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手册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作者:余志超  页数:289  

前言

  关于传统节日,除了春节、元宵等几个大节,其他的,我们这些现代人似乎已经淡忘很久了,一些年轻人更是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狂欢节、圣诞节,等等。这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当然不是坏事,但我们对于根于本土文化的传统节日究竟了解多少,我们是否能够继承祖先创造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是值得忧虑的。  不过,这些忧虑看来是杞人忧天。近年来,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传承,似乎又像割不断的血脉,不知不觉地呈现于国人的生活中。不仅有民俗学者在呼吁,应该恢复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甚至国家已经立法,给予一些有文化含量的传统节日以法定地位。由此可见,把那些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继承下来,让现代人尽可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的,这也是出版本书的缘起。

内容概要

  《中国节日手册(全彩版)》从民俗史话、民俗风情、传说故事、诗词艺术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20多个中国传统节日和我国40多个少数民族节日,全面揭示中国节日民俗文化的丰富、精彩和博大。同时,配以近300幅精美图片,以图释文,图文互注,生动地展示各种节日的概况、起源、庆祝活动以及各式各样的民俗风情。简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科学的编写体例和富有文化底蕴的版式设计,多种要素有机结合为读者打造出一个立体的、彩色的和极具艺术美感的阅读空间,是了解中国节日的实用读本。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之一,学习和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每个炎黄子孙的文化必修课。

书籍目录

风俗相沿袭——融入现代生活的节日新桃换旧符——春节/l一夜鱼龙舞——元宵节/18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35蒲酒花升平——端午=/49千里共婵娟——中秋节/61遥知兄弟登高处——重阳节/72缘古有文明——传承民俗文化的节日人归落雁后——人日节/83春蒿黄韭试春盘——立春节/88东风变梅柳——中和节/96纷纷蝴蝶斗芳菲——花朝节/10l倾都祓禊晨——上巳节/106九龙喷水梵函传——浴佛节/112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节/117家家晒龙袍——天贶节/123一阴已复生——夏至节/128家家小妇拜天孙——七夕节/132小儿竞把青荷叶——中元节/137十月一送寒衣——十月朝节/143飞绕人间不夜城——下元节/147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节/151今朝佛粥更相馈——腊日节/156灶君朝天欲言事——灶王节/159花团锦簇处——少数民族的节日藏历新年——藏族/165调年会——土家族/168古龙坡会——苗族/172木脑盛会——景颇族/174铜鼓节——壮族/177赶鸟节——瑶族/180插花节——彝族/183刀杆节——傈僳族/185陇端节——壮族/189三月三歌节——壮族/191乌饭节——畲族/194.姐妹节——苗族/196仙女节——怒族/198三月街——白族/200取新火节——佤族/204赶坳节——侗族/207土皇节——侗族/210花儿会——土族/212跳宫节——彝族(白保人)/215牛王节——土家族/218跳花节——苗族/221泼水节——傣族/224迁徙节——锡伯族/227采花节——藏族/229绕三灵——白族/232庙节——毛南族/235阿肯弹唱会——哈萨克族/237磨秋节——哈尼族/240查白歌节——布依族/243唱哈节——京族/246火把节——彝族/248雪顿节——藏族/252丰年祭——高山族/255新米节——佤族/258请哦美——纳西族/261那达慕大会——蒙古族/263八月节——仡佬族/266会街节——阿昌族/268芦笙节——苗族、侗族/270盘王节——瑶族/273打铁节——基诺族/276卡雀哇——独龙族/279开斋节——回族、维吾尔族等/281古尔邦节——回族、维吾尔族等/284附录:附录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286附录二:中国民俗旅游吸引地及民俗旅游项目/289

章节摘录

  壹 风俗相沿袭——融入现代生活的节日  新桃换旧符——春节  拜年  有人认为,岁首拜年最早起源于汉代,但形成完整的习俗和礼仪,且有文字记载,大约是在唐宋以后。《东京梦华录?卷六》记载北宋时的汴京:“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柴萼的《梵天庐丛录》称:“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古俗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头,贺年则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一般从初一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家中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戚朋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由于拜年的对象太多,宋代时,上层士大夫开始流行投递名帖互相道贺。宋人周煇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的名帖,是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还写着贺年的佳言。明代时,投递贺年帖之风更甚。明朝大画家文征明的《贺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诗中所说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贺年帖。  在清代,年贴又被称之为飞帖。一般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清人《燕台月令》记载:“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说的就是飞帖之风十分盛行。有的大户人家还特设“门簿”,以登记客人的往来和飞贴。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日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日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日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日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  ……

编辑推荐

  中国节日文化,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凝聚,流传至今,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璀璨遗产,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本书通过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带你穿越历史的时空,开始一段中国节日的精彩之旅。  经典内容:  本书从民俗史话、民俗风情、传说故事、诗词艺术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20多个中国传统节日和40多个少数民族节日,全面揭示中国节日民俗文化的丰富、精彩和博大。  丰富图片:  近300幅精美图片,既有再现节日盛况的实景图,又有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民俗图,以图释文,图文互注,生动地展示各种节日的概况、起源、庆祝活动以及各式各样的民俗风情。  理想读本:  简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科学的编写体例和富有文化底蕴的版式设计,多种要素有机结合为读者打造出一个立体的、彩色的和极具艺术美感的阅读空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读本。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节日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