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鉴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纺织  作者:(春秋)子思|译者:东篱子  页数:322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是《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智慧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洞见。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至矣乎!”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是最高的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万世的师表、儒家的宗师孔夫子对中庸之道有如此之高、独一无二的评价呢?说中庸之道至高无上,至少有这样四种原因:其一,中庸之道是儒学中最高的理论渊薮,儒学实际上即为中庸之学;其二,中庸之道是世界所有哲学共同认可的理论,是人类智慧折射出的一致见解;其三,中庸之道是古代各种哲学中,对现代人而言最有意义的理论;其四,中庸之道是各种理论中最适合用于指导实践的一种理论,把它当做生活准则可以无往而不利。然而,有不少现代人把“中庸”理解为中立、平庸,认为讲中庸就是搞折中、放弃原则。这是对中庸哲学思想核心的极大误解!实际上,中庸既不是简单的折中,也不是庸俗的中间路线。中庸追求的目标是在不同时空环境中,尽善尽美的最佳方案。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中庸”之“中”的含义是不偏不倚,是适度、适中、正确,无过无不及而恰到好处;是合宜、合理,无所偏倚而恰如其分;是中正、公正而合乎天理人情的正道。“中南”之“庸”的含义是平凡、平常、平易可行,而又无可改易的一定之理,与怪异、险僻、神秘相对而言,含有“普遍适用”之意。“中”是道之体,“庸”是道之用,也就是理论上的基本原则与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有机地联系起来,“中”与“庸”的结合,旨在阐明“中”这一基本哆:是人人不可缺少,人人必须遵守,人人可以做到,适用于一切事物而适得季理之宜的普遍真理。

内容概要

  《中庸全鉴》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中庸》是儒家重要经典,虽然是《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形上意蕴、最具理论系统和最见宗教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中国人人生智慧和哲学洞见的著作。许多理学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条,许多儒者用《中庸》的方法论思考,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它仍然历久弥新,这正是经典与众不同、永不过时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

作者:(春秋)子思 合著者:东篱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天命:天地之化本于中和1.秉承天命,天人合一/22.道不可离,君子慎独/43.要有“三省吾身”的态度/74.中、和是一切的根本/12第二章 时中: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1.做个坚守道德的君子/152.“反中庸”者是可怕的/173.去除内心的肆无忌惮/20第三章 鲜能: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1.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252.孔子的“中庸”思想/273.人的欲望永远都不能满足/294.必须克服褊狭的劣根性/31第四章 行明:既无过之,亦无不及1.万事都要讲究一个“度”/342.物壮则老,过犹不及/393.适度才是正确的选择/414.骄矜者无知,自知者智慧/43第五章 践行:积极实践1.中庸不是用来研究的/462.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483.学以致用方显真智慧/50第六章 大知:大智慧者执两用中1.执两用中是杰出的领导艺术/532.隐恶扬善,律人安人/563.扬长避短,以扬为主/574.多征询下属的意见/60第七章 予知:聪明反被聪明误1.聪明并不等于高明/662.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693.鸡蛋不必硬碰石头/734.凡事贵在持之以恒/76第八章 服膺:中庸之道,服膺弗失1.践行中庸需要内在的自觉性/792.时刻不放弃追求的目标/813.认识到错误就立即改正/84第九章 可均:白刃可蹈,中庸难得1.中庸是极致性的标准/912.中庸之道与对症下药/93第十章 问强:精神力量的强最重要1.宽柔以教,不报无道/952.暴力不是明智的选择/993.与人为善,和而不流/1024.坚持原则,保持气节/104第十一章 素隐:遵道而行,依乎中庸1.欺世盗名者不得善终/1092.半途而废者难以成功/1143.不争不斗,不喜不厌/120第十二章 费隐:君子之道费而隐1.“中庸”之道既易又难/1232.努力摆脱一知半解/124第十三章 不远:君子之行,安然守正1.道不远人,远人非道/1282.以尊重人的原则去治理人/1293.忠恕之道与中庸之道/1324.庸德之行,庸言之谨/1355.做人做事要收敛一些/137第十四章 素位:素位而行,反求其身1.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1422.安守本分方得安享终生/1443.上不陵下,下不援上/1474.上不怨天,下不尤人/148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150……第十五章 行远: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第十六章 鬼神:道体物不可遗第十七章 大德:大德者必受命第十八章 无忧:中庸而行,可以无忧第十九章 达孝:礼法制度是治国之本第二十章 问政:治国理政的方法和原则第二十一章 诚明:自诚明,自明诚第二十二章 至诚:用至诚之心赢得至忠第二十三章 致曲:真诚之人能化育万物第二十四章 前知:至诚者可预知未来第二十五章 自成:诚者自成第二十六章 无息:至诚是没有止息的第二十七章 明哲:明达智慧,进退自如第二十八章 自用:愚贱不可自以为是第二十九章 取信: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第三十章 敦化:至圣之德广大如天

章节摘录

插图:饥思食,渴思饮,寒思衣,倦思睡,都是率性,即都是道。违背人性,就非道。魏晋清谈讲坦白,讲直率,把你的内心坦白直率地表现出来,这就偏于道家义。儒家言遵循,工夫便要细密些。但儒道两家还是一义,都是通天人。或许一个种田人比一个读书人更能近于道家言的率性,而一个读书人则需要懂得儒家言的率性。所以儒家要讲修身,而道家在此则不多讲。换言之,道家重在讲自然,儒家则更注重在讲人文。率性之谓道,亦即是天人合一。”“现在再讲第三句,‘修道之谓教’。人道需包括天地及社会人群,故需随时随群而修。周公所讲的道,孔子出来修,以下仍需不断有人起来修,此便是修道之谓教。亦即是司马迁所谓通古今之变。有变便需有修。但尽有修,还是这一道。……修道之‘修’,有修明义,有修正义。周公讲的道,孔子起来修正,又继续有孟子、董仲舒起来把孔子之道修明修正。另一面说,庄子、老子亦来修正孔子之教。所以中庸开始的三句话,实是含义无穷。”的确如此。这三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是它的含意却极为深奥。它不是针对现象界所作的描述,而是基于长远的传统与独到的见识,对于人性的本质所作的论断。这是一种信念,但它不是没有根据的信念,这种信念不是由经验归纳而得,但却可以用来说明人的主要经验。换言之,人之所以构成如此的人类世界,既要求分辨善恶,又要求行善避恶,好像真有一种命令在其中主导,其原因正是《中庸》所要说明的。

编辑推荐

《中庸全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读此书可为做人高手。《中庸》之“中”的含义是不偏不倚,是适度、适中、正确,无过无不及而恰到好处;是合宜、合理,无所偏倚而恰如其分;是中正、公正而合乎天理人情的正道。《中庸》之“庸”的含义是平凡、平常、平易可行,而又无可改易的一定之理,与怪异、险僻、神秘相对而言,含有“普遍适用”之意。《中庸》中的至理名言凡事豫则立,不预则陂。君子成慎乎其所小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上小怨天,下不尤人,故君了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白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或牛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全鉴》对《中庸》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修身养性、处世经验、人生励志、领导艺术等各个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并以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相信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庸全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这本书,前些天就拿到了,今天才翻开看。主译可以,其中书里的插图我觉得实在是没有必要。再一个就是书中列举了一些例子,本人看的时候更像是在看历史小说之类,总体来说一般吧,中庸的精髓没有讲解的太好,如果喜欢中庸的朋友,可以看看其他的书。
  •   买到这书,仔细一看。里面对中庸语句的见解还是比较中肯的,虽然这书明显夹杂了很多翻译者的见解。但是还是很值得一看
  •   内容不错,值得一读。能学不少东西
  •   速度很快,但是我发现这本书有点脱胶了,担心会不会没多久就掉封面了。这是我自从在卓越买书以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   书不错,物流也蛮快的呢。一直关注亚马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