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

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崔唯,谭活能  页数:161  字数:234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艺术设计,是以美化人们衣、食、住、行、用为目的的装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艺术设计的专业基本功和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以上两种能力的具备,是通过学习下列课程达到的:①美术基础——素描、色彩、中国画;②装饰基础——图案(具象装饰变化)、构成(抽象装饰变化);③设计基础——字体、版式、透视、制图、画法、印刷、摄影、计算机应用;④专业课程——服装设计、服装面料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史论;装潢设计、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店面设计等等。  我们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的知名教授以及各专业设计机  构的知名专家,合作编写的这套系统完整、适用于高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用书,是高校、成教、自考、设计师、自学者学以致用的优秀教材。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提倡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吸取国外精华;既重视实用性,又重视装饰性与科学性;力争做到强化基础,掌握画法,丰富构思,充实设计,使其成为既符合时代需要,又富有专业特色的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材。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本套教材难免有不当之处,真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崔栋良  2002年2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本书生动地阐释了色彩的三属性(明度、色相和纯度)、色彩的表情、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肌理表现等内容,并附有百余幅图,便于读者理解、借鉴和学习。
本书适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考生作为教材,亦可为艺术设计自学者、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崔唯、谭活能著崔唯,北京服装学院色彩研究设计中心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书籍目录

一、概论(一)学习色彩构成的意义(二)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及特性(三)研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四)色彩构成于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二、揭开色彩形成的奥秘(一)光(二)物体(三)眼睛三、熟知色彩的基础知识(一)色彩类别(二)色彩三属性 (三)色立体(四)色彩混合形式四、研究色彩的视觉生理现象(一)视觉适应(二)色彩的视错形象五、各尽其趣的色彩表情(一)红色表情(二)橙色表情(三)黄色表情(四)绿色表情(五)蓝色表情(六)紫色表情(七)白色表情(八)黑色表情(九)灰色表情六、开发色彩的联想能力(一)色彩联想的决定因素(二)色彩联想的类型七、凝聚色彩本质力量的色彩象征含义(一)象征艺术理念的色彩(二)象征等级制度的色彩(三)象征宗教信仰的色彩(四)象征政治意志的色彩(五)象征其他含义的色彩八、学会驾驭色彩美的设计原理(一)色彩美的形式法则(二)色彩美的构成方法九、关注色彩的肌理表现(一)色彩的视感肌理构成(二)色彩的触感肌理构成十、注重色彩资料再创造的价值(一)观察色彩(二)积累色彩(三)表达色彩彩色图例后记

章节摘录

  其次,磨炼色彩感觉,即借助大量色彩构成练习去加强设计者对色彩实体的敏锐感与把握  能力。就生理学上探究,由于人的色彩感觉与生俱来地存在优劣差异,人们对色彩的条件反射便有着强弱之别。如色觉发达的人天生即对色彩刺激的反应灵敏迅捷,而色觉欠缺的人则较为迟钝木讷。例如,19世纪法国印象派的佼佼者——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塞尚等人创作的那些光彩夺目的绘画作品,有力地证实了他们具有超凡脱俗的色彩天赋以及无与伦比的色彩想像力和创造力。如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画的桌布常由数十种差别细微的色彩匹配而成,却依然不失白色的魅力。而莫奈在晚年因受白内障眼疾的困扰,视力急剧下降,甚至难辨颜色。在此情况下,莫奈仍凭借多年的色彩创作经验与功力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非凡的色彩灵性,仅根据颜料袋上的标签即凭直觉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巨幅封笔之作《睡莲》。这些画家的作品犹如一个个闪烁着缤纷色彩的梦,给予人们无限美的遐想和体验。不妨断言,假若近代美术史上没有这些色彩大家的出现,或许绘画艺术的色彩思维与表达方法依然在单调而静穆的固有色世界里徘徊。实际上,在色彩艺术领域中真正富有超常色彩感觉的奇才属凤毛麟角,多数人的良好色彩感觉是经过长期的千锤百炼以及不懈努力获取的。  从艺术创作的经验上研讨,一个人色彩感觉的优劣固然存在先天的因素,但是对它的领悟  能力则是可以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得到深化的。许多成功者都曾忠告过后来者,要想磨炼出好  的色彩感觉,除多做练习外,还必须多接触、多鉴赏经典的色彩作品。赏析色彩杰作,可以使绘画者直接地领略到能够引发其注意和兴趣的色彩组合,从中不仅可以汲取色彩创作的灵感,还能够极大地丰富色彩表达语汇及其创造构想。例如,在莫奈的《冬日帆船》中,整幅画面以沉寂深邃的蓝色为主,布局成冷色基调,其间精妙之处是画家戏剧性地选择了少许活泼生动的橙色做对照,该色在画面中所占面积虽小,但通过这点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莫奈独到的艺术视点以及非凡的色彩想像力。   最后,强化色彩表现技法。由于色彩构成从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所以应用者如果没有一定的表现手段作为基本保证,即便有再好的理论见解,有再好的色彩感觉,其色彩创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大美学家康德就此曾说过:“艺术有其特殊性,即使掌握完整的有关知识也不意味着立即掌握了熟练的技巧。”故此,强调技巧概念和培养技巧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要使色彩运用者的艺术表达功蕴达到得心应手的理想境地,古人主张的“多则熟,熟则精,精则升华”就成了操作技能水平最应遵循的训练标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色彩设计师除了要熟练掌握手工造型技法、技巧外,还应对现代化的造型手段,特别是能够熟练驾驭电脑才能使自己的创作更上一层楼,电脑也为设计者提供了全新的色彩创作思路和途径,随着电脑设计日趋受到设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契合时代节拍,学习色彩表现技巧应着重于手工与电脑并举的策略,但训练程序应为先手工后电脑:手工表达在前,因为它是基础与条件;电脑设计在后,因为它是手工表达的延伸与飞跃:如果在实践中,不能协调、梳理好二者的关系,则在未来的色彩构成学习中将会无所适从。就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从动物进化为人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人类用手去劳动、去创造世界。古往今来,人类在用手工技巧建构色彩艺术过程中赋予作品的那份情谊、灵动及亲和感,是严格执行数字指令调遣的电脑软件所显示的作品所无法企及的。更何况无论科技与艺术怎样阔步向前,凭借灵巧的双手编织美丽而富于情趣的艺术梦想的努力和实践都不会停滞,而只能伴随时代步伐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或许到了22世纪以后,手工操作不再像现在这样重要,但其存在的价值永远毋庸置疑。因为这不单是由造型艺术的性质所决定,更是人类情感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深层诉求。   总而言之,在学习色彩构成中,经过理论启迪建立积极有序的设计思维,依靠实践打下灵活扎实的造型基础,均是实现色彩美举足轻重的要素。因为只有借助理论与实践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综合作用,方能从单凭直觉、灵感、经验进行色彩表达的误区中超脱出来,进入更加开放、自由、理智的色彩空间,从而为设计出更新更美的作品提供一种契机。  (四)色彩构成于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美化生活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绘画旗手德拉克洛瓦说过:“我们利用色彩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如果把此话具体到艺术设计领域,就是设计者如何通过对色彩的研究与创作达到创造美的生  活、美的环境、美的产品的意图。例如,不经色彩处理与美化的白坯布,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如可以做衣服或床上用品,但这样的结果,只能使生活单调乏味,缺乏生气与个性。反之,则会绚丽多彩,赏心悦目,并极大地提升产品的物质和精神品质。另外,色彩还可以起到掩盖产品某些瑕疵的作用。例如,由于受织造工艺的制约,坯布通常都会有一些疵点,如果直接使用,缺欠会暴露无遗,然而若给予一定的色彩装饰,这些瑕疵便会隐形遁迹。总之,成功的色彩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一件或热情四射或高贵典雅或妩媚动人的艺术品,无论是穿在身上的服装,还是放置桌面上的书籍或是行驶在街道中的车辆,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悟。因此,为了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赏心悦目的色彩环境,作为色彩设计者我们责无旁贷。  2.刺激消费   好的色彩不仅使人赏心悦目,还能极大地带动与刺激消费,这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不争事  实。在国际上,色彩早已与经济挂在一起,并形成了别具风景的“色彩经济现象”。例如,流行色的风靡世界便足以证明色彩在商业竞争中的特殊地位。   3.颜色适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体会到视觉上的颜色适应现象。例如,刚打开日光灯的瞬间,能够明显地感觉到画纸的白颜色倾向于光源的蓝色效果,可是不久,画纸上的颜色即随眼睛对灯光色的适应而逐渐还原到常态的白色感觉之中。这种视觉变化过程被称为“颜色适应”。这是柏立得相机的发明者文,兰得于1963年提出的理论。通常,色彩视觉的第一感受时间约为5—10s。这种习惯性地把物象色彩恢复到原始面貌状态的本能,亦与“色彩恒常”概念相关。色彩恒常的作用在于使视觉避免被射入其内的光的物理性质所蒙蔽,而始终能够充分把握物体色的真实属性。例如,当白纸被分别投射上红、黄、蓝等不同的色光时,人的眼睛仍然能够将之感受为白色。人眼的这种在适应色彩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把光源色与固有色予以自动区别的调控能力,即为色彩恒常的例证。色彩的恒常性对于从事美术设计的人员来说,利弊参半。如设计者受制于固有色的思维套路的羁绊(如香蕉为黄色,便仅能画黄),就难以在色彩创作中独辟蹊径;若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令色彩表达别开生面,情趣盎然。例如,通过艺术想像或设计需要,可把黄色香蕉转化为红色、绿色等都是对色彩恒常性的叛逆结晶。如何灵活地认识、把握与处理好色彩的恒常性,成为我们研究颜色过程中应该思考的话题。   此外,受色光影响而发生颜色适应的例证还有著名的“柏金赫现象”。据国外科研机构测定,红色在680nm波长时,其在白色光照中的明度要比蓝色为480nm波长时的明度高出近10倍。  而在夜晚,蓝色明度则要比红色的明度强近16倍。对视觉来说,白天光谱波长长的红光,其色感鲜艳亮丽,而波长短的蓝光则显得逊色一筹。但到了夜晚,当光谱波长短的蓝光呈现迷人明晰的色彩效果时,而波长长的红光色感则给人惨淡虚弱的视觉印象。换句话说,随着光亮条件的变化,人眼的色彩适应状态也在不断地被匡正与调整,对光谱色的视感也与之同步转换。这一现象是1852年捷克医学专家柏金赫在书屋观察一幅油画作品时偶然发现并率先阐释而得名的。研究柏金赫视错的现实意义,就是引导色彩应用者在未来的艺术设计活动中,要注意组合好特定光亮氛围中的色彩搭配关系,从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色彩尴尬现象的出现。在创作一幅用于悬挂在光线较暗的室内环境中的美术作品时,在色彩构成方面,不宜配置弱光中反射效果极差的红、橙等暖调色,否则不仅起不到装饰效应,反而会使墙面显得更加沉闷。但是如果画面选用有少许光亮便能熠熠生辉的蓝、绿等冷调色搭配,就会使整个作品充满美丽诱人的情趣。这对于幽静的环境而言,无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烘托与渲染。  关于色听对位的问题,早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便被人们所注意,并给予了一定的理论阐述。到了19世纪,许多艺术家更是乐此不疲地利用色彩表现音乐抑或借助音乐反映色彩。如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每当谈起色彩音乐的关系时,总是兴致勃勃。他曾发表过:“颜色本身给我们的感觉就像迷,也只能照谜一般的逻辑来使用,人不单只是用颜色来画,还用颜色来制造音乐感,这种感觉流溢自颜色的本身、颜色的本质、颜色奥妙如谜的内在力量。”“从简单的色彩、光和影的分布画面里就可以合奏出不同的音乐来。”“色彩与音乐一样,通过感官的中介作用于心灵。和谐的色彩与音响的和谐是相似的”等。深受印象画派影响的法国大作曲家德彪西更是一马当先、不遗余力地开掘与发挥了音乐的“色彩”表现力。例如,他擅长应用五声音阶、全声音阶等和声及配乐技巧创作具有斑斓色感的和声与泛音效果,从而开拓了人类音乐艺术创作的新领域。在其交响乐《大海》中,德彪西通过音色的对比手法,描绘了在晨曦中,天空由温馨的紫色逐渐地演化为明澈的蓝色的过程以及红日东升的壮丽景象。抽象主义的创始人、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曾长期醉心于色彩与音乐比较课题的研究,并把这种理念融会到他的艺术实践之中。在凝聚着康定斯基美学思想的《论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他把红色比喻为是乐队里嘹亮的小号声;把紫色描绘为是一支英国管发出的低沉音调;把蓝色视作教堂里荡漾着的悠长的风琴声;把绿色形容为小提琴演奏出的如歌行板。在现代绘画史上,康定斯基还是第一位提出色彩应该“音乐化甲的画家,即在画面上创造一种“视觉的音乐”。  法国著名画家吉拉尔德被西方画坛称誉为“通灵艺术家”。因为1978年他在巴黎举办了一  次名为“一首能看得到的乐曲”的画展。其特色是,吉氏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在现场音乐的伴奏下,根据乐曲的旋律挥毫泼彩而成。因此具有很强的音乐感。由于吉拉尔德对中国的悠久文化传统极其向往和崇敬,1998年9月8日他应北京赛特文化发展公司的邀请,在《黄河大合唱》乐曲的伴奏下绘制了一幅长lOm、宽2m的以黄河为主题的热情奔放的巨幅油画。  在关于色彩与音乐互动的问题上,国内也有许多持相同观点的艺术家。著名音乐人三宝  在2001年接受《北京晚报》专题采访时表示:“不管你信不信,音乐是有颜色的。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曾听过一首法国作曲家的忧伤曲子。那时我不知道怎么用词汇来形容当时  的感受,我怔在那里,不能说话。我在那段音乐中听到了一种彻底的、纯粹的、没边没沿的蓝  色。从此我执拗地相信音乐是有颜色的。因此每当我创作音乐时,总是将色彩与旋律不自觉地  联系在一起。”  在三宝谈及从忧伤曲子听到蓝色的体悟时,使人不禁联想到20世纪初开始风靡美国的布  鲁斯音乐。布鲁斯,即英文"blues”——“蓝色”的中文直译。这是一种伤感的美国黑人民歌,通常为慢四步爵士舞曲。初期主要是由低音提琴、萨克斯、铜管等音色较为低沉的乐器演奏,因此形成了类似于蓝颜色常给人的那种忧郁而深沉的感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色彩构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还是可以的.
  •   对于初学者的我来说这些基础知识还是实用的,但是光盘看到一半就不能看了,有点郁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