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碧透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作者:冯俊科  页数:191  字数:12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军旅小说,它有意回避了一般军旅小说中“铁血、英雄、牺牲、崇高……”等宏大瑰丽的画面,而是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写出了70年代初至80年代,部队中的四十个小故事,短小精悍,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读起来轻松有趣,写活了一座军营,写活了一群人。
  作者从一群年轻人参军的途中开始,写到生活、训练、嬉戏和站岗等故事,前后近十年的军营生活,反映了社会、时代和人的进步和变化。性格鲜明的年轻士兵们,在一个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中轮流担当主角,每篇故事各自独立,但依次看完之后,你会发现这一个个小故事组合成了立体全景的军营日常生活图景,每翻开一个新的故事,都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军营中的年轻人,宛如移步换景,景随情变。
  作者既是一位社科理论学者,又拥有多年的军旅生活经历,小说语言从质朴中透出一种洁净,隐然有孙犁散文一般的清新优美,令本书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现实感和情怀,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止步于怀念和感喟,而是以极为含蓄内敛的方式表现了观念的变化,表达了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层次反思。

作者简介

  冯俊科,1972年参军,翌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市委副秘书长。现 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出版有《帝王治国策》、《西方幸福论》、《两槐居论稿》等专著,《写在墙上的思念》、《并不遥远的往事》、《江河日月》等散文集和《有话直説》杂文集等。

书籍目录

从军路上
紧急集合
叛徒“刘小宁”
谁把他姑姑照片贴墙上
深夜忆苦饭
被窝里的“糖衣炮弹”
老兵的歌
两个花枕头
候一圈的演员梦
自杀的新兵
第一个被处分的新兵
第一个被表扬的新兵
著名作家“黎烂嘴”
过年杀猪
失踪的新兵
私改军装的小裁缝
班长“梁老虎”
丢枪的罗班长
分兵
电鱼身亡的上士
“黑典型”黄华平
锅炉蒸馒头的炊事员
大梁山的呼唤
得麻风病的魏排长
贺编辑
火红的杜鹃花
多情的凉头河
山中,一棵难忘的枇杷树
没能发稿的采访
倒在风雪中的参谋长
文工团的桃色新闻
女军医林荣
军营旁边的那条河
爱打扑克的政委
“革命”的洪文采
“五七连”的男娘们儿
女兵柳晓雪
雪夜遇大嫂
情断军营
难进405团的兵

章节摘录

  每个班的宿舍是一间20多平米的平房,16个新兵,加上一个老兵班长,共17个人,打地铺睡,显得非常拥挤。可指导员说,红军长征时别说住房子,连草棚都没有,天当被子地当床,草根树皮当干粮。我们是红军的后代,要学习前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拥挤更能增强团结,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孙火星去帮厨,每天五点多起床,夜里十一点多回到班里睡觉。上班和下班时,都在黑暗中摸索着穿、脱衣服,进、出被窝。由于天太黑,孙火星经常不是错钻了外出站岗哨兵的被窝,就是穿走了铺位两旁战士的衣服。加上兵们对他帮厨的妒忌,不少人开始想办法整治他。有一次晚上回来,他摸遍了每个睡觉的位置,每个位置都有被窝,被窝里都有人在睡觉,没了他睡觉的地方。他不敢开灯,以为进错了房间,跑出屋外看看,没有错。又进屋里摸,还是没有摸出空铺来。他摸住了几个兵的脚,被恨恨地踢了几下,吓得他不敢再去乱摸,只得蹲在门口,一直蹲到第二天凌晨五点钟去厨房上班。原来兵们均摊了他睡觉的地方。  孙火星为了改善和班里战友的关系,开始利用在炊事班帮厨的方便,为九班做点好事。有一次连里改善生活,他在掌勺分菜时,其他班的菜桶下面全是菜,只是在菜上面放几勺肉。九班的菜桶下面全是肉,只是在肉上面放几勺菜,菜上再放一点肉。平时分饭时,别的班打到饭盆里的米饭是虚的,九班饭盆里的饭则被按得瓷瓷实实。第二天食堂要做什么饭,别的班战士们还在猜想,九班的战士就已经早知道了。孙火星睡觉的左右邻居,一个叫郑麦成,长得五大三粗,饭量极大。另一个叫原江明,长得又细又高,也很能吃。他俩从孙火星的身上更是得到了不少好处。开始大家还没有觉察,后来有人发现,这两个人过去经常喊饿,现在再没喊过。还发现郑麦成和原江明主动给孙火星铺被窝,说是怕孙火星回来晚再铺被窝会影响他们睡觉。有人质问他俩:“过去不怕,现在怕了?过去均摊孙火星地铺的不就是你两个出的主意吗?”问得他俩无言以对。在郑麦成的右面睡的叫刘国平,心很细。他发现只要孙火星回来躺下后不久,郑麦成就会把头蒙到被窝里,半天不出来。有一次,他看见郑麦成又把头蒙了进去,就猛地掀开他的被子,用手电筒一照,发现郑麦成嘴里正含着一大块馒头,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惊吓得憋在嘴里呜呜直叫。接着,有人也掀开原江明的被窝,发现他嘴里空着,手里却拿着已经啃了几口的馒头。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千山碧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军旅小说,它有意回避了一般军旅小说中“铁血、英雄、牺牲、崇高……”等宏大瑰丽的画面,而是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写出了70年代初至80年代,部队中的四十个小故事,短小精悍,小处入手,大处着眼,读起来轻松有趣,写活了一座军营,写活了一群人。作者从一群年轻人参军的途中开始,写到生活、训练、嬉戏和站岗等故事,前后近十年的军营生活,反映了社会、时代和人的进步和变化。性格鲜明的年轻士兵们,在一个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中轮流担当主角,每篇故事各自独立,但依次看完之后,你会发现这一个个小故事组合成了立体全景的军营日常生活图景,每翻开一个新的故事,都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军营中的年轻人,宛如移步换景,景随情变。作者既是一位社科理论学者,又拥有多年的军旅生活经历,小说语言从质朴中透出一种洁净,隐然有孙犁散文一般的清新优美,令本书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现实感和情怀,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止步于怀念和感喟,而是以极为含蓄内敛的方式表现了观念的变化,表达了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层次反思。
  •   十二万字的一本小书,一下子把我带回了四十年前的部队生活,那山那水那人,苦和累,汗和血,情和义,难忘青春岁月。
  •   给父亲买的,据说是写他们那个时候的军旅生活,写得很生动。
  •   相近相同的经历会产生共鸣,继续写吧,意犹未尽。
  •   送给老公的……
  •   给老爸买的 很喜欢
  •   一晚就看完了,,,很好,,,
  •   每个小故事都是军中的一些小事小细节正好连起来反映出了当时的军旅生活。也是作者的一本回忆录,如果不喜欢的,那就不建议入手了。
  •   以为是小说,怎么看怎么不是。一般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