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杨宇,陈文慧  页数:256  字数:32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杨宇、陈文慧主编的《温病学》为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之一,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温病学的发展概况、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温病常用诊法、温病常用治法、温病的预防等。中篇介绍各种温病的具体证治,包括了风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病。下篇为名著选,选释了清代温病学的代表著作。
《温病学》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中医学专业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以及医疗机构相关的工作人员培训等使用。

书籍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温病学的定义、地位及研究对象
第二节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温病学》教材的编撰特点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 温病的概念
第一节 温病的特点
第二节 温病的范围、命名与分类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 病因
第二节 发病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二节 三焦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第五章 温病常用的诊法
第一节 温病的特色诊法
第二节 辨常见症状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第一节 温病治则
第二节 温病治法的确立依据
第三节 温病的主要治法
第四节 温病兼夹证的治疗
第五节 温病瘥后调理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
第一节 温病预防的意义
第二节 温病的预防方法
中篇
第八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风温
第二节 春温
第三节 暑温
第四节 秋燥
第九章 湿热类温病
第一节 湿温
第二节 暑湿
第三节 伏暑
第十章 温毒类温病
第一节 大头瘟
第二节 烂喉痧
下篇
第十一章 叶天士《温热论》
第十二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第十三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方剂索引
温病名词术语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2)暑热未尽。痰瘀滞络 【证候】低热不退,心悸烦躁,手足颤动,神情呆钝,默默不语,甚则痴呆、失语、失明、耳聋,或手足拘挛、肢体强直。 【病机】本证病机为暑温后期,余热未净,痰瘀留滞。因余热未清,气阴亏损,故低热不退,心悸烦躁,甚则因阴液大伤,虚风内动而手足颤动;包络痰热未清,灵机失运,故神情呆钝,默默无语,甚或痴呆;痰瘀滞于经络,或为失语、或为失明、或为耳聋;痰瘀留滞经络,故手足拘挛、肢体强直。 【治法】化痰通瘀搜络。 【方药】三甲散加减(《湿热病篇》)。 鳖甲、龟甲均用酥炙黄,研粉各一钱,如无酥,用醋炙代替穿山甲炒黄研粉五分蝉蜕洗净炙干五分僵蚕用白硬的,切断生用五分牡蛎煅为粉五分,咽喉干燥者斟酌用地鳖虫三个,干的切碎,鲜的捣烂,加酒少许滤液和人汤药一起服,渣加入诸药同煎 白芍药酒炒七分当归五分甘草三分水二杯,煎到十分之八,滤去渣温服。 本方为薛生白仿吴又可三甲散而制定的加减方,方中柴胡配鳖甲人阴分搜邪外透;桃仁配地鳖虫破瘀活血通络;僵蚕配穿山甲化痰散结。 【临床运用】如余热未清而低热难退者,可酌加青蒿、地骨皮、白薇清透余邪;如痰浊蒙闭清窍而致意识不清、神呆、失语、失聪、舌苔腻浊而无热者,可酌用苏合香丸以豁痰开窍;如心肝火旺而伴见狂躁、面赤、舌红苔黄者,可酌加龙胆草、栀子、生地、朱砂等;如见痰瘀阻络而肢体拘急、强直或手足震颤、不时抽动者,除可加止痉散(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外,还可配合白附子、陈胆星、乌梢蛇、桃仁、红花、白芥子等化痰祛瘀通络,同时还可选用生地、当归、赤白芍等养血活血之品,既有行血熄风之效,又有养血护正之功。如肝肾阴亏而致虚风内动者,可用大定风珠滋补肝肾、潜镇虚风。 小结 暑温是夏季常见新感类温热型急性外感热病。对本病学习应着重从暑热病邪致病特点入手,抓住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即见气分里热证候、病程中易伤津耗气、闭窍、动风等特点,把握其主要证候类型及其辨证治疗。并注意与春温的某些证型进行比较,如暑入心营、暑热动风、暑伤心肾等证,与春温中热灼营阴、热盛动风、阴虚火炽等,其证治大体相同,但选方用药有差异。做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编辑推荐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温病学》适用于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中医学专业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以及医疗机构相关的工作人员培训等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温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书挺不错是正品,下次买还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