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剑桥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罗杰瑞 著,胡双宝 导读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探索了汉语研究的诸多重要方面:汉语的历史和现状,汉语的音韵、文字、语法,汉语方言,白话与书面语,语言与社会等。作为外国语言学家研究汉语的著作,本书发现、解释了许多汉语使用者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能帮助我们不带偏见地看待汉语。另外,本书对普通语言学及语言类型学也有重要意义。    本书自1988年出版后就成为英语国家很多教授使用的标准课本.也列入国内多所院校语言学专业学生的阅读书目。适合从事汉语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等方面研究的学者和学生阅读,对汉语感兴趣的相关人士也可从中受益。

作者简介

Jerry Norman(罗杰瑞),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著名汉学家。他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在汉语方言,特别是闽方言研究上颇有建树。现已出版《汉语》等重要学术专著,发表多篇汉语研究论文,在国际语言学界有重要影响。

书籍目录

《西方语言学视野》总序《汉语》导读原书目录前言中国历史主要年代表第一章 导论 1.1 汉语的广泛含义 1.2 汉语的邻近语言 1.3 汉语的类型特征 1.4 汉语的系属 1.5 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联系第二章 汉语历史音韵学 2.1 汉语的历史分期 2.2 中古汉语的史料:《切韵》 2.3 宋代的韵图 2.4  中古音的构拟方法 2.5 上古音的构拟 2.6 早期官话 2.7 声调的演变第三章 汉字 3.1 汉字的开始 3.2 秦朝的汉字统一 3.3  古代汉字的各种类型及其名称 3.4 汉代汉字的发展 3.5 汉代以后汉字的发展 3.6 汉字的数量 3.7 汉字的适应性 3.8 汉字系统最近的发展第四章 古代书面语 4.1 古代书面汉语 4.2 语素和词 4.3  词类 4.4 古代汉语的句子 4.5 一些语法用字 4.6 表示地点和时间的修饰成分 4.7 名词和动词的修饰成分 4.8  名词化 4.9  并列结构 4.10 后世的古代书面语第五章 白话作品的兴起和发展 5.1 研究早期白话的资料 5.2 名词、量词和方位词 5.3  代词 5.4  谓词 5.5 词序的变化第六章 现代普通话Ⅰ 6.1  现代普通话的形成 6.2 名称的问题 6.3 普通话语音 6.4 声母 6.5  韵母 6.6  声调第七章 现代普通话Ⅱ第八章 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各种方言第九章 东南方言第十章 语言和社会注释参考文献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很好,可以用来学学专业英语
  •   全英文,看起来比较辛苦,买回后,只看了一点点,需要毅力哦~
  •   英文版的可以学专业词汇
  •   Worth re***** for linguists of Chinese and civilians.
  •   买这本书主要也是用来学学专业英语
  •   怎么不是中文版本啊
  •   前面只有一段汉语导读,其它的都是英文,如果不了解汉语的一些术语的英文,可以读一下,只是从另一个视角,也就是外国人的视角来讲解汉语,就深度而言,因为是国外的教材,针对外国学生,浅显一些。
  •   近视眼购买时要三思啊
  •      《汉语概说》(英文名"Chinese")是罗杰瑞先生的名著,1988年作为“剑桥语言概览”丛书的一种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语文出版社出版张惠英汉译本,此译本对于读罗杰瑞先生原著有所裨益,但是其中有几处误译。随手记下:
       1.p36:16 Samuel Martin(1953)作了一个高氏构拟音的音位分析,把元音数目减至7个。
       原文p39:Samuel Martin(1953) made a thoroughgoing phonemic analysis of Karlgren's reconstruction, reduce the number of vocolic contrasts to six.原文明明说对立元音减少到6个,实际上Martin的构拟也确实是六个主要元音,不知译者怎么改成了7个。
       2.同上页:17-18 Martin把高氏的构拟及赵元任的修正意见,作为中古音的有根据的拟音,从音位分析出发,加以音位化,使我们对中古音的认识有所进步。
       原文p39:Martin treated Karlgren's reconstruction,along with Chao's revision of it,as a valid phonetic reconstruction of Middle Chinese;his resulting phonemicization,while interes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honological analysis,did little to advance our knowledge of Middle Chinese itsself.这里的译文有两处错误,1)原文的as a valid phonetic reconstruction of Middle Chinese是指Martin认为高本汉和赵元任的拟音都是“实际音值的构拟”,需要加以音位化。译者不明白“valid phonetic reconstruction”的意思是“实际音值构拟”,说Martin把高本汉和赵元任的拟音“作为中古音的有根据的拟音”,大误。2)原文说Martin的构拟did little to advance our knowledge of Middle Chinese itself,意思是他的构拟从音系分析的角度看有意义,但对增进我们对中古音本身的认识却没有多少帮助,明显有转折的意思。译文却翻译成了“使我们对中古音的认识有所进步”,意思完全相反了。
       3.p132 王力(1967)提出,北京人并不能区别阳平调及由上声变来的所谓升调。
       原文是Wang and Li(1967),看后面参考文献可知,这是指王士元和李功普的《北京话的第三调》(1967),译成“王力(1967)”实在是粗心所致。
       伍铁平《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几个问题的思考》说:“有位研究人员所译的杰利·罗杰瑞(自取中文名)的《汉语概说》,至少有20%以上是误译,而且加进了译者的一些原则性错误论断(如说“汉语方言是不同的语言”;“汉字不合国家改革的需要”)。详见拙文《翻译科学著作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刊《外语与翻译》1995年第4期)。”
      
  •     □張惠英
       我關於崇明方言的研究,有幾個階段。最初是1963-1964年在復旦大學中文系時許寶華先生指導我寫的崇明方言畢業論文;其後是1979年在李榮先生指導下寫的《崇明方言的連讀變調》、《崇明方言三字組的連讀變調》;再後來1993年初版、1998年修訂版的《崇明方言詞典》。幾個階段都有一定的改進,但整個聲韻調系統並未改變;所指的崇明方言,都是當時行政區劃崇明縣即崇明島之內的方言。
        自2005年5月18日起,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橫沙兩個島劃入崇明縣。崇明縣從此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今崇明縣陸地總面積是1411平方公里,2005年底統計的人口70.1萬人(包括2000、2001、2004年分三批移入的三峽移民1514人。崇明縣檔案館提供)。
        這次所作《崇明方言研究》,我的視角從原來只看島內換成也看島外,不只看劃到崇明縣的長興、橫沙兩島,還看不屬於崇明但口音基本一致的屬江蘇省的海門、啟東、常陰沙三處方言。這是同一種方言,可以統稱為崇明話,只是在不同地域略有不同的口音而已。從歷史淵源看,啟東、海門本來就是很多崇明人圍沙開墾的結果。
        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至今,歷經差不多半個世紀,期間受普通話和上海話的影響,從聲韻調系統看,韻母 er (“二而兒耳”等字)也在人們口中出現了。而且,隨著本人對母語接觸的有所深入,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有意義的音節也需要加以補充。所以,《崇明方言研究》,就從聲韻調系統看,有了增加和補充。至於詞語考釋、語法現象,則過去的《崇明方言詞典》也多未涉及。
       在寫作過程中,崇明老鄉顧曉東先生用濃重崇明鄉音寫的散文集《太陽香》,他在《崇明報》上討論崇明方言詞語的《崇明方言筆記》,還有老鄉沈飛龍先生用大量崇明方言寫作的長篇小說《書遠堂六年記》的電子版手稿,都給了我大量的語料資訊和啟發;老鄉徐兵、郭焰兩位先生點校整理的明正德《崇明縣重修志》、明萬曆《新修崇明縣誌》電子本給我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近年出版的關於海門話、啟東話的論著,如袁勁先生《海門方言志》、
      王洪鍾先生《海門方言語法專題研究》(博士論文電子本,即將正式出版)等,也使我得到不少參照。
        《附錄》部分收錄正式發表的十二篇論文,其中十一篇是關於崇明話、吳語的研究,可供進一步參考。還有一篇《回憶丁先生的教導》。
        《崇明方言研究》的出版,得到張林先生的熱情幫助,謹在此深表感謝。
        今年,適逢丁聲樹先生誕生一百週年。本人數十年略知語言研究之粗淺門徑者,無一非由先生之陶冶。受益之深,紙墨難盡。感激之切,畢生不忘。今願以此書獻上,雖難報教誨之恩,祈亦申紀念之心。
      
      (張惠英,崇明人,現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研究員、海南師範大學教授。著有《崇明方言詞典》、《漢語方言代詞研究》等書。本文為即將出版的《崇明方言研究》一書序。》
      
      
      添加日期:[2009-07-29]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