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毒药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王锐 华文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王锐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前言

世界的守夜人文/林和生正说话之间,鸡就叫了。……他就出去痛哭。(路22,60一62)生与死的难度1925年12月28日,圣诞节期间的列宁格勒(即彼得堡),时年30岁的谢尔盖·叶赛宁自杀身亡,留下悲剧的“文化英雄诗”(cultural heroics):在我们的生活中,死,并不新鲜。可是活着,当然更不稀罕。①诗人掂量了生与死,两者他都不甚看好,但最终站到了死的一边;他的反省用了复数,否定了“我们的生活”。消息传到500公里外的莫斯科,时年32岁的马雅可夫斯基不以为然地写下同样严肃的诗句: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死并不是难事;更难的是,怎样把生活继续下去。

内容概要

  《灵感毒药:名作家自杀揭谜》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一种不会使我惧怕的变形。人总是要死的,肉体总是要衰老的,为什么要等到老丑才死呢?应趁肉体还美的时候就自杀。(作家)一自杀,文字就行动化了,成了一种魅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自杀是艺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用吗啡结束生命的杰克·伦敦富有戏剧性的生与死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作家大受非议的再婚环球航海雄心勃勃的“农业改革”建造“狼舍”那场毁掉一切的大火走完生命的最后路程第二章 服安眠药自杀的“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以安眠药自杀的先驱者一个极端迷恋死亡的人横空出世的“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与“新思潮”派的崛起“死”的阴影及诱惑溢满杯子的最后一滴水“芥川奖”及电影《罗生门》第三章 在衣袋里塞满石块投水的文学天才伍尔芙渔夫清晨发现的投水者被“自杀”困扰的“问题少女”誉满英伦的文学天才与曼斯菲尔德的交往和恩怨挥之不去的“自杀”阴影“水”的诱惑让她走到生命的尽头第四章 夫妻同时自尽于巴西寓所的茨威格“自愿和神志清醒地与世界诀别”“第一次遗书”及其他登上德语文学的高峰犹太人的“原罪”和犹太人身份的自我确认走上流亡之路“告别里尔克”与告别世界“以自杀抗议屠杀”第五章 在争议声中开枪自杀的法捷耶夫震惊彼列德尔吉诺别墅的自杀者对“遗书”的解读从《毁灭》到《青年近卫军》当上苏联文坛“大总管”参与对阿赫玛托娃的批判和打击在激流与旋涡中吞下人生最后的苦酒第六章 自毙于双筒猎枪的海明威震惊世界的自杀者第一次冒险:负伤二百二十七处奇迹生还第二次冒险:斗牛场上死里逃生第三次冒险:与非洲巨兽较量第四次冒险:枪林弹雨中的游击队长海明威在中国的“蜜月之旅”读到自己“讣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受伤的狮子用猎枪结束自己的生命第七章 “兵谏”失败当众切腹自杀的三岛由纪夫令整个日本震惊的电视转播早展走出家门时没有任何“赴死”征象脱颖而出的“文坛鬼才”成为川端康成的“第一高徒”生活在现实和心理的矛盾冲突中为实现新的“天皇观”创立“盾之会”精心构筑通向“死亡”之路起事前的准备起草《宣言》及“实战演习”11月25日的最后一幕第八章 口含煤气管从容自尽的川端康成不期而至的“超级荣誉”“参加葬礼的名人”小说中的女性和生活中的女性创建“新感觉派”震动日本文坛看他如何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震惊日本列岛的自杀者自杀探秘:一个深深的谜第九章 清晨跳楼而死的叶以群“枕流公寓”的跳楼者尘封多年的“绝命书”和“死后批判会”从文学青年到“左联”组织部长两次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受“潘汉年案”影响遭审查与巴金合编《收获》“致命谈话”含冤而死巴金谈“以群之死”第十章 投_太平湖自尽的老舍最有希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之一一个北京作家的“1966年8月23日”写作生涯从伦敦开始与胡絮青的相识和成婚“抗战”时期的老舍历次政治运动中的老舍巴金谈“文化大革命”初期的老舍8月23日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胡絮青眼中的老舍之死文献对老舍之死的正式记载第十一章 与老舍同一天投湖自尽的陈笑雨“黑色的8月24日”斯诺引荐其投奔延安声名卓著的“马铁丁”与诗人郭小川的交往和友谊金凤笔下的陈笑雨第十二章 自沉于苏州古井的周瘦鹃“古井为归宿”真的是“一语成谶”令毛泽东印象深刻的“鸳鸯蝴蝶派”《紫罗兰》杂志与“紫罗兰情结”与中共领袖人物的交往周恩来总理赴约“周家花园”“文化大革命”风暴一代名士自投古井寻归宿第十三章 吞烈性安眠药自尽的杨朔死前几个月和友人谈起“作家自杀”话题从战地记者到著名作家与朱德总司令在太行山的诗歌唱和《三千里江山》获声誉优秀散文成为教科书“范文”终于被推上“文化大革命”的“祭坛”第十四章 用丝袜自缢于浴室的女作家三毛超过“海湾战争”的轰动新闻最负盛名和声誉的华文作家三毛身世之谜“三毛”的得名及文学之路几次自杀经历和“自杀情结”轰轰烈烈和刻骨铭心的爱爱情浇灌的“文学之花”荷西之死三毛的“故乡情结”奇奇怪怪的三毛与王洛宾的“黄昏之恋”死因探秘及死后余波后记

章节摘录

直到即将进入20世纪的时候,波士顿有影响力的文艺杂志《大西洋月刊》,终于接受了这位无名小卒用在北方期间的见闻写成的故事集——《北方的奥德赛》。这样,杰克·伦敦逐渐走上了成功之路。接下来的短短3年中,这个英俊健壮、有着一双热情的蓝眼睛的年轻人,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陆续发表和出版了3部短篇小说集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雪地的女儿》。1902年是杰克·伦敦最幸运的一年。仅在这年10月里,他就出版了两本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小说。同时,还同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合同:该公司每月付给他150美元生活费,他将自己写的所有作品都交给该公司出版。杰克·伦敦终于迎来了他创作的黄金时代。1907年,杰克·伦敦出版了4部书,超过了他在1902年的纪录。这时的杰克·伦敦32岁,就已先后出版了20部书。这种速度的出书量,也给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穷光蛋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收人。杰克·伦敦成名以后,金钱与精神方面同样多产。到1913年的时候,他已进入收入最高的世界名作家行列了。大受非议的再婚随着杰克·伦敦的声望日益提高,关于他的谣言和传闻也越来越多。正因为这样,在全国报刊对杰克·伦敦的一片赞扬讨好声中,偶尔掺杂一些对这位名作家的攻击和指责。不过,1905年,杰克·伦敦受到全国各报刊的群起而攻之,则是一次例外。这次的指责和攻击,对作家本人来说,既不牵强附会,也不冤枉。这次全国性的指责是由作家的第二次婚姻引起的。杰克·伦敦的新婚妻子夏米安·基特里奇,是一个生性好动,个性特点鲜明的姑娘。她读书很多,喜欢音乐,并十分爱好骑马、航海等带点冒险的活动。杰克·伦敦在1901年第一次见到夏米安时,就为之倾心。随着交往密切,两人感情日增。当不能在一起时,就连续不断地写情书。夏米安写情书的技巧是迷人的,情书的质量也很高。比如1903年9月1日,她给杰克·伦敦写道:“你是我一个人的,我崇拜你,空前盲目地、疯狂地、热情地、无理性地爱你!”第二天她又写道:“啊,我的爱人,你是一个非常的人。我空前绝后地爱你,爱你的每一小部分!”在这种柔情蜜意的包围下,杰克·伦敦除报以更狂热、更带文学色彩的感情和书信外,终于在1903年7月底,向他原来的妻子贝西提出分居要求。以后,两人又正式向法院提出离婚。在等候法院裁决的日子里,杰克·伦敦和夏米安不时同居在一起。1905年10月,杰克·伦敦到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作巡回演讲。11月18日,他正在芝加哥,突然接到一份电报,告知他离婚判决书已发下。杰克·伦敦大为兴奋,立即去邮局挂长途电话,通知当时在另一城市的夏米安,让她赶来芝加哥结婚。夏米安第二天匆匆赶来,已是下午五点半,发证书的机关已关门下班。杰克·伦敦再不肯多等一天,他以那毫不动摇的意志,立即雇了一辆马车全速驶过芝加哥的繁华街道,去找朋友帮忙。最先找到的两个人没法可想,第三个朋友恰好认识本市的一个官员。于是,杰克·伦敦立即将这位正在吃饭的朋友从餐桌上拖走,赶到那市政厅官员家里。那位官员对性急的作家解释说,明天早晨机关一定会开门,到那时可以把证书办得妥妥当当。可是杰克表示,别说再等一个夜晚,就是再多等一个小时也会叫他受不了。他用他善于演讲的辩才,终于把那个官员劝进马车。然后,他们一起驱车到城市的南端,把发证书的书记从床上赶下来。那个睡眼蒙胧的书记着实吃了一惊,不明白这样着急到底是为什么。但杰克意志坚定,那书记只好穿起衣服陪同他们赶去市政厅。他打开办公室,取出了证书交给作家。又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一个愿做证婚人的保安官员格兰特先生,由他在自己家中书房里主持了结婚仪式。第二天早晨,全国报纸都被这位大作家“匆忙得不合法”的结婚行动震动了。在此之前,人们总以为杰克·伦敦同贝西分居是由于双方的内部差异,而杰克如今的举动却足以表明,他是为另一个女人而破坏了自己的家庭。这种爱情至上的做法立即使舆论哗然。各报纸昨天对这位名作家还是万分友好,隔了一天,就普遍表示不满和愤慨了。到第三天,则是丝毫不加掩饰地嘲骂和攻击了。许多报纸评论说,不能管理自己家务的人,偏要做全人类的教师,岂非怪事!然而,最为此事感到难堪的还是作家所在的美国社会党。资产阶级报刊利用这个天赐良机攻击说: “这就是你们的社会主义!抛弃老婆孩子……支持不道德行为……社会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会毁掉我们的文明……”社会党对此抗议道: “你们不能为了杰克·伦敦的错误行为而责备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样激烈地反对这种行为!”在这吵吵闹闹的气氛中,杰克·伦敦迎来了新的一年。他又以新的姿态和劲头开始了自己的演讲和创作。毕竟,美国和世界都需要他这种有才气的作家。不过,他那喜欢冒险、坐不安稳的天性,老是让他采取些出人意料的行动。待婚姻上的冒险经历所掀起的风波刚刚平息不久,他便决定来一次新的冒险——乘坐自己的小游艇去周游全球。这个消息一传开,人们简直目瞪口呆。如果说他的再婚是在道德问题上拿自己的声誉开玩笑的话,那么这次,他显然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后记

前两年回归读书写作状态后,开始关注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自杀这个选题。其中包括作家、诗人、学者及其他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这是一个很有价值、包容量又很大的课题,自己也仅能力所能及地做点提供砖瓦一类的事。经友人蒋蓝先生推荐,得以相识重庆陈涌先生,并经商讨策划,就有了这样几册小书。在此,感谢蒋蓝和陈涌先生的热心及支持,以及为此付出的辛劳与努力。在此书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尹国良、江云龙、吴霖、兰铀、王星几位先生的帮助,李黎先生尽力为之收集提供相关资料,并精心翻拍了所附图片。一并致谢。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一种不会使我惧怕的变形。人总是要死的,肉体总是要衰老的,为什么要等到老丑才死呢?应趁肉体还美的时候就自杀。(作家)一自杀,文字就行动化了,成了一种魅力。在某种意义上说,自杀是艺术。余地

编辑推荐

《灵感毒药:名作家自杀揭谜》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灵感毒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面对死亡的诱惑,,死亡的艺术解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