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大众传媒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作者:徐国源 等著  页数:259  

内容概要

徐国源、路鹏程、刘怡等编写的《知识分子大众传媒》着眼于报纸、电视和网络等传媒衍变的线索,对知识分子如何经由传媒管道进入文化公共空间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分析“传媒制度”、“
新闻框架”等因素对知识分子的观点表达、话语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勾勒出知识分子的传媒图像。《知识分子大众传媒》还立足于具有“认识论”
意义的观照视野,摆脱该不该“触媒”、“上电视”的线性思维的局限,反思知识分子在传媒中心时代面临的现实难题,探寻走出文化身份尴尬和社会伦理困境的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徐国源,江苏宜兴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传媒与大众文化、新闻理论与实务。2007—2008年在韩国蔚山大学任客座教授、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传播的文化修辞》、《当代传媒生态学》、《草根传播与乡村记忆》、《深度报道:理念与操作》、《当代新闻采访写作》、《中国朦胧诗派研究》、《北岛评传》、《丰子恺传》、《周作人传》等,在《国际新闻界》、《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诗歌、散文50多万字。
路鹏程,山西长治人,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期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一项。
刘怡,安微阜阳人,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美国西北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已发表论文15篇,参与上海市社科项目2项。

书籍目录

 导言 知识分子的传媒图像
第一章 初涉传媒:报刊与知识分子的公共活动
 第一节 从“文人”到“报人”:早期报人的身份认同与建构
 第二节 自治的共同体: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
 第三节 名利场、革命界与公共领域:知识分子与报刊的关系
第二章 空间转移:知识分子与电视讲坛
 第一节 现场转换:知识分子走上电视
 第二节 电视特性与文化传播法则
 第三节 传媒机制与“知识传媒化”
 第四节 再论“电视知识分子”
第三章 汇入网络:知识分子的“无形学院"
 第一节 网络:寻找另度空间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网络镜像
 第三节 网络“公共性”:学术与思想的融通
第四章 问题化:知识分子与传媒公共空间
 第一节 “公共性”视域中的知识分子
 第二节 专业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
 第三节 作为“文化监护人”的知识分子
附录二篇
 论传媒时代的文化范式转换与价值偏向
 后现代背景下的知识生产与人文批判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知识分子大众传媒》考察了传媒在现代中国的历史衍变的踪迹,分析了报纸、电视与网络时代的传媒制度从建构、固化到弥散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与传媒的关系,揭示了知识分子传媒生存的状况;通过历史和现实的两个层面,对知识分子如何经由传媒管道进入公共领域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勾勒了知识分子的传媒图像,进而讨论了在传媒制度影响下,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衍变;探究了传媒知识分子进入文化公共空间的机理和实际状况,分析了传媒制度、新闻框架等因素对知识分子发表言论、表达观点、话语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思考了当代知识分子在现实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面临的“文化身份”难题和社会伦理困境,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说框架,建构出有实质意义的理论命题,提出了具有认识论意义的观照视野;讨论了知识分子该如何介入传媒公共空间,并坚守“自主性”“公共性”和“文化监护人”等知识分子职能,引出有关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进而对中国知识分子自我重建提出策略性的思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分子大众传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适合初级学传媒的同学们看一看的,还是值得购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