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全知道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田建华,向良喜 编著  页数:275  字数:259000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流传积淀下来的民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乍一听好像离我们挺遥远,眼睛看不见,伸手也摸不着。其实不然,从先民那儿开始,民俗就一直在你我的身边。可以这样说,民俗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经过一代又一代民众的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来源于人民、规范着人民、传承于人民,是整个民族行为、语言和内心的基本力量。民俗是社会生活的生动体现,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物质生活方面,如衣、食、住、行;精神生活方面,如方言、艺术、信仰;社会生活方面,如社会组织以及岁时节日。这些都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翻开国学经典《管子•正世》,可以发现这样一句话:“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这足以说明民俗于人民,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各民族最值得拿出来“炫耀”的就非民俗莫属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里,各民族创造了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民情风俗。我们常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民俗好似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有特色。本书用简洁明了、通俗而又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朋友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姓氏渊源、传统饮食文化、民间体育游戏、传统礼仪、传统民居等诸多民情风俗。书中每一部分都精挑细选,非常具有代表性,还穿插了许多精美的图片,旨在立体形象地展示博大厚重的中华民俗。捧起这本书,就好像端起了盛有各种民俗“鲜果”的果盘,让您好好品尝中华民俗那无法替代的“美味”。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李强、马福祥、郭育煌、吕梦林、顾梦佳、徐超、李旭东、杨珊、李欣、徐文江、金丽梅、陈云华、范晓丽、李君红、高锐、齐毅等朋友和同仁的帮助,特在此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编著者于北京

内容概要

  本书用简洁明了,通俗而又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朋友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姓氏渊源、传统饮食文化、民间体育游戏、传统礼仪、传统民居等诸多民风俗情。每一部分内容都精挑细选,非常具有代表性,还穿插了许多精美的图片,旨在立体、形象地展示博大厚重的中华民俗。
  本书是一部展现中华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阅读此书,犹如欣赏一幅幅浩瀚、生动的中华民俗风情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李强,济南大学社会学博士。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华传统节日
第一节 欢欢喜喜贺新年——春节
一、春节的由来
二、合家欢聚,喜庆祥和
三、春节的习俗
第二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上元节
一、元宵节的由来
二、四方庆贺,迎春高潮
三、元宵节的习俗
第三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春龙节
一、春龙节的由来
二、祈福纳祥,农事开启
三、春龙节的习俗
第四节 二月十五百花艳——花朝节
一、花朝节的由来
二、花的国度,百花争艳
三、花朝节的习俗
第五节 三月初三春游忙——上巳节
一、上巳节的由来
二、曲水流觞,珍爱自然
三、上巳节的习俗
第六节 不举烟火吃冷食——寒食节
一、寒食节的由来
二、忠君报国,不违孝道
三、寒食节的习俗
第七节 扫墓祭祀致哀思——清明节
一、清明节的由来
二、缅怀先人,孝道长存
三、清明节的习俗
第八节 五月初五粽飘香——端午节
一、端午节的由来
二、推崇忠孝,强民爱国
三、端午节的习俗
第九节 中式情人节——七夕节
一、七夕节的由来
二、远古传说,坚贞爱情
三、七夕节的习俗
第十节 民间“鬼月”——中元节
一、中元节的由来
二、缅怀祖先,弘扬孝道
三、中元节的习俗
第十一节 花好月圆时——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由来
二、亲人团聚,共赏明月
三、中秋节的习俗
第十二节 九九相重吉利日——重阳节
一、重阳节的由来
二、健康平安,洪福长寿
三、重阳节的习俗
第十三节 五色寒衣念故人——十月朝
一、十月朝的由来
二、祭奠先人,传承美德
三、十月朝的习俗
第十四节 三官解厄赐安详——下元节
一、下元节的由来
二、源于道教,体验生命
三、下元节的习俗
第十五节 腊月初八腊日祭——腊八节
一、腊八节的由来
二、感受佛教,珍惜健康
三、腊八节的习俗
第二章 中华姓氏文化
第一节
中华姓氏的由来
第二节 中华姓氏与上古先人
一、炎帝派生的姓氏
二、黄帝派生的姓氏
三、太昊、少昊派生的姓氏
四、颛顼、尧帝派生的姓氏
五、舜帝之后出现的姓氏
第三节
姓氏命名与联宗
第四节 “百家姓”远不止百家
第五节 汉族姓氏人口的排名
第六节 古人名字里隐藏的秘密
一、古人的名与字
二、古人名字以外的称谓
第七节 古代“郡望”与“堂号”
一、名门大族称郡望
二、家族门户有堂号
第八节 家族历史的载体——家谱
第九节 常被人误读的姓氏有哪些
一、仇姓
二、区姓
三、任姓
四、单姓
五、乐姓
六、黑姓
七、尉迟姓
第三章 十二生肖趣谈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生肖起源
第二节 生肖与天干地支的关系
第三节 十二生肖排序因何而来
第四节
生肖与图腾崇拜
一、过街老鼠不能打
二、白族虎氏与鸡氏崇敬白虎和公鸡
三、龙——中华民族的象征
四、纳西族视牛为神兽
五、游牧民族崇拜马
六、哈萨克族与柯尔克孜族崇拜羊
七、瑶族崇拜猴
第五节 生肖在艺术中的体现
一、精美的十二生肖装饰图
二、生肖年画和生肖钱币
三、印在邮票上的十二生肖
第六节 少数民族有十二生肖吗
一、彝族的十二生肖
二、傣族的十二生肖
三、纳西族的十二生肖
四、藏族的十二生肖
第四章 古代神秘文化
第一节
《周易》与《易经》
第二节 为什么《周易》具有强大的
吸引力
一、给人以思想启迪
二、涉及的内容广泛
第三节
太极与八卦
一、何谓太极
二、何谓八卦
三、何谓阴阳五行
第五章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第一节
八大菜系
一、鲁菜
二、川菜
三、粤菜
四、闽菜
五、浙菜
六、苏菜
七、湘菜
八、徽菜
第二节
古人饮酒的习俗
一、酒礼
二、酒德
三、酒令
四、席间游戏
五、历史上的饮酒轶事
第三节
品鉴中国茶
一、茶的种类
二、茶礼茶仪与茶道
第四节
古代餐桌上的礼仪
一、宴请之礼
二、尊卑之礼
三、进食之礼
第五节
药食同源
一、食疗与药膳
二、药膳的历史
三、药膳的特点
第六章 中华传统文化艺术
第一节 朴实而吉祥的剪纸艺术
一、剪纸艺术的历史
二、工艺特征与流派
三、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精美绝伦的刺绣艺术
一、刺绣艺术的历史
二、工艺特征与流派
三、刺绣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情趣盎然的年画艺术
一、年画艺术的历史
二、工艺特征与流派
三、年画艺术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 五颜六色的脸谱艺术
一、脸谱艺术的历史
二、工艺特征与分类
三、脸谱艺术的文化内涵
第五节 栩栩如生的泥塑艺术
一、泥塑艺术的历史
二、工艺特征与流派
三、泥塑艺术的文化内涵
第六节 雅致经典的文房四宝
一、什么是文房四宝
二、文房四宝的文化内涵
第七节 精致高雅的陶瓷艺术
一、陶瓷艺术的历史
二、陶瓷艺术的工艺流程
三、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
第八节
雅俗共赏的皮影戏
一、皮影戏的历史
二、皮影戏的流派
三、皮影制作的工艺特点
四、皮影戏的文化内涵
第九节
尽情欢快的秧歌
一、秧歌的起源
二、秧歌的特点
三、全国各地的秧歌
第十节
纵情狂欢的社火
一、社火的历史
二、场面热闹的社火表演
三、全国各地的社火
第十一节
粉墨登场的戏剧
一、中国戏剧溯源
二、著名戏剧种类
第七章 民间文学与文字游戏
第一节
言简意深的对联
一、对联的历史
二、对联的特点
三、对联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朗朗上口的俗语
一、俗语的来源
二、常用俗语
第三节
趣味通俗的谚语
一、谚语的特点与形式
二、常用谚语
第四节
风趣形象的歇后语
一、歇后语的来源
二、歇后语的特点
三、常用歇后语
第五节
妙趣横生的绕口令
一、绕口令的来源
二、绕口令的特点
三、绕口令的著名“段子”
第六节
意味深远的灯谜
一、灯谜的来源
二、灯谜的特征
三、灯谜轶事
第七节
亦正亦邪的酒令
一、酒令的来源
二、妙趣横生的古代酒令
第八节 古老奇幻的中国神话
一、神话的分类
二、中国神话系统
三、中国神话精选——盘古开天辟地
第九节 长盛不衰的民间故事
一、幻想故事
二、动物故事
三、生活故事
四、民间寓言
五、民间笑话
六、民间故事精选——百鸟朝凤
第十节 世代传承的民间传说
一、人物传说
二、历史事件传说
三、地方风物传说
四、民间传说精选——孟姜女哭长城
第十一节 古朴优美的古代诗歌
一、古体诗
二、近体诗
三、古代诗歌精选——《诗经?国风?
关雎》
第八章 民间体育游戏
第一节
草长莺飞放风筝
一、风筝的历史
二、风筝文化
三、风筝的流派
四、北京沙燕风筝
五、天津软翅风筝
六、山东长串风筝
七、南通六角板鹞
八、广东灵芝风筝
第二节
水上龙舟竞渡
一、赛龙舟的起源
二、龙舟文化
第三节
欢天喜地舞龙狮
一、舞龙的起源
二、舞龙的形式
三、舞龙的风格
四、舞狮的起源
五、舞狮的形式
六、舞狮的风格
第四节
迎风飘荡的秋千
一、秋千的来源
二、各族荡秋千的习俗
第五节 绳子引发的竞技——拔河
一、拔河的来源
二、“拔河”名字的由来
第六节
花样百出踢毽子
一、踢毽子的来源
二、毽子的踢法
第七节
黑白对弈话围棋
一、围棋的由来
二、围棋发展史
三、围棋规则
四、围棋礼仪
第八节
楚河汉界话象棋
一、象棋的来源
二、象棋发展史
三、象棋规则
四、象棋故事
第九节
东西南北话麻将
一、麻将的来源
二、麻将规则
三、各地麻将的特点
第九章 中华传统礼仪
第一节 礼仪中的“礼”与“仪”
第二节
传统礼仪的内涵
第三节
古代“五礼”
一、吉礼,祈福祥恩泽
二、凶礼,哀邦国之忧
三、军礼,壮军民气概
四、宾礼,明君臣之义
五、嘉礼,络人际之情
第四节
古代政治礼仪
一、祭天
二、祭地
三、宗庙祭祀
四、先师先圣祭祀
五、相见礼
第五节
古代生活礼仪
一、趣味的诞生礼仪
二、严肃的成年礼仪
三、隆重的婚嫁礼仪
四、恭敬的祝寿礼仪
五、神圣的丧葬礼仪
第十章 中华传统民居
第一节 古代民居习俗知多少
一、梁柱有什么重要作用
二、古人乔迁习俗大探秘
三、古代门户设置有讲究
四、灶塘的祭祀与禁忌
第二节 环境造就特色民居风格
一、北方四合院
二、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三、山西民居
四、皖南民居
五、客家土楼
六、丽江古城
七、草原蒙古包
八、西藏民居
九、侗族鼓楼
十、傣族竹楼
十一、哈尼蘑菇房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评剧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是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早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于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莲花落又称“落子”,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评剧就是在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剧成为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则在辛亥革命前后。当时舞台上已有文明戏和话剧演出,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剧作者,同时,进步的民主思想已传播到了文艺圈子,一这就促使评剧这个新兴的剧种也产生了第一代的剧作家成兆才等。成氏原系莲花落艺人,他受到新的时代思潮的影响,在艺术上具有革新创造的精神,于是就以他的剧作把莲花落演变成了蹦蹦戏,又从蹦蹦戏演进为评剧。早期剧目如《马寡妇开店》、((花为媒》、《卖油郎独占花魁>等,都是评剧的奠基戏。 ●秦腔  秦腔是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周朝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秦腔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咣咣”声,俗称“桄桄子”。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盛行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夸张。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苦音两种,前者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抒发悲愤、凄凉情感,唱腔音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主奏乐器为板胡,乐音尖细而清脆。

编辑推荐

《中华民俗全知道》展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解读中华民族智慧精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民俗全知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