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东渡

出版时间:2007-3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韩素真  页数:267  
Tag标签:无  

前言

  引子  鉴真精神永存 中日友谊长青——写在《鉴真东渡》出版时  大约一个月前,韩素真女士的长篇电视小说《鉴真东渡》完稿时,曾打过一个电话,要我们为这本书的出版写几句话。当时没有介意,很快,一摞书稿送到我们面前,并再次叮嘱写几句。读完书后,想到我们曾经共同为创作《鉴真东渡》电视剧打拼过的日子,激动不已。大功终于告成了,是该说几句话。  我们与素真相识,是在二00一年的夏天,扬州大明寺方丈能修大师专程来京,找我太太蒋琳,谈起想创作一部纪念鉴真大师的电视剧。能修是鉴真大师的第八十三代弟子,对鉴真感情笃深。我和太太又都是扬州人,不仅敬仰鉴真,而且与能修是多年的好友,便很快答应下来,开始筹划创作。首先是请谁写剧本。我找武警政治部电视剧制作中心陈胜利主任商量,让他推荐一位作者。陈胜利是电视剧圈内的名导之一,他毫不犹豫地推荐韩素真,介绍说她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创作过多部质量上乘的电视剧,而且喜欢读佛教文化的书籍,对佛教颇有感悟。这个信息一下抓住了我。写鉴真大师是一个严肃的佛教历史人物题材,作者对佛教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是个重要条件。初次接触韩素真,得知她先生也是个军人,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我们坦诚地交流创作想法。我们认为,鉴真是大唐高僧,世人熟知,必须尊重历史,比较真实地再现鉴真其人。鉴真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时十二年,在双目失明之后,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使命。创作中必须以弘扬鉴真精神为主线。鉴真东渡日本,除传播佛教外,还积极介绍中国的文学、医学、雕塑、绘画及建筑等,在中日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位做出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创作中必须始终抓住这个纽带。当然,既然是文学作品,在不损害主要人物形象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虚构必要的人物和情节,以反映大唐文化,烘托人物形象。我们当时还商定暂按十二集进行创作。这些谈来容易,做起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素真的创作是极其严肃认真的。为了写好剧本,她作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多次到首都图书馆查阅资料。我们也请在香港的朋友,借来大批境外出版的有关鉴真的史料和图书,供她参阅。素真身患类风湿多年,二00二年三月,我太太带她和另一作者素萍去扬州采访时,见她双腿关节肿痛,行走不便,很是心疼。她却说:“虽然没写过历史剧,但是写鉴真大师是我心灵的需要。”  剧本写好后,我们便开始跑立项。原以为立项不是难事。谁知一接触,才知道佛教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关是很严的,很少有人闯这个“禁区”。我太太碰了几次壁以后,又请出了素真。她毕竟长期在圈子里工作,对审批程序、人际关系要熟悉一些。两位女士四处奔跑,八方游说,终于有了结果。这里要特别感谢国务院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李培森主任,在申请制作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坚定地为该剧开了绿灯,最终得到批准。  就在我们几次物色导演、联系制作合作方、筹备开拍事宜的时候,李培森主任告诉我们,根据领导同志指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拍摄《鉴真东渡》,要求我们停止制作。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好消息,一则了却了我们一大心愿,二则相信此剧由央视拍摄质量会更好,影响会更大,我们毫不犹豫地让出了制作权。于是,按照制作中心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素真又将十二集剧本进行了大的修改,充实到十六集,并在此基础上,改写出这部长篇历史电视小说《鉴真东渡》。与剧本相比,小说中的故事更生动,人物更丰满,史料更详尽,情节更曲折,读来更吸引人。  这是一幅颂扬鉴真精神的壮丽画卷。鉴真是抱着“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的献身精神去日本的。作者以鉴真六次东渡的史实为基础,用详尽的史料,饱满的热情,忠于佛教语言的文字,集中刻画了鉴真的崇高形象,展示了鉴真为实现既定目标,坚定信仰,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鉴真弘法事业遭受的挫折,三次来自社会的阻力,包括如海的诬告,灵佑的阻挠等等;两次来自海上的风浪。紧接着第一次东渡失败以后,743年,他组织了规模极大的第二次东渡。一出扬子江口,就一再遭到台风的袭击,船只被毁,物资尽失,仅仅留得生命。更为惨重的是第五次失败,那一次他顺江入海,遇到特大风浪,在海上飘流了几个月,最后漂到海南岛南端的振州,辗转渡过雷州海峡,取道广西、广东、江西返回扬州,途中,日僧荣睿、弟子祥彦先后病死,鉴真本人也积劳成疾,双目失明。在这样的打击下,他并不消沉,五年之后,在他六十六岁高龄的时候毅然第六次东渡,多年愿望终于达成。今天,我们重读鉴真的这些故事,心灵不能不受到极大震撼。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好,一个民族也好,有了鉴真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事情不能做成!   这又是一部讴歌中日友谊源远流长的历史教科书。鉴真东渡的直接目的是弘法,而更远大的目标是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者在书中用了相当笔墨直接或间接描写了鉴真为友谊而去,为友谊而搏,为友谊而死的生动故事。其中鉴真与日僧荣睿、普照在东渡过程结下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相依为命、并肩拼搏的友谊,是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集中体现。曰僧玄朗落难后,被民女吴玉兰搭救并精心照料,也甚为感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源远流长,特别是两国文化交流,佛教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到了唐代,随着航海技术和人文知识的进步,为两国文化交流高潮的到来准备了条件。鉴真大师东渡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带去了大量大唐文化精华外,在留居日本的十年间,对于日本奈良时期光辉灿烂的天平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是日本戒法的开山祖和天台宗的先驱。鉴真在日本领导创建唐招提寺及内存的一些法物,可以代表我国盛唐建筑雕刻的最高水平,日本人民视为国宝。鉴真又是有名的药物学家,日本医药道奉为始祖。通过宗教的讲传,他和他的弟子们还大大促进了汉文学的传播。总之,通过鉴真的东渡,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门敞开了,两阔人民相互间的了解加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牢同建立起来了。中日友谊过去首先是由民间推动的,有着深厚的基础。今天,我们仍然寄希望于两国人民,深信有更广阔的前途。无论前进的道路有多曲折,中日友好的历史潮流谁也阻挡不了。这是历史的结论。    感谢作者奉献给我们这部好书。听说她的风湿痛真的好多了,这也许是鉴真大师的在天之灵对她的虔诚和辛劳的褒奖吧!   胥昌忠 蒋琳   二○○七年二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盛唐时期,鉴真大和尚接受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的邀请,发愿率领众弟子东渡弘法。正待启航时,如海诬陷告官,前功尽弃;买船出海触礁沉船,困守荒岛;第三、四次,又分别由僧侣以及弟子灵佑告官阻拦而连连受挫。第五次出海遭遇海风,船被推向天涯海角。归途中荣睿、详彦客死他乡,曾照黯然离去,鉴真也不幸双目染疾失明。然而,已是六十六岁高龄的鉴真仍以“不遂本愿,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携弟子们搭乘第十次遗诏使船东渡,完成了传律弘法的誓愿。”  鉴真大和尚在日本传法十年,使日本佛教得以建立完备的授戒传法制度,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他给日本带来的唐代新的佛学专著、中国书法、绘画、建筑、雕刻技艺以及医学知识,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鉴真大和尚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千百年来,被日本人民尊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之恩人”。

作者简介

  韩素真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国家一级编剧。曾策划编辑电视剧《咱爸咱妈》、《弘一大师》、《台湾海峡》等数百部集;创作《帕米尔医生》、《凝视黑夜》、《风雨中国心》等电视剧本;担任《智慧风暴》、《红灯绿灯》、《老娘泪》等电视剧制片人。其作品多部获得国内外电视剧奖。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武则天垂拱四年,也就是公元688年,鉴真出生于扬州一位商人的家里。父亲俗姓淳于,他经商有道,为人慈悲,每日里诵经拜佛是必做的功课。据说在鉴真出生的当晚,淳于家佛堂里佛像前的供灯灯芯突然爆出灯花,霎时光芒显出七色荷花形状,将佛堂映照得绚丽多彩。这个吉兆让淳于家喜形于色,知道将要来世的孩子是个贵子。  鉴真长到三岁时果然聪慧过人,识文认字一遍就会。虽然淳于以居士身份皈依佛教,但他知道佛家治心,道家治身,儒家治世。身为大丈夫首先要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的儿子只有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兼济天下才是根本之途。于是鉴真被送到私塾就学,在诸子百家和孔孟之道的熏陶中慢慢长大。可是淳于再也没有想到,他第一次带儿子到大云寺参加佛像开光法会,小鉴真就被佛像所表现出的威严、安详的神情深深地吸引了。他跟在父亲身后问这问那,竟然不想回家了。智满法师见到他后,对淳于说:“你这孩子慧根深厚,将来必有大作为。”  自此,鉴真就迷恋上了佛法,十四岁时,正式向父亲提出要去大云寺学佛。就这样,他走入了佛门,剃度为僧。所以,十四岁的叶知秋跟随而来,执意出家,也让他看到了这个孩子与佛门的机缘。回到扬州,鉴真亲自主持,为他正式剃度出家,法号祥彦,受沙弥戒。  就在少年跟随鉴真前往扬州的路上,在苍茫的大海上,正有四艘日本的大船正向西方大唐驶来,他们是日本国派遣的第九次遣唐使船。这是唐开元二十一年的夏天。  船在海上停停走走,已经度过六十余天了。  公元六、七世纪之交,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以后,日本朝廷通过“大化革新”废除了奴隶制,进入了历史上有名的“奈良时代”。由于皇室的提倡和扶植,日本佛教大兴。在封建制度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和不堪奴隶主贵族压迫而逃亡的部民,纷纷“私度”,出家为僧,把寺院作为逃避课税劳役的避难所。到八世纪初,日本佛教界僧侣滥冒,放任自流,僧纪不正,戒法不全,陷入一片混乱。朝廷对此局面虽然以严厉法纪加以制裁,但是收效却不显著。因此,如何使日本佛教有秩序地健康发展,成为天皇治国安邦的当务之急。  于是,被天皇任命为知太政管事的舍人亲王向高僧隆尊和尚讨教。  他说:“日本虽然想以佛教治天下,可是目前僧尼行仪堕落,纪律废弛,已经是病入膏肓。现在看来光依靠朝廷的法令,实在是无法整顿啊!我想,如果以佛教本身的教理教规,以佛祖释迦牟尼的戒律从内部加以整肃,才有可能彻底改变目前混乱的局面啊!”  “亲王说得极是。”隆尊说,“日本佛教的混乱,都是因为‘私度’出家为僧造成的。按照佛教的戒律,身为比丘和比丘尼都必须受具足戒,否则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僧侣。”  “这个具足戒应该是怎么个授法?”  “按照教规,僧侣在受戒的时候,戒坛中要有三师七证。可是日本目前没有精通律学的大德高僧,没有正规的授戒大师。”  “那就没有办法了吗?”  “听说大唐的佛教,无论各宗各派,都是以戒律轨范为入道之门,凡是不经过正规受戒的出家人,都不能承认他的僧籍,也不享受僧侣的特权。贫僧以为,日本要想尽快建立受戒制度,就应当派人到中国去延请精通律学的高僧,前来日本设坛授戒,宣扬律学。”  舍人亲王点头:“我赞同大师的意见。最近朝廷就要派出第九次遣唐使团了。请大师负责推荐合适的人选,随船一起前往大唐学习律学,务必延请高僧来日本。”  隆尊也很高兴:“贫僧一定认真挑选合适的人选,请亲王放心。”  隆尊选中的人是大安寺的荣睿和兴福寺的普照。  身材高大的荣睿听了隆尊的说明后,态度热情,两眼放光。  “我荣睿被选拔为留学僧,感到十分地荣幸。我愿意渡海去大唐修习佛法,报效祖国。“  隆尊转向清雅俊秀的普照:“普照,你呢?“  普照冷静地问道:“取法大唐,也是我的心愿。只是不知道派我们去主要修习哪一派哪一宗?”  隆尊口气沉着地说:“佛教传到日本以来,因为戒律不完备,造成了僧侣纪律松弛,寺院乌烟瘴气的混乱局面。而大唐佛法兴盛,曲章齐备,宗派林立,高僧代出。你们到了那里,首先要修习的是佛教律法。”  荣睿热诚地表示:“我们一定会学有所成。”  普照望了他一眼,也点点头。  隆尊提高声音说道:“我和舍人亲王派遣你们两个人去唐国,除了修习,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  荣睿和普照精神为之一振,身体稍稍前倾。  隆尊:“你们学成以后,要从大唐聘请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传戒师到日本来讲律授戒,整顿佛教的秩序。”  荣睿、普照一怔:“聘请唐僧?”  隆尊:“对。朝廷欲以佛教治天下,即使耗资建造再多的佛像和寺院,而不去探求佛法真谛,整备戒律,那也毫无意义。更不像话的是现在许多同佛教毫不相干的人,为了逃避课役纷纷出家,品德堕落,行仪不检……唉,为了拯救这混乱的日本,只有以戒律来制伏诸恶了。不管怎么样,你们也要从大唐聘请一位高明的戒师来啊。”  荣睿、普照点头。  隆尊送两位年轻僧人走出元兴寺。  隆尊交待道:“要聘请大德高僧来日本,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选聘高僧要具有慧眼,你们到唐国要多学、多问,与那里的僧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他们才能帮你们物色最出色的高僧。”  荣睿、普照颇感使命重大,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隆尊说:“贫僧在这里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荣睿、普照恭礼合十:“请法师和舍人亲王放心,我们一定不负使命。”  此时,夕阳西沉,寺院笼罩在一片玫瑰红色的晚霞之中。  悠悠的钟声响起,似乎在为两位青年僧人壮行。  公元733年四月,唐开元二十一年的春天,两位接受特殊使命的青年僧人荣睿和普照乘第九次遣唐使船前来中国,随行的僧人还有玄朗、玄法。所幸的是他们乘坐的第一船、第二船,在海上漂泊了三个多月,于八月先后到达了中国的苏州海岸。遣唐使团被朝廷接到东都洛阳。  主洛阳东京,大福先寺在太阳的照射下。殿宇楼栏,气势不凡。  荣睿、普照、玄朗、玄法被一位鸿胪寺卿(朝廷管理来唐外宾的官员)引导着走在寺里的路上。  鸿胪寺卿布置道:“奉朝廷敕令,诸位法师来大唐学习律法,将从定宾律师受具足戒,然后拜师研习律学。”  荣睿四人高兴地答应着:“是。”  就在四位日本学问僧安心学律的时候,鉴真在扬州大明寺打坐时得了一个奇怪的感应。那一天白天,祥彦一如往常般来到鉴真的禅房,手脚麻利地收拾打扫着,他擦洗到鉴真的案几旁,看到上面有几卷书,是《法华玄义》,便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连鉴真何时进来都没有察觉。  “祥彦。”鉴真轻唤一声。  祥彦忙放好书卷:“师父。”  “祥彦,为师布置的律部四律五论都读完了吗?”  “读完了,师父。可是,有些地方尚不能通晓,常被绊住。”  鉴真坐下,亲切地说:“前代律学大德的章疏著述,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写,观点和论述常有分歧,要仔细辨析才能明了。”  “我记住了。”祥彦说着捧起《法华玄义》说:“师父,天台宗的教理,我也是似懂非懂,还请师父指教。”  鉴真欣然一笑,对这个眉清目秀,聪慧刻苦的弟子,他从心眼里喜欢,他说:“学佛要精进努力,持之以恒,只要功夫到了,自然会一通百通。”  也许是白天祥彦提到了天台宗,以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也许就是一种说不明白的命运启示。晚上,禅房里没点灯,月光照射进来,鉴真微闭双眼,端坐在蒲团上打坐。恍兮惚兮之间,似有亮光慢慢扩展开来,他警觉地望着,只见一位六十多岁的僧人从光中慢慢显身,面容很慈祥地与他对视着。  ……

编辑推荐

  《鉴真东渡》是一部讴歌中日友谊源远流长的历史教科书。鉴真东渡的直接目的是弘法,而更远大的目标是缔结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者在书中用了相当笔墨直接或间接描写了鉴真为友谊而去,为友谊而搏,为友谊而死的生动故事。其中鉴真与日僧荣睿、普照在东渡过程结下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相依为命、并肩拼搏的友谊,是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集中体现。日僧玄朗落难后,被民女吴玉兰搭救并精心照料,也甚为感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源远流长,特别是两国文化交流,佛教起到了很大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鉴真东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