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回忆录

出版时间:2004-8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作者:刘华清  页数:7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少小离家闹革命,老来回首述生平,戎马征战七十载,喜看中华民族兴”。由刘华清撰写的这部回忆录,以凝练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党和军队高级领导者的经历,反映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深切地缅怀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历史功勋,热情地歌颂了与他一起出生入死、为祖国和人民流血牺牲的革命战友,发自肺腑地表达了一名老军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作者刘华清13岁走上革命道路,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

作者简介

刘华清1916年10月生于湖北大悟。1929年参加农民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队长,指导员,科长,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委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秘书主任,冀南军区组织部长,军分区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4年赴苏联海军指挥学院学习。1958年后,历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等职。1987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授上将军衔。1985年,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投身革命第二章  孤军长征第三章  太行岁月第四章  转战冀南第五章  保卫胜利果实第六章  挺进大别山第七章  饮马长江第八章  走进军校第九章  结缘大海第十章  创建第七研究院第十一章  当聂帅助手第十二章  重回海军第十三章  整顿中科院第十四章  主持军委科装办第十五章  在总参谋部第十六章  就任海军司令第十七章  战略军种第十八章  走向近海第十九章  到军委工作第二十章  动荡的世界第二十一章  为了和平

章节摘录

插图少共书记1930年春,区苏维埃政府通知调我到二程区工作。    二程区当时又称黄安县六区,位于黄安西部,因宋代理学家程灏、程颐兄弟俩出生于此而得名。乡政府主席姓聂,名字不记得了,他不同意我调走。区里催促,他只好服从,并鼓励我说,青年人参加革命,就要以革命为家,不要贪家恋旧,要勇敢地走出去,为革命干大事业。    当时革命形势比较好。以大别山区为中心的武装割据的斗争局面基本形成。继黄麻起义之后,鄂豫皖边区相继爆发了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命根据地。继红三十一师之后,又成立了红三十二师、三十三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边区利用蒋、冯、阎军阀大战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根据地,发展红军,相继成立了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红军三个师也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别区苏维埃政府。这样,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形成了统一领导,红军形成了统一指挥,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到二程区报到时,党的区委书记袁克服找我谈话。他说:“区委决定把你调来,主要是你做过共青团的工作,做得很有成绩。到新岗位后,要一如既往努力工作。”我担任了少共区委组织部部长兼区少先队总队长。    那时的少先队是革命根据地境内地方军事性质的少年群众性组织。凡出身于雇农、贫农、中农家庭,年满15至20岁,经本人申请,都可以人队。组织系统是:县设指挥部,区设大队,乡设中队,村设小队。少先队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配合红军行动,参加后方戒严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华清回忆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很好!好!好!好!好!好!我正在认真学习.
  •   还没看完,内容肯定不错的。
  •   本书是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回忆录,该书以朴实流畅饱含深情的文字,凝练的笔触,珍贵的图片,翔实的经历和感受,生动讲述了作者投身革命、孤军长征、太行岁月、转战冀南、保卫胜利果实、挺进大别山、饮马长江、走进军校、结缘大海、创建第七研究院、当聂帅助手等生平事迹,时间跨度70余年。作者亲切生动的叙述,使读者仿佛坐在老将军面前,亲耳聆听老人家讲述在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中,一步一步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磨砺成长为党和军队高级领导者的经历。但这版省略了首版卷首的68幅插图照片,这点有些遗憾啊。
  •   缅怀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刘华清将军。跟随其回顾中国军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海军现代化建设,对研究海军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   速度不错,包装就是个塑料袋,略微进了点灰,自己看无妨
  •     前文有一篇《简述中国海军发展》可参考。那是我结合四处看到的材料组织起来的东西。得知这本刘华清回忆录,再一看,全对上了。
      
      去年底看了秦基伟回忆录,这段时间看了刘华清回忆录。
      
      看这本书是学习当代史的延伸思路。之前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一百年》《大败局》等也很不错。在目前的文化管制和政商文化低调情况下,当代史的材料还是比较难找。一部分将帅回忆录由于自身位置、角度和影响,素材还是很多。
      
      首先,刘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中的军权代表,是邓的重要下属。他对于这一时期党、军管理有发言权。
      
      其次,刘华清是研究中国海军无法绕过去的人物。有红色马汉之称。中国现代海防、海权、海军战略、海军武器现代化发展,他有重要贡献。
      
      再次,刘华清长期领导国防科工工作,对船舶、航空航天、电子、高精尖国防工业现代化发展,富有经验。
      
      在我读了此书之后,甚为惊喜。一般将帅回忆录往往是摆龙门阵+给党的个人陈述,而且军事论述过多。而刘这本书,是他的工作笔记集合,正是符合我们想要读他前述工作经验的要求。而且其他各类收获也很多。对这本书的细看程度超过我的预期。
      
      在书中,邓在刘调往军委秘书长位置和军委副主席位置分别讲了两段话,非常到位,也很好的展示为什么年轻人要研究这个人物。
      
      87.11.18 小平同志严肃的对刘说:“调你到军委来工作,就是考虑军队要搞现代化,现在全军熟悉科研装备的就你了。调你来,就是抓装备,抓现代化”
      
      89.11月,“刘华清身体好,知识面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了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是聂荣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副主席比只看资格好。我们军队中老干部四方面军的占大多数,这个副主席要是四方面军的。刘华清是四方面军的,某种程度上说是比较年轻力壮一点,身体好,是能听党的话的。”
      
      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刘的历史地位。
      
      ***********************************************以下是我总结的刘的简历:
      刘华清1916年生人。
      
      红小鬼,建国1949时33岁,正当年。跟我哥今年同岁(81-14)
      
      此时的刘已经是刘邓二野十一军政委。之前他的经历跟比他大两岁的红安老乡秦基伟很像。
      
      红四军团,长征,太行山。晋冀鲁豫。大别山。
      
      区别是秦基伟一直是一线战斗部队,刘华清一直在各类总部。
      
      秦基伟参加了红四军的西征,刘华清没有。
      
      刘伯承重视军校,刘邓大军开进西南后,刘华清任二野军校政治部主任。
      
      之后的经历,跟此时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万里很像。
      
      万里跟刘华清同年1916,山东人,地方共产党,晋冀鲁豫战区的一名地委书记,为刘邓大军筹措粮草资费。接管南京后,任南京军管会财委副主任、经济部部长、建设局局长。之后随刘邓大军开进西南。
      
      刘华清随后调往正在组建的第一海军学校任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
      
      1954年7月至1958年进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少将,中方学员班长。这批人应该是现代中国海军第一批精锐。
      
      历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组织建设型的人才。跟徐向前长征, 跟刘邓在太行山、大别山战斗,跟刘伯承办过军校,跟聂荣臻、张爱萍搞过研究院,80年代跟邓在总参工作。
      
      彼时的中共,毛刘周等作为董事会,林、聂、邓等作为管理层,张爱萍等及刘华清,万里这样的红小鬼作为经理层,下有三八干部,久战精锐,归国精英,革命民众,真是强盛一时。
      
      抗美援朝、学习苏联、对抗苏联、现代化建设、两弹一星工程等大手笔,正是这些人的事业,没有天时,没有地利,只有人和。
      
      当然,后来失了人和,事业受损。
      
      按照公认,其他不论,刘作为海军参谋长是合格的。他全程参与、指导海军建设,人称,航母之父。其经验值得参考。
      
      ***************************************************共和国建设者故事系列序言
      
      近些年青年中比较支持体制的,有军迷,有工业党,有对西方警醒而产生的自干五,朴素爱国民众等各种不同类型。从青年人接受的信息,党所做的最服人的工作一是革命,二是建设。前者打破旧秩序,后者树立新秩序。有破有立,而与时俱进。
      
      我一向深信建设比破坏难百倍。建设也正是人生意义,和社会组织合法性之所在。党在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学习思考。
      
      邓复出有四大金刚的概念,科学院的胡耀邦,教育部的周荣鑫、七机部的张爱萍和铁道部的万里。这些人只是代表,邓和这些人一起通力工作,进行组织建设,利民利国。
      
      中国政治对这些人有个说法是“改革派”。错了,他们是“建设派”
      
      经过多年多种主客观原因,国内各系统混乱、落后,
      
      有些地方是恢复秩序,这是“复原建设”,有些地方是合理化秩序,这是“合理化建设”,有些地方是革新秩序,这是“改革建设”
      
      建设才是目的,改革只是手段。建设什么?现代化的国家。
      
      单论此书,国内的经济、管理行业、公务员人群,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党政军管理思维和经验。学习体制化下做事方式。思考我党为何长盛不衰,我党干部政策中合理的部分到底是什么。
      
      国内国防工业、院校研究所等科研人员、工业界,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中国国防工业、工业战略和管理经验。
      
      军事方面,可以从中学习一些现代化战争的军事战略、治军、军事武器装备现代化战略。
      
      广大青年应该从中看到,建设比破坏难一百倍。而建设正是个人人生意义所在和社会组织合法性所在。
      
      当努力建设社会!
  •     从一个小红军,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可以说是荣耀备至,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全国健在的老红军3000多人,担任党和国家领导的只有刘华清张震两人,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的学习经历不仅对刘,更是对中国海军有了难以忽视的影响。八九十年代,刘华清从国防科工委一步步做到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这正是中国海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如果忽视这段机遇期,人民海军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斯人已去,航母之父应该是最好的褒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成就,仅这一点就足以名垂青史笑对后人。
      关于1979反击战和96年台海危机仅仅一笔带过,刘当时的身份应该是知道很多内情,只是还不好讲,这个只有等将来了。
      1934年11月25日独树镇之战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关系生死存亡的一战,是役,刘华清负伤,战后转移,伤病员留下,刘坚持要跟部队走。戴树英点头同意,留下的大部分被杀。
      谁能想到,戴的一句话使中国提前很多年拥有航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