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发展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作者:林翎  页数:240  

前言

  20世纪以来,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的,但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破坏也是最为严重的。人类在享受工业生产带来丰富的用品与食品、方便与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遭受着它带来的种种负效应——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矛盾凸现、矿石燃料大量消耗、原材料价格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感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探索性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便应运而生。  192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号召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世界各国陆续开始积极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德国于196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日本也于2000年相继颁布了《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目前,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已经建立产品生命周期理念,将环境因数整合到产品的生产、经销、使用和生命周期终结中,并已在多层面上展开:一是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采用生态设计理念,限制有害物质使用,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二是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使一个企业生产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在自身循环利用的同时,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能源和原料;三是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如废旧汽车、电器、容器、包装物等的回收利用;四是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如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率、资源循环利用率以及废弃物最终处置率等目标。

内容概要

  20世纪以来,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的,但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破坏也是最为严重的。人类在享受工业生产带来丰富的用品与食品、方便与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遭受着它带来的种种负效应——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矛盾凸现、矿石燃料大量消耗、原材料价格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感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探索性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便应运而生。

书籍目录

第1章 废旧产品及回收利用概论1.1 废旧产品的定义1.2 废旧产品的分类1.3 废旧产品的特点1.4 回收利用的定义1.5 废旧产品再生利用的实际意义第2章 国内外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现状2.1 国外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状况2.2 我国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状况2.3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章 国外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状况3.1 国外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法规体系3.2 欧盟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法规及制度3.3 国外其他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法规及制度第4章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法律法规体系框架4.1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法规现状4.2 建立和完善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法规体系的重要意义4.3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现有法规基础4.4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立法原则、指导思想及制约条件4.5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法律法规框架4.6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法规体系实施建议第5章 废旧产品标准化发展5.1 标准化概述5.2 国外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发展概况5.3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现状5.4 国内外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对比分析5.5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5.6 建立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体系5.7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体系表设置5.8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实施建议第6章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管理制度构建6.P 关于建立废旧产品收集渠道的建议6.2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管理制度模式建议6.3 实施管理制度的各项措施保障第7章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识制度可行性及实施方案7.1 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识概述7.2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实践及启示7.3 我国实施回收利用标识的可行性7.4 我国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识制度实施方案第8章 案例调研与分析8.1 我国部分城市回收处理现状实地调研分析8.2 六种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利用调研分析8.3 电子电气设备有害物质跟踪调查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日本为了解决资源再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了《家用电器回收法》,要求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履行回收和利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的义务。  2.2我国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瓶颈效应日趋突出,资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日益强化。自然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促使人们更加注重一次资源的节约和二次资源的利用,从而减缓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压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1 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废旧物资再生利用工作。1954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成立了国家物质金属回收局。之后,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进程,逐步形成了商业(功效)部门负责回收城镇具名废旧产品、物质部门负责回收生产企业废旧产品、各专业部门负责回收本系统内报废设备和材料的多渠道纵向回收系统,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废旧产品回收网络。20世纪70年代后,物资系统金属行业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从省、市(地)到县,乃至乡(镇)都建立了回收网络,健全了回收体系;在全国六个大区,即: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设置物资回收管理处,并赋予一定的管理职能,这些管理处每年为国家回收、利用大量的废旧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逐步撤销了各大区管理处,实施政企分离,取消了省、市、县金属回收公司的管理职能,但是,省、市(地)、县三级技术回收体系仍然健全。虽经历了市场经济初期的剧烈阵痛,近些年来,在国家多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废旧产品再生行业已走过了艰难的路程,不少企业已基本上走出困境,经营业绩和经营状况呈上升趋势。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我国回收网络已逐渐建立,取得了遍布全国各地,网络纵横的显著成效。50多年来,再生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到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型回收企业。初步统计,全国主要再生企业共有30 000多家,各类回收网点9 000多个,回收加工厂1 300多家,其中,国有企业占40 9/6,股份企业占50%,个体企业占10%。各种回收人员达1500万人以上,其中约有1 300万人从事个体回收,承担了废旧产品回收市场80%的回收量。到目前为止,废旧产品回收利用已突破5 000万吨,年回收总值550亿元,废旧产品回收企业主要品种年加工预处理量达2 000多万吨,废旧车船和机械设备拆解能力近千万吨,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回收、加工能力和加工质量大大提高。随着再生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种类不断增加,数量不断扩大,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除回收加工利用废旧金属、废旧家用电器、机电产品、报废汽车、军队退役报废装备外,回收范围和种类巳向废塑料、废纸、麦秸秆扩展。城市固体废弃物等领域拓展,其利用价值亦已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批符合环保要求的废料进口拆解加工基地和再生资源工业园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进口废料加工已达上千万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