许少了些许狂傲不羁,但却更敢于为天下先;或许少了许多浮夸言辞,但却更加脚踏实地。继先生之志,奋发践行,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新一代北大人对老北大人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更是今天这一代北大人存在的意义所在。      2008年,对于所有的北大人来说,必将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这一年,北京大学将迎来她110周岁的生日;这一年,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年,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这一年,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个周年。

作者简介

  师曾志,副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学士学位,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学位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进修。研究领域:1.出版理论与实务;2.期刊研究;3.媒介分析。

书籍目录

序第一部分  砥砺德行爱润无声 王选 顶天立地方正之士 孟二冬 三尺讲台师道相传 严宝瑜 人生没有休止符 汤一介 世事苍茫成云烟六经责我开生面 乐黛云 “和能生物,同则不继” 潘文石 尊重一切生命形式 潘国华 他的字典里没有“可办可不办” 刘伟永 不褪色的经世济民情怀 张维迎 坚持大学的逻辑 传承平 等理念成就平民梦想——记北大平民学校第二部分  迈出燕园爱洒四方 胡春华 心比天高脚踏实地 聂震宁 进取在俗与不俗之间 黄怒波 慈善北大人诗人企业家 卢小飞 为理想而生活 周晋峰 “—介布衣,上蹿下跳”   给你一双飞翔的翅膀——记“雁行中国”助学项目 投之桃李,报以琼瑶——记回馈母校的北大各级校友第三部分  情系NGO爱缘担当 郭建梅 中国第一代NGO人的撼山之旅 王灿发 在象牙塔里托起中国环境法治的脊梁 汪永晨 记录中国的每一条河流 刘正琛 大爱无边,至乐无限第四部分 公益社团爱满校园 山鹰社 分享生命的高度 爱心社 爱,让我们情牵一线 TPIS 志愿活动就是交朋友 在大学校园播种NGO理念——记北京大学青年成才促进会 助学路上一米阳光——记北京大学青年成才促进会 在冰冷理性和澎湃激情中前行——记北大法律援助协会第五部分 莘莘学子爱在身边 桑兰 我的梦想在延续 蒙晓燕 做专业的公益服务者 高明 男儿的梦想家国的情怀后记

章节摘录

  “爸爸一直牵挂着新疆的学生们”  2004年2月,孟二冬主动要求,赴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  石河子大学的学生张瑜想起孟二冬在新疆的日子,感慨万千:“到新疆的第二天,孟老师就要求上课。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支教时间,孟老师要求教学秘书增加他的课时,达到了正常工作量的三倍。”  张瑜回忆说,支教的第二周,同学们发现孟老师的嗓子开始沙哑,并且一天比一天厉害;课堂上孟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后来不得不用麦克风。他们不知道,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恶性肿瘤正挤压着孟二冬的气管和食道,使他难以发声、难以咽食。“但是孟老师忍受着巨大的病痛,坚持完成每周十个学时的教学任务,没有休息一天,直到讲完最后一课……”  2004年5月2日,孟二冬被紧急送回北京。得知老师的病情,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沉浸在一片悲恸之中,不少人失声痛哭。  “石河子的138名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个精致的留言簿,每个学生都写上了自己的祝福,寄给了爸爸。”孟菲见证了这段师生情谊,“一位女同学在留言簿上写下了:‘您身上蕴藏的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以及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您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  “爸爸始终牵挂着新疆的学生们。”孟菲回忆起父亲生病的日子。石河子大学的学生来看望他,他很少谈自己的病,谈的最多的话题总是石河子大学,是他没有把课讲深讲透的遗憾。师生们自发地捐款2881.40元,孟二冬很感动,但是分文未动。他知道,那里的学生们急缺图书资料,就让爱人去刻录了两百张古籍资料文献光盘,让自己的研究生去石河子大学为本科生开讲座,把光盘和资料带给大家。  孟菲说:“爸爸教过的好多石河子大学的学生,都把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正如石河子大学中文系2002级同学杜淑娟所说:“以前,想到自己毕业后可能要当‘孩子王’,总感到有些落寞,有时甚至产生这样的想法:生活在落后的西部地区,真是不幸。自从上了孟老师的课以后,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重新校正了生活坐标。如果将来当了老师,我会像孟老师那样,兢兢业业去做好本职工作。”  “我从来不在爸爸面前哭”  2004年5月、2005年1月和9月,开胸、开颈、开颅,孟二冬先后进行了三次大手术,接受了不同部位的化疗。这是他在病榻上度过的最难熬的一年。  第一次手术结束后的五天五夜,孟二冬都住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后的18天里,他滴水未进,第19天咽下第一口水竟用了24小时——他已经不会咽,也不知往哪里咽了。这中间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他从不呻吟,从不诉苦。孟二冬的主管大夫说:“问他有什么不舒服,他都说‘还可以’。”  “爸爸不像个病人,他总是微笑着。”孟菲眼中的父亲总是那么乐观。病榻上的孟二冬,依旧保持着幽默的本性,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  几次手术下来,他对人说:“我的身体就像攒电脑一样,被重新组装了一次。”  博士生翟景运去看孟二冬时,他正接受针灸治疗。看到他身上、头上扎满银针,翟景运赶紧说:“您不要说话,听我说就好了。”“没关系,我能说话,针没扎在我嘴上。”孟二冬笑着回答。他还安慰翟景运:“做论文、找工作都要沉住气,都不要紧张。”  “即使在病中,孟老师仍然坚持工作。这一年多里,他新招了三个博士生和两个硕士生,送走了三个硕士生,并亲自辅导了我们的论文写作。他甚至向学校提出,希望在校内有一间单身宿舍,方便与我们交流。”孟二冬的学生最能体会老师的敬业精神,“孟老师的学术研究也丝毫没有落下,他再版了《中国文学史》,还在《国学研究》上发表了七万字的《陶渊明无弦琴的认同与启示》。”  病中的孟二冬不仅积极投入工作,还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孟菲说:“2005年春天,全校运动会,爸爸还出现在了中文系的仪仗队里。那年暑假,爸爸还参加了中文系工会组织的驾驶学习.一个月就拿到了驾照。爸爸还坚持练习书法,从欧体正楷练起,最爱写的一句是‘云山风度,松柏精神’……”  没有人对孟二冬说过他的病情,可是他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事去医院看他,在他床边看见一本《食管癌的食疗》。他说:“我知道很多人患了跟我一样的肿瘤,因为配合医生的治疗,现在都活得很好。”  就是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感染了他身边的人。“有的时候,我会在走出医院的瞬间流下眼泪,可是,我从来不在爸爸面前哭。”孟菲有些动容,“病房里每天都有笑声,因为爸爸的顽强给了我们信心。”  ……

编辑推荐

  《大爱有行》中访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对社会价值观、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北大人及有关机构,倡导先进的思想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体现出将思想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北大人精神,并以图文并茂方式梳理出北大公益精神之流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爱有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理想主义是北大的传统,但历史证明,北大人并非只会坐而论道,耽于理想而拙于行动,相反,行动上的勇于牺牲一点不输于思想上的敢于冒险。可以说,同“理想主义”一样,“行动主义”也是北大的传统,鲁迅所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即有思想与行动的双重指向。更需强调的是,北大人的行动精神不单表现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豪迈,以及游行示威慷慨赴死的壮烈,而更多时候表现为平日里默默地坚持,踏踏实实地工作,一点一滴地努力,毕竟,英雄只是极少数,大师和先知者也屈指可数,所以我们更应该把目光对准大多数人在常态下普普通通却实实在在的行动。
      北大110年校庆前夕,《大爱有行》作为“北大影响力”丛书之一出版有了更多值得回味的涵义。书中访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对社会价值观、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北大人及有关机构,叙述北大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和行动,突出他们行动与思想的紧密结合。北大精神在这个时代的精彩呈现,使我们感动并愿意身体力行。
      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观念的不断突破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对过去的反思也让人们对实用主义、物质主义有了更多的认可和更大的宽容。在这个时代,北大学生的思想五彩缤纷,且能相安无事,因而要概括校园文化或北大精神时,就比较困难了。北大学生有喜欢空谈的,有非常务实的;有忧患深沉的,有简单快乐的;有立志当明星的,有一心做学问的;有要挣大钱的,有想当公务员的……
      不过,毕竟燕园是个适合“做梦”的“精神家园”,它给每一个北大人心灵深处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在走出校园多年之后,往往“我已非我”,当初的梦想可能早已不见踪影,但当夜深人静独自面对时,曾经的一切还会让自己感动。
      《大爱有行》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大环境下,仍然有一批人,他们抱持理想,而行动更健——发明激光照排技术的王选,埋首学术的汤一介、乐黛云夫妇,毕业后志愿进藏的胡春华,以妇女权益保障为己任的郭建梅,守护中国江河生态的汪永晨,牢守“为社会再多做一些”理念的“慈善诗人”黄怒波,以回报母校为宗旨的“83”、“87”基金,进取在“俗与不俗之间”的聂震宁,还有实践平民教育的北大“平民学校”,以及山鹰社、爱心社等学生自发成立的公益社团……
      在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当属北大平民学校。根据书中“传承平等理念 成就平民梦想”一文所述,成立于2006年的北大平民学校由北大校内外老师和在校研究生利用周末时间义务授课,课程内容包括校史讲座、素质拓展、法律常识、计算机和英语等。其学员全部来自于北大社区中心、会议中心、餐饮中心等后勤系统。北大平民学校接续了90年前蔡元培校长支持创立的“平民学校”和“平民教育讲演团”,遵循“平等、参与、互助、共进”的核心理念,以轮流循环的方式,免费让北大3000多名外来打工人员学习。平民学校的效果非常明显,有学员这样说:“过去走在路上看到的都是北大的天之骄子,真的很羡慕他们。现在我们也有了学习的机会,生活充实了很多,走在学校里也会觉得很自信。”平民学校的实践证明了北大“以天下为己任”的现实担当百年来一刻不曾离弃。“平民学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北大对于农民工的反哺,更在于知识分子对兼济天下的坚守。”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周围,只要还有贫穷,我们就很难说自己富有;只要还有不平,我们就很难让自己心安。平民学校展示了真正的“大爱”,所有参与其事者都是让人钦佩的。
      《大爱有行》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总结:“今天的北大人或许少了几分张扬,但却绝不忘情于家国民族;或许少了些许狂傲不羁,但却更敢于为天下先;或许少了许多浮夸言辞,但却更加脚踏实地。”因为怀抱着理想,才会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坚韧;惯于深沉的思考,才能生发出无边的大爱和无尽的努力。
      当天下国家的豪情转化为具体实在的行动,我们看到了北大精神的生生不息;当爱与责任被北大人重新诠释,我们感受到一种永不熄灭的力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