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开方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戴先荫,戴世学 编著  页数:341  

前言

  与西医不同的是,支撑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不是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自然科学,而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易经学。易经学囊括天文学、地理学、管理学、哲学、人文科学、术数等学科,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哲学,其中尤以哲学与辩证法为核心。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根,也是中医药学之根,“医易相通”为历代医家所共识。  汗牛充栋的古代医籍都是在易经指导下的产物,所以古代医家一贯要求不学易不可以言医。因为易经是一个综合学科,中医药学自然也属于综合学科范畴。此外,“用药如用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治国求平衡,良医治病调平衡,二者殊途同归。另外,中医用药的法则与管理学用人方略异曲同工,所以我提出“医管相通”。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即说明作为一名中医先生仅知道“医病”的医学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素养才行。正因为如此,所以古代医家强调“大医必大儒”。所谓大儒即指“上知天文,中知人事,下知地理”。  研究中医、学习中医者,必须首先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其次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才能弄懂、弄通其中的精髓与奥妙,而不是仅仅学一点现代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皮毛就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中医药现代化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到90年代的如火如荼,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医药现代化仍然面临许多困惑,究其原因就是运用一个或两个学科的知识来阐述多学科、复杂非限性系统,尤其是支撑中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盲目地用西医理论来指导中医的科研只能是“隔靴搔痒”,难着边际。因此,我认为研究中医、学习中医必须首先弄懂、弄通老祖宗、老前辈留下的遗产,因为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创新。但是继承必须注意吸收现代各种科学之营养,才有可能逐步弄明白中医的奥秘。中医药奥秘的揭示关键在于制定一套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科研标准,其次数理学要有大的突破,研究出适合多因素、多系统、复杂、非限性系统的数理统计方法。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共分为概述和辨治两章,前者为妇科病总论,后者为本书的最重要部分,该章分为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四节。每节含有若干首自拟方剂,是该书的组成单位,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    本书论述证候的产生和变化,都密切运用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五行学说和病因学说,并将四者充分结合起来,对任何一个证候都用经典理论进行解释,使论述更加深入和透彻。方剂论述方面高度强调中药的气味对功效的影响,同时注意方剂治疗效果的全面性,达到整体调和五脏六腑、卫气营血的目的。    每个临床病例的初诊部分都分为【病因与证候】【证候分析】【诊断】【治法】【处方与医嘱】五大部分,使处理临床病例的思维构架清晰而全面。病例的介绍突出了病因对疾病发生演变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准确辨证和治疗。医嘱是本书特色之一,强调了服药的时间、忌口,部分病例还包括嘱咐盖被发汗、吃热粥、药膳、心理调节等对疾病转归有促进作用的内容。复诊的记录和分析也是特色,通过复诊对病情进行跟踪和对比,有助于证候的分析和疗效的评定。    本书是中医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妇科病的概念  第二节  妇女的生理特点    一、子宫    二、月经    三、孕育  第三节  妇科病的病因    一、外因    二、内因    三、内外挟因    四、小结第二章  辨治与经方  第一节  辨月经病脉证并治    一、导论    二、论治与方剂    (一)香附当归丸    (二)芎归术枣汤    (三)黄延香附汤    (四)附参归芪汤    (五)黄蒲姜桃汤    (六)萸归参术汤    (七)柴芍归术汤    (八)大牛膝汤    (九)羚羊蓝根汤    (十)白术三参汤    (十一)大茵陈汤    (十二)当归芍枳汤    (十三)大黄芪汤    (十四)柴芩归桃汤    (十五)芪归萸胶汤    (十六)黄蒲茜桃汤    (十七)附桂姜胶汤  第二节  辨妊娠病脉证并治    一、导论    二、论治与方剂    (一)白术枣参汤    (二)阿胶芎归汤    (三)沙参芩蒲汤    (四)附姜参术汤    (五)参姜归芪汤    (六)大黄蒲姜汤    (七)参苓冬地汤    (八)知母二苓汤    (九)羚羊冬贝汤    (十)大白术汤    (十一)二参菖蒲汤    (十二)茯苓车贝汤    (十三)沙参杏斛汤    (十四)术归芎戟汤    (十五)羚羊芩杏汤    (十六)牛膝芎归汤  第三节  辨产后病脉证并治    一、导论    二、论治与方剂    (一)蒲地归桂汤    (二)羚羊黄牡汤    (三)术附姜桂汤    (四)大黄廑蒲汤    (五)瞿滑苓竹汤    (六)姜附桂归汤    (七)肉蓉归术汤    (八)羚羊蓝根汤    (九)廑虫丹膝汤    (十)附桂姜萸汤    (十一)玄参通桔汤    (十二)大黄翘丹汤    (十三)大附子汤    (十四)白术夏参汤    (十五)附子斛辛汤    (十六)大黄连粉汤  第四节  辨杂病脉证并治    一、导论    二、论治与方剂    (一)干姜归术汤    (二)蒲黄苓香汤    (三)半夏桔苓汤    (四)芪参归术汤    (五)廑稀丹地汤后记

章节摘录

  凭其气味,桂枝、川芎、杜仲、细辛四味,与附子一道,人通于肺、肝、肾中,温而补之:人于肺,《灵枢·九针》云:“肺者,人之阳也。”《素问·痿论篇》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卫阳温暖,则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熏于肓膜,散于胸腹之间,它能驱散在肺之寒气,使诸气能归之,以朝百脉;人于肝,驱散寒气,且补之不足,使血能归之于肝,而流向筋脉,从而恢复其罢极之本,以生血气之功能,促使其藏之血供之肾作精;入于肾,补津液之不足,以润肾中因血气不足而生之燥,并致津液于五脏,及奇经之脉与胞宫,通和,且使卫气能顺出于下焦,且贯通于五脏,及充血气于其经脉。  凭其气味,白术、白芍药两味,人通于心、脾、肺、肾之中,补之以味,温之以气:人于心,温补心阳气之不足,又益其阴气,使之阴平阳秘,以生旺脾胃之阳气,使其脉能通于胞脉,并恢复其主营,及周身血脉之功能;入于脾,燥化脾中湿气,平衡脾胃之阴阳,使脾能行气于三阴,胃能行气于三阳,有助于脾藏营气,且使营气能出于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化赤为血,运行于经脉之中,并将履行其作为后天供血气于先天之肾的职责;人于肺,温化肺中之寒气,使之能恢复主卫之功能,从而更好地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人于肾,坚而补之,使卫气顺出于其中,并顺注于心、肺、肝、脾,而复注于肾。  凭其气味,当归、茯苓、大枣三味入通于脾、肝、心之中,温之以气,补之以味:人于脾,使之能为胃行其津液,助胃脘之阳于中焦受气、取汁,化而为血,从而使胃能输精津血气于五脏,且统治全身之血气,并运行于经脉之中;人于肝,缓和病情之急,毋犯脾胃,从而恢复其为罢极之本,以生血气之功能,且供血于肾作精,从而使精血同源,温补胞脉与胞宫之不足;人于心,使之能主周身之血脉,恢复其为五脏之大主之功能,并与肾同荣胞脉。此九味协同君臣之药可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月经来潮时消除肢节、胸背脊痛,全身无力,腰至髀间痛,身常有寒,膝肿痛,不欲食,善恐,经水淡红,烦心,咳嗽上气,持重走远则汗出,脉沉细而迟,面色咣白的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经典开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本书内容共分为概述和辨治两章,前者为妇科病总论,后者为本书的最重要部分,该章分为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四节。每节含有若干首自拟方剂,是该书的组成单位,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
  •   书的质量也可以,认真阅读中......
  •   是文言文形式的,看不太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