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爱情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武歆  页数:299  字数:2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故事发生在1938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出身官宦家庭的北平热血青年彭登科,为了爱情、理想和自由,追随仰慕已久的曾一同参加“一二·九”游行的北平进步女青年苏贞来到延安,并与因追求创作自由的山西青年王新语和躲避婚姻逃离家庭的浙江女青年倪裴相识。由此4位出身于不同家庭的男女青年成为要好的朋友,他们在民族危亡、社会动荡之际,在高举抗日旗帜、万众瞩目的延安,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生爱情大剧。

作者简介

武歆,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现在天津作协专业创作。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树雨》等4部,小说集《诺言》,散文集《习惯尘嚣》等。在《当代》《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名作欣赏》《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西安激情第二章  遭遇匪险第三章  初识延安第四章  在抗大的日子里第五章  乡下第六章  来了抗日大英雄第七章  不一样的战场第八章  群英会第九章  战北平第十章  高原寒第十一章  生与死第十二章  爱情延安第十三章  无语的英雄

章节摘录

  初到延安的时候,马中华还不叫光明响亮的马中华,叫一个很古旧的名字——彭登科。  当时到了延安的青年学生,掀起了改名字的大风潮,许多人都热血沸腾地改了名字,甚至改了姓。之所以改姓名,有多种原因。有的是为了与过去的生活彻底绝裂,表达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也有的是为了安全起见,不给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家人带来生命危险。彭登科改姓名,是为了纪念崭新生活的开始。从字面上理解“马中华”很好理解:马克思的“马”,中华民族的“中华”。彭登科是一九三八年夏季到达的延安,转过年来的春天,他就意气风发的想要改,但始终没有一个名字令他满意。拖到了一九四三年的春天,但又因多种原因,始终没有叫起来,周围的人还是习惯称呼他彭登科。直到一九四五年,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关键时刻,他才正式改叫马中华。  下雪了。漫天遍地的黄,变成了无限宽广的白。站在任何一处眺望延安,好像窑洞、山峰,还有其他的建筑,都变成了天上的白云。不远处的宝塔山,在漫天白雪的衬托下,仿佛在飘动一样。这样的美景,在严冬山看来,却是沉重的、压抑的。他一直处在焦虑之中,感到肩上的重担越来越重了,只要一天找不出来隐蔽的电台,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废物,一个无用的人。他觉得四面八方都是嘲讽的目光,对不起上级领导,也对不起延安所有的民众。严冬山是一个责任感极强的人,他有一种要承担一切的使命感。但是令严冬山非常奇怪的是,自从使用电波测试仪之后,那部经常神秘出现的电台忽然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就好像从来没有过一样。心情焦虑的严冬山决定主动出击。他踩着没膝深的积雪,带领治安科的人,把测试仪搬出屋内,安置在了山上,在没有物体遮挡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严冬山认为,在这样的大雪天气里,敌特有可能加紧活动。严冬山亲自蹲守在一座废弃的破窑洞里,时刻坚守在电波测试仪的旁边。饿了,啃一口冷馍;渴了,喝一口凉水。他的属下都劝严科长下山,可是严冬山还是坚守。但那部曾经异常活跃的电台,还是没有出现。因为还有别的工作,严冬山最后依依不舍地下了山。  严冬山越发消瘦了,他整日地不睡觉,即使躺下了,脑子里也都是工作。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必须在明年春节到来之前,把潜藏的特务和反革命分子抓出来,还要把彭登科搞清楚。  这天严冬山再次与彭登科谈话,他要从各个方面,把彭登科的精神防线彻底摧垮。严冬山有意将“战线”拉长,不仅针对北平之事,又重提旧事,继续质问彭登科,为何在西安要躲避审查来延安,并针对他以往的生活作风、爱出风头、小资情调、投机革命等等诸多问题,进行排山倒海般、狂风暴雨式的批判。已经在黑窖里待了一个多月的彭登科,已疲惫无力,面对严冬山更加严厉的审问,他没有激烈的反驳,只是闭着眼睛,不住地摇头。因为总是面对黑暗,突然出现在阳光下,彭登科总要下意识地闭上眼睛,他不能睁开,只要一睁开,觉得有千万个银针在穿刺他的眼睛,会疼得受不了。尤其是当他突然看见外面的天地一片雪白时,竟然吓得大叫一声,似乎遇到了极为恐怖的事情。严冬山观察着彭登科所有细微的变化,他明白,彭登科的精神防线就要垮了,他必须给予更大的外界冲击。  严冬山再次想到曾经与彭登科关系密切的王新语。他觉得王新语这个“通道”最有利用价值,果然,被找来“谈话”的王新语刚一进屋,严冬山就发现他的面部因紧张而不断地抽搐。为了更好的制造紧张空气,严冬山没有理他,也不让座,依旧低头看材料。大约两分钟过后,王新语颤抖地问了一句什么,严冬山这才把头抬起来。严冬山明白地告诉王新语,今天把他叫来,就是想听一听他经过整风学习后的感想。严冬山的语气,没有一点色彩。但越是没有任何语气,反而越是带着不可琢磨的多重意味。  曾经像大将军一样指挥演员的王新语,现在面对严冬山,像是小学生面对严厉的老师。王新语小心地问严科长,他能不能坐下来。严冬山“哦”了一声,王新语这才小心地坐下。严冬山看着动作有些僵硬的王新语,恍然大悟,原来王新语要求坐下,是为了解开自己的腰带。王新语解开腰带,背过身子,从里面掏出了什么东西,转过身,又把裤子重新整理好。王新语把一个灰色的布包打开,严冬山这才发现,原来是七八个笔记本。笔记本没有皮,用粗糙的马兰纸装订而成,几个笔记本摞在一起,厚厚的,像是一块大砖头。  王新语双手把“大砖头”送给严冬山,虔诚地告诉严科长,这是他的笔记本,记了好多年,尤其是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开始,他记得最详细。王新语特别强调,这里面不仅记录着他的思想,还记录着他知道的所有事情。严冬山接过来带着体温的笔记本,翻了翻,认可了王新语的做法。面对党,不仅要说心里话,还要把自己的胸膛敞开,要把脑子里的东西统统亮出来,要让党看得清楚,这样才能争取更大的进步。严冬山指着笔记本,意味深长地说,你的思想在党这里了,你可以安心地走了。  王新语走出社会部,长舒了一口大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上交笔记本,是王新语苦思很久才想出的办法。自从那天在排练场门口,严冬山若有所思地走了以后。王新语就知道,自己早晚要面对更加严重的事,尤其是有关彭登科的问题。这段时间,王新语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大会,“整风”的大风暴,让王新语胆战心惊。隐瞒当年在阎锡山学校之事,时间过去得越久,越是仿佛背上一个大石碾,压得他喘不上气来。所以他想到了上交笔记本的办法。因为笔记是最好证明当时内心全部想法的证据,是可以让组织信任自己的最好办法。当然,笔记里面没有记录他在阎锡山学校的事。  王新语在雪地里慢慢地走,脸冻得生疼,很快冷风就把身上的一点热气给打走了。刚才的解脱,很快也就过去了。他好像又感到有点失落,至于失落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说不清楚。走着走着,王新语忽然站住了。由于大雪的缘故,好多东西都被遮蔽,许多熟悉的景物在大雪中变得陌生了,由于没有了参照物,他走迷了路。他站在茫茫雪地中,四处张望着,不知道该朝哪里去。  与不知走向哪里的王新语比起来,严冬山却找到了“路”,找到了一条解开彭登科谜团的大路。当天晚上,严冬山挑灯夜读王新语的笔记。他看得很仔细,终于发现了重要内容——彭登科借助一面国民党的党旗,带领被蒙蔽的王新语来到了延安。严冬山“啪”的一声,把笔记本掷在了小桌上,油灯的灯苗被厚厚的笔记本震动,快速地跳动,几乎快要灭掉。严冬山激动地叫道“彭登科呀,你革命动机真是不纯呀,多好的证据呀”,他在屋里快速走动,把披在身上的棉袄扔在旁边,点上一支烟,狂热地吸起来。屋里烟雾腾腾,呛得他不住地咳嗽,严冬山整整看了一夜,一直看到东方发白。  本来第二天早上,严冬山就要迫不及待地重新提审彭登科,因为上午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他决定下午再开审彭登科。  上午的这个会,严冬山非常重视。是为新来的社会部的年轻干部们开会。真是凑巧,会议室的地点,离关押彭登科的黑窖很近,就在对面,中间隔着一条小土路。会上大家鼓掌的声音,惊醒了黑暗中昏昏欲睡的彭登科。后来他听到了严冬山的声音,完全是下意识的警觉,他跑到窑洞门口,把耳朵贴在了门缝上,努力听着严冬山到底在说什么。严冬山慷慨激昂地讲话,先是总体讲了社会部的任务,还有工作性质,以及如何做好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他把当好一名战士、尤其如何当好社会部战士,总结成四个字——提高警惕。讲话最后,他激动地讲了一个故事。严冬山说,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说明“提高警惕”的重要性。严冬山讲,当年有一个年轻人,是陕西省委保卫部里的通讯战士,专门给首长送发重要文件。有一次在夜晚,他要把一份重要文件送到地委书记那里去。没想到,在送信前,他最要好的一个战士,肚子疼得不行,喊他帮助。这个通讯战士帮助了这个平日关系最好的战士,没想到这个战士,为了两根金条,已被特务收买,成了一个叛徒,这个叛徒把那个通讯战士打伤,然后带着这份重要文件逃跑。后来这个通讯战士醒过来,大喊来人一个班的战士前去追捕,但最后没有追到,却在路上被特务阻击,牺牲了两个十七岁战士的生命。后来,省委又紧急修改了原先的工作安排,尽管挽回了一些损失,但还是造成了很大损失。  彭登科隔着门缝,断续地听了严冬山的这个深情故事。后来他又听到严冬山几乎是带着哭腔大声地说,当年的那个通讯战士,不是别人,就是他——严冬山。随后,彭登科又听到了严冬山更加洪亮的声音,他说年轻的同志们呀,要想做好保卫战士,尤其是我们社会部的干部,首先要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不能随便相信一个人,哪怕这个人职位有多高!我们要以革命利益为重,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同志们,警惕呀,时刻警惕着!会场上响起热烈的口号声,大家喊着“抓出坏蛋!抓出特务!”“打倒日本侵略者!”“共产党万岁!”随后,全体人员站起来,唱起了《国际歌》。

编辑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集中展示了以彭登科为代表的热血青年在延安艰苦卓绝同时又是自由民主的崭新生活中的故事,他们经历了从单纯的不适应新的环境,到最后完全融入到工农大众之中的精神蜕变的成长过程。同时还描绘了主要人物彭登科和苏贞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背景下,在走向人生成熟的同时,他们炽热的爱情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最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崇高境界。  该作品以抗战8年为经、以彭登科和苏贞爱情故事为纬,编织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的延安各界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并且再现了独特的延安风土人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延安爱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个人觉得文字比电视剧更贴近生活,电视剧有点离谱
  •   书上写的更全 但是感觉电视感情渲染的更好
  •   喜欢喜欢很喜欢。
  •   爱情是个不变的话题,变化的是这个世界
  •     看完了武歆老师的《延安爱情》,合上书时,嘴里第一声唱出了的竟是《因为爱情》。
      延安爱情是如此浪漫。
      在红色革命年代。渲染出的爱情竟比那火艳的玫瑰更加令人炙热。
      纯洁。生硬。大爱。是那个年代的爱情被冠上的形容。
      而它又是直白的。在那个年代的革命者们直来直去绝无迂回。敢爱且敢恨。
      浪漫。却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被允许摊开的形式。
      而延安爱情是浪漫的。它的浪漫是刻在骨髓里的。它的纯洁歌颂着生命,它的生硬刻响了嘹歌,它的大爱承载了战场上的千军万马用以最大热忱奔向祖国的胜利。
      它不用任何的形式只需爱与被爱的双方将这种浪漫刻印在心里。只一个眼神便已有了足够的默契。
      这种浪漫。更加让人感动。更加让人刻骨铭心。
      
      延安是唱响自由的地方。延安人民自然也赞同爱情的自由结合。
      它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种全新的态度。叫新爱情。
      它摈弃盲婚哑嫁。它不赞赏小资情调。它是现代自由爱情的新源。
      
      武歆老师用他娴熟的文字干净地诉说着延安爱情。男女主角自然是必谈的话题。
      彭登科与苏贞。苏贞与郑大龙。彭登科与倪裴。王新语与苏贞。倪裴与方义。郑大龙与淑青。许坤善与关文波。大柱与小凤。... ...
      这些知名与不知名的爱情在延安的土地上遍地开花。美丽。鲜红。
      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人生。故事。爱情。生活。唯一相同的便是他们的信念。革命胜利的信念。而正是拥有着这份相同的信念,更加让他们肯定了彼此。更加坚信彼此能够并肩永远的走下去。
      
      关文波说过,如果彭登科是明着爱苏贞,那么苏贞就是暗地里爱着彭登科。什么是爱,就是不管不顾,就是可以牺牲一切。这段往事便是彭登科与苏贞最初的故事。他们相识于北平,相爱于延安。
      郑大龙的出现。让苏贞否定了和彭登科的爱情。因为郑大龙成熟,有英雄的气概。而彭登科幼稚,总像个大孩子。同在战场上相处的一段日子,她由心里敬佩崇拜这位英雄,了解了郑大龙与去世淑青的爱情。才让苏贞更加坚定了和郑大龙之间的爱情。直到郑大龙的牺牲,促成了王新语和苏贞的结合,但并非苏贞爱王新语,只是因为要好好照顾郑大龙的遗孤小燕子。
      彭登科在被严冬山调查的一年多里受尽折磨,意志消沉。倪裴的单纯心思融化了彭登科,让彭登科重新振作起来。倪裴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奔走着。她就像是一支琴,彭登科只要看到她,就会在心里唱响希望的歌声。渐渐的,彭登科察觉他与苏贞的爱情已经没有了,或者说,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甚至在怀疑,与苏贞那时是激情式的碰撞,他质疑了他们的爱情。而和倪裴的感情却是通过了长时间的相处而渐萌生的。他选择相信与倪裴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最终他们结婚了。
      许坤善是故事里绝不能忽略的人物。她是革命新女性的代表。她坚韧。热忱。她比路边野草还要顽强隐忍。她与关文波也有一段爱情。他们的结合是最让人觉得不可置信的。他们相敬如宾,他们之间不像是青年人那样爱得热烈。他们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真正的精神恋爱。比起爱人,他们更是同志,更像是出自同一根脉的亲人。他们的爱情最是自然。
      我在这里不想多谈及王新语与苏贞的结合。王新语是爱苏贞的。可他的爱太过自私。有句话彭登科骂王新语很是正确:“一个人可以怯懦,可以逃避,但绝不能出卖,不能无耻”。尽管王新语的思想终获觉悟,他也以战场上的牺牲自赎。但我始终无法喜爱上这个人物。即使他对苏贞的爱是狂热的。
      倪裴与方义最终没能走到一起我很是惋惜。方义的死是倪裴心里永抹不去的伤痛。她对方义的怀疑更让倪裴觉得是对方义的侮辱。方义的木讷衬托出了他内心对于爱情的炙热。他的爱那么深,深藏在看不见阳光的地方,他是为了革命牺牲自己的爱情。他的爱刻在了倪裴的心里,相信永远也不会淡掉。
      王新语死在了战场。倪裴为新生代克死他乡,葬在了赵家窑。
      辗转辗转。苏贞和彭登科又走到了一起。
      
      我可以提出我的质疑么。
      这一对对的爱情。不断的更换男女主角。这是比三角恋还要复杂的关系。
      如果彭登科和苏贞之间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郑大龙呢?倪裴呢?他,她在她,他的心里又是什么呢?
      如果彭登科和苏贞之间一直都有着爱情,那么他们曾经对彼此爱情如此坚定的否认又作何解释呢?
      武歆老师的恋爱观究竟是什么。他想要阐述的延安爱情又是怎样的呢。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我可以这样定义么。
      苏贞对郑大龙是崇拜的爱。
      彭登科对倪裴是怜惜的爱。
      这都是爱情。
      而彭登科与苏贞,可以认为是冬季大雪的缘故么。好多东西都被遮蔽了。许多熟悉的景物在大雪中变得陌生,由于没有了参照物他们走迷了路。
      然而兜来兜去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他们诉说了彼此的爱意。发誓深爱对方直到永远。
      
      在我看来只要彼此之间有感情,那便可称作是爱情。
      爱情的定义并不仅限是男女之爱。
      有爱的感情便叫做爱情。
      小爱。大爱。私爱。博爱。一切皆是爱。
      区别仅仅是为了不同的某物更加放些心思而已。
      人间处处是爱,只是每份爱的分量不同。而分量多一点的感情则会被人圈出冠上名词。这便有了亲情,爱情,友情的分别。而这些感情都同出于人的心发出的爱意。
      就像没有绝对的绝缘体一样。爱情的本身并没有界限。
      
      武歆老师在书中多次用树去做比喻。其中有段话我很喜欢。“大树在生长的时候,会把根须扎向土地的最深处,那些顽强的根须,要冲破坚硬的土地,才能牢牢地抓住大地,任凭分吹雨打,也不会把树拔掉;而树的另一方向,却向着天空伸展,尽可能的伸到最高处,去迎接太阳。所以说,树的长大,就是一种永远进取的精神。”
      
      《延安爱情》读了有半个月的时间。今天读完后满满的心情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饱饱的读完这本书是如此满足。
  •   评论的很不错,我刚看完这书,整体感觉很流畅,虽然内容和封面一样,太红了些,呵呵。赞同楼主对他们爱的定义,苏贞对郑大龙是崇拜的爱,是在革命的战火中红色的纯洁的爱。彭登科对倪裴是怜惜的爱,是患难中两个热爱生命的人的真诚。这些都是爱情,谁说爱情只能唯一呢?而彭登科和苏贞,就是那种真的默契,真的关心,心底都有对方,转了一个大圈,不论什么地点和时间,互相等着对方的那一个人。也是我们一直希望的爱情,不论是在哪个年代。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看电视剧,我看完书挑着瞄了几眼,发现对原书改动的很大,于是对电视剧没什么兴趣了。
  •   是的。看完书,我就去看了电视剧。原本也是因为想看电视剧才去看的书。
    的确电视剧改动很大。但电视剧的情节抹去了我对原著的很多疑问。电视剧里只有一条主线,就是苏贞和彭登科,他们彼此非常肯定彼此之间的爱情。而原著里苏贞一直否认他们的爱情,而且感情的箭头也是对调了的。原著对苏贞和彭登科开始恋爱写得不多几乎没有怎么写,但是电视剧里却演的很细致。我也很感动。电视剧里的感情很温暖很感动没有书中的情节那样有棱角,只可惜电视剧的结尾让我有点遗憾,彭登科结婚了,苏贞孤老了,最后也没有见上一面。有点可惜。
    严冬山和许大姐这对改成这样实在是跳跃的太大了。呵呵。不过我比较喜欢电视剧里的严冬山,呵呵。
  •   电视剧 演的很好,非常感人。因为看了电视剧 所以 打算找书来看一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